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的客运列车编组怎么编的
不同车次的编组肯定不一样,比如有的短途小票列车只有几节硬座车厢不挂卧铺,甚至没有餐车。也有些车次全列卧铺不挂硬座。比如当年的京沪直特就是全列BSP软卧车。这个太多了,没法细说。
不过一般长途列车都是餐车一辆。空调发电车一辆(机供列车不挂空电车,非空调车就更不用了),行李车一辆(有的车双行李,有的车不挂),还有的车次会挂一节邮政车。编组的话餐车在中间,把座车和卧铺车隔开。空电,行李和邮政挂在两头
动车组列车有只8节短编组和16节长编组两种,每种车型的编组是固定的,百度一下就可以了。
2、火车客运车厢
22型车是23.6米 25型车是25.5米
车辆全长是指两端钩舌内侧面之间的距离,整列车的长度就是全长之和
国铁采用的特快列车是25K型车 直达特快列车是25T型车
都是按照25型车的设计标准
动车组
CRH1 头车车辆长度(mm):26950 中间车辆长度(mm):26600
CRH2 头车:25,700mm 中间车:25,000 mm
CRH3 24825 mm (中间车) 25860 mm (头车)
CRH5 头车车辆长度(mm):27600 中间车辆长度(mm):25000
3、未来客运列车的主要车型可能会是那种车?
双层列车作为一种理想的中、长途观光度假旅游列车,可能会成为未来客运列车的主要车型。这种列车可以有效地利用其空间,尽可能地增加列车的乘坐定员。从实践的效果看,双层列车可使座席定员增加40~60%。而且,双层列车可以提高列车的了望性和舒适性。由于其上层视野开阔,人们可以透过两侧大开面玻璃窗尽情眺望沿途风光。同时,上层座席又远离车底行车部位和发电装置及其它设备的噪声源,显得安静舒适。下层则设有各种用途的包间以及诸如自助餐厅、酒吧、卡拉OK等服务设施。
4、列车的客车车体
18型客车于1960年代设计试制。车体外部轮廓尺寸及结构与中国铁路22型客车基本相同,采用UD2/UD3(准轨)/UD4(宽轨)型转向架,构造速度120km/h~140km/h。设有自发电空气调节装置。18型客车是供国际列车的专用车型,产量不大,后来也有部分用于国内旅客列车编组。18型客车有YW18型硬卧车、RW18型软卧车以及XL18型行李车和CA18型餐车等车种。
YW18型硬卧车于1966~1968年由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设计研制。用于中国、蒙古、苏联国际旅客联运,后来用于中国、越南国际旅客联运。YW18型硬卧车与中国铁路国内使用的硬卧车采用两组三层卧铺敞开式单间的布局不同,为两组双层卧铺的9个四人包厢布局,和软卧车布局类似,只是舒适性稍差,定员36人,自重55吨,采用UD2型转向架,构造速度120km/h~140km/h。设有空调装置,30千瓦轴驱动式发电装置。四方机车车辆厂于1971年~1973年改进设计研制YW18型硬卧车,定员36人,自重54吨,采用UD3(准轨)、UD4(宽轨)型转向架,构造速度140km/h。
RW18型软卧车于1964~1968年由四方机车车辆厂设计研制,用于中国、蒙古、苏联,中国、越南国际旅客联运。RW18型软卧车为8个四人包厢,定员32人,自重58吨,采用UD2型转向架。设有空调装置及30千瓦轴驱动式发电装置。 还发现有用于国际联运的有单人以及双人高级软卧包厢的RW18软卧车,定员10人。
CA18型餐车1969年由南京浦镇车辆厂、唐山机车车辆厂投入生产。定员48人。设有餐室、厨房、贮藏室、小卖部及取暖用锅炉室。
KD18型空调发电车是配属乌鲁木齐铁路局的国际联运旅客列车用发电车,最大运营速度120km/h。
1980年代中国从民主德国引进一批18型客车,用于中俄、中蒙之间国际联运旅客列车编组。 19型客车为国际联运A型客车尺寸,车体长23.6米,车体外部轮廓尺寸及结构与中国铁路22型客车基本相同。19型客车是用于中国、蒙古、苏联国际旅客联运的国际列车的专用车型,产量不大。
1967年由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设计制造18型客车的同时还研制了YW19型客车。YW19型客车是高级卧铺包厢客车,有8个双人包厢, 在两个包厢之间设一个中间洗脸室,定员16人,自重51吨,采用UD3(准轨)/UD4(宽轨)型转向架。
1984~1985年由四方机车车辆厂设计制造新RW19型高级软卧车,改进提高舒适性、平稳性、防寒性,有8个双人包间,定员16人,自重52吨。 19K型客车是25K型客车系列中的一种高级软卧车(车种代码RW),是按构造速度160km/h空调客车技术条件设计制造的高级软卧车。通常有8个包厢,除车厢两头为4人包厢,其余为双人包厢,双人包厢内有两个卧铺,带独立卫生间、沙发座椅、衣柜、影音设备等设施,且装备设施相对讲究,定员20
人。最大运行速度160km/h,最初装用206KP型转向架,后来装用SW-160型或SW-220型转向架(四方厂)以及CW-200K型转向架(长客厂),但由于25K型客车存在的转向架问题,后来根据铁道部文件规定,车辆速度标记与25K型统一为140km/h(即代表车辆最大运行速度为140km/h)。19K型客车车厢标记为“RW19K”,俗称为“高级软卧”或“高包”(即“高级包厢”之意)。19K曾一度称为“RW25K”,后为区分改为“RW19K”。由于定员少,运营成本较高,票价昂贵,运用得不多,因而产量不高。RW19K型客车最初用于1997年开通的京九直通车、沪九直通车。RW19K型客车通常用于中国国营铁路的特快列车等级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RW19K型客车与RW19型客车同为“19型”来定义命名,但19K型客车不是由运用于国际联运的19型客车发展而来,RW19K型客车与RW19型客车是两种分属不同的铁路客车系列的高级软卧车。RW19型客车属于22型客车的衍生型,RW19K型客车属于25K型客车系列。 19T型客车是25T型客车系列中的一种高级软卧车(车种代码RW),19T型使用的转向架与25
T型一样,最大运行速度160km/h。通常有8个双人包厢,包厢内有上下两张卧铺,带沙发座椅、衣柜、影音设备、车内通讯系统、独立卫生间、真空集便器等设施,定员16人。19T型客车车厢标记为“RW19T”,中国铁路爱好者将RW19T型客车简称为“高包”车,即“高级包厢”之意。因其票价比较昂贵,所以产量很少。19T型客车通常编挂于25T型车辆编组中;通常运用于中国国营铁路的直达特快列车或者特快列车为主。另外某些铁道部部属公务车也标识为“RW19T”。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铁路客车车型中,高级双人卧铺包厢客车大多是用19型来定义命名。但19T型客车并不是由用于国际联运的19型客车发展而来,也不是由属于25K型客车系列的19K型客车直接改进而来。RW19T型客车与RW19型客车是两种分属不同铁路客车系列的高级软卧包厢车。19型客车源于国际联运客运列车中的高级卧铺包厢车,属于22型客车的衍生型。19T型客车则属于25T型客车系列。例如,2007年度铁道部招标采购的一批125辆25T型客车的合同当中就包括8辆RW19T型高级软卧车。 21型客车于1953年开始生产,至1961年停止生产。21型客车根据不同用途主要有YZ21型硬座车、YW21型硬卧车、RW21型软卧车、CA21型餐车、UZ21型邮政车、XL21型行李车等车种,此外,还有某些特别用途的类型。21型客车设计参照苏联1950型客车和日军侵占时期制造的1型客车,缺点是经济指标和舒适性较差。21型客车后来被22型客车替代。
21型客车车长21.97m,车宽3.00m,有中梁碳素钢铆接焊接组合结构车体,车底架上无金属地板,作用于车内地板面上的载荷主要依靠底架各梁传递,走行部为均衡梁导框式转向架,采用101型C轴转向架。构造速度80~100km/h。车厢取暖方式采用大气压式蒸汽取暖。1954年至1959年期间,由青岛四方、大连、唐山、株洲、沈阳和 南京浦镇、西安等车辆工厂先后对21型客车进行改进。
21型客车至1961年停止生产时,产量3110辆。其中四方机车车辆厂到1960年,共生产各种21型客车1644辆,其中YZ22型硬座车722辆;YW21型硬卧车613辆;CA21型餐车75辆;XL21型行李车70辆;UZ21型邮政车164辆。
YZ21型硬座车最初是1953年由大连机车车辆厂设计制造,原设计每排2+2座位布局,定员88人。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于1954~1958年进行改进。1955年改为每排2+3座位布局,定员108人,自重45~48吨。1956年改敞开式通过台为密闭式,加装折棚门和翻板。1957年车体改为焊接结构,侧墙带压筋,车自重降至43/39t。
YW21型硬卧车1953年由四方机车车辆厂设计制造,有9个开敞式隔间,每隔间有两组三层卧铺,定员54人,自重49吨,1958年停产。
RW21型软卧客车1959年由南京浦镇车辆厂设计制造,双层卧铺包间布局,定员28人,采用102型转向架,自重40吨。
CA21型餐车1954年由四方机车车辆厂试制生产,车两端均无通过台,定员48人,采用103型D轴转向架,自重54吨。
XL21型行李车1955年由四方机车车辆厂设计制造。车体两侧各开1个行李门,2个半密闭式通过台,采用101型转向架,自重47吨,1958年改为密闭式通过台,采用103型转向架。 中国铁路22型客车1956年开始设计、试制,1959年开始生产,1994年停止生产。22型客车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初期,一直是中国铁路生产和使用的主型客车,在中国铁路客运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厂商包括: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长春客车厂、唐山机车车辆厂、南京浦镇车辆厂,以及长沙重型机械厂。据统计22型系列客车产量约2.7万辆。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铁路22型客车逐渐由25型客车替代。22型客车根据用途的不同,主要有硬座车、软座车、硬卧车、软卧车、行李车、餐车、邮政车等车种,此外,某些特别用途的车辆,如试验车等。22型客车车身涂装大多为绿色配以黄色色带,俗称为“绿皮车”。22型客车车体长23.6m,车宽3.1m,车高4.28米,有中梁钢结构薄壁筒型整体承载式全金属焊接车体,车壳体采用了墙板压筋方式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两端有密闭式通过台。先后采用202型(四方机车车辆厂研制,H型构架,摇动台式摇枕弹簧悬挂装置)/206型(四方机车车辆厂研制,侧部中梁下凹的U型构架,带横向拉杆的小摇动台式摇枕弹簧悬挂装置)/209型(浦镇车辆厂在205型转向架基础上研制,H型构架,摇动台式摇枕弹簧悬挂装置)转向架,构造速度120km/h。22型客车采用独立温水取暖装置。22型客车都不带空调,除了某些卧铺车以及后来曾出现过YZ22型空调客车以外。22型客车车窗是双扇单层玻璃向上开启的样式,隔音性能和密封效果较差。
YZ22型硬座车于1958年~1959年由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设计试制,1960年开始批量生产
。一个温水循环独立锅炉暖房。两个厕所,两个敞开式盥洗室、一个乘务员室。双面固定式座椅为每排2+3座位布局,座位之间有固定式茶桌,定员120人,自重45吨。后由四方机车车辆厂和长春客车厂对车内造型及部分结构进行了一系列改进设计并投入生产,定员116人~118人。
YW22型硬卧车于1956年~1959年由四方机车车辆厂设计试制,1960年由长春客车厂生产。最初是横向睡铺带纵向边铺的敞开式单间布局。由于过于拥挤,由四方机车车辆厂重新设计1966年开始批量生产的YW22型改为两组横向三层卧铺的敞开式单间布局,取消边铺,改为活动翻转座椅和小茶桌,定员60人,自重45吨。
RW22型软卧车于1955年~1956年由四方机车车辆厂设计试制,设有8个四人包厢,定员32人,自重59吨,1959年RW22型客车进行改进,自重减到47吨。后由唐山机车车辆厂和长春客车厂进行改进设计。RZ22型软座车于1976年由唐山机车车辆厂设计制造,沙发式座椅为每排2+2座位布局,座位之间设有固定式茶桌,定员64人,二位端走廊有储藏室,自重46吨。
22A型、22B型、22C型是22型客车的改型,主要改进是在车体的材质上。
22A型客车主要改进是车体结构广泛采用耐候钢。改进车体涂漆与防锈工艺,改进防寒材料,车厢内饰料有较大改进。提高车体的耐腐性,延长使用寿命与厂修期。于1982年-1985年由长春客车厂进行改进,1985年投产。22B型客车主要改进是车体结构广泛采用耐候钢,大量通用件、部分连接部件也采用耐候钢,改善旅客采暖设施,改进车体内部布局与车厢内饰材料,延长厂修期,减少维修量。于1988年投产。一部分22B型客车带有空调装置。22C型客车与22型客车之间的区别主要在车体的材质,车体材质采用耐候钢。 为了给乘坐91/92次特快列车前经广深铁路参加广州交易会的外宾、港澳台同胞、归国华侨提供更佳的乘坐环境,四方机车车辆厂、四方车辆研究所在1965年设计、1966年试制了中国第一代空调软座客车,当时称为“RZ24型广深空调列车组”,车型编为24型。列车组仅制造了一列,由9节软座车 (RZ24)、1节带小卖部和餐室的软座车 (RZ24)和1节行李发电车(TZ24,因当时还没有空调发电车(KD)此名称,因而使用“特种车” TZ的代号),共11节编组而成。各车均为可躺可转向座椅(每排2+2座位布局),定员64人,带有空调装置,发电车集中供电。1966年8月起在广深铁路上运行。而1979年起广九直通车恢复通车初期也是以这批空调客车担当运行,随后逐步被25型客车取代。
中国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分别订造和进口了两批铁路客车,共 372辆,车种有软座车 (RZ24)、软卧车(RW24)和餐车(CA24),车体结构沿用了社会主义阵营标准国际联运列车的模式,与俄罗斯铁路的MECT系列客车、中国铁路的18型客车、19型客车十分相似。 这些进口的24型客车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一直是当时中国国内最高档的铁路客车,并使用当时中国铁路标准的绿色涂装。而后来的国产车辆也在内部细节方面一定程度上模仿了东德产24型客车,如软卧车包厢门等。后来改造成集中供电新型空调客车,取消下挂设备,在车顶安装单元式空调机,布置三相交流电(AC380V)供电线路。改造后24型客车通常与25G型客车混编,部分改为与25G型客车标准涂装类似的橘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涂装,而上海铁路局上海车
辆段的所有RW24型软卧车后来也换成“旅游列车”的特别涂装。另外,有数辆24型软卧车在2005年被改造成高档旅游列车, 配属乌鲁木齐铁路局,担当哈萨克斯坦至中国的“新东方快车”(New Orient Express)。
25型客车,是中国铁路的客车车型之一,是中国铁路第一代车长25.5米的试验性铁路客车,最初在1965年研制起步,1979年设计了车体长25.5m,车辆定距18m的新结构四轴全钢客车,由于车体长25.5米的特征而定型为25型客车。车宽3.2米,最初车高与22型客车一致为4.28米。25型客车车体钢结构为无中梁薄壁筒形整体承载的车体结构,由底架、侧墙、车顶、和端墙等部分焊接而成,在侧墙、端墙、车顶钢骨架以及底架钢骨架非别焊接侧墙板、端墙板、车顶板和波纹地板及平地板,形成上部带圆弧,下部为矩形的封闭壳体。壳体用纵向梁和横向梁、柱加强,采用了空气调节、大车窗以及新型转向架。1993年25型系列客车定型为中国铁路主型客车。25型客车分别有25.5米轻型高速列车组、25.5米广九空调列车组、25型干线空调客车、25型三茂客车、25型双层空调客车。随后25型客车也发展了系列产品,从车型上分为25A型、25B型、25D型、25G型、25Z型、25K型、25T型等一系列车型。至1994年25型客车系列全面投产,开始替代22型客车。另外,还有一类是由英国进口的25-O型客车。
中国铁路M1型客车是中国铁路适用于米轨的客车,于1991年开始生产,现主要运用于昆明铁路局管内昆河铁路通勤列车,构造速度80km/h。硬座车YZM1型客车座椅配置为4+4,定员58或62人,另有定员26或39人的YWM1型硬卧车。
单层硬座列车按照车型分为YZ25T型空调列车、YZ25K型空调列车、YZ25G型空调列车YZ25A型列车、YZ25B型列车和YZ21、YZ22、YZ23系列列车。
铁路客车种类繁多,按照车种分为硬座车、硬卧车、软座车、软卧车……按照车体层数分为单层车和双层车。
双层硬座列车按照车型分为SYZ25K型双层空调列车、SYZ25B型双层列车双层软座列车双层软卧列车1. 单层非空调硬座列车——YZ25B25B—25型客车是中国铁路第三代主型客车,YZ25B型客车定员128人(列车长办公席定员122人),车体构造速度120km/h。车体长25.5m。
顺便说一下,一般长途车列车长办公席在8号车厢,短途车一般在5号。
5、客运列车是怎么分类的?
旅客列车车次
城际动车组列车(C字头)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对公众运行,新启用车次为C+4位数字,意为城际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铁路系统标准念法为“城X次”。
动车组列车(D字头)
最高时速250公里。以CRH1、CRH2、CRH5型为主,最高时速可达250公里。其中广深线更全线使用此车。按车次划分,D1-D4000为跨局列车,D4501-D7300为管内列车。北京局D4501~D4580次,沈阳局D5001~D5050次,西安局D5051~D5100次,上海局D5401~D5700次,济南局D6001~D6500次,广铁集团D7001~D7300次。铁路系统标准念法为“动车X次”。
直达特快旅客列车(Z字头)
直达特别快速旅客列车,简称直特,字母Z是"直"字的汉语拼音简写.这样的列车在行程中一站不停或者经停必须站但不办理客运业务,这类列车的车底都是25T,全部都是空调列车.所有的直特列车都是跨局(不是在一个铁路局内)运营列车.这类列车是从2004年04月18日铁路第五次提速后才出现的,以前铁路虽然也有过直特列车,但都混遍在特快列车车次里.
特快旅客列车(T字头)
特别快速旅客列车,简称特快,字母T是"特"字汉语拼音的简写.最高时速140公里。跨局特快全程只停省会城市、副省级市和少量主要地级市等特大站或直达,管内特快全程一般只停地级市。这类列车的车底一般都是25K(蓝皮车),因为25K的停产,所以新开行或改换车底的特快列车开始采用25T车底,也有部分特快列车采用25Z S25K S25B S25Z等车底,全部都是空调列车.其中T1-T5000为跨局列车,T5001-T9998为管内列车。哈尔滨局T5001~T5300次,沈阳局T5301~T5600次,北京局T5601~T6000次,太原局T6001~T6300次,呼和浩特局T6301~T6400次,郑州局T6401~T6700次,武汉局T6701~T7000次,西安局T7001~T7300次,济南局T7301~T7600次,上海局T7601~T8000次,南昌局T8001~T8300次,广铁集团T8301~T8700次,南宁局T8701~T8800次,成都局T8801~T9000次,昆明局T9001~T9200次;兰州局T9201~T9400次;乌鲁木齐局T9401~T9600次;青藏铁路公司T9601~T9800次;增补车次T9801~T9998次。铁路系统标准念法为“特X次”。
快速旅客列车(K字头)
快速旅客列车,简称快速,字母K是"快"字汉语拼音的简写.最高时速120公里。这样的列车在行程中一般只经停地级行政中心或重要的县级行政中心.这类列车的车底一般是25G(红皮车) 25B改的空调车也是红皮的,还有少部分是22型和25B型绿皮车,基本都是空调列车.其中K1-K2000为跨局列车,K7001-K9850为管内列车。除哈尔滨局、沈阳局外,其他局此类列车90%以上为空调列车(哈尔滨局、沈阳局管内快速列车只有一半是空调列车)。其中哈尔滨局K7001~K7300次,沈阳局K7301~K7600次,北京局K7701~K7800次,太原局K7801~K7900次,呼和浩特局K7901~K7950次,郑州局K7951~K8050次,武汉局K8051~K8150次,西安局K8151~K8250次,济南局K8251~K8350次,上海局K8351~K8700次,南昌局K8701~K9000次,广铁集团K9001~K9300次,南宁局K9301~K9350次,成都局K9351~K9600次,昆明局K9601~K9660次,兰州局K9661~K9740次,乌鲁木齐局K9741~K9800次,青藏铁路公司K9801~K9850次。铁路系统标准念法为“快X次”。
普通旅客快车(1001-5998)
停靠县级市和大部分县级中大站点。此类列车大约40%为空调列车。其中1001-1998的为跨三局及以上的长距离普快列车,2001-2998为跨两局列车,4001-5998为铁路局管内短途普快列车。哈尔滨局4001~4200次,沈阳局4201~4400次,北京局4401~4600次,太原局4601~4650次,呼和浩特局4651~4700次,郑州局4701~4800次,武汉局4801~4900次,西安局4901~5000次,济南局5001~5050次,上海局5051~5200次,南昌局5201~5300次,广铁集团5301~5500次,南宁局5501~5550次,成都局5551~5650次,昆明局5651~5700次,兰州局5701~5800次,乌鲁木齐局5801~5900次,青藏铁路公司5901~5998次
普通旅客慢车(6001-7598),停靠大部分可以停靠的站点。由于票价低廉,列车基本上“站站停”,很受农村乘客喜爱。而不少铁路局认为开行普客列车亏损,武汉局、上海局已经停运普客列车,呼和浩特局、郑州局、广铁集团、南宁局只保留1-4对主要普客。这类列车的车底主要是22型绿皮车,其他车底均少见,只有少量车次有车.这类列车运营里程一般不长,一般属于短途多站的列车.车次分配情况:其中6001-6198为跨局列车,哈尔滨局6201~6300次,沈阳局6301~6400次,北京局6401~6500次,太原局6801~6850次,呼和浩特局6851~6900次,郑州局6901~6950次,武汉局6951~7000次,西安局7001~7050次,济南局7051~7100次,上海局7101~7200次,南昌局7201~7250次,广铁集团7251~7300次,南宁局7301~7350次,成都局7351~7450次,昆明局7451~7500次,兰州局7501~7550次,乌鲁木齐局7551~7580次,青藏铁路公司7581~7598次。
通勤列车(7601-8998),此类列车通常用于铁路职工和周边居民上下班,列车“站站停”。一般采用手撕定额票,铁路职工凭证免费乘坐。车次分配情况:哈尔滨局7601~7798次,沈阳局7801~7998次,北京局8001~8150次,太原局8151~8198次,呼和浩特局8201~8250次,郑州局8251~8298次,武汉局8301~8350次,西安局8351~8398次,济南局8401~8450次,上海局8451~8550次,南昌局8551~8598次,广铁集团8601~8698次,南宁局8701~8750次,成都局8751~8850次,昆明局8851~8898次,兰州局8901~8950次,乌鲁木齐局8951~8980次,青藏铁路公司8981~8998次。
L字头:临时旅客快车。在客流高峰开行的临时旅客快车,停靠县级市和大部分县级中大站点。此类列车一般在春运、暑运、国庆长假等时候开行,跨局临客列车一般没有空调,也被称为“民工专列”。其中L1-L998为跨局列车,L7001-L9850为管内列车:哈尔滨局L7001~L7300次,沈阳局L7301~L7600次,北京局L7701~L7800次,太原局L7801~L7900次,呼和浩特局L7901~L7950次,郑州局L7951~L8050次,武汉局L8051~L8150次,西安局L8151~L8250次,济南局L8251~L8350次,上海局L8351~L8700次,南昌局L8701~L9000次,广铁集团L9001~L9300次,南宁局L9301~L9350次,成都局L9351~L9600次,昆明局L9601~L9660次,兰州局L9661~L9740次,乌鲁木齐局L9741~L9800次,青藏铁路公司L9801~L9850次。铁路系统标准念法为“临X次”。
车次的编制和上行下行有关,铁路规定进京方向或是从支线到干线被称为上行,反之离京方向或是从干线到支线被称为下行.上行的列车车次为偶数(双数),下行的列车车次为奇数(单数).如T11次是从北京开往沈阳北方向,为下行所以是奇数(单数)的;它的回头车T12次是从沈阳北开往北京方向,为上行,所以是偶数(双数)的.另外还有的车在运行途中会因为线路上下行的改变而改变车次,例如K388/385 386/387次,是运行沈阳北到成都区间内的,从沈阳北始发是开向北京的,所以上行,车次为K388次.车经停天津以后开始向离京方向行驶,改为下行,所以车次同时改为K385次.从成都向沈阳北开的时候也是一样,在到天津前是上行,所以车次是K386次,经停天津后改下行,所以车次为K387次.同时在改车次前后的区间内,车次自成一对.比如沈阳北到天津区间车次是上行K388,下行K387.铁路车次的编排就是这样的.
补充:N字头是管内旅客列车,不过2009年4月1日提速后,N字头的列车都合并到K字头列车了。K后面是四位数的是管内旅客列车,用来代替原来的N字头的列车。
Y字头的是旅游专列,相当于临客,主要是热点旅游城市与主要城市之间开行的。
6、常见客运列车种类有哪些?
客运列车一般是按速知度分类的。
铁路上用于旅客运输的列车统称为客运列车,高速铁路动车组(G字头)、城际动车组列车(C字头)、动车组列车(D字头)、直达特快旅客道列车(Z字头)、特快旅客列车(T字头)、快速旅客列车(K字头)、跨局普通内旅客快车(1001-2998)、管内普通旅客快车(4001-5998),临时旅客列车(L字头)容,临时旅游列车(Y字头),普通旅客慢车(6001-7598)(通勤列车不属于旅客列车)。
7、T250列车是客运车么
楼主,你好:
T250次空调特快列车是武汉-成都东站的客运列车!
8、列车时刻表
近期12月21日会调整一次,每年的4月18都会调整,就是大提速的那个时间。
12.21调图
一、增开旅客列车7对。
沈阳北至济南D164/1 D162/3次动车组列车1对,客运、车辆由沈阳局担当CRH5重联,经秦沈、津秦、京沪线运行。
沈阳北至哈尔滨D174/D173次动车组列车1对,客运、车辆由沈阳局担当CRH5重联,经京哈线运行。
沈阳北至天津D176/D175次动车组列车1对,由哈尔滨客运段、三棵树车辆段担当CRH5重联,经秦沈、津秦线运行。
哈尔滨至天津D178/D177次动车组列车1对,由哈尔滨客运段、三棵树车辆段担当CRH5重联,经京哈、秦沈、津秦线运行。
沈阳北至长春D531/D532次管内动车组列车1对,客运、车辆由沈阳局担当CRH5重联,经京哈线运行。
合肥至哈尔滨T242/3 T244/1次特快列车1对,由合肥客运、车辆段担当,经淮南、水蚌、京沪、津山、秦沈、京哈线运行。
哈尔滨至青岛K704/1 K702/3次快速列车1对,由哈尔滨客运、车辆段担当,经京哈、沈山、津山、京沪、胶济线运行。
二、提高旅客列车等级1对。
大连至大庆2019/2020次1对,改为特快列车,车次为T129/T130次,编组YW12节、RW1节、YZ3节、KD1节。
三、变更旅客列车运行区段4对。
呼和浩特至海拉尔K274/5/7 K278/6/3次1对延伸至满洲里,延伸区段经滨洲线运行。
郑州至沈阳北1056/7 1058/5次1对延伸至哈尔滨,经京广、石德、京九、津秦、秦沈、京哈线运行。
石家庄至长春2046/7 2048/5次1对延伸至哈尔滨,车次改为1524/5 1526/3次,经石德、京沪、津秦、秦沈、京哈线运行。
朔州至唐山2604/1 2602/3次1对双向延伸至太原、秦皇岛,延伸区段经津秦线运行。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