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ancer EVO 9和Lancer翼豪陆神的区别
Lancer EVO是简称,全称:Lancer Evolution +(每代序号):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蓝瑟 是 Lancer 一词的谐音国人顺便用来做车名了。
Lancer 一词又译为“枪骑兵”老车迷不陌生有这样称呼的。
Lancer Evolution 像国人正式发售后,国人起名为“蓝瑟 翼豪陆神”
你可以这样理解:Lancer Evolution 为国际名,“翼豪陆神”为中文名。
Lancer 本身是一款车系,属小排量的紧凑型普通轿车(也是像如今LANCER EX这样的普通民用车),由于早期没有进入中国很少见。Lancer Evolution 是早期三菱为WRC赛场在LANCER基础上开发的高性能拉力赛车,采用2.0升涡轮增压引擎和AWD四驱系统。并且步入了市场,成为低价高性能无敌车型。
而国内的 Lancer 与 Lancer EX 和 Lancer Evolution 纯粹的三码事!
国内的Lancer是东南汽车用早期Lancer 4代侧身5代前脸结合而成的,称为“菱帅”后来在此基础上改款,打着三菱的旗号称为LANCER。“蓝瑟”一名就是从此开始了!
Lancer EX 就是前面说的Lancer 车系普通民用版,经济型普通家用车,所属三菱原创。
Lancer Evolution 就是高性能版本,Lancer EX 与Lancer Evolution 虽属一个家族同车系,但在性能差距上几乎已经变成了两款完全不同级别的车型。与普通版LANCER区别最好记就是四个字“增压、四驱”!
如今的十代Evo不能与之前九代Evo相提并论,十代从里到外(车架、引擎)都是全新设计的,不是像之前的一至九代在同一引擎、车架上进化!设计理念还是原来的“性能之主”高性能轿跑。 但在性能上十代Evo并没有超越前面九代Evo。
2、三菱翼豪陆神这车怎么样··说下优点和缺点··
第十代EVO,拥有着非常出众的性能,而价格却在50万以内,比起那些性能相当的跑车却便宜了很多,它是属于那些追求性能却经济条件有限的人的梦想之车。最让人佩服的就是它这台2.0升发动机,在一个巨大的涡轮增压器和中扭器的帮助下所传递出的峰值数据是多么的惊人,这些惊人的数值是在一些豪华品牌中3.0升增压发动机才能见到的数值。可见当你驾驶EVO时,涡轮介入的那一刹那是多么得“蛮横”多么得“粗鲁”。该车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拥有一套SAWC的智能四驱系统,这套四驱系统集合了非常多的智能功能,而更为方便的是不需要怎么去操作它,只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路面即可,根据选择的路面从而更好的输送动力与扭力,从而使得在驾驶的过程中有着更好的表现。所以三菱为这套四驱系统取的名字是“SAWC”,翻译过来就是:超级全轮驱动控制。如此强大的动力配合着这套科技过剩的四驱系统,在直线的公路上并不是它的优势,在崎岖的路上才是EVO施展拳脚的地方,坚硬的悬架能够稳稳的支撑住车身,它在舒适的平面公路上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够舒适的缺点一旦到了崎岖的上路上,你就会觉得这些都成了它的优点,同时还能带给您无与伦比的驾驶乐趣,那样的激情你会觉得这辆车就是为你而生,而你就是那位自信的武士。
3、翼豪陆神的简介
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在九十年代初为了能够参加世界拉力冠军赛(WRC, World Rally Championship) 和美国赛车俱乐部专业比赛(SCCA,Sports Car Club of America)做了一个明智而又勇敢的决定,以旗下小型四门前轮驱动家庭轿车Lancer为蓝本,设计出了一款高性能四驱驱动运动轿车,这便是三菱汽车的旗舰之作——Lancer Evolution。十多年来,EVO几经升级换代,从最初的EVO I一直发展到现在最新的EVO X,在这艰辛的成长过程中,EVO不负众望,1996-1999连续四年勇夺WRC年度冠军,一举成为当时WRC中最强悍的奔跑机器。Lancer Evolution的名字红遍全球,它不仅在WRC赛场上屡有展获,而且在诸多追求高性能跑车的速度迷心中,也是一款离梦想最近的超级街车。从诞生开始,EVO就是一台充满比赛血统的运动车,无论是在汽车拉力赛还是场地赛甚至坊间的黑夜飚车,EVO都有不俗的表现。
EVO最早只在日本市场销售,第七代之前的EVO是三菱汽车专为世界汽车拉力赛WRC研发的,为了符合WRC比赛规则,EVO使用与LANCER其他系列相同的一体化承载式车体结构。 由于水货市场的大量需求,从1998年开始,通过著名的汽车改装公司RalliArt在英国的销售网络, EVO被引入到欧洲。2003年,斯巴鲁(Subaru)Impreza WRX系列车型在美国市场取得的成功,于是三菱汽车决定向美国出口第八代EVO,斯巴鲁是三菱汽车在日本以外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
4、三菱翼豪陆神的介绍
蓝瑟翼豪陆神是由三菱汽车(MITSUBISHI)研发制造,到前为止,已经发布第10代,每一代EVO的名字都是由一个大写的罗马数字表示。EVO全系列配备了2升的涡轮增压式发动机和四轮驱动系统。蓝瑟翼豪路神是LANCER EVOLUTION中国官方的中文名称,也通常被称为Lancer EVO或Lancer 进化,而港澳台地区称之为枪骑兵。
5、三菱翼豪陆神的车型特点
LANCER EVO I问世1年后的1994年1月17日,充分运用WRC参赛技术,进一步改良引擎性能及悬吊系统的EVO II隆重问世。其不仅洗刷「速度优异但转向不良」之批评,且成功地转型成可随车手意识操控自如之「全面型」的进化版本。排除第一代的缺点,二度进化的EVO II历经诸多的变更。
首先4G-63型引擎因排气管压力的改良,以及气门扬升量的提升后,马力提高10匹而达到260匹,而且,随着马力的升级,密齿比变速箱的1、2档更加紧密,兼顾加速性能改良同时,3、4档也进一步采用双锥形同步系统。另外,并将离合器压板的材质改良,使其在操作及耐久性上均有长足的进步。小标轮胎尺寸的变更也是重要的关键。
EVO I所搭配的是195/55R15的轮胎,而EVO II则用上205/60R15的轮胎,因此后叶子板也进行加宽工程。另外,轮距加大10mm,前、后轴距分别加大15mm、10mm,以改善稳定性。悬吊系统包含防倾杆、摇臂、避震器等均施以细部改良,大大提升了弯中的极限性能。来令片的改良加强了制动性能,1.5向机械式LSD的大胆采用,大幅提高过弯时的可控制性。外观方面,前保杆加上了下巴,后翼形状略为变更,轮圈采用与WRC参赛车相同的OZ五爪式制品,整体的成熟度更上一层楼。简而言之,EVO II即追求彻底成熟的房车,GSR与RS合计限量上市5000台。
前保杆下方追加大型包围,让EVO II更具动感。后尾翼略为垫高,后雾灯列为标准配备。驶舱与EVO I一样,方向盘依旧为MOMO制品。RECARO赛车椅的造型变更,包覆性变佳。RS的不同在于后视镜与车身不同色,且车身涂装仅有白色而已。 EVO I着重性能,EVO II追求成熟,一般均认为已臻完美的境界。但大家不要忘记,EVO车系是专为挑战WRC而诞生的道路版,为求克敌制胜,丝毫不能停止进化。因此,1995年2月10日,MITSUBISHI再度推出EVO III。既是挑战WRC用车,其性能的发挥本应更胜于前一型车,否则徒失意义。因此,此一EVO III在空力性能、引擎性能等的要求远远在EVO II之上。
EVO III最大的改变在于外观。不论是前保杆、前下巴、裙脚、后包围及后尾翼等所有的空力套件均彻底焕然一新。换言之,在增加下压力及大幅改善空气力学的目标下,得以因应更高速的挑战。前下巴左右两侧多设了进气孔以改善煞车系统的冷却性。后尾翼加大至与车体同宽,以确保更佳的下压力。上一代虽已发挥出260匹的优异动力,基于WRC挑战之考虑,必须备有更充足的动力不可。
因此,首先就是改良活塞,使压缩比由原来的8.5提高为9.0,并将涡轮形状重新设计,提高在高转速域时的动力表现。再者,排气系统管径加大,以降低回压,使得马力增加10匹而达到270匹。其以2.0L的排气量发挥出270匹的动力,除了令人吃惊以外,的确也震撼业界。EVO III是结合EVO I、EVO II之大成而迈入更高层次的「飞跃」车种。EVO III计有轻量化的RS与豪华版的GSR二种车种,限量上市5000台。
前保杆、下巴、侧裙等空力套件焕然一新的EVO III。大幅增加下压力的后尾翼,第三煞车灯的位置改至下方。全新设计的MOMO三幅式方向盘。座椅材质改用具防火功能的运动纤维RECARO赛车椅。纯竞赛用的RS达到可怕的4.4kg/ps马力重量比。 1995年10月,市售版LANCER实施大改款,一度传出EVO款式就此寿终正寝的消息,然而,除非MITSUBISHI宣布退出WRC,否则EVO即无消失之可能。1996年8月23日,以新型LANCER为前身之EVO IV正式登场!EVO III偏重于将旧型车体改良使其更完整,但EVO IV却是全新设计。此乃意味着,由于新型车体的开发成功,基本的车体刚性向前迈进一大步。由于车身刚性的更为加强,于是赋予更高潜力的引擎,再加上车辆周边配备刚性的提高,促使动力性能更能淋济尽致地发挥。
针对比赛而设计的EVO IV与前三代不同的是,EVO IV是以参赛为考虑而生产的全新车型,前三代则是先有市售版再进行改装,所以在基础车型上EVO IV的可塑性更高。大型化的中央冷却器、降低损耗的进排气系统、双涡流涡轮以及高角度凸轮轴的采用等,成功地发挥280PS的最大马力。引擎以外,尚采用前16吋、后15吋之通风碟,同时也采用全新设计的密齿比变速箱。后方采用新开发之多连杆悬吊系统,大大地提高操控稳定性。
外观方面,采用上空气力学更为优异的空力组件,夸张的前保杆、两盏超大圆形雾灯、更为高耸的后尾翼以及16吋多爪式OZ轮圈,使得EVO IV的战斗气息更甚。以新型车体为前身改良的EVO IV是从基本性能改良的「新世代进化」车型,包含GSR/RS两种版本,限量上市6000台。
风貌焕然一新的EVO IV,前下巴配置翼状的霸气。后方最大特征在于高耸的后尾翼。MOMO三幅式方向盘与上一代一样,配色略有不同,仪表板采用白底黑字。座椅采用防滑类麂皮的RECARO制品。RS设定为采用高密齿轮比的变速箱,马力重量比为4.5kg/ps。 驶新世代赛车EVO IV在WRC中缔造佳绩的Makinen,连续2年蝉联车手冠军,大大激发MITSUBISHI的野心。因此,在EVO IV问世后的1年半,即1998年1月26日,第五代的进化版本EVO V隆重地问世。
EVO IV在赛场上优异的表现令其它对手更加紧脚步发展,为了继续保持战果,MITSUBISHI改善了引擎扭力并加宽轮距,EVO V在整体操控稳定性上更为升级,再加上大尺寸Brembo煞车系统的采用,让EVO IV得以进一步化身为更成熟的EVO V。扭力小幅提升的EVO IV引擎动力在涡轮排气口的扩大、活塞的轻量化、散热器及油冷却器的大型化得效下,最大马力仍维持280匹,但峰值扭力则由EVO IV的36kgm提高为38kgm,因此变速箱也全面地增强以符合需要,这对于在赛程中成绩的缩短帮助菲浅。悬吊系统方面,前、后臂的延长、后摇臂之各个固定点的变更而促使轮距加大,前方采用倒立支柱式的悬挂设计,轮胎也改为225/45ZR17规格,煞车系统使用尺寸加大之前17吋4活塞卡钳、后16吋2活塞卡钳的Brembo制煞车系统(RS选配),增进无比的制动力。外观上除了铝合金制引擎盖、宽型叶子板采用以外,空力套件也焕然一新,如后方使用水平翼可四段整的扰流板。限量上市6000台的EVO V堪称「完美成熟」的境界,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进化的脚步并不会就此打住。
轮距的加大是EVO V最大的特征,前下巴亦同步加大。后尾翼采用水平翼四段整的设计。与EVO IV一样的驶舱设计,排档头变得较小且加了红边。新样式的RECARO制SP-JJ型式赛车椅,采用独特的针织布。 RS车种之17吋Brembo煞车系统及17吋大脚均列为选配。 轮距加宽大幅提高转向性能的EVO V,成功地赢得1998年WRC的车手、车队双料冠军。但为了迎合1999年WRC空力套件之比赛规定而展开尺寸变更,于是在1999年1月22日,EVO VI正式问世。
1999年WRC新规定的内容是,空力套件必须于车体之内,所以EVO VI除了倾全力消除前保杆和后尾翼的突出部外,并实现与EVO V同水平的冷却效果与空力性能。车牌位置的修改、雾灯的小型化及独具特色之半球状的雾灯罩等而增大冷却开口的面积,并多多少少地减少些风阻。至于虽然将后尾翼小型化,但双翼片,确保了充足的下压力。车辆的方向从动力转移至耐久性升级基于EVO V以2L排气量发挥最大马力280匹、峰值扭力38kgm的惊人实力,此次变更目标锁定于信誉性的升级。首先是活塞使用冷却槽方式,此乃利用机油循环于活塞顶部,来冷却活塞并提高耐爆震极限。
不过,由于这种方式使油温上升,故气冷式机油冷却器规格加大,增加23%左右的散热量,同时采用从前保杆的进气口引入冷却空气,并从侧面排出热气的设计。再者,并改良冷却水管路,增加循环水量,而大大地增进整个引擎的冷却性。此外,油底壳形状也加以改良,以因应油温的增高。
RS车型还采用世界最早之钛、铝合金涡轮。此曾经在WRC战场上试炼过,由于十分轻巧,不但减少大约50%的回转惯性力矩,同时改善引擎反应性。而在传动系统方面,离合器因承受强大扭力而进一步升级,并将双板式离合器列为RS车型的选用配备。这种双板式离合器使用耐久性优异的超耐热硬度合金材质,可耐传动扭力达标准型离合器1.3倍以上。悬吊系统也施以改良EVO V着眼于抑制侧倾的设定,但EVO VI则着重于上下弹跳的减震器。为了达成此一目标,EVO VI变更悬挂几何角度,降低防倾杆中心高度,增加轮胎接地性能。后方不单是传统的铝制悬梁而已,就连后摇臂、拖曳臂、传动轴等全部改为锻造铝材,以实现轻量暨高刚性的目标。车体补强作业亦是EVO历来最严谨的,前后车窗周边以及后行李箱周边约增加了130点的焊接点,引擎室内的钢板厚度也加厚,并在接合处使用工业胶水再次补强,使得车体的刚性有更长足的进步。
与EVO V之GSR车种一样,Brembo煞车系统列为标准配备,并改良卡钳形状来增进刚性。轮胎方面,GSR:225/45ZR17、RS:205/60R15规格均为标准设定。随着Makinen夺下四连霸的车手冠军,LANCER EVOLUTION的声誉如日中天,限量7000辆的EVO VI早已销售一空,在年底的东京车展中曾展出EVO VI的Makinen纪念版--EVO 6.5,并将于2000年正式贩卖。
车牌设置于侧面主要在于提升冷却性能而非美观效果,为了迎合比赛规定的车头造型显得格外保守,但冷却性能远在EVO V以上。为期符合赛车规格而缩减车辆空力套件宽度,但又要确保空力性能,于是后尾翼采用双翼片的设计来增加下压力。内装格局几乎没变,最大的变更点在仪表板改为黑底白字的设计。座椅与上一代一样,差异在于颜色的更换。 由于Lancer车系的全面大改款,牵动着极受车迷们注意的EVO VII之发展,因此在Lancer大改之后,EVO VII会是以什么样的面貌推出众说纷纭,不过这一切在2001年1月26日EVO VII在日本正式发表之后豁然开朗。
EVO VII的外观是以全新改款的Lancer Cedia为基础,但仍保有EVO系列车款的强悍气势。车头部分大致维持该系列的风格,引擎盖上的盾形散热口,令人感到熟悉向外拱出的前后叶子板,看起来更加霸气。尾翼的设计则由EVO VI的双层式回归EVO V的单层设计。内装方面,战斗气息自然也更甚以往,否则怎敢称为「进化」,造型上以Lancer为基础,但所采用的材质与配置,都非常具有运动风格,金属质感的中控台、Momo三幅式附气囊的跑车方向盘还有Recaro专为其设计的赛车座椅,显现出不凡的气息。动力系统上,虽然仍是采用型号4G63的2.0升DOHC涡轮增压引擎,且碍于日本法令280ps的马力限制,进化方向朝扭力发展,在涡轮增压器、散热系统的改良与零件轻量化像是凸轮轴中空设计之后,榨出惊人的39.0kgm/3500rpm最大扭力,堪称世界之最。不过相当可惜的是,EVO VII并没有如车迷所预期地装上六速手排变速箱,仅仅搭配成熟度高的五速手排变速箱。
虽然EVO VII没有搭载六速变速箱,不过却搭载了全新开发的ACD(Active Center Differental)主动式电子中央差速器,以电子方式控制可变多板离合机构,效能较过去的VCU式高出三倍之多,再搭配上原有的AYC(Active Yaw Control)主动式偏向控制系统,在路感的回馈以及循迹性能的表现上有大幅的提升。接着在车身与底盘部分,虽然EVO VII在车身尺码上不论是车长、车高还是轴距都较EVO VI来得大,但轻量化的工作一点也不马虎,悬吊系统与车架一律采用锻造铝合金材质,再加上于接合处处的补强工作,使得EVO VII的刚性大幅提升,抗曲性能较上一代高出1.5倍之多,车身重量却只有增加40kg。E
VO VII的悬吊系统仍然采用前麦佛逊支柱式,后多连杆式设计,但为因应车体的扩张,在悬吊支臂与衔接部位都做了强化,并增加避震行程,以达到惯性中心高度最佳设定。煞车系统采用Brembo制通风碟,前17后16吋设计,再搭配上Sport ABS,不仅煞车效能提高,弯道中的制动更加安定,轮胎尺寸更增至235/45 ZR17,操控表现更胜以往。 三菱Evo VII发布不过一年多,喜欢“极速战车”的人又有新的期待,Evo VIII(简称Evo 8)已经来了。280匹的马力,极速战车Evo 8的出现肯定让车迷心中荡起阵阵涟漪。
从照片上看,Evo 8车身和Evo 7相比,更为盛气凌人,最大的改动是它的车头,有人说新的车头造型像“鲨鱼”,也有人说它很像“雷诺”最新车款的设计。目前的Evo 7总是让人觉得太“四方”了一点,显得有些呆板,E8增加了后面挡风镜的玻璃的倾斜度,看起来更有流线感。
机械方面,它采用了一套六前速手动排档,比以往的5前速排档更有利于性能发挥和增加驾驶乐趣。 在马力方面,入门版的Evo 8引擎容积达280匹,但扭力会稍微增加到39.8kgm。 从我国近期的停车场赛车来看,E7的技术已经非常高超了,许多电子配备大大帮助了车手在车道上的灵活表现,尤其是防滑控制,Evo 8可以说登峰造极。据说Evo 8在动态测滑控制方面更上一层楼,在经过全新的调校之后,驾驶起来车子更平稳。看来,Evo 8的车手们肯定又能在赛车场上扬威,给其它对手更大的压力。Evo 7推出后,许多行家投诉油箱太小,E8设计师显然听取了这些意见,新的油箱加大了7公升,更有利于车子在赛车场上的表现。
Evo的宿敌斯巴鲁Impreza STi最近也推出新版本,新的STi最大马力输出达265匹,逼近Evo 8,相信在赛车场上又可以看到一番激烈的龙争虎斗。 三菱公司于2005年3月3号开始发售三菱Lancer Evo9。Evo9在外观方面相对三菱Lancer Evo8 MR有了相当的改进,前脸中央的三菱标志台座被去掉了,更加气势逼人。前保险杠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为了使空调管道的冷却得以改良,Lancer Evo9特意在前脸挖出一个椭圆形的洞作为空气刮刀。后保险杠也在中央的下部做了一些形状上的改变,调整了车身下部空气整流效果,而从后方看去,整车的运动感也得以大大增强。
三菱Evolution 有何独门武器?
EVO身上有两件三菱的独门密技--ACD和AYC。 ACD是“主动电子式差速器”(Active Center Differential)。三菱曾经宣称有了ACD及主动偏航控制AYC(Active Yaw Control)的帮助,可以重新定义转弯的极限。换句话说,可以用更快的速度,更准确地掌握转弯的弧线。
EVO的电子控制系统能够容许车辆剧烈反应,正确地掌控方向机柱传来的讯息,钢制离合器也更耐久。
在EVO上,ACD和AYC受相同的电脑控制;因ACD可以增强路感回馈,所以ACD负责控制舵角和车速,以及驾驶者踩踏油门的变化而提前反应。
同时,ACD所感测到的资料也会在同时间内传给AYC,当ACD将滑移减到最小的时候,AYC就会给于车辆最大的转向值,两者搭配的天衣无缝 EVO X的外形向比上一代是一个真正的进化论,这次的EVO一改上一代略显朴实内敛的风格,凶悍而充满侵略性的前脸,已成为新一代的三菱汽车的家族式前脸。巨大的倒梯形水箱格栅,加以镀铬边框的装饰,两边的犀利的熏黑前灯,简洁而刚硬的线条勾勒出富有力量感的车身。
EVOLUTION X
稍稍上挑的腰线,低矮的车身和18英寸BBS® 锻造铝合金轮毂高性能轿车的身份显露无遗。尾灯的形状和前大灯相呼应,紧凑的尾箱上搭配巨大的扰流板,也是EVO一贯的设计风格。在车身尺寸与上代相比也有所提升,轴距达到了2650MM,长宽高4510/1810/1480mm,内部空间也更宽裕,另外加宽的轮距也有利于车身的稳定。
运动性能当然是衡量EVO最终标准了,在动力能力上说,EVO和它的外形一样凶悍。虽然还是那台红头直列四缸2.0L发动机,但是在双涡轮增压器和MIVEC技术的帮助下,输出功率和扭矩分别达到了惊人的217KW和366N-m。能帮助EVO在4.9秒内完成百公里加速测试。与上一代EVO不同的是,在3000转到7000的这个区间,它的动力输出已经摆脱了暴躁的过去,转而以一种更为线性的理性路线来体现它的内力。
这样的凶悍而澎湃的动力还不是全部,与之相搭配的是一台TC-SST双离合器运动换档模式变速器,能带来闪电般的换挡速度的同时,依然保留了汽车的操作便捷性,而且配以换挡拨片的帮助,更能让你享受赛车般的驾驶乐趣。在操控方面,三菱一直引以为傲的超级四轮控制系统(S-AWC)是EVO能轻易驾驭各种弯道的保障,这是一个将ACD (主动中央差速器)、AYC (主动横摆控制系统)、ASC (主动稳定控制系统)、运动版ABS(防抱死制动系统)4个独立系统集成控制的四驱系统,使车身控制和稳定性完全超越上一代的水准。
EVO内饰颜色以黑色为主搭配少许银色装饰,中控台设计非常简约,除了中间的大尺寸显示屏和下面的空调控制旋钮以外,几乎就找不到其他功能了。但这种简约的设计与它纯粹为驾驶者打造的设计理念相得益彰。另外前排的RECARO®高档跑车座椅包裹性也相当不错。遗憾的是内饰材料都是档次不高清一色的塑料材质,所幸细节做工还是相当不错的。另外650瓦 RockFord Fosgate® 9扬声器顶级音响系统也让你在享受驾驶乐趣的同时也可以置身与美妙的音乐之中。而EVO提供的7安全气囊也能给与你最周到的保护。
对于一款已经历经了十代的车型来说,这一代EVO并没有抱着自己辉煌的过去止步不前,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外型上,跟上一代相比又是一次彻彻底底的进化。
6、三菱翼豪陆神的简介
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在九十年代初为了能够参加世界拉力冠军赛(WRC, World Rally Championship) 和美国赛车俱乐部专业比赛(SCCA,Sports Car Club of America)做了一个明智而又勇敢的决定,以旗下小型四门前轮驱动家庭轿车Lancer为蓝本,设计出了一款高性能四驱驱动运动轿车,这便是三菱汽车的旗舰之作——Lancer Evolution。十多年来,EVO几经升级换代,从最初的EVO I一直发展到现在最新的EVO X,在这艰辛的成长过程中,EVO不负众望,1996-1999连续四年勇夺WRC年度冠军,一举成为当时WRC中最强悍的奔跑机器。Lancer Evolution的名字红遍全球,它不仅在WRC赛场上屡有展获,而且在诸多追求高性能跑车的速度迷心中,也是一款离梦想最近的超级街车。从诞生开始,EVO就是一台充满比赛血统的运动车,无论是在汽车拉力赛还是场地赛甚至坊间的黑夜飚车,EVO都有不俗的表现。
EVO最早只在日本市场销售,第七代之前的EVO是三菱汽车专为世界汽车拉力赛WRC研发的,为了符合WRC比赛规则,EVO使用与LANCER其他系列相同的一体化承载式车体结构。 由于水货市场的大量需求,从1998年开始,通过著名的汽车改装公司RalliArt在英国的销售网络, EVO被引入到欧洲。2003年,斯巴鲁(Subaru)Impreza WRX系列车型在美国市场取得的成功,于是三菱汽车决定向美国出口第八代EVO,斯巴鲁是三菱汽车在日本以外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
初露锋芒的Evo I[回目录]
在1992年9月7日正式发表亮相,并于当年10月19日限量贩卖的MITSUBISHI LANCER EVO I,是以搭载195匹马力之LANCER旗舰车种GSR为基础车种,进行改良而成的赛车道路版,当时在日本当地造成不小的销售热潮。
基于锁定WRC参赛的开发理念,因此引擎率先大幅地提高动力,以2.0L DOHC 16气门的涡轮增压4G-63型引擎取代GSR之4G-93型(1.8L涡轮引擎)。动力比VR-4足足提高了10匹,250PS/6000rpm的最大马力更是超越GSR达55匹之多。再加上轻量化车体,而得以实现了4.96kg/ps的马力重量比。除了动力外其余部位也全面地改良为期改善车辆的操控性,除了加强全车的刚性外,更用上铝合金引擎盖以追求轻量化。悬挂系统也全面加强用上较富运动气息的制品,以提高操控性能。传动系统采用上MITSUBISHI独自开发的黏性连轴器VCU(Viscous Coupling)和中央差速器组合的全时四轮驱动,后轮则配置VCU的LSD,再加上密齿比变速箱及双活塞卡钳的前通风碟刹,威力更是如虎添翼。车身外观方面,大型保杆、独特的引擎盖通风孔设计以及后方粗犷的扰流板,再配上15英寸6爪轮圈及195/55R15的跑胎,充份洋溢名符其实的战斗造型。原本原厂只打算限量发行2500台,但由于不到3天即销售一空,于是原厂再追加2500台。
为了提高引擎冷却效率之大型开口部的前保杆及引擎盖通风孔是EVO的特色之一。配置有第三刹车灯之大型后尾翼是EVO最大的特征。配置MOMO制真包3幅式方向盘。座椅采用RECARO式赛车椅。 RS车型因节省装备而成功地轻量化达到4.68kg/ps的马力重量比。
7、从各种角度来说,科迈罗和翼豪陆神(evo),哪个好点?
哎,EVO是轿跑?别在这样说了,太丢人(呵呵,没别的意思,别喷),EVO是拉力赛车。你的比对方面很显然了,那就EVO。除了外观和安全有争议全都是EVO胜出。第一,EVO的4b11发动机相当霸道,在2T车里出类拔萃。第二,操控上涡轮车前面排山倒海的推背是自然吸气无法体会的,但中后段大排量自然吸气就体现出来优势了。第三,舒适度都差不多吧,舒适就玩商务车了。第四,安全,什么车高速运转发生事故都没什么安全可言,主要在日常驾驶习惯和素质。第五,保养,不深说了,光车船使用税你看看3.6和2.0的费用就知道了,保养什么的你用好的车就不亏待你。第六,内饰可空间一起说了,真心EVO做着宽敞点,内饰EVO人性化点。第七,质量,3.6的camaro小马拉大车,不解释。最后是外观。直接命中要害,看你是玩外观还是性能了,拉风程度Camaro完胜,改装和性能潜力EVo完胜。祝你早日做出决定。最后说一句,抛开品牌价值不谈的话,相同价位新款的3.8劳恩斯完全是首选。
8、翼豪陆神的初露锋芒的Evo I
在1992年9月7日正式发表亮相,并于当年10月19日限量贩卖的MITSUBISHI LANCER EVO I,是以搭载195匹马力之LANCER旗舰车种GSR为基础车种,进行改良而成的赛车道路版,当时在日本当地造成不小的销售热潮。
基于锁定WRC参赛的开发理念,因此引擎率先大幅地提高动力,以2.0L DOHC 16气门的涡轮增压4G-63型引擎取代GSR之4G-93型(1.8L涡轮引擎)。动力比VR-4足足提高了10匹,250PS/6000rpm的最大马力更是超越GSR达55匹之多。再加上轻量化车体,而得以实现了4.96kg/ps的马力重量比。除了动力外其余部位也全面地改良为期改善车辆的操控性,除了加强全车的刚性外,更用上铝合金引擎盖以追求轻量化。悬挂系统也全面加强用上较富运动气息的制品,以提高操控性能。传动系统采用上MITSUBISHI独自开发的黏性连轴器VCU(Viscous Coupling)和中央差速器组合的全时四轮驱动,后轮则配置VCU的LSD,再加上密齿比变速箱及双活塞卡钳的前通风碟刹,威力更是如虎添翼。车身外观方面,大型保杆、独特的引擎盖通风孔设计以及后方粗犷的扰流板,再配上15英寸6爪轮圈及195/55R15的跑胎,充份洋溢名符其实的战斗造型。原本原厂只打算限量发行2500台,但由于不到3天即销售一空,于是原厂再追加2500台。
为了提高引擎冷却效率之大型开口部的前保杆及引擎盖通风孔是EVO的特色之一。配置有第三刹车灯之大型后尾翼是EVO最大的特征。配置MOMO制真包3幅式方向盘。座椅采用RECARO式赛车椅。 RS车型因节省装备而成功地轻量化达到4.68kg/ps的马力重量比。
操控性大幅改善的Evo II
LANCER EVO I问世1年后的1994年1月17日,充分运用WRC参赛技术,进一步改良引擎性能及悬吊系统的EVO II隆重问世。其不仅洗刷「速度优异但转向不良」之批评,且成功地转型成可随车手意识操控自如之「全面型」的进化版本。排除第一代的缺点,二度进化的EVO II历经诸多的变更。
首先4G-63型引擎因排气管压力的改良,以及气门扬升量的提升后,马力提高10匹而达到260匹,而且,随着马力的升级,密齿比变速箱的1、2档更加紧密,兼顾加速性能改良同时,3、4档也进一步采用双锥形同步系统。另外,并将离合器压板的材质改良,使其在操作及耐久性上均有长足的进步。小标轮胎尺寸的变更也是重要的关键。
EVO I所搭配的是195/55R15的轮胎,而EVO II则用上205/60R15的轮胎,因此后叶子板也进行加宽工程。另外,轮距加大10mm,前、后轴距分别加大15mm、10mm,以改善稳定性。悬吊系统包含防倾杆、摇臂、避震器等均施以细部改良,大大提升了弯中的极限性能。来令片的改良加强了制动性能,1.5向机械式LSD的大胆采用,大幅提高过弯时的可控制性。外观方面,前保杆加上了下巴,后翼形状略为变更,轮圈采用与WRC参赛车相同的OZ五爪式制品,整体的成熟度更上一层楼。简而言之,EVO II即追求彻底成熟的房车,GSR与RS合计限量上市5000台。
前保杆下方追加大型包围,让EVO II更具动感。后尾翼略为垫高,后雾灯列为标准配备。驶舱与EVO I一样,方向盘依旧为MOMO制品。RECARO赛车椅的造型变更,包覆性变佳。RS的不同在于后视镜与车身不同色,且车身涂装仅有白色而已。
空力性能长足进步的 Evo III
EVO I着重性能,EVO II追求成熟,一般均认为已臻完美的境界。但大家不要忘记,EVO车系是专为挑战WRC而诞生的道路版,为求克敌制胜,丝毫不能停止进化。因此,1995年2月10日,MITSUBISHI再度推出EVO III。既是挑战WRC用车,其性能的发挥本应更胜于前一型车,否则徒失意义。因此,此一EVO III在空力性能、引擎性能等的要求远远在EVO II之上。
EVO III最大的改变在于外观。不论是前保杆、前下巴、裙脚、后包围及后尾翼等所有的空力套件均彻底焕然一新。换言之,在增加下压力及大幅改善空气力学的目标下,得以因应更高速的挑战。前下巴左右两侧多设了进气孔以改善煞车系统的冷却性。后尾翼加大至与车体同宽,以确保更佳的下压力。上一代虽已发挥出260匹的优异动力,基于WRC挑战之考虑,必须备有更充足的动力不可。
因此,首先就是改良活塞,使压缩比由原来的8.5提高为9.0,并将涡轮形状重新设计,提高在高转速域时的动力表现。再者,排气系统管径加大,以降低回压,使得马力增加10匹而达到270匹。其以2.0L的排气量发挥出270匹的动力,除了令人吃惊以外,的确也震撼业界。EVO III是结合EVO I、EVO II之大成而迈入更高层次的「飞跃」车种。EVO III计有轻量化的RS与豪华版的GSR二种车种,限量上市5000台。
前保杆、下巴、侧裙等空力套件焕然一新的EVO III。大幅增加下压力的后尾翼,第三煞车灯的位置改至下方。全新设计的MOMO三幅式方向盘。座椅材质改用具防火功能的运动纤维RECARO赛车椅。纯竞赛用的RS达到可怕的4.4kg/ps马力重量比。
展现终极动力280匹的 Evo IV
1995年10月,市售版LANCER实施大改款,一度传出EVO款式就此寿终正寝的消息,然而,除非MITSUBISHI宣布退出WRC,否则EVO即无消失之可能。1996年8月23日,以新型LANCER为前身之EVO IV正式登场!EVO III偏重于将旧型车体改良使其更完整,但EVO IV却是全新设计。此乃意味着,由于新型车体的开发成功,基本的车体刚性向前迈进一大步。由于车身刚性的更为加强,于是赋予更高潜力的引擎,再加上车辆周边配备刚性的提高,促使动力性能更能淋济尽致地发挥。
针对比赛而设计的EVO IV与前三代不同的是,EVO IV是以参赛为考虑而生产的全新车型,前三代则是先有市售版再进行改装,所以在基础车型上EVO IV的可塑性更高。大型化的中央冷却器、降低损耗的进排气系统、双涡流涡轮以及高角度凸轮轴的采用等,成功地发挥280PS的最大马力。引擎以外,尚采用前16吋、后15吋之通风碟,同时也采用全新设计的密齿比变速箱。后方采用新开发之多连杆悬吊系统,大大地提高操控稳定性。
外观方面,采用上空气力学更为优异的空力组件,夸张的前保杆、两盏超大圆形雾灯、更为高耸的后尾翼以及16吋多爪式OZ轮圈,使得EVO IV的战斗气息更甚。以新型车体为前身改良的EVO IV是从基本性能改良的「新世代进化」车型,包含GSR/RS两种版本,限量上市6000台。
风貌焕然一新的EVO IV,前下巴配置翼状的霸气。后方最大特征在于高耸的后尾翼。MOMO三幅式方向盘与上一代一样,配色略有不同,仪表板采用白底黑字。座椅采用防滑类麂皮的RECARO制品。RS设定为采用高密齿轮比的变速箱,马力重量比为4.5kg/ps。
乘性能标准更臻完美的Evo V
驶新世代赛车EVO IV在WRC中缔造佳绩的Makinen,连续2年蝉联车手冠军,大大激发MITSUBISHI的野心。因此,在EVO IV问世后的1年半,即1998年1月26日,第五代的进化版本EVO V隆重地问世。
EVO IV在赛场上优异的表现令其它对手更加紧脚步发展,为了继续保持战果,MITSUBISHI改善了引擎扭力并加宽轮距,EVO V在整体操控稳定性上更为升级,再加上大尺寸Brembo煞车系统的采用,让EVO IV得以进一步化身为更成熟的EVO V。扭力小幅提升的EVO IV引擎动力在涡轮排气口的扩大、活塞的轻量化、散热器及油冷却器的大型化得效下,最大马力仍维持280匹,但峰值扭力则由EVO IV的36kgm提高为38kgm,因此变速箱也全面地增强以符合需要,这对于在赛程中成绩的缩短帮助菲浅。悬吊系统方面,前、后臂的延长、后摇臂之各个固定点的变更而促使轮距加大,前方采用倒立支柱式的悬挂设计,轮胎也改为225/45ZR17规格,煞车系统使用尺寸加大之前17吋4活塞卡钳、后16吋2活塞卡钳的Brembo制煞车系统(RS选配),增进无比的制动力。外观上除了铝合金制引擎盖、宽型叶子板采用以外,空力套件也焕然一新,如后方使用水平翼可四段整的扰流板。限量上市6000台的EVO V堪称「完美成熟」的境界,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进化的脚步并不会就此打住。
轮距的加大是EVO V最大的特征,前下巴亦同步加大。后尾翼采用水平翼四段整的设计。与EVO IV一样的驶舱设计,排档头变得较小且加了红边。新样式的RECARO制SP-JJ型式赛车椅,采用独特的针织布。 RS车种之17吋Brembo煞车系统及17吋大脚均列为选配。
9、三菱翼神 蓝瑟 EVO 翼豪陆神 等等不同型号的问题。
三菱翼神是一种车 蓝瑟是一种车 EVO就是翼豪陆神
蓝瑟比翼神便宜点 和翼神 EVO一点关系都没有 10万以下吧 没怎么关注过 不太了解
EVO是纯进口的性能车 50万左右
翼神可以说是EVO的国产民用版 可以理解为表哥表弟的关系 但只有这一点关系 他们的性能 价格差距是非常大的 但即便这样 翼神性能也还不错
翼神现在有1.6 1.8 2.0 个人建议买2.0的低配或者1.8的高配 至于改装嘛 外观只是你肯花钱 基本可以很轻松的改成和EVO差不多 改装首先就是违法的 交警拦不拦得看地方 心情 年检没必要担心 花点钱就可以了
没有分本不想理 但大家喜欢同一辆车也算有一种缘分了(看我名字) 以前是喜欢 但现在买车了还是没有选择它
10、外观上怎么区分三菱的 蓝瑟翼豪陆神和翼神?
前杠(EVO是大嘴),车头盖(EVO开孔)前后叶子板(EVO是突出),油箱门(EVO是方型,翼神是圆形),轮毂(EVO是BBS18寸,或者ENKEI),天窗(EVO无天窗),以上这些,如果够狠的话,都可以把翼神改成这样。
其他比较细微的地方再说说,全车玻璃。EVO的牌子是 AGC(旭硝子),翼神的牌子是FY(福耀)和耀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