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车辆调度配置

车辆调度配置

发布时间:2021-02-08 00:52:37

1、城市应急调度指挥中心的调度系统较之移动车的调度在配置和功能上有何不同?

前段抄时间因为一个袭客户有应急调度方面的需求就在网上比较各个厂家的产品,最后选择了捷思锐的调度系统。现在可以总结当时的应用和配置情况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指挥调度中心是整个调度系统的核心,需要配置的设备主要有调度服务器、录音录像服务器、视频业务服务器、视频分析服务器等服务器设备,用于语音/视频终端的注册、语音/视频业务的交换,设备之间通过IP网络实现互通。
移动指挥车的调度会部署全套调度平台和车载无线宽带网络,指挥人员可在指挥车上实现地面指挥中心的全部应急调度功能,可通过车载无线宽带网络实现对现场救援人员的应急调度,并可通过卫星网络/3G网络和地面指挥中心互联互通。

2、如何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汽车调度管理工作

一是机关事业单位除接收区组织人事部门政策性安置任务和引进特殊专业人才外,保持人员零增长。
二是对确因工作需要且在核定编制内要求招用人员的,坚持“减一增一”,即:保持进出平衡。
三是对新设立事业单位配置工作人员,除特殊专业岗位外,坚持先在区内现有在编人员中选调,有关单位应当配合执行。
四是机关事业单位不论招用在编和非在编人员,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并坚持按规定程序报批或核准。
五是现已在机关工作的编外人员(除工勤人员外)原则上予清退,确因行政编制不足需要借(聘)用的,必须在1个月内(包括工勤人员)重新办理核准手续,且不得单独履行公务员职务行为;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编外人员也需重新办理核准手续。

3、奥运会期间的车辆调度与管理(给一些相关资料也行)

北京奥运会交通规划与管理工作研究
[日期:2007-06-15]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办 作者: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交通规划部部长 孙壮志 [字体:大 中 小]

依据《 奥运申办报告 》,奥运交通服务的总体目标是:“保证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媒体、贵宾享用舒适、安全、准点、可靠、快速的专用车辆和专用交通线路,保证观众及时、安全、顺利观赛;提倡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最大限度减少奥运会对社会日常生活秩序的影响;交通设施和服务项目照顾残疾人的特殊需要;公共汽车、出租车和奥运会专用车辆均使用清洁燃料。”目前,鉴于北京城市发展迅猛,小汽车数量增长较快,公共交通基础薄弱等原因,北京交通形势不容乐观,怎样在这样的形势下为奥运会提供高水平的交通服务成为奥运会交通筹备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北京奥运会交通需求及特点
1.北京2008年奥运会是一次大规模的盛会
北京奥运会从2008年8月7日至8月24日历时17天,共设有28个比赛项目,302个小项,是历届奥运会比赛项目最多的一次。本次奥运会在京比赛场馆3l处,独立训练场馆41处,非竞赛场馆十几处,此外还有上百家签约饭店,几十家定点医院。据预测本届奥运会将有来自近200个国家的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约17000人,另外还有技术官员约2800人,BOB转播商、持权转播商、注册文字媒体约2.2万人,赞助商约4万人,工作人员约8万人,志愿者约10万人,观众约700万人次。奥运会期间,除赛事活动外,还会有大量的休闲、旅游、购物、娱乐和文化活动。
2.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提供分层次的交通服务
依据往届惯例,国际奥委会将所有参赛群体划分为5个交通服务等级,即T1~T5。其中T1~T3主要指NOC主席、秘书长、代表团长、持GT证件的人员及国家政要、IOC官员和IFS、赞助商高级官员、北京奥组委领导、上届奥组委和未来奥组委及申办城市官员;T4指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技术官员、BOB转播商、持权转播商、注册文字媒体、赞助商、工作人员及志愿者;T5指普通观众及参观者。
据预测,北京奥运会T1约为1000人,T2约为500人,T3约为3500人,T4约为26万人,T5约为700万人次。届时将按照不同群体的服务标准,提供分层次的交通服务。
3.北京2008年奥运会具有高度的聚积性,运输聚积和疏散能力要求高
北京奥运会的聚积性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奥运会17天,预测将产生观众750万人次,平均每天44万人次,高峰日观众将达到60多万人次。其中奥林匹克公园高峰日将产生观众约30万人次,其主要聚积在奥运公园中心区内,体现了人员及观众的高度聚积。

二、奥运交通面临的主要任务与技术策略
奥运交通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技术策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奥运基础设施、奥运交通运输服务以及相关交通管理政策研究。
1.奥运交通基础设施
在奥运交通基础设施方面,2008年以前,北京将初步建成交通设施功能结构较为完善,基本适应日益增长的“新北京交通体系”交通需求的市区、郊区和城际交通一体化新格局,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为全面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提供交通保障。
奥运交通基础设施共分为3类,包括道路设施、轨道交通以及场馆临时交通设施。其中规划并正在建设的奥运道路建设项目约70个。奥运期间运营的轨道线路将增加至8条,除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轨道线路外,还将运营的轨道线路有地铁10号线、奥运支线、5号线以及机场线。场馆临时交通设施通过专项规划,建设完善奥运大家庭成员用车停车场站、公交屯车场、公交港湾、出租车自行车停车区、新建道路、道路整修、道路出入口、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盲道和无障碍坡道。
2.奥运交通运输服务
为提供良好的奥运交通运输服务,满足奥运大家庭、观众及市民出行的需求,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公交建设及线网优化、车辆筹备、人员培训、残奥会交通服务以及奥运物流服务。
(1)公交线网调整优化
为了给乘客提供更好的公交出行、换乘及公交线路接驳的服务,2005年至2008年奥运会之前,北京将建设交通枢纽4个,分别为西直门、东直门、一亩园公交枢纽、西客站客运枢纽。在南中轴BRT线路的基础上,建设安立路、朝阳路及阜石路三条BRT线路。
随着公交枢纽、场站、BRT、地铁线路投入和公交地铁票制票价改革,开始对地面公交线路进行系统调整,优化场站和线网布局,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公交运营效率,并编制奥运公交线网规划,赛时围绕奥运场馆开设奥运公交专线。
(2)车辆筹备
为奥运会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等级服务,也要求主办城市提供符合奥组委要求的运输服务车辆。车辆筹备工作主要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进行车辆的市场现状调研及任务分工工作。据预测T1~T3客户群将使用小客车约2500辆,T4使用中巴车约2000辆,T5使用公交车约3000辆。在掌握车辆现状的基础上,对出租车、公交车等车辆按需求进行新增和更新工作,以满足奥运会对车辆数目及环保的要求。
(3)交通服务人员培训
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高素质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人员,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和国内外游客、观众提供优质的交通服务,向世界展现首都交通服务业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业务水准,通过系统培训使公交、地铁、出租车、旅游等从业人员从英语会话到服务技能等得到全方位提升,充分体现“人文奥运”精神。
本届奥运会交通服务人员培训将从基础、重点和专项三个层次,分别对交通行业一线管理和服务人员、赛时直接服务于国内外观众(T5)的工作人员、赛时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T1~T4)直接提供运输服务的工作人员,计划共培训各类人员约40万人次。
(4)残奥会交通服务
面对残奥会将面临的各类特殊运输需求,除在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增设无障碍设施,在道路系统中增加残疾人专用过街设施、铺设盲道、轮椅用道等,为残奥会提供专用特殊车辆和无障碍公共交通车辆外,我们还将面临许多未曾经历过的特殊服务需求。
(5)奥运物流服务
奥运物流主要针对奥运货物运输的需求,采取物流承包商运营的方式。主要工作包括确定奥运货物的集疏站(场)、确定奥运货运绿色通道以及核检运输保障的组织方式和应急运输方案。
3.奥运交通管理
奥运交通管理工作主要是为奥运会提供有序、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保障奥运交通与社会交通协调运转。其主要内容包括奥运专用道的布设、完善交通指路标识、建立交通管理指挥中心。
(1)奥运专用道
奥运专用道的布设主要是根据目前奥运场馆、设施分布状况,本着“兑现奥运交通承诺,方便奥运交通组织,兼顾正常社会交通”的原则,确定为奥运大家庭服务的专用道路,保证奥运大家庭的出行时间,为奥运大家庭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务。专用道的布设在不影响社会交通的前提下,尽量使奥运村、奥运场馆、签约酒店、定点医院等设施之间的联系更加便利通畅。
(2)完善交通指路标识
交通指路标识将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和观众出行提供准确、便利的道路交通引导服务,是确保参加奥运会(残奥会)的车辆和人员能够顺利抵达目的地的重要交通临时设施,也是奥运会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
奥运会交通指路标识分为场馆外道路交通指路标识——用于引导车辆顺利抵达各场馆;场馆内交通指路标识——用于告知车辆停放到对应的停车场和引导观众出入场馆;公共信息标识——用于指示场馆院内公共设施位置和方向,为观众提供信息服务。
奥运交通指路标识将按照具体的标准和需求进行设计、制作及设置工作。
(3)建立交通管理指挥中心
交通管理指挥中心是为全面掌握奥运期间交通管理的运行状况,按具体情况调整交通管理方案与措施,进行车辆调度指挥等工作的需要而建立的。指挥中心的建立可以更好的协调配合全市交通运行,提高交通管理的工作效率,指挥并调度交通管理的工作人员,为奥运交通提供更好的运行环境。
4.相关政策研究
在奥运交通设施规划建设以及运输服务工作以外,在管理层面上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进行相应的交通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交通需求管理、免费公交政策以及其他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
(1)交通需求管理
根据其他奥运城市的经验,奥运期间应采取一定的交通需求管制措施使城市的总体交通需求下降,给奥运交通以良好的运行环境。采取的措施主要按照执行力度和效果的不同分为强制类、鼓励引导类及建议宣传类。
强制类措施为最有效、最可控的措施,例如提高环保标准,高排放车限制出行;机动车按车牌号分类管理;提高外地进京车辆审批标准等等。鼓励引导类措施主要指通过鼓励政策引导人们出行方式改变,例如持票观众免费乘坐公共交通;推进智能交通,实现出租车电话预约服务;鼓励带薪休假、外出旅游等等。建议宣传类措施主要是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使交通需求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例如通过多种媒体、多种方式做各项措施的宣传工作;提供交通出行手册;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利用自行车出行或步行等等。三类政策的执行实施,应注意相互之间的有机结合,使交通需求管理的效果达到最佳。
(2)免费公交政策
依据申办报告承诺,赛时将为奥运大家庭和持票观众提供免费公共交通服务,这也是提高奥运交通服务水平的一项有力措施。
奥运会运行涉及奥运村开放到封闭、奥运会训练期、奥运会比赛期、奥运会到残奥会转换期和残奥会比赛期等。应研究免费公交政策的执行时间、对象、范围及免费公交的企业、线路以及车辆类型等诸多因素。制定具体的免费执行方案。将方便奥运大家庭及持票观众的免费公交服务工作做实做好。
(3)其他交通政策法规
除上述的交通需求管理及免费公交政策以外,还包括奥运期间车辆和驾照管理、奥运交通优先、奥运期间事故处理和预防、奥运交通应急处理等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与制定工作。

三、奥运场馆交通运行管理
交通运行管理工作主要针对比赛场馆及周边的交通进行规划管理及运行设计工作。
1.交通运行管理的基本概念
(1)三区范围的界定
场馆周边为了整体防控、分区管理,将场馆及周边地区由外向内分别设置疏导区、控制区、封闭区,封闭区内分为公共活动区(前院)和场馆运行区(后院),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保证良好交通环境。
疏导区指对该区域内的人地物事全面掌控,纳入工作视线,加强管理控制;对进入该区域的车辆实行严格管理。控制区指对进入控制区内的人员、车辆实行证件管理;对控制区内的人地物实施严格的控制管理。封闭区指满足T1~T4客户群停车需求,尽可能满足注册人员自备车停车需求,封闭区外满足赞助商停车需求;该区域实施全封闭控制。人员、车辆均须凭有效票证,接受安全检查后方可进入。
(2)场馆内部分区
场馆内部主要分为两个区域,一为公众区域,即前院,主要是指观众的流通区域以及观众的乘车区,注册运行区以及工作人员的进入及通行区域。二为工作区,即后院,主要指奥运大家庭的停车区及候车区,场馆新闻中心,转播区,工作人员登记区等工作区域。
(3)不同群体的组织流线
按照客户群体对场馆内部需求的不同,按照互不交叉、集散顺畅的原则,为不同客户群规划交通组织流线。包括观众流线、媒体流线、贵宾流线、工作人员流线、运动员流线、技术官员流线。
2.场馆交通组织
奥运场馆交通组织规划要协调奥运会期间安全检查和交通组织方案,保障赛时场馆交通运行。交通组织主要本着安全有序、顺畅便利、各客户群体交通流线互不交叉、分区管理等原则进行。涉及的主要工作包括安保运行设计以及交通运行设计。
安保运行设计是指在场馆周边依据交通运行的要求进行安保圈以及安检点的设置。安检点包括车辆安检点、持证人员安检点及持票观众安检点。同时依据安检流量设置安检系统。
交通运行设计是指在交通设施及安保设计的基础上对交通群体的组织流线进行设计,包括:车辆流线与环路设置;进出场馆车辆流线组织;持证人员上下车点的设置;交通场站布设;公共交通运行组织;观众步行流线组织。
3.奥运交通仿真
通过交通仿真的技术手段,对规划和组织方案进行仿真再现,是测试及评价规划方案是否可行、有效,并对之优化调整的有效手段。从区域范围上可分为城市、区域和微观三个层次仿真模型。
城市交通模型是针对市区内主要道路的日常交通和由奥运会引发的其他交通(即奥运非赛事交通)而搭建,主要目的是为了预测奥运会开闭幕式、典型比赛日的城市交通运行状况如交通负荷及速度等指标,为北京奥运期间五环内主要道路交通系统的需求管理、道路建设、交通组织等提供背景支持。建立的模型能够对各种交通需求管理方案、奥运交通环的设计进行测试。
区域仿真可以更系统的模拟具体场馆周边交通规划及交通管理方案的实施状况,并给出具体的评价。微观层面上的人流仿真主要仿真观众进场及散场时的人流场景,可以测试和评价人流组织方案。

四、赛时交通组织指挥体系
赛时奥运交通组织指挥部的功能是统筹指挥、协调城市交通运行中心和奥运交通运行中心,在确保奥运交通“安全、准点、可靠、便利”目标的前提下实现赛时奥运交通和城市社会交通的良性互动。
城市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的功能是统筹城市社会交通和奥运交通指挥、协调交通、公安交通管理、运输局等部门,作好奥运交通和社会交通的组织、安全保障等协调工作,在兼顾社会交通的同时,为T1~T5群体提供交通运输服务。

五、结论
做好交通筹备工作,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关键。在筹备过程中,我们针对北京奥运会的需求和特点明确奥运交通工作的主要任务,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在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交通运输服务,场馆运行管理,交通组织指挥,相关的政策法规等方面,为确保赛时奥运交通顺利运行做好准备。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奥运交通管理工作,需要有奥组委、交通、交管、运输、规划、建设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做好组织协调和工作衔接,对提高工作效率,十分重要。因此建议建立专门的交通协调机构,赛前协调规划、建设等各方面的筹备工作,赛时协同指挥社会交通和奥运交通和谐运转。
2.尽早和尽可能准确地了解交通需求,对做好筹备工作十分重要。随着奥运会竞赛日程、票务政策、参赛国报名情况的进一步明确,应适时滚动更新需求,适时调整相关设施及运力配置,在保障奥运交通服务的前提下,避免设施闲置、运力过剩造成浪费。
3.重视交通仿真、智能交通等科技手段在奥运交通中的应用,在交通中体现“科技奥运”的理念。
4.场馆运行团队中提升交通部门的功能,设立主管交通的场馆副主任,统筹交通秩序管理、奥运大家庭交通服务和观众交通服务工作。
5.在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的前提下,为保证奥运交通的高水平服务,应制定相关的交通政策和法规,利用政策及法规保障奥运期间的交通出行安全,使奥运大家庭及观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证。同时对动态交通及静态交通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公交出行比率,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出行,保障奥运期间城市及奥运交通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转。
6.由于奥运期间城市处于人流高度聚积状态,为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及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不良影响,支持和保障奥运顺利进行。

http://www.bjpopss.gov.cn/bjpssweb/n26215c52.aspx

4、该如何管理公司车辆?

一、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公司各部门的所有车辆。

二、 车辆使用管理
1、职责
1.1 行政经理负责办公室车辆派遣及使用,并对各部门用车进行审批、协调、安排,保证办公室车辆的有效使用。

1.2 运营车辆由车辆管理人员负责车辆调度及管理,旨在最大限度的配置车辆使用,最有效的管理车辆。

2、公务车辆使用管理
2.1 公务车辆使用管理
公务用车除财务外原则上是各部门经理,因公使用公车的须填写《公务车辆使用申请表》,必须由总经理批准,行政部备案。

2.2 公务车辆使用安排
2.2.2 行政部对审批通过的用车申请,填制《车辆派遣表》,将每次外出的时间、地点、公里数记入并有申请外出人签字认可。

2.2.3 公务车辆驾驶人员在收到《车辆派遣表》时,应提前检查车辆状况及油量情况,按照派遣表上的时间按时出车,并填写好派遣表的相关数据。

2.2.4 公务车辆申请人员在办理公司事宜时,应严格按照派遣表中所规定的时间返回公司,如果在派遣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及时返回公司,应提前向行政部说明原因,获得批准后方可延时返回公司。

2.2.5 公务车辆驾驶人员办完事后应及时返回公司,如遇交通阻塞或意外情况不能按时返回公司的,应提前向行政部说明原因,获得批准。

2.2.6 公务车辆驾驶人员返回公司后应将填好的派遣表及时上交行政部审核,审核无误后存档。
公司公务车驾驶人不得擅自将车开回家。办完公事必须将车辆停放在规定的地点。不得因私使用车辆。

2.3 运营车辆使用管理
2.3.1 公司配送部、备件库、售后部均配有营运货车,且车辆数量较多,应设专人管理,旨在保证车辆安全运营的同时,最大化的配置车辆运营。

2.3.2 各部门车辆出车、送货应由车辆管理人员统一调度,公司任何人员不得私自调度车辆,更不能因私使用公司车辆。

2.3.3 车辆管理人员应根据公司总体的运营要求,对车辆的出车及保养进行合理安排,驾驶员应服从车辆管理人员的安排,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告知管理人员。

2.3.4 公司车辆驾驶人员须有驾驶证件,并且要熟知交通相关法规和上海市路况、路名。

2.3.5 公司车辆不得对外出租和出借。

2.3.6 公司所有车辆钥匙应有车辆管理人员统一保存、管理,出车时连同《车辆出车安排表》一起交给需要出车的驾驶人员,驾驶人员应在《车辆出车安排表》上签字,表示钥匙已收到。

2.3.7 公司所有驾驶人员每天下班前须将公司车辆停放在公司指定的地方后,将车辆钥匙交由管理人员保管。如遇特殊情况车辆当天不能返回公司的,须经部门经理批准。

2.3.8 车辆管理人员根据公司运营需要,及时安排车辆出车,对需要出车的车辆应填制《车辆出车安排表》。

2.3.9 驾驶人员在接到《车辆出车安排表》时,在规定的时间应到达指定的地点,完成配送任务后应及时返回,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及时返回公司的,应及时向管理人员说明情况,获得批准后方可。

2.3.10 车辆管理人员应对出车车辆进行登记,填制《车辆送货登记表》,当车辆返回时,应及时填写返回公里数,并由驾驶员确认签字。对出车异常的车辆应询问其原因,情况严重的应上报公司。

2.3.11 驾驶人员在车辆送货过程中的停车,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允许停车的区域停放车辆,防止因此罚款。

2.3.12 部门间车辆调用应经部门经理批准,并报车辆管理人员备案。

(4)车辆调度配置扩展资料:

车辆罚款及理赔管理
1、车辆罚款管理
1.1 客运车载货罚款

1.1.1此类罚款为公司计划内罚款,驾驶员应在送货过程中有意识的避免此类罚款的发生。当发生时,驾驶员态度应良好,争取少罚款或不罚款。

1.1.2驾驶员应妥善保管开具的罚款单,经部门经理审核后,可用其它发票冲抵报销。

1.2 车辆停车罚款
1.2.1驾驶员应熟知交通停车相关规定,将车辆停放在允许停车的地方。

1.2.2该类罚款公司不允许发生,如有发生,应详细了解罚款原因,属于驾驶员出于个人利益而发生的乱停车罚款,公司不予报销。该类罚款在报销时应特别注意审核。

2、车辆事故理赔管理
2.1  车辆事故理赔是基于车辆保险的意外保证,驾驶人员应在提高自身驾驶技能的同时,认真遵守交通法规,鉴于公司车辆之多,理赔业务之多,特制定此办法。

2.2  车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应及时联系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进行事故鉴定,出具鉴定报告。

2.3  驾驶员应及时到保险公司指定的修理点将车辆尽早修好,不要耽误正常工作,修理费先由驾驶员垫支或凭保险公司的事故受理单向公司借款支付。

2.4  保险公司在受理交通事故后,会将一联写有理赔号码的受理单交于驾驶员,尔后保险公司系统会将该起事故的理赔号码发送至驾驶人员所留的手机上,驾驶人员应妥善保管。

2.5  驾驶人员应将正确无误的公司名称及银行帐号告知保险公司,在保险公司受理事故后应跟踪保险公司及时将理赔款汇之公司帐号。

2.6  当公司已确定收到该笔理赔金额时,驾驶人员应凭载有理赔号的受理单或理赔号来财务部领款或办理冲账手续。

2.7  财务部应根据所报理赔号与银行到账凭证载明的号码与车牌号对应,确定相符后方可支付或冲账,否则不予办理。

5、GPS车辆监控调度是什么?

公司在日趋成熟的 GPS 技术基础上,集 GPS 定位技术、差分技术、无线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GIS 技术等为一体,研

制成“ TH系列 GPS 车辆跟踪监控调度系统”,解决了 GPS 技术应用中的实时性差、单频点容量小、定位精度低等重大技术难题。系统
与 GIS 的密切结合、中心配置灵活可伸缩、可以大规模联网使用;产品的适用性广、可靠性高,系统技术水平、性能指标等在国内处于
领先地位。
车载单元同时接收 GPS 卫星信号和基站发出的差分信号,将自身位置信息与接收到的差分信息进行差分运算,得出车辆的准确位置
信息,经数传电台把准确的位置信息传回监控中心。 GPS 基站把收到的车辆位置信息送至监控中心计算机网络,借助 GIS 技术显示在计
算机的电子地图上。
系统应用软件可以实现:移动图标、轨迹、状态、信息的显示,车辆位置、信息、状态查询,车辆历史数据回放,重点跟踪,车辆运
行数据存储、统计分析等多种功能。
系统基本组成:
GPS 卫星定位监控调度系统由三个基本功能单元组成: GPS 车载移动终端、专用无线通信网和监控中心。

系统特点:

• 高精度:采用了先进的差分技术,目标定位精度可达 3 米 以内(无差分时,定位精度只有 25 米 左右)。
• 高速率:采用美国生产的专用高速率数传电台,传输速率 9600bps (普通移动电台为 2400bps 以下)。

• 高容量:采用了先进的 TDMA 时分多址技术 , 大大提高了频率利用率,使系统在 1 秒钟之内可完成 50 个 移动目标的监控,将系统

的监控容量提高到 3000 个目标 / 分钟。

• 低功耗: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FPGA 、 CPLD 以及 DSP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可靠性,大大降低了功耗,车载终端静态功

耗仅为 280mA 。

• 采用先进的 TDMA 时分多址技术 , 支持多基站同频率工作 , 多级联网,大范围监控,可实现分级监控、远程监控、移动监控。

• 支持多互联接口,如公安接处警系统等等。

TH-9600N 型 GPS 卫星定位车载终端(内含数传电台, GPS 接收板,差分数据处理)
数据传输速率 9600bps ,静态功耗 250 毫安,实时监控 50 辆 / 秒,重量约 1 公斤 。

此系统产品获得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火炬计划项

6、车辆调度作用

缓解人流堆积问题,有序疏散客流

7、调度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电力系统调度员
electric power system dispatcher

d旧nl一x一tongd一oo yuon 电力系统调度员(electric卯we:system dis- Patcher)电力系统运行的监视、控制和指挥者。 调度员在规定的调度范围内行使指挥权,指挥的对象 主要是下一级调度机构的值班调度员、发电厂值长和 变电所值班长. 调度员的主要职责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 行,并向用户或供电商供应可靠的、符合质量标准的所 铸电力、电能和热能.在开展电力市场的电力系统中, 洲度员还要实施电力交易计划。调度员应具有与其工 作相适应的学识和良好素质,并需经过严格训练和考 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调度员位班工作实行调度员昼夜轮流值班的工 作制度,每班(值)2~3人(也有4~5人的),其中 一人为第一调度员或称班(值)长,其他为第二、第三 调度员或称主值、副值调度员。第一调度员是全班工作 的负贵人,调度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值班调度员的主 要工作是:①以电力系统日调度计划为依据指挥电力 系统运行,监视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调整非正常 工况,防止设备过负荷和防止超过安全稳定极限,保持 电压水平,保证供电孺求,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 济效益.②指挥与监任电力系统频率调整,首先使用能 t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中的 自动发电控制功能进行调整颇率,必要时调度员参与 调整.③发布电力调度计划、侧闸操作和设备检修等调 度命令(亦称指令).④指挥电力系统事故处理;⑤与 互联电力系统的值班调度员交换信息,协调工作,保证 全互联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⑥实施电力 交易计划,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维护各方利益. 调度员的亲质和培训电力系统值班调度员应有 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思维能力,主要要求是:①具有良好 的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能在电力系统出现异常和发 生事故时以及条件多变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准确判断 和正确地发布操作命令或利用遥控设备直接进行操 作;②熟悉并严格遵守有关调度规章制度;③在从事调 度员工作之前就具有电气工程师、发电厂或物电线路 运行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④熟悉所辖电力系统和电 力设备的情况、性能与特征;⑤熟悉电力市场交易规则 和交易运作过程;⑥善于与人相处;⑦具有流杨准确的 语言表达能力;⑧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熟练地使 用调度自动化设备和调度通信设备。 调度员任职前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和任职资格考 试。培训的主要内容有:①行业教育,熟知电力调度工 作的性质和任务,学习电力系统有关的规程、制度等, 以提高对电力系统调度工作的认识;②现场实习,选择 不同类型的发电厂、变电所限班实习,在发电厂值长、 变电所值班长的指导下学习发供电设备的运行知识. ③调度值班岗位实习,掌握电力系


与车辆调度配置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