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区分动车转向架和拖车转向架
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其检修办法。
1.行驶跑偏
⑴现象:汽车行驶中,转向盘位于中间位置不动,汽车却自动地向某一边行驶。
⑵原因:
左、右轮胎磨损不等或气压不相同。两前轮定位参数不一致,后轮定位参数不准确(形成推力角)。左、右转向横拉杆弯曲、变形,铰链处间隙过大。两前悬架螺旋弹簧弹力不等或变形过大。轮毂轴承磨损后出现间隙过大。车架变形。前轴或后轴变形。轴向机调整不当。单侧制动拖滞。
⑶排除方法:根据故障原因逐一进行排除。
2.转向沉重
⑴现象左右转动转向盘时,感到非常吃力。
⑵原因:前轮定位不正确。轮胎气压不足。转向传动机构变形、磨损,球头销过紧。转向器内缺油,转向器啮合副啮合间隙过小,轴承损坏或预紧度过大。安全转向柱及法兰盘变形。前螺旋弹簧折断或车身、车架变形。主销与其衬套配合间隙过小或压力轴承损坏。横、直拉杆球头节配合间隙过小。各活动部件缺油。
⑶排除方法
①由于导致转向沉重的故障因素很多,诊断 时应首先判明故障所在部位,然后再进一步确定 在哪一个部件。
②拆下转向臂,转动转向盘,如感觉沉重则应 调整轴承紧度和传动副啮合间隙。若有松紧不均 或有卡住现象,则应拆下转向轴检查传动副及轴 承有无损坏,转向轴与主管有无摩擦或卡住现象, 必要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③转动转向盘时,如感到轻松,则故障在传动机构,应顶起前轴,并用手左、右扳动前轮。如过 紧,应检查转向节主销与衬套,推力轴承和直、横 拉杆球头销配合是否过紧,润滑是否良好,必要时 进行调整和润滑。
④先支起前桥,用手转动转向盘,若感到转向 很容易,不再有转动困难的感觉,这说明故障部位 在前桥与车轮。因为支起前桥后,转向时已不存 在车轮与地面的摩擦阻力,而只是取决于转向器 等的工作状况。此时应仔细检查前轮胎气压是否 过低,前轴有无变形;同时也要考虑检查前钢板 弹簧是否良好,车架有无变形。必要时,检查车轮 定位角度是否正确
⑤若上述情况均正常良好,则应检查前轴和 车架是否变形,前束是否符合标准,必要时调整 前束。
3.左、右转向轻重不一致
⑴现象:汽车行驶中,向左再向右转动转向盘,感到一侧重,另一侧轻。
⑵原因:分配阀中的滑阀调整不当,使滑阀偏离中间位置。分配阀滑阀台肩两侧的预开缝隙不等。滑阀内有污物,使滑阀或反作用柱塞卡住,造成左右移动阻力不同。动力缸一侧存有空气。车身、车架变形或前悬架有故障。
⑶排除方法:视各有关部件的损坏程度进行调整、修复或更换。
4、低速摆头和转向不稳
(1)故障现象:汽车低速直线行驶时前轮摇摆,感到方向不稳。转弯时大幅度转动方向盘, 才能控制汽车的行使方向。
(2)故障原因
①转向节臂装置松动。②转向器轴承过松。 ③传动副啮合间隙过大。
④横、直拉杆球头销磨损严重。
⑤转向节主销与衬套磨损严重,配合间隙过 大。
⑥前轮毂轴承松旷;前轴弯曲;轮毂轴承间 隙过大。
⑦车架轮辋变形;前束过大;轮毂轴承间隙 过大。
⑧转向主销与衬套磨损松旷,配合间隙增大 ⑨轮毂轴承间隙过大。
⑩前束过大;轮毂螺栓松动或数量不全。
(3)故障诊断与排除
①一人转动转向盘,另一人在车下查看传动 机构,如转向盘转了许多而转向臂不动,则故障 在转向器;如转向臂转动了许多而前轮并不偏 转,则故障在传动机构。
②如果故障在转向器,应检查传动副啮合间 隙,必要时进行调整。
③如果故障在传动机构,应检查转向臂和
直、横拉杆各球头是否松旷,必要时进行调整。
④经检查上述情况良好,则应架起前轴用手 推动车轮,检查转向节主销与衬套,前轮毂轴承是否松旷,必要时进行调整或修理。
⑤转向盘经过上述检查、调整后仍不稳定, 应检查前轴和车架以及轮辋是否变形,前束是否 符合标准规定,必要时进行调整或修理。
⑥前轮低速摆头和转向盘自由空程大,一般 是各部分间隙过大或有连接松动现象,诊断时应 采用分段区分的方法进行检查。可支起前桥,并 用手沿转向节轴轴向推拉前轮,凭感觉判断是否 松旷。若松旷,说明转向节主销与衬套的配合间 隙过大或前轴主销孔与主销配合间隙过大。若此 处不松旷,说明前轮毂轴承松旷,应重新调整轴 承的预紧度。若非上述原因,应检查前轮定位是否正确,检查前轴是否变形。如果前轮轮胎异常磨损,则应 检查前束是否正确。
2、车辆段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1)列车在段copy内调车,停放,日常检查,一般故障出来和清扫洗刷。
(2)车辆的技术检查,月修,定修,架修和临修试车等作业。
(3)列车回段折返乘务司机换班。
(4)内设备和机具的维修及调车机车的日常维修工作。
(5)紧急救援抢修队和设备。
3、车辆段架修是什么意思
架修:对车辆的重要部件,特别是转向架及轮对、电机、电器、空调机组、车钩缓冲器装置、制动系统等进行分解、清洗、检查、探伤、修理,更换报废零部件。对电子部件进行清洗及测试。对蓄电池进行清洗及充放电作业。对车辆各系统进行全面检测、调试及试验。
4、火车变轨原理演示
火车实现不同轨道之间的切换其中最关键的部位就是道岔,也就是火车轨道和轨道之间接触的部分。原理就是通过薄片和轨道接触形成的导向来引导机车前进,从而强行改变火车的运行轨迹。
要想真正搞明白这件事,应该明白火车的运行原理,就是通过转向架与轨道之间接触,利用火车的自导向特性进行行进。所以火车的运行轨迹是和轨道的形状有关的。通俗的讲,轨道向哪指,火车就向哪跑。
变轨的时候,宏观上讲就是改变轨道的方向,微观上讲就是通过改变与轨道贴合的部分的道岔来改变方向。而且现在的道岔大多数是电子控制,在车辆段调车的时候还有机械控制道岔的存在。在火车行进的方向上有一个感应系统,当火车来临就会发生数据交换,确定火车的行进方向,然后改变道岔的方向。
如图所示。
现在这个道岔,目前的位置是道岔直向,在铁路的手指口呼中专业术语叫“道岔直向,位置正确。”如果图示轨道里面那一根由细变宽的轨道紧贴直向的轨道,车轮就会沿着这个侧向轨道行进。而且在图右边的方形机器就是自动变道岔的系统。
如果是这张图,同理现在的轨道是向左方向去的,如果道岔扳过来,那根窄轨道紧贴正常轨道,则列车就会向导向的方向去。
如果明白了原理,理解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
5、车辆转向架构架作用对应汽车底盘那个部件?
转向系统的话包函方向机,万向节,还有节轴,以及比较关键的转向拉杆,转向拉杆球头
6、请教地铁车辆段的车轮车床和不落轮镟床的用途和区别
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落轮就是不改变车辆状态用公铁两用车牵引就可以直接版对缺陷或超差权轮对进行镟修。因为不拆卸轮对就能完成作业,效率很高!车辆架大修时会分解转向架,这时如果有不合格的轮对就会使用车轮车床!不落轮镟床也能镟修单独的轮对
7、火车的转向架用的是什么钢材,转向架热处理工艺是什么?
火车的转向架用的是S355J2G3钢板,招牌理:预热:计算碳当量,碳当量在0.45到0.6之间,局部预热或100-150度预热,碳当量大于0.6,必须预热,且预热温度一般200度以上,对于碳当量小于0.45的钢材,当厚度大于25毫米是也要预热。这是焊接方面,在热处理角度来讲,预热有去氢和减少热应力的产生两方面作用,因为之后还要去应力退火,所以不细说了。去氢就是使氢扩散或逸出,减少细微孔的数量,增加工件抗裂能力或裂纹产生的可能。
焊后去应力退火,PWHT,去除焊接后工件的残余应力,提高工件稳定性。焊接时会在焊接部位产生热应力,这一步是去除残余应力的步骤不可省略。有时也叫回火(不规范的称呼)。
以上2种都是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
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如下:
1)车辆上采用转向架是为增加车辆的载重、长度与容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以满足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2)保证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车体都能可靠地坐落在转向架上,通过轴承装置使车轮沿钢轨的滚动转化为车体沿线路运行的平动;
3)支撑车体,承受并传递从车体至车轮之间或从轮轨至车体之间的各种载荷及作用力,并使轴重均匀分配。
4)保证车辆安全运行,能灵活地沿直线线路运行及顺利地通过曲线。
5)转向架的结构要便于弹簧减振装置的安装,使之具有良好的减振特性,以缓和车辆和线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小振动和冲击,减小动应力,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
6)充分利用轮轨之间的粘着,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放大制动缸所产生的制动力,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制动效果,以保证在规定的距离之内停车。
7)转向架是车辆的一个独立部件,在转向架于车体之间尽可能减少联接件
8、转向架的发展历史
70年代,四方厂研制了U型结构的206型转向架,浦镇厂研制了H型构架的209转向架。206型转向架采用侧部中梁下凹的U型构架,干摩擦导柱式轴箱定位装置,带横向拉杆的小摇动台式摇枕弹簧悬挂装置,双片吊环式单节长摇枕吊杆外侧悬挂以及吊挂式闸瓦基础制动装置等,结构可靠,运行平稳,磨损少,检修方便,1993年开始在中央悬挂部分加装横向油压减振器,加装两端具有弹性节点的纵向牵引拉杆,形成206G型转向架,后加装盘型制动装置,形成 206P型转向架。
209转向架是浦镇厂在205转向架的基础上研制的,于1975年开始批量生产。它采用H型构架,导柱式轴箱定位装置,摇动台式摇枕弹簧悬挂装置,长吊杆,构架外侧悬挂,两高圆弹簧,摇枕弹簧带油压减振器,吊挂式闸瓦基础制动装置等。1980年后,又生产了具有弹性定位套的轴箱定位结构和牵引拉杆装置的209T转向架。在此基础上,还生产了采用盘型制动的209P转向架。
在209T转向架的基础上,浦镇厂又开发了供双层客车使用的 209PK 转向架,其构造速度为 160km/h 。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改进:采用盘型制动和单元制动缸,取消踏面制动;设空重调整阀;采用空气弹簧和高度调整阀;安装抗侧滚扭杆;保留了摇动台结构。 209PK 转向架( P 代表盘型制动, K 代表空气弹簧)
在这段时期内,我国还制造了少量用于公务车的三轴转向架,在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口的软座,软卧车上采用了 211 等型号的转向架。 1994 年,四方厂、长客厂、浦镇厂相继研制出了 206WP 、 206KP 、 CW-2 、 209HS 转向架,在广深线动力学试验中最高时速达到了 174km/h ,这些转向架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客车转向架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206KP 、 206WP 转向架是四方厂为广深线准高速客车和发电车设计的转向架,二者除中央悬挂部分和构架侧梁局部不同外( 206WP 中央悬挂为无摇动台高圆簧外侧悬挂, 206KP 则为空气弹簧,并加装抗侧滚扭杆),其他部分完全相同其构架,摇枕均为焊接结构, U 型侧梁,采用单转臂式轴箱定位,采用盘型制动和踏面复合制动。
四方厂还在 206KP , 206WP 转向架的基础上研制了适用于 160-200km/h 的 SW-160 转向架( SW 代表 Sifang Work ),它主要有以下特点:构架由两片 U 型压型梁改为四块钢板拼焊结构;轴距由 2400mm 增加到 2560mm ;采用空气弹簧;空气弹簧横向间距由 1956mm 增加到 2300mm ,以改善车辆抗侧滚性能。
209HS ( HS 指 High Speed )转向架是浦镇厂在 209PK 转向架的基础上研制的,构造速度为 160km/h ,主要有以下改进:轴箱定位结构由弹性摩擦套定位改成无磨耗的橡胶堆定位;摇动台吊杆端部由销孔结构改为无磨耗弹性吊杆结构;改心盘支重为全旁承支重;取消空气弹簧阻尼孔,加装垂直油压减振器;轴箱悬挂系统加装垂直油压减振器;采用钢板焊接型构架以减轻自重;加装电子防滑器等。
CW-1 、 CW-2 转向架( CW 代表 Changchun Work )是长客厂在吸收进口英国样车的 T10-1 转向架技术后,设计的两种准高速转向架,其中 CW-1 型中央悬挂采用纲簧和油压减振器,供准高速空调发电车使用; CW-2 型中央悬挂为空气弹簧和可变节流阀,用于其他车种。
CW-2 转向架是:构架,摇枕为焊接结构;装用转臂轴箱定位装置和控制杆;全旁承支重;中央悬挂为有摇动台结构;设带橡胶套的中心销轴牵引拉杆横向挡,横向拉杆,横向油压减振器,抗侧滚扭杆;轴箱悬挂系统设垂直油压减振器;基础制动装置为单元盘型制动,设电子防滑器;广泛采用橡胶元件,改善隔振、隔音性能,减小磨耗。 1998 年起,各工厂相继推出了自己的高速转向架,例如浦镇厂的 PW-200 转向架,长客厂的 CW-200 转向架,四方厂的 SW-200 、 SW-220K 转向架等。
PW-200 转向架( PW 代表 Puzhen Work )是在 209HS 转向架的基础上重新研制的,它优化了一系和二系悬挂参数;采用了无磨耗的橡胶堆轴箱弹性定位装置;采用高速轻型轮对;轴颈中心距改为 2000mm ;更换轴箱减振器安装位置;装用带可调阻尼和弹性支承的空气弹簧,采用两端为球铰的纵向拉杆;装用新型盘轴式基础制动装置;优化了结构设计。
SW-200 转向架结构与 SW-160 转向架基本相同,其改进如下:优化了一系、二系悬挂系数;采用轴盘式基础制动装置,适用于 200km/h 的高速列车。该转向架在 1998 年 6 月的郑武线动力学试验中最高时速达到了 240km/h 。
在这一阶段,长客厂生产了我国第一台 CW-200 型无摇枕转向架。其构架采用4块钢板拼焊,横梁采用无缝钢管,与侧梁连通作为附加空气室,中央悬挂采用无摇枕的空气弹簧悬挂,采用抗蛇行油压减振器,单拉杆牵引,设两个横向油压减振器和抗侧滚装置,其轴箱为转臂式无磨耗定位,并使用油压减振器,基础制动为每轴 3 个盘的轴盘式盘型制动装置。此后,长客厂又开发了 CW-200KD 、 CW-300 等型号的无摇枕转向架。
9、为什么铁路车辆转向架要采用轮对结构?
目前有少数地铁,或者是轻轨车辆采用了独立轮对,就是你说的两个轮子独立运动,取消了连接两个轮子的那根车轴。
传统的轮对方式,优点在于它具有纵向蠕滑力产生的偏转力矩从而使轮对具有自导向功能,从而保证了轮对的直线复位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缺点是在纵向蠕滑力矩的作用下,当车辆运行速度较高时就可能产生蛇行失稳。由于从铁路车辆出现以后,都是使用这种轮对方式,因此,虽然存在着蛇形失稳等缺点,但是可通过安装抗蛇形减震器等手段来克服。更重要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使用,这套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而铁路车辆由于涉及到旅客的安全,因此是不会轻易对这种结构进行大的调整的。
其实,独立轮对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克服传统轮对的蛇形运动的这个缺点,而是为了降低车厢内的地板高度。因为欧洲的轻轨,在市区内运行的时候,钢轨是嵌在道路里面的(嗯,就是电影电视里面老上海的电车行走时用的轨道那样),因此,所使用的轻轨的站台是很低的,一般都是一个台阶这么的高度,甚至还有没有台阶,旅客直接从道路路面登车的。因此需要车厢地板比较低,而由于传统轮对有车轴的存在,因此地板高度不可能做得很低,一般是不能低于一个值,具体多少记不清楚了,至少也要有500mm以上的高度,这样,如果把轻轨车门口的地板做低到350mm一下,乘客能一步就登车了,但是由于车轴的限制,还是有部分车厢的地板高度会在500mm以上,就需要有台阶。人的惰性就决定了旅客们不喜欢到台阶上面的地方去,而是聚集在车门附近。因此,逼得设计师们开发100%全低地板的轻轨车,就是整个车厢都是低地板的,一般是200到350mm的高度,这样乘客才会往里面流动。而这样低的地板,车轴就是挡害了,所以设计师开始采用独立车轮,取消了车轴。与传统轮对相比,独立车轮不存在纵向蠕滑力产生的偏转力矩,因而不产生蛇行运动,对提高稳定性有好处。但这一优点也同时是它的缺点,因为独立回转车轮失去了纵向蠕滑力矩的导向作用,因而降低了轮对的直线复位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由于独立车轮使用的时间没有传统车轮那么长,所以现在一般是在低速的轻轨上使用的比较多,在高铁上好像只有西班牙的Talgo使用了独立车轮,可靠性和安全性还有待通过长期实践来加以验证。
至于差速器,暂时不会用在铁路车辆上,因为差速器需要安装在车轴中央,而驱动铁路车辆前进的牵引电机也是安装在这一个位置的,所以差速器没有安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