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工业车辆采购

工业车辆采购

发布时间:2021-02-19 10:50:44

1、中国汽车如何进入全球采购?

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规定,我国将于2005年起取消汽车及其关键件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对汽车产品的三年过渡期保护措施今年年底到期。在三年保护期内,我国汽车产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汽车产量三年翻一番,汽车市场由卖方转为买方,汽车价格不断趋于合理,400万家庭提前圆了轿车梦,我国汽车产业成为世界汽车产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市场被认为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

应对得当促进发展

汽车产业被认为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易受冲击的一个产业。加入世贸组织三年以来,由于应对得当,进口汽车严重冲击国内汽车产业的情况并未出现。在汽车进口连年大幅增长的同时,国内汽车产业重组和外资进入明显加快,出现了高速增长、产销两旺的好势头。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首次超过40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超过200万辆,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2004年,在国内车市相对低迷的情况下,我国汽车产量有望首次突破500万辆大关。比上年增长15%左右,在全球汽车产销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这一增长幅度十分可观。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开放汽车市场是谈得最艰苦的内容之一。经过艰苦努力,争取到了宝贵的三年过渡期。即从2002年至2004年继续实行汽车进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汽车及其关键件的进口配额在2000年60亿美元的基础上每年递增15%。同时,逐年降低汽车进口关税,整车关税从2001年的70%(排量3升以下)和80%(排量3升以上),降到2006年7月1日的25%。

按照承诺,自2002年1月1日以来,国家三次下调汽车进口关税,排量3升以上和3升以下的进口汽车关税分别由入世前的80%和70%下调至今年的37.6%和34.2%,分别下调了42.4个百分点和35.8个百分点。

进口需求转移国内

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认真分析承诺内容和我国汽车产业的承受能力,以及如何利用以履行承诺为契机促进国内汽车工业发展,提出了总量控制、有序竞争、优化结构、保证满足国内生产需要的工作思路,有效化解了加入世贸可能对我国汽车工业的过度冲击。有序、从紧的进口管理政策,迫使汽车跨国集团扩大或加快对中国的投资步伐,并诱发了国内汽车消费需求的“井喷”,把对进口汽车的需求转移到了对国产汽车的需求。

由于措施得当,有效抑制了进口汽车的过度增长,同时促使进口汽车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使进口汽车成为国内汽车市场有益的补充。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汽车整车进口(含2.83万辆成套散件)达到172683辆,比入世前的2001年增加了10万辆,其中轿车进口首次超过10万辆。今年前3 季度,进口汽车整车仅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

在进口整车中占比例最高的进口轿车,在国内轿车销售中所占的比例比三年前有所下降,从6%下降到不到5%。同时轿车进口出现了三大特点,一是档次越来越高,平均进口单价超过3万美元;二是排量越来越大;三是基本上是国内不能生产的车型。

在分配汽车进口配额时,主管部门安排了一部分用于生产配套的成套散件和关键件的进口,满足了国内生产企业及时推出新车产品的要求,新车产品的推出替代了部分进口汽车,提升了国内汽车企业的制造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国产汽车的档次,为国内汽车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扩大了就业。

三年努力七大变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年来,一直受到高度贸易壁垒保护的中国汽车工业,通过政府有关部门有效管理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营造了逐步、有序开放的市场环境,为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汽车产销高速增长,汽车产量三年翻了一番。二是汽车产品结构更加合理,轿车比重大幅提高,从2001年的不到30%提高到现在的接近一半。三是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四是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五是新产品不断推出。六是汽车产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七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与此同时,国内汽车市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一些前两年需要排长队,甚至加价才能提到现车的国产轿车,如今不那么紧俏了。加价售车的现象成为过去。二是私人购车成为当今市场消费主流。包括货车、大中客车和轿车在内的私人购车比例超过50%。轿车私人购买比例超过80%,北京私人购买轿车的比例达到90%。三是进口汽车在国内市场由原来的数量补充作用转变为品种调剂作用。

虽然入世三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2005年后我国汽车工业总体上仍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不能适应市场开放后的国际竞争。有分析表明,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标仅为美国的41.7%、德国的47.3%、日本的42.4%和韩国的61.6%。因此,保护期结束后,建立健全进口汽车预警机制,鼓励国内厂家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推动国内整车厂家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推动零部件厂提高核心竞争力,对于尽快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十分重要。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下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新阶段、新瓶颈和新途径》。

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诞生50周年,作为一个目睹和参加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程的学者,感慨良多。1986年在长春一汽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研究了轿车发展问题。会上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泰斗孟少农先生提出:造卡车是上小学和中学,造轿车是上大学。如今那次会议的许多人都已经作古,但是对于我来说,言犹在耳。

我们谈论的主要议题已经是轿车。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谈谈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一、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我认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有如下的特点。

中国汽车工业的规模进入迅速扩张期。2002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汽车工业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到109万辆和112.6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明年可能进入第4位。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977万辆。 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SKD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以轿车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时期。加入WTO后中国出现对轿车的爆发性市场需求。今后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增长的部分无疑是轿车。汽车市场的扩大;发挥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汽车工业水平的提高;无疑将主要通过轿车工业的发展体现出来。

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实现了国内各企业间的充分竞争。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解除了对外资、民间企业进入轿车生产领域的规制以及其他规制;逐步降低关税壁垒;大幅度放宽了对合资企业经营的规制;允许外资的咨询、金融企业进入汽车工业;大幅度地降低了关税;扩大了地方政府对于合资企业的审批权;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更加自由、激烈。民营企业正在加速进入轿车工业。轿车合资企业在迅速增加。跨国公司在2002年大规模进入中国轿车市场,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专业化程度在逐步提高.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全面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2002年随着中国政府落实加入WTO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一汽与丰田、马自达公司联手;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提升了与PSA的合作层次。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合资。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

韩国两大汽车生产商--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分别计划在2005年和2006年向其中国合资企业投资4.3亿美元和3亿美元。目前排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的国际轿车生产商已经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广州本田预计其2004年生产能力将翻两番达到24万辆,而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将2006年产量提高到55万辆。本田和丰田公司都把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作为其战略目标。马自达公司则把占领中国5%的市场作为其战略目标。

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绝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也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本田公司进入中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也在广州成立,年产发动机12万~24万台。汽车零部件的合资在向高技术领域发展。例如,中日合资成立了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车用GPS导航系统的公司--艾迪菲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全部进入中国,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大众、通用公司原来占有明显优势的市场地位,发生了动摇。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重组不断加速。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融合不断深化。中国汽车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日益发挥其比较优势,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在整车生产、零部件生产等方面开始提升自己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从简单的组装厂向某些产品的制造基地,某些零部件的重要供应者转变。

(1)开始成为跨国公司的区域性制造中心。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主要战略目标是占领中国汽车市场。21世纪初,跨国公司开始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部署中的区域性制造中心。其典型代表是,本田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广州汽车集团合资在广州设立了本田专门向亚洲、欧洲出口产品的加工生产基地,产品100%出口。

上海通用已经开始大量向菲律宾出口别克GL8,向加拿大出口发动机,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发达国家出口大排量的汽油发动机。1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初露端倪。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汽车并出口销售到其它国家和地区,促使中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2)汽车零部件以较大规模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早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潮流。跨国公司通过零部件全球化采购,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降低技术开发投入规模。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正在加速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例如,福特公司2002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采购中心, 2003年有望在中国采购10亿美元的零部件,用于福特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如果顺利,2005年在中国采购可达100亿美元。中国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全球第二大国家。2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的合作中,日产承诺将上海、十堰、襄樊等地汽车零部件供货商纳入其全球采购体系。

(3)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在2002年全球汽车市场不太景气的情况下,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显得尤为突出,全球主要的汽车公司都把中国汽车市场作为其扩张的战略重点。

越来越多的汽车工业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标志着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2年沃尔沃公司决定其亚洲地区的总部设在中国。根据沃尔沃公司的全球战略,欧洲、北美、亚洲是其3大战略重点。亚洲地区的总部设在中国,就意味着沃尔沃公司在亚洲立足于中国发展。2002年12月18日,德尔福、霍尼韦尔等8家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通过了上海市外经委和外资委的认定,获得了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认定书。

跨国公司在2002年纷纷宣布了他们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丰田、本田公司把占领10%的中国市场作为其战略目标。日产计划2004年在中国销售30万辆汽车。大众和通用则把中国市场作为他们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力图保持已经具有的优势。比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马自达公司也宣布,中国是其"新千年计划的重要部分"。

(4)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

(5)中国低廉的技术人力资本开始得到利用。

(6)合资方式发生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进程中,投资是单向的,即外国企业向中国汽车工业投资。2002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向外国企业投资。上汽集团持股韩国大宇10%,开了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世界汽车资本市场的先河。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也开始积极主动地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上海通用作为一家合资企业以50%的股权重组烟台大宇,创造了国内汽车兼并的新模式。

合资方式也由双方变成了多方。五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公司共同组成了新的汽车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广州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共同组成了本田的汽车出口基地。东风汽车公司、江苏悦达汽车公司、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合资组成了"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合资企业中有些实际上是外资占有控股地位。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中,东风汽车公司占25%股份,江苏悦达汽车公司占25%股份,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占50%股份。目前已经形成了中国3大汽车公司分别与多家跨国公司合作的局面。

二、 21世纪初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第一,从产业规模、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看,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从整体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第二,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中,从整体看位于加工制造环节,尽管与单纯搞组装的国家相比,处于较高层次,但是仍然属于比较低的层次。第三,由于中国汽车工业有着巨大的、迅速发展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中国完整的、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较强的、较完备的技术开发体系,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可以在21世纪取得比较迅速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都具有迅速提高的条件与可能。

第四,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对跨国公司有着较大的依赖,但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种种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开发能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第五,经过一段较高速度的增长,到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工业可望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其后逐步成为全球商用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面向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发达国家的商用汽车、中低档轿车的主要供应者,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某些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心。

三、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遇到的新瓶颈。(一)技术瓶颈。1.开发能力和技术的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

2、知识产权的制约与控制。随着日本等发达国家日益把知识产权作为制约中国企业的一个利器,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也必将日益感到这一点对于自身发展的限制。这一点在汽车工业后起国家中有过深刻的教训。韩国的现代、大宇等公司在与欧美大公司分手后,就曾经在若干年内由于知识产权的限制,难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知识产权还制约着中国汽车企业成为自主开发的企业。

3、技术标准的影响。由于从多国引进产品技术;诸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使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一个技术标准的整合问题。繁杂的技术标准体系,将影响中国汽车工业的资源配置;影响中国大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在内部优化资源配置;影响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体系的形成;影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二)汽车零部件瓶颈。 汽车零部件工业薄弱,影响着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中心,影响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行为;影响着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汽车生产链条中的地位。

(三)资源整合瓶颈。在新的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跨国公司可以利用进入中国的咨询服务、金融机构为自己提供类似母国的全面服务,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

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科研开发能力弱;市场销售、服务方式落后;在物流管理、汽车租赁、金融服务等方面更是薄弱。在中国汽车工业界,由于长期存在的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在零部件配套、原材料供应、物流等方面,存在着画地为牢的现象。在面对跨国公司全球采购的态势时,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有必要进行生产、供应流程的再造。通过生产、流程的再造,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四、中国汽车工业在21世纪发展的新途径。概括起来,在21世纪初期乃至中期,中国汽车工业要想真正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就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由汽车生产大国、汽车制造中心,向生产与部分产品的研究开发中心转移;由国内市场为主,向逐步开发国际市场转移;由国内配置资源为主,向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转移;由汽车零部件开发生产弱国向全球汽车零部件生产中心转移;由重视从生产环节获得利润,向通过全价值链获得利润转移;由面向一个市场,向面向两个市场转变。

首先,中国汽车工业要把获得自主开发能力作为21世纪初期的主要战略目标。中国政府和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都应当知识到,没有中国的汽车工业不行;中国汽车工业没有自己的产品开发能力也不行。如果没有自己的产品开发能力,仅仅满足于做一个组装加工基地,一旦中国旺盛的市场需求过去,中国市场上汽车产品的价格、利润降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中国就会走东盟某些国家走过的老路。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低廉的劳动力,技术资源的转移是很容易的,而全球汽车工业中真正稀缺的是技术。

其次,中国政府要高度重视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只有具备了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跨国公司在可能不断加大在中国生产与采购的比重,中国汽车工业才可能在开放的进程中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环节。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跨国公司把相应的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把更多的车型、更多的汽车零部件转移到中国生产,是可以预期的。中国汽车工业的零部件将更多地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系统,中国汽车工业将成为跨国公司某些整车产品的重要加工生产基地。

中国的大汽车企业要进一步推进转业化,把自己的零部件厂变成面向全行业,进行系列化生产的专业零部件公司。再其次,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新的、更加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应当重新考虑在全球范围内如何配置和利用资源,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战略。最后,政府对于汽车工业仍然要有适度的保护政策。
选我

2、汽车行业采购部STA职位前景怎么样?STA职位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望汽车专业人士回答,谢谢

1、负责新增供应商选点质量体系评价。供应商的产品开发和实物质量持续评价;
2、负专责向供应商属提出有关产品开发要求、技术要求、质量目标要求等,并组织确认各项要求或计划的实施;
3、负责供应商的开发进度监控、过程质量控制、综合问题协调;
4、负责组织实施对供应商产品质量问题的确认,分析、和处理,给供应商解决质量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并督促供应商完成质量整改;
5、利用质量工具,分析供应商产品主要质量问题,推动供应商开展系统的改善活动;
6、负责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的提升;
7、负责对供应商开展必要的培训,提高供应商防止问题再发生的能力;
8、汇总分析供应商质量数据,并在跨部门沟通。

3、公务车的车型目录

中国财政部和环保总局锁定了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NISSAN(日产)、思威、奥迪A6和奥迪A4、宝来、捷达、开迪(Caddy)、现代等九大品牌。每个品牌下的上榜车型均获得了中国环保标志产品认证。曾经是政府用车主力车型的“桑塔纳”没有入选。

2009年6月12日,宝马汽车首次入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商名单,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各部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直属部门和中直机关今后将开始招标采购宝马汽车作为政府公务用车,世界顶级品牌宝马成为中国“官车”。


(3)工业车辆采购扩展资料:

概念标准

公务车(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单位用车)

确定是不是属于公务车的范畴主要是看是否应用于公务需要。

有些政府机和事业单位的车辆虽然具有公务车的特征,但是有时用于私事,这种情况应排除在公务车范围之外。

公务车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为了保证某些公务的顺利开展,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比如:消防车、救护车在执行公务时可以闯红灯等。

4、公交企业的采购流程及客车行业采购流程3

赊销”做为企业抢占市场份额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营销手段,日渐被人们认同。但是,“赊销”现象毕竟是“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扩大企业势力,提高经济效益,但如果运用得不好,特别是赊销时间过长,数额过大,赊之失控,还会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带来难以挽回的经营损失。因此,利用“赊销”这一营销手段时,切不可放任管理,一定要选择好赊销对象,把握住赊销时间与数量之“度”。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慎重地确定赊销对象。赊销对象的经济实力大小及诚信品德优劣,直接关系到事后账款的收回。所以企业在开展赊销业务时,一定要辨明拟赊对象的实力与诚信底数,谨慎地选择接收对象,切不可为抢占市场份额盲目发出商品。目前确认赊销者真实身份一般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咨询,掌握赊销对象的社会信用、信誉及其他相关信息。如企业主体及分支机构名称、地址、企业负责人、业务经办人、企业工商登记号、注册资金、登记注册日期、税务登记证号码、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占全部收入的比重、最近一年内社会信用情况等。二是通过银行了解拟赊对象的银行信用情况。如赊销对象的银行借款余额、还款情况,借款的占用形态,借款方式(如信用、抵押、质押等)。赊销者占用抵押贷款的,要详细记载抵押物的名称及抵押金额;占用担保贷款的,还要全面了解为其提供贷款担保的单位经营情况,预测该单位经济实力特别是承担连带偿债责任的能力等。三是通过查阅和分析会计资料了解赊销对象经营情况。如通过对资本、现金流量、主业收入、拖欠账款等数据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分析,了解赊销者的经济运行态势,掌握其经营管理能力,并预测出其实际偿债能力。
2、科学地确定赊销时间底线。确定赊销时间,不但关系到赊销商品或劳务的清收风险,而且还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密切相关。在清收风险方面,由于账款催收有法定的诉讼时限,如果债权人在此期间没有实施催收行为,就会失去法定诉讼权利,就会产生一定的清收风险。《民法通则》规定,一般民事法律关系普遍适用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 年,所以债权单位在赊销业务中要牢牢地把握和有效地利用这一期间,科学地确定外赊时间底线。在维持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由于生产与销售之间存在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赊销活动及其结果必须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即赊销出去的商品或劳务收入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到位。只有这样,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才不会断流,赊销活动也才会长期维继。综合上述两个因素,确定企业的商品赊销时间,一般应首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周转需求,即赊销收入回笼时间要小于企业下一阶段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资金投入时间。这样既可以确保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推进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又可以避免债务追讨及其诉讼过程的初始风险。
3、核定赊销商品限额。由于核定企业赊销商品限额也是基于生产经营资金正常周转和有效地防范外欠债务风险角度考虑的,所以赊销金额的核定必须在对生产经营资金科学匡算基础上进行。匡算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一般可采取如下方法:一是产成品法。在产品制造企业,由于产成品是其生产经营的主要成本要素,因而产成品的占有金额大体上表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金额,所以通过对产成品占有金额的测算、分析,便可以基本上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然后再用估算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核定企业赊销商品的金额及时限。二是材料工时法。企业各车间、班组及有关部门当期领用原材料、半成品及生产中所消耗的工时,是其生产经营中资金投入的另一侧面,也可以此大体推算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和核定当期商品赊销金额。三是综合法。即通过对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附营业务及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资金需求的综合分析、测算,以及对企业现金流量的评估,核定赊销商品限额。
4、做好赊销账务的日常管理。上述三项工作,是赊销业务的基础环节和前提条件,但是,从确保赊销账务如期或尽早收回出发,企业还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地日常管理。具体须做如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赊销管理制度。首先在账务上,企业要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赊销商品的明细管理,按赊销单位全称及经办人设立台账,详细、序时地记载赊销商品的数量和金额。同时,账务管理者还要密切关注每批商品的赊销时间,并勤于向企业负责人汇报,严禁超诉讼时效账款溜出账外。其次在部门牵制上,供销部门要与赊销账务管理部门及其人员保持沟通,经常勾对赊销单位及金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建立赊销责任制度。企业有必要明确赊销账务清收责任,如通过采取赊销与收账责任一体制或向企业赊销负责人、经办人下达清赊任务等措施,充分调动有关人员关注赊账和参与赊账清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善用法律武器追讨赊销账务。对于到期不还的赊主,企业除了采取必要的常规手段继续追账之外,适时运用法律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合同管理机关、经济纠纷仲裁机关以及人民法院都是解决企业赊销债务纠纷的国家机关。此外,民用讨债公司运用法律的、舆论的、政策的和信誉的合法超常手段,也是企业清赊讨债的重要社会资源。
5、挽救和延续赊销账款的诉讼时效。赊销账款超诉讼时效,虽然面临清收风险,也要设法补救,万万不能轻言放弃。目前,挽救和延续外欠赊销账款诉讼时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收集还款计划法。即指定赊销对象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制定还款计划并签字盖章。二是制定还款协议法。与还款计划法不同的是,协议法使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地位和关系拉近了。为使双方顺利达成还款协议,债权方经办人员应当放下架子,主动与债务人打交道,了解其困难与要求,为其提供相关服务。对于向生产经营正常的债务人清欠账款或延续账款诉讼时限,还有必要向其推心置腹地倾诉作为债权人生产经营上的困境以及职工的苦衷,以寻求同情与理解,动摇其居款不还心理。在此基础上,再诚恳地与其协商还款事宜,进而实现清收外欠款或落实签订还款协议的目的。含有债务人签章和签署日期的还款协议,就是一份延续债权诉讼时效的证据。三是核对外欠账目法。核对账目是债务关系中比较平静和正常的行为。通过对账,一方面可以发现债务人相关账户记载问题,确保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数据勾稽吻合。另一方面还可以产生一份签署对账日期及债务人认账签章的对账证明,从而为延续债务诉讼时效取得了凭据。四是信函催欠法。对于跨市、跨省的外欠账款,很难象本地欠款那样随时催收,如果工作稍一疏忽,还极有可能错过诉讼时限,但是使用信函催欠法却往往收到与本地清欠相同的效果。信函催欠法,就是债权人通过向外地债务人发催收欠款信,并取得债务人认账复信,进而实现延续债权诉讼时效的方法。五是相关材料法。如通过保留发自债务人的挂号信、特快专递催款的信函邮资费等材料,证明债权人始终未间断欠款催收;通过保留去往债务人处催收欠款的车票、住宿费发票、信函和电报等材料,证明债权人一直行使催账权利。通过电话催欠,用电话录音形式证明债权人催收欠款未曾间断等等。

柳州五菱与上海汽车、美国通用合作,重组成立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而上海通用则是上汽与通用的合作公司。总的来说是上汽通用监管着通用五菱。并控股。
以下详细介绍: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上汽集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合作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其中上汽集团占有股份50.1%,通用中国占有34%,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占有15.9%。公司位于广西柳州市西郊,占地面积79万平方米,拥有员工4,000多人。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柳州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公司自1981年开始生产微型轿车。2001年7月年柳州五菱汽车公司与上汽集团合作,成立上汽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其中上汽集团占有大部分股权。2002年6月通用汽车、上汽集团和五菱汽车公司三方共同签署协议成立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坚持简单化、低成本制造方式,打造最广泛的百姓喜爱的经济型汽车。公司占地面积790000平方米,拥有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是公司目前主要的生产区域。 作为中国销量第二的微型车生产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年生产能力达18万辆。正在扩大中的上汽通用五菱预计到2006年年生产能力达到336,000辆。 公司生产的产品包括商务用车、微型厢式客车、微型双排货车、微型单排货车四大系列共210个品种车型。2003年12月,上汽通用五菱开始生产雪佛兰SPARK微型轿车,这也是首次在国内生产雪佛兰品牌的轿车。 上汽通用五菱共有400家经销店和400家售后服务网点密集分布在全国的29个省市自治区。2003年上汽通用五菱共销售180,188辆汽车,比去年增长了22.8%。 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在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公司和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三方联盟的领导下,充分利用联盟的各方优势资源,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系统,全面推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内外资源集成整合,在采购体系、生产体系、技术开发体系、营销体系、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实施精益化管理,公司的各项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五菱价值链正初步形成,并努力成为在国内领先、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12日,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各出资50%组建而成。上海通用汽车位于上海市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目前在建的南部厂区计划于2005年第四季度投产。

上海通用汽车携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成功重组金杯通用汽车后成立的新公司--上海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这是上海通用汽车在国内的第三个整车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将完全纳入上海通用汽车的一体化运营体系。据悉,在国内商务、公务MPV市场上长期占有优势的GL8陆上公务舱系列产品,将于9月底移师上海通用北盛汽车批量生产。金杯通用车型介绍

上海通用汽车目前已经形成凯迪拉克、别克二大品牌,凯迪拉克CTS、别克赛欧紧凑型轿车、别克君威轿车、别克GL8商务公务旅行车、别克凯越轿车五大系列17种品种的产品矩阵。别克系列产品含有多项先进技术,在安全性、动力性、舒适性和环保方面表现优越并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处于领先。上海通用汽车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并不断以高质量、全系列的产品和高效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上海通用汽车拥有金桥和上海通用东岳汽车(烟台)、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烟台)、上海通用北盛汽车(沈阳)3大生产基地。其中金桥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为两班年产15万辆整车,并生产10万台自动变速箱、18万台V6发动机和5万台L4发动机。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年设计产能为二班10万辆整车。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设计产能为三班二运转实现年产37.5万台发动机。上海通用北盛汽车(沈阳)年设计产能为两班5万辆整车。

上海通用汽车基于精益生产理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采购、物流、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并在生产和管理中大量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内第一条柔性化生产线,涵盖了冲压、车身、油漆、总装等整车制造环节以及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总成制造过程。至今,上海通用汽车通过了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SAC)中心(SAC)和挪威船级社(DNV)的联合质量体系评审,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第一家获得QS9000质量体系认可的汽车制造公司。同时,上海通用汽车还获得了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证书。

上海通用汽车在不断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还一直寻求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2001年10月,别克GL10第一批出口菲律宾,开创国内中高档轿车走出国门之先河。2002年11月,上海通用汽车又与通用汽车加拿大凯米公司(CAMI)达成出口协议,从2003年1月起向加拿大凯米公司出口大排量V6发动机,五年出口量将达60万台,这是国内第一次大规模向发达国家出口高档、大排量汽车(汽油)发动机。

5、专用汽车制造公司如何采购钢材

汽车产销市场复总制体保持平稳增长,汽车行业整体经济效益较好,各类车型增长幅度相差较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如果宏观经济保持目前状况,只要没有大规模的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出台,2012年中国汽车制造业经济效益仍保持良好的增速,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汽车产业调研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6月末,我国汽车制造工业企业达10322 家,行业总资产达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32 %。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2.43万亿元,同比增长9.41 %;实现利润总额达1930.5亿元,同比增长9.99 %。
我国汽车整车制造工业企业达306 家,行业总资产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44 %。2012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汽车整车制造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25万亿元,同比增长6.89 %;实现利润总额达1196.49亿元,同比增长12.12 %。

6、中联重科的工业车辆有哪些?

中联重科工业车辆公司携高性能锂电叉车、仓储车、内燃车和双燃料系

7、安徽合力工业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怎么样?

安徽合力工业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是2005-10-19在安徽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望江西路15号。

安徽合力工业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0000781072022B,企业法人周峻,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安徽合力工业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一般经营项目:叉车、工程机械及配件销售,进出口业务(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除外)。在安徽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85693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2131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安徽合力工业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8、合力工业车辆(盘锦)有限公司怎么样?

合力工业车辆(盘锦)有限公司是2012-02-22在辽宁省盘锦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辽宁省盘锦辽东湾新区滨海路(地号2111212022021002)。

合力工业车辆(盘锦)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211100587347790M,企业法人张宏坤,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合力工业车辆(盘锦)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工业车辆、工程机械及配件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凭许可证经营);金属材料(法律法规禁止的除外)、化工原料(不含危险品)、电子产品、电器机械、橡胶产品,销售;机械行业科技咨询、信息服务;房屋、设备资产租赁。在辽宁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66726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22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合力工业车辆(盘锦)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9、汽车配件的采购方式有哪些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车市年销量突破1300万辆大关,正式超过美国而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与之伴随而来的,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大汽车厂商为了争夺在华市场份额,纷纷强化其在中国市场的成本控制能力,零部件配套体系将逐步放开,零部件采购慢慢向中国倾斜。随着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日益兴起,汽车厂商在零部件采购和检验环节出现问题的几率应该会有所降低。
在研发阶段,汽车的各项功能与参数已基本确定,而对汽车品质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将图纸变为现实的制造过程。所谓积土成山,局部影响整体,各个零部件的品质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性能。因此,零部件的采购与检验,成为汽车制造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零部件采购向专一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结构特征主要是生产厂家分散落后。整车生产厂既倾向于就地采购或从本集团公司内部采购,又对同一车型的同一种零件实行多家采购方式,借以促进零部件厂家间相互竞争。这样一来,由于各零部件厂生产规模过小,不足以实现规模经济优势因而使成本增高,而且生产规模过于小将导致无法投入足够资金进行研发。整车生产厂实行多家订购,使零部件厂不能指望获得稳定的订单,也就无法进行充分投资,产品质量因而难以提高。
可喜的是,由于中国市场在全球车市中地位的巨大提升,吸引了不少国外汽车厂商开始考虑将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放开,并与中国本土零部件制造商合作,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可以先从对零部件企业的把关入手,选择知名品牌中得到客户广泛认可的零部件;每年再动态调整零部件采购企业清单,根据前一年的使用情况优胜劣汰;最后,建立零部件质量档案,每月进行例行分析,对出现问题的零部件企业督促其限时整改。
另外,国内一些车企与采购体系相对成熟的欧美、日本车企相比,本土车企的采购成本高、采购流程复杂,为转嫁成本压力,很可能会采取压制供应商成本,这样难免会导致零部件供应商相应地在一定范围内靠降低产品质量来达成压低成本的目的。因此,继续将采购流程和制度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成为保证零部件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零部件检验向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有了可靠的零部件供应,接下来的检验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质检是保证产品可靠的重中之重,零部件从供应商到装配车间,只有中间经过层层把关,才能最终确保整车的质量不受影响。只有从操作者层面来控制缺陷的发生,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可靠性。
对零部件的检验,应建立科学化的抽检制度,将质量隐患消除于无形。具体操作可按照小件要抽检,大件入库前则要经过100%检验来进行。对各规格零部件建立备案,并追溯每个零件的原材料提供企业,对其规格、型号等指标进行备案。如果零部件企业中途要更换原材料,则应全部重新检验、考查和登记。
对不同供应商施行相同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借以促进供应商加大产品质量控制的力度。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各个部分、细节进行标准化,而标准化就是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
查看全文


与工业车辆采购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