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车辆行人流量

车辆行人流量

发布时间:2021-04-19 07:32:06

1、关于车流量 的 调查报告(急需)

来自广海路上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市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给市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隐患,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经济的发展。假期中,我们在老师的统一布署下参加了我市环境现状的社会调查活动。我们小组主要针对广海路通过西南中心城区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下面是我们的调查分析报告。希望我们的调查能引起人们关注身边环境建设,让我们的家乡---三水,变得更加美丽。 一、噪声污染 受地域条件限制,中心城区西南广海路两旁均开发设计成了居民住宅区,使得原本处于城区边缘的广海大道现在从居民住宅区中心直线通过,长达近三公里。广海路属国线交通主干道,车流量极大,重型车、过境车特多。由于道路狭窄,两面高楼林立,气流扩散慢,噪声污染、废气污染十分严重。尤其是噪声污染,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城镇居民住宅区噪声限制标准。 我们调查发现,广海大道通过西南城区的车流量高达28000多辆/天,大约每小时1160辆。在高峰期每日可达3万多辆。在如此繁忙的车流中,摩托车约38%,小车17%,大型车及重型车45%。由这些机动车发动机的振动运转,车身与地面的摩擦所产生的噪音是十分严重的。很多过境的大型客货车严重超载,加上路面凸凹不平,噪音有时高达100分贝以上,人在附近能感觉到地震般的振动,夜间二、三百米远也听到。 根据我国环境制度所确定的一系标准,如《环境噪声允许范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等,可知广海大道属于四类,规定其交通干线两百米范围内,白天的标准70分贝,夜间的标准55分贝。由此可知广海大道造成的噪声污染是严重超标准的。比安静的环境(50分贝以下)高出了近一倍。西南广海路沿线两旁50米范围内约有2500多户居民家庭深受其害。 调查中,许多市民都说常常在睡梦中被广海路上的车惊醒, 睡眠受噪声严重干扰。长时间接触噪声,会使大脑皮层的抑制的平衡状态失调,引发“神经衰弱”症。由于噪声使末梢血管收缩,使肢端供血不足而造成营养障碍。在噪声的影响下,会导致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疾病。嘈杂的噪声还会使人烦恼,精神不集中、不耐烦,因而会影响工作效率。一般认为,在夜间睡眠时,40分贝的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受影响,70分贝可使50%的人受影响。40分贝的突然噪声可使10%的人惊醒,60分贝则可使70%的人惊醒。广海路上夜间50米范围内的噪声常在50-80分贝,市民受到的损害就不言而喻了。 二、尾气、尘粉污染 除了噪声污染外,另外一个问题是粉尘及尾气的污染。在调查期间我们亲身体会到粉尘污染的厉害。当一车辆从我身边奔驰而去时,感到尘土飞扬,空气混浊不清。 我国有关法规规定公民享有呼吸新鲜洁净空气的权利,有不受噪声振动污染的权利,有生命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你看那广海路上,汽车一辆接一辆慢慢向前推进,发出隆隆的噪声,喷出股股的黑烟,。在广海大道两旁50米以内约有2500户居民家庭,3间中学、4间小学、多间幼幼儿园。每天横过广海大道的行人约20万人次。行人默默的忍受着,面上流露出痛苦的神情,匆匆地穿梭于往来的车辆中。这就是广海路。西南市民长期忍受这样的折磨。广大居民和学生成为汽车尾气的“吸收剂”,路边敞开大门的小食店和熟食小贩所供应的食物成为那些悬浮颗粒物的“安家之所”。有害气体和悬浮颗粒物对人体呼吸道内脏有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广大居民的健康。我访问过广海路附近的一些居民,他们都说发病比较频繁,而且多为呼吸道疾病。 汽车排出的尾气中有很多是有害的物质。主要有碳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铅化物等。许多大型客货车都好象没有采取过任何防污措施,长长的黑烟弥漫几十米远,是广海路上的污染大户。 铅化物污染。人通过呼吸把铅化物直接吸入体内,它进入肺部就能蓄积起来,尽管是很少量也能引起铅中毒,甚至阻碍了血液的新陈代谢引起贫血,或是引起脑障害,直到死亡。铅进入人体后,多沉积在骨骼中,只有少量能排出体内,严重影响了人的生命健康。

2、红绿灯时间的设置与人(车)流量的关系

红绿灯时间的长短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 第一,红绿灯的地理位置。红绿灯时间设置是有很高技术标准的,主要根据路口交通流量的大小、车道行车的比例、车行的路面状况等决定的。第二,时间。红绿灯时间的设置分好几个时段,高峰、低谷时段的红绿灯时间都不太一样,每个路口的设置也各不相同。这与该路段的车况、路况是紧密相连的。同时和季节也有很大的关系,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人们徒步出行比较少,可适当减少斑马线的绿灯时间。特别的,在学校附近的红绿灯,应配合学生上下课时间,尽量避免在学生流量大的时候车流过大……第三:多多考虑行人的心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很多专家提出,红绿灯的设置应该更多的考虑行人的因素。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孙向红博士也认为:“对于红绿灯,我们要提出一个‘最佳等待时距’,就是应该通过实验证明,人对于等待红绿灯所能忍受的最长时间,而且务必在设计红绿灯等待时间时,将时间保持在最佳等待时距以内。否则,让行人超出忍耐极限而遵守交通规则是非常困难的。” 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之一,是根据人的忍耐极限设计红绿灯间隔时间,所以在一些重要的交通路段设置红绿灯时间更应该考虑行人的心理,而不应该将机动车做为主要的参考依据。第四:可以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关于如何合理设置信号灯时间间隔的问题,德国专家提议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对信号灯进行智能化控制。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确实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浙江在线也曾写到:专家指出,现有信号灯的时间长短完全凭经验控制,显然存在缺陷。对交通信号必须进行人性化的改进,“设计智能化控制,在机动车流量减少或趋无时,绿灯应即刻切换成红灯,以免带来行人无意义的空等。在宽的路口中间设置安全岛,过完一半马路,行人可以站在安全岛上,过马路时只需要看一个方向的车辆,不需要左顾右盼。”显然,信号灯折射出的是行人的权利长期被漠视的现实。
第五:发挥集体的力量,如何通过民主的讨论和科学的论证,公平合理地分配道路资源,制定交通规则。这就需要主管部门充分地听取民意,在道路管理上更多地考虑行人的利益,减少行人的交通成本。

3、存在大量的行人过街流量时,右转车流直行当量应该取多少呢?

大量行人过街流量是指一天的流量,有一万三万甚至十万的流量。

4、红绿灯时间的设置与人(车)流量的关系?

红绿灯的地理位置,时间,还有就是主要根据路口交通流量的大小、车道行车的比例、车行的路面状况等决定的。


与车辆行人流量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