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防务车辆

防务车辆

发布时间:2021-04-21 15:18:40

1、世界上最先进的装甲车是什么型号的

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自从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出现后,经过不断改进,出现多种改进型,其改进型主要有M2A1、M2A2、M2A3等型号。如M2A1型装备有“陶2”反坦克导弹,并配有新型炮弹;M2A2型采用新的装甲防护,换装了大功率发动机,改善了火控系统;M2A3型采用前视红外传感器,并配装激光测距仪和车载导航设备,提高了战车识别能力和命中率。7车体为铝合金焊接结构,车前部上装甲和顶装甲用铝合金,炮塔前部为钢装甲。性能:最大公路速度65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483千米,单位功率26马力/吨。改进型M2A3于1994年8月问世,2000年8月服役。编辑本段发展型号
M3A1/A2/A3/A2DOS骑兵战车 战锤布雷德利 M6后卫防空战车 M7火力支援车
意大利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意大利“半人马座”轮式装甲车早在 1990 年就已批量生产了,相信广大兵器迷对它并不陌生。这种装甲车由于装有大口径加农炮而具有了强大的火力,再加上其轮式底盘出色的公路机动性和较好的越野机动性,使它能够独立遂行侦察和反坦克作战任务,故被人们称为“轮式坦克”。但是今天我们介绍的不是“半人马座”的原型车,而是拥有 120 毫米坦克炮的增强火力型“半人马座”轮式装甲侦察车。

1998 年,“半人马座”车的原生产商,意大利依维柯•菲亚特-奥托•梅莱拉集团开始自筹资金研制一种火力更强大的“半人马座”。这种新车型取消了原车型的 105 毫米线膛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 120 毫米滑膛坦克炮。 2002 年完成时,新“半人马座”便成为与最新作战坦克装备相同火力的第一种轮式装甲车辆

这种新型火炮的弹药与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的 l20 毫米火炮弹药相同,但该火炮采用了 45 倍口径身管,比大多数坦克的 44 倍口径身管还长,然而其炮身仅重 2500 千克,比“公羊”主战坦克的 l20 毫米坦克炮轻了 700 千克。这样低的重量主要是通过采用最新型高强度特种钢制作炮身得到的,这种钢材的拉伸屈服应力达到了 1500 兆帕,也就是说达到了任何最新一代坦克炮所用钢材的拉伸屈服应力标准。另外,炮管采用了内膛挤压硬化法并镀铬,还安装了抽烟装置和热护套。可以说,这种火炮与当今主战坦克火炮相差无二。

作为轮式车辆,火炮的后坐力成为影响连续开火和瞄准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后坐力,这种火炮安装了新式的“胡椒瓶”形炮口制退器 ( 代替 105 毫米火炮的开槽炮口制退器 ) 。火炮的后坐距离减少到 550 毫米 (105 毫米火炮的后坐距离为 750 毫米 ) ,后坐力则减小到 25 千牛。这样小的后坐力,大多数的轮式车辆都能承受。

新“半人马座”采用了一种新式的 HITFACT 炮塔,同火炮一样,这种炮塔也是奥托•梅莱拉公司研制的。炮塔的总体布局类似于原“半人马座”:将车长位置设置于车辆前部火炮的左侧,装弹手在炮长的后面,炮长在火炮的右侧。炮尾布置有 9 发炮弹,车体内还有 26 发炮弹。除了主炮之外,车辆还装备了 1 挺 7.62 毫米并列机枪,并在车长舱口布置了 1 挺 7.62 毫米的辅助机枪。此外,炮塔的前部两侧各安装了一组 4 具 Galix 公司的 80 毫米烟幕弹发射器。

新“半人马座”火控系统也由奥托•梅莱拉公司提供,比以前装备的伽利略公司的 TURMS 火控系统更加先进。其中车长装备有意大利伽利略公司的稳定式全景瞄准镜和 6 具潜望镜,用于观察车辆四周,而炮长则装备有整合第二代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仪的独立式稳定瞄准镜,而装弹手还装备有 3 具潜望镜。此外,火控系统还包括有战场管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自动跟踪仪。

主炮在高低俯仰和炮塔转动时保持稳定,炮塔采用全电驱动方式。这较原“半人马座”的电动液压驱动又是一个重要的改进。与全钢装甲的原“半人马座”炮塔不同的是,新车型的炮塔采用了铝装甲,而钢装甲和复合装甲板可以附加到铝装甲上。因此,这种装有 120 毫米火炮的 HITFACT 炮塔的基本重量仅为 5.8 吨,大大低于原炮塔的 7.5 吨,即使达到最高防护等级也只有 6.6 吨。

虽说新“半人马座”基本型的重量仅 25.5 吨,但它的防护力并不差,可全方位防护 l4.5 毫米重机枪穿甲弹的攻击。此外,它还可以抵挡当量 6 千克 TNT 炸药地雷在任何一个车轮下和当量 3 千克 TNT 炸药地雷在车体腹部下的爆炸。当加装附加装甲,车重增加到 28 吨时,其 60 度倾角的前部弧形装甲还可防 25 毫米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攻击,车体底部能抵御当量 6 千克 TNT 炸药地雷的爆炸。另外,由穿孔钢板制成的储物筐还可以加强炮塔尾部的防弹能力。

机动性高是轮式装甲车辆的一大优势,“半人马座”也不例外。新车型的底盘与原“半人马座”基本相同,即动力舱和驾驶员舱并排设置在车体前部。动力装置仍采用了依维柯公司的 6V-TCA 型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为 383 千瓦,但可换装一种新式 6V 柴油机,功率至少可达 440 千瓦。与 6V-TCA 型柴油机匹配的是德国 ZF 公司生产的有 5 个前进档和 2 个倒档,并带中央可锁定差速器的 H 型传动系统。悬架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挂,越野性能优异。车辆转向时,通常通过前部两个车桥进行,但在低速行驶时第四车桥也可辅助转向,这样可以减少轮胎磨损并使转向半径减小到 9 米。此外,全部车轮都采用泄气保用轮胎,并装有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

由此可见,新型“半人马座”已成为一种具有一定战役机动能力的、性能非常优越的轮式装甲车辆。其 120 毫米火炮使它在火力方面可与任何作战坦克匹敌,但自身重量却轻得多,新型“半人马座”轮式装甲车的确是一辆真正的“轮式坦克”。

意大利陆军对“半人马座”轮式装甲战车提出的要求是:不仅要具有当代战斗坦克的火力,还要具有战略机动性,它必须能够依靠自身动力在意大利半岛的各种地形上高速机动。为了满足意大利陆军的这一需求,依维柯公司防务车辆部 (DVD) 与奥托梅拉拉联合展开研发工作,即为 8 × 8 “半人马座”轮式车装备一门能够发射北约标准的 105 毫米坦克炮弹。意大利陆军 1989 年从依维柯菲亚特 - 奥托梅拉拉 (CIO) 公司定购的 400 辆“半人马座”轮式装甲车将成为迄今为止第一种装备高膛压 105 毫米坦克炮轮式装甲车。

在首批“半人马座”装甲车交付部队仅一年后,即 1993 年, 20 辆“半人马座”装甲车便被用于联合国的索马里维和行动。随后,“半人马座”成为意大利参加在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科索沃及最近在伊拉克的维和部队的主要装备。

由于“半人马座”的出色表现,西班牙陆军也在 1999 年定购了 22 辆并在 2002 年追加了 62 辆该型装甲车。第三个装备该型装甲车的部队是埃及陆军,但他们装备的是意大利陆军过剩的“半人马座”装甲车。 2000 年,美陆军向意大利陆军租借了 16 辆“半人马座”装甲车以用于其装备机动火炮系统前的训练。租借合同从最初的两年延长至 2004 年。

1994 年, DVD 采取独立风险投资方式在“半人马座”装甲车底盘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一种步兵战车的演示车。随后,意大利陆军决定将这项计划继续下去,并在 1999 年定购了 3 辆这种步兵战车的原型车,这就是后来的“半人马座” VBC 。随后,意大利陆军决定装备安装有奥托梅拉拉“打击拳”炮塔和 25 毫米 OerlikonKBA 自动机关炮的步兵战车型“半人马座”;意大利陆军将购买 200 辆该型车。其变型车中的指挥车正在评估,而救护车和迫击炮运载车正在开发中。另外, CIO 公司正计划与法国地面武器系统工业集团合作研制工程车。

CIO 公司在 1998 年再次牵头以独立风险投资方式研制一种动力性更强的“半人马座”车。新型车辆采用 120 毫米滑膛坦克炮代替了原有的 105 毫米线膛炮。当该车的原型车在 2002 年一问世即成为世界上第一种与最先进主战坦克具有相同火力的轮式战车。

新车所装备的火炮能够发射与“公羊”主战坦克 ( 及同时代坦克 ) 相同的 120 毫米炮弹,与它们不同的是新型车辆的火炮为 45 倍口径而不是 44 倍口径。其炮管采用了最新型高硬度炮钢,张力屈服值为 1300 兆帕,达到了最现代化坦克炮的用钢水平。炮管为自紧式并进行了镀铬处理,配备有抽烟筒和热护套。

为了降低后坐力,火炮安装了新型胡椒罐式炮口制退器 ( 代替了 105 毫米火炮的槽式制退器 ) ,将制退效率提高了 25 ~ 30% 。火炮的后坐距离为 550 毫米,少于 105 毫米火炮的 750 毫米,其 25 千牛的后坐力与整车的质量协调一致。

120/45 毫米火炮安装在有奥托梅拉拉公司研制的新型 HITFACT 炮塔上。炮塔的整体布局与早期“半人马座”相似,但将车长的位置移至火炮左侧,装填手位于炮长后面,炮长在火炮右侧 ( 这一设计与大部分西方坦克相类似 ) 。这一与众不同的布局来自于早期的“半人马座”设计,最初设想为采用双人炮塔和自动装弹机。但是为了简化结构并降低成本最终取消了自动装弹机。载弹量为火炮弹架 9 发,车体内 26 发。

除主炮外,炮塔还配备了 7.62 毫米并列机枪和一挺安装车长舱口的相同口径机枪。炮塔正面两侧各有 4 具 80 毫米加里克斯 (Galix) 烟幕弹发射器。

车长配备有伽利略公司的稳定式全景观瞄镜和用于侧面观察的 6 具潜望镜;炮长配备有一具带第二代热成像仪和护眼激光测距仪的独立稳定式瞄准镜。主炮采用纵向稳定而炮塔为横向稳定,火炮和炮塔均采用无刷电动机驱动。

与早期“半人马座”不同的是,新型车辆采用铝装甲代替了原有的钢装甲,并加入了钢板和复合装甲面板。这使得基本的 HITFACT 炮塔重量仅为 5.8 吨。而早期炮塔的重量为 7.5 吨。在加装附加装甲后,新炮塔的重量也不超过 6.6 吨。然而,其安装尺寸,特别是炮塔座圈保持不变,因此新炮塔只需经过些许调整即可替换原有炮塔。

在采用基本配置的情况下,“半人马座”加上 HITFACT 炮塔的重量为 25.5 吨,能够抵御 14.5 毫米重机枪在近距离内发射的穿甲弹。其基本装甲还能承受 6 千克 TNT 炸药在任何一个车轮下面爆炸以及 3 千克 TNT 炸药在车底部爆炸所产生的冲击。加装附加装甲后,整车的重量增加到 28 吨,能够抵御从车首 60 度正面弧形区域内射入的 25 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甚至能够抵御更大口径穿甲弹药的打击。同时每个车轮能够承受 8 千克 TNT 炸药的冲击,车底部能够承受 6 千克 TNT 炸药的爆炸。炮塔后部安装有装甲炮塔篮。

新型车的底盘基本与早期“半人马座”相同,这意味着发动机舱和驾驶舱都位于车体前部的一侧。发动机仍采用依维柯公司的 6VTCA 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相当于“公羊”主战坦克 V-12 柴油发动机的一半,许多零部件均能够与其通用。 6VTCA 发动机的功率维 383 千瓦 (520 马力 ) ,但是研制新型 6V 柴油发动机的工作仍在进行中,新型发动机将增加一种通用轨道喷射系统,预计能够将功率提高到 440 千瓦 (598 马力 ) 。

发动机与采用许可证制造的 ZF 自动变速箱和一套带有单一中央差速器的 H 式动力传动系统相结合,变速箱有 5 个前进挡和 2 个倒挡。车轮采用带梅赛尔液压弹簧的麦克弗森式悬挂独立定位。转向机构采用常规的两个前桥转向,但在低速时,第 4 桥也能实现转向,这将能够较少磨损轮胎并将转弯半径减至 9 米。车轮采用 14.00-20 泄气保用轮胎,并配有中央轮胎充气系统 (CTIS) 。

所有这些使得装备有 HITFACT 炮塔的新型“半人马座”装甲车具备轮式装甲车的作战机动性能,同时其 120 毫米火炮也能与任何一辆主战坦克的火力相匹敌。

变型车

VCB-- “半人马座”的装甲人员输送车车型,采用了包括装备 25mm 机关炮, 60mm 火炮和 12.7mm 机枪在内多种炮塔。

2、依维柯 imv 军用越野车的国产版叫啥型号??

我个人觉得,第一张图是东风猛士的小改款,下图是意大利依维柯防务车辆公司的LMV多功能军用越野车。目前国内南京依维柯没有引进,人家不卖技术,国内保有量不超过10台,没有贸易公司进口这种车,在国内无法上牌,我跟依维柯中国沟通过,中国境内无销售。该车未进行中国的3C认证等等。

3、牵引车是哪种车

牵引车,一种车,由联邦德国生产的一款车,这两种(6×6)牵引车都是在伊维科·麦吉鲁斯越野车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文名:牵引车
产地:联邦德国
发展基础:伊维科·麦吉鲁斯越野车
IVECO:Magirus330-32ANWTM(6×6)Tracto
生产单位:伊维科·麦吉鲁斯公司防务车分部
属于:牵引车
分享
相关参数

国别 联邦德国

名称 伊维科·麦吉鲁斯330-32 ANWTM(6×6)和330-40ANWTM(6×6)牵引车

IVECO Magirus 330-32 ANWTM(6×6)Tracto

生产单位伊维科·麦吉鲁斯公司防务车辆分部

IVECO Magirus AG Defence Vehicle Division,DE

现状330-32ANWTM已停产,330-40ANWTM在生产

装备情况 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

简介

这两种(6×6)牵引车都是在伊维科·麦吉鲁斯越野车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30-32ANWTM型车以前是麦吉鲁斯320D34AS型,而330-40ANWTM型车以前为麦吉鲁斯400M33AS型。

牵引车采用电动机驱动,利用其牵引能力(2.0~8.0吨),后面拉动几个装载货物的小车。经常用于车间内或车间之间大批货物的运输,如汽车制造业仓库向装配线的运输、机场的行李运输
望采纳谢谢

4、关于意大利6616型侦察车哪些简单的描述?

国别:意大利。

研制单位:菲亚特公司和奥托·梅拉拉公司。

生产单位:伊维科公司防务车辆分部。

该车是菲亚特(FIAT)和奥托·梅拉拉两家公司联合研制,由菲亚特的伯尔扎努工厂进行总装和试验,样车于1972年完成。试验后,意大利政府为轻骑兵团订购了50辆。意大利空军为了将该车用于机场保安而进行了鉴定。

5、这辆是什么车

楼主这是意大利汽车制造商依维柯为了生产军车 专门成立了依维柯防务车辆分部 主要生产LMV(轻型多功能车) MMV(中型多功能车) 轻型支援车 战术卡车和重型军用卡车等 其中LMV被誉为 欧洲悍马 该车可用作指挥车 侦察联络车 轻型武器平台 救护车和火炮牵引车等 LMV外形威武有力 车体很高 需要踩着踏板才能进入车舱 车里有5个安装了橡胶垫板的座椅 车舱里的防滚钢梁不仅将车舱纵向围了一圈 还将车舱分为了前后两个部分 LMV的座椅直接连接在防滚钢梁上 从而增加了牢固程度 该车还标配了V形地雷防护底板 从而能够应对敌人简易爆炸装置的袭击
具体是什么型号 我们都不清楚 因为很多军车都是改装的

6、南京依维柯面包车属于货车还是客车?

面包车是属于客车。

货车是一种主要为载运货物而设计和装备的商用车辆。一般可依造车的重量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绝大部分货车都以柴油引擎作为动力来源,但有部分轻型货车使用汽油、石油气或者天然气。

客车是指乘坐9人以上(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一般具有方形车厢,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商用车,这类车型主要用于公共交通和团体运输使用。

(6)防务车辆扩展资料:

面包车的分类:

1、6~8座型(微客),用于一般载客或运货,只需要C1驾驶证即可驾驶。座位分布:驾驶座、副驾驶座及4~6个乘员座位(乘员座位组合可能为前2后2,前2后3或前3后3)。

2、9~12座型(轻客),交通法规要求学生接送车必须是9座及以上车辆,所以它被常常当作学生接送车、旅行车或商务车,此种面包车需要B1驾驶证方可驾驶。

座位分布:驾驶座、副驾驶座及7~10个乘员座位(乘员座位分3排,组合为2,2,3或3,3,3或3,3,4等)。

3、13座以上型(中型客车),这种车比较特殊,因为其作用已经有些接近客车了。用于运送较多乘客或货物。此外,它还可以改装成房车。对于想买房车但经济条件并不特别宽裕的家庭来讲,改装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7、牵引车的相关参数

国别 联邦德国
名称 伊维科·麦吉鲁斯330-32 ANWTM(6×6)和330-40ANWTM(6×6)牵引车
IVECO Magirus 330-32 ANWTM(6×6)Tracto
生产单位伊维科·麦吉鲁斯公司防务车辆分部
IVECO Magirus AG Defence Vehicle Division,DE
现状330-32ANWTM已停产,330-40ANWTM在生产
装备情况 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

8、菲亚特B1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是由哪国研制的?

EE-18苏库利坦克歼击车是意大利陆军90年代战车装备计划中的车型之一,是由伊维科·菲亚特公司的防务车辆分部根据意大利陆军1984年初提出的要求由意大利自行研制和生产的。

9、谁知道天津车展2019时间表

2019砖头汽车第十九届(天津)国展中心车展

时间:6月22日-6月23日在天津国展中心举行! 展会为期2天,每天9:00至17:00。

2019首届中津防务车辆装备展

10、我军一型8×8轮式装甲车的资料?

VN1型8〤8轮式步兵战车,中.国的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已经开始在国际武.器市场推出一种新式的8x8轮式装甲步兵战车,这种车叫做VN1。
鉴于目前对新型轮式作战车族6×6驱动只有极为含蓄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而被命名为VN1步兵战车的8〤8驱动.车型只有少量图片,在这里笔者根据公.开.信息和车辆工程的基础常识,对我.国8〤8驱动新型轮式作战车辆进行一个简单的解析。
外形设计
从VNl型轮式步兵战车的外形来看,其整体设计风格和西方新发展的8〤8轮式作战车辆基本一致:动力舱和驾驶舱并列在车体前部,战斗舱居中,载员舱在车体后部。从布局来看,该车摒弃了驾驶舱居前、发动机中置的传统设计,采用能够充分利.用车首空间的前置动力设计,同时又能确保并列设计的驾驶舱具有良好的前向视角。该车驾驶舱采用串联双座,前部为驾驶员坐席,后部为车长坐席。有必要说明的是,驾驶舱串联双座的地面武.器布局一直被认为是东方式的设计,事实上这是一种谬误。西方轮式装甲输送车采用此种布局的比比皆是,既有传统西方国.家加拿大通用汽车防务公.司生产的“野牛”8X8型装甲输送车(根据瑞士莫瓦格“皮兰哈”II许可生产),也有“新欧洲国.家”芬兰帕特里亚车辆公.司研制的8X8型AMV轮式步兵战车。不过,鉴于西方大多数轮式战车习惯采用双人炮塔,这些车辆才将车长坐席由驾驶舱迁往炮塔,出现单人驾驶舱设计。采用单人驾驶舱后,驾驶员身后宽敞的空间往往也只能闲置,即便是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较高的美国“斯特瑞克”车族,也只能在这一空间上草草设置了发动机进气滤清器和涡轮增压设备。
就车辆整体布局而言,VNl型轮式步兵战车符合目前国际地面武.器发展的潮流从车辆外观来看,VN 1型轮式步兵战车采用箱形承载式车体。车体前端呈楔形,前下装甲板向内倾斜至前轮处。前上装甲板向内上方倾斜,与车顶相连,车顶水平延伸至车尾。车体两侧竖.直,车体边线上部和轮仓口线以下车体向内微微倾斜,车尾几乎竖.直,有一扇坡道板式下开尾舱门。从目前各方面透露的信息来看,VNl车族并不是所有车型都采用坡道板式下开尾门,除步兵战车之外的同底盘其他车型依然采用传统单扇右开尾门。这些微妙的变化显示出:中.国的地面武.器设计师已经接受了西方对坡道板式下开尾门缩短搭乘步兵进出载员舱时间的理念。车体的外观线条更接近西方轮式作战车辆的方正柔和,一改中.国传统轮式装甲车外型线条生硬的风格,有益于车辆内部空间的整合和敷设车辆外部附加装甲。VNl型轮式步兵战车的车首防浪板通常向上折叠,收于车体前端上部。车体前上装甲右侧后部有一面积较大的矩形动力舱顶板,其后缘和车体上部右侧的矩形散热器前缘 相连,也就是说只要将这块装甲板上的螺栓打开,把散热器向右上方掀开,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就可以实现整体吊装,整个过程在熟练的维修人员手中恐怕连一刻钟都花费不了。
设备制.造浅谈
从车辆设备陈列来看,VNl车体顶部中.央位置有小型炮塔,其外观和此前用于改装86式履带步兵战车和92轮式步兵战车的新型30毫米炮塔基本一致,不难想象它应该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地面武.器的标准炮塔之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车体侧面的设计和我.国传统地面武.器相比有了极大变化:VNl车体两侧较为平.滑,发动机废气排放消.声.器和车载空调外机采用内嵌式分列车体右侧的中后部,外有网式格栅防护罩。在车体左侧后部有两个圆型射击孔,同样的射击孔还出现在尾门上部。和我.国老式同类型地面武.器相比,该车载员舱的射击孔数量极少,甚至在同底盘的其他车型上干脆取消了射击孔,这也符合当前步兵战车发展的主流趋势。车体尾部两侧各有一个带有防护罩的螺旋桨水上推进器,这说明我.国地面武.器的设计依然把南方水网作战和渡海登陆作战作为重要参量。
“新型装甲车(6×6驱动)的发动机采用了功率为300千瓦的中冷增压V型水冷柴油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功率大、油耗低的特点”。基于笔者对内燃机行业的了解,我.国能够生产300千瓦以上高速车载柴油机的企业有潍柴动力、重汽济动、重汽杭发、东风康明斯、重庆康明斯、西安康明斯、陕西渭阳、一汽大柴、一汽锡柴、玉柴集.团、上柴股份和河北华柴等,其中大部分企业生产的柴油机都是直列汽缸,只有河北华柴的柴油发动机采用V型汽缸。在其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该公.司生BFM413BFM513~DBFMl015等三大系列产品中,前两者都是风冷发动机,后者属于水冷发动机。无独有偶的是,根据该公.司公布的数据,BF6M101 5C/MV型柴油机的额定“车用功率”和公开报道的数据完全一致。考虑到河北华柴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企业,那么VNl轮式步兵战车采用BF6M1015C/MV型柴油机作为标准配置也实属正常。不过,由于8〤8驱动的VN1轮式步兵战车对动力要求更高,不排除其发动机采用河北华柴BFM1015系列的八汽缸型BF8M1015型柴油机的可能。
那么,BF6M1015型柴油机的技术水准究竟如何呢?根据官方网站信息,BF6M101 5型柴油机是兵工集.团和河北华柴按许可证引进德国道依茨1015柴油发动机技术生产的。后者是德国道依茨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新一代柴油发动机,和美国卡特皮勒C系列(其中C9型装配多种新型轮式作战车辆)、底特律DDC60系列、德国奔驰OM500/900系列(相当于MTU880)、MAN D2800系列、瑞典沃尔沃D12D系列(装备法国VBCI步兵战车)、斯堪尼亚DI 12系列(装备芬兰AMV轮式装甲车)属于同一时期开发的车载柴油机。目前,道依茨1015系列柴油发动机已经被多个国.家的军用越野卡车和轮式装甲车选为标准配置,我.国重型战略装备运载车也采用这种发动机。不过,BF6M1015型柴油机和上述几种主流柴油机相比,还存在着诸如单位功率不足等缺陷。即便是BF6M1015型柴油机的最新型号——BF6M101 5CP/MV型,也不过是国际90年代中期水平,其最大功率330千瓦和排气量同为12升的斯堪尼亚DI 12柴油机相比仍有10%的差距。至于德国荷兰联合研制的“拳击手”轮式装甲输送车采用的MTU⑧90系列高密度功率柴油机,则代.表了未来车载柴油机发展的方向。毫不讳言地讲,VNl轮式步兵战车采用BF6M1015C/MV型柴油机,在国际地面武.器发动机中处于二流水准。
尽管我们改.革开放已经30年,但是在机械工业领域军工和地方仍存在严重条块分割、缺少国.家统筹战略以打破隔阂建立自主知识产权联.盟的问题,在对外合作中仍然依靠引进技术以保持产品的先进性,而我们引进的技术往往是别人已淘汰或者准备淘汰的。事实上,即便引进的是别人正在生产的产品,技术上却经常被外方刻意缺斤短两,更何况国外车载柴油机有军用型和民用型之别。以华柴BF6M1015为例,依其技术水准而言在国内柴油发动机中可谓出类拔萃,和眼下国际民用车载机相比差距也不是太大,但是有资料显示德国生产的BF6M1015最大功率已经达N400千瓦以上,高出国产机型功率30%以上,这种差距恰恰就是国外内燃机军民机型之间的差距。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国际内燃机行业在“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同时, “以民养军、军反哺民”的趋势越加明显。更重要的是,国外柴油发,动机企业之间产业联合愈加紧密,这其中包括雷诺一沃尔沃,MAN一奔驰和MTU.DDC等纵横捭阖的技术合作,特别是后者的联.盟促使了.高功率柴油机的诞生,垄断了下一代柴油机发展的绝大多数技术专利。反观我.国柴油机行业,不但军工和地方各行其道、技术标准不一,地方柴油机企业之间更是陷入纯粹的恶性竞争,相互之间的合作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车载柴油机行业大而不强,难以支撑我.国轮式作战车辆的未来发展。该是我们痛.定.思.痛的时候了,只有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凝聚整个内燃机行业的合力,才能做到车载柴油机军用型和民用型齐头并进。
根据公开报道介绍,VNl型轮式步兵战车采用的是“九进一倒”带有同步器换档的机械式变速器和H型传动系统。那么,这究竟是一套怎样的传动系统呢?目前,国际轮式地面武.器采用的变速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和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等。
手动机械式变速器(MT)又称手动齿轮式变速器,主要是通.过驾驶员手动操纵系统,实现不同齿轮的啮合达到变速变扭目的。由于每挡齿轮组的齿数是固定的,所以各挡的变速比是定值。这种变速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并非天然匹配,变换档位时存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旋转速度不同步的问题。两个旋转速度不一样的齿轮强行啮合必然会发生冲击碰撞损坏齿轮。因此,旧式变速器的换档要采用“两脚离合”的方式,升档在空档位置停留片刻,减档要在空档位置加油门,以减少齿轮的转速差。但这个操作比较复杂,难以掌握精确,因此设计师创造出“同步器”,通.过同步器使将要啮合的齿轮达到一致的转速而顺利啮合。基于以上原理,我们可以判定VNl步兵战车采用的变速器应该是这个类型的。采用这种变速器的车辆往往对驾驶员的操纵技术要求较高,不过基于其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可维护性强的特点,它仍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大型轮式地面武.器所采用。
自动变速器(AT),也称之为全自动变速器。它是利.用车速和负荷(油门踏板的行程)进行双参数控.制,挡位根据上面的两个参数进行自动升降,以实现变速变扭目的。整车技术欠缺的国.家和地区在发展地面轮式武.器时,即便采用了高性能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往往也会因为车辆数据总线(CAN)电路对全车传感控.制信号的整合能力不足,出现各种难以消除的技术障碍降低战车的可靠性。而欧美地面武.器供应商在技术发展上,掌握着动力一传动系统电子控.制技术的核心知识产权,加之其丰富的车辆制.造经验,往往会采用全自动变速器作为标准配置,比如芬兰AMV、法国VBCI、德国GTKf和瑞士“皮兰哈”IV都采用了德国ZF公.司的ECOMAT系列全自动变速器。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又称之为电控机械式变速器,在机械变速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主要改变手动换档操纵部分,即在总体传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装微机控.制的自动操纵系统来实现换挡自动化。因此,AMT实际上是由一个机器人系统来完成操作离合器和选档两个动作。其核心技术是微机控.制,电子技术及质量将直接决定AMT的性能与运行质量。与全自动变速器相比,无论是总体设计还是制.造工艺,初械式自动变速器的技术难度都要小一些。目前,我.国在重型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新型战车也会实现操纵自动化。
根据公开报道介绍,VNl型轮式步兵战车采用的是H型传动系统。与I型传动相比,H型传动缩小了垂直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从而降低了车辆的外形高度,增大了车内中部及后部的可用空间。动力从变速箱经第一根传动轴传到机械式分动箱,通.过分动箱内的中.央差速器把动力传递给二桥内的次级差速器,次级差速器将动力分成前后两路,向前的一路通.过二桥内的另一差速器将动力传给二桥和一桥的减速器,向后的一路通入三桥,再经三桥内的差速器将动力传给三桥和四桥的减速器,各桥减速再通.过半轴将动力传给车轮。H型传动结构已在意大利依维柯·菲亚特和奥托·梅莱拉公.司生产的“半人马座”系列轮式装甲车上使用,技术成熟。不过,这种传动装置对车辆传动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要求较高,采购成本支出较多。更重要的是,采用该传动方式的车辆任何一个车轴受到破.坏的话,将导致车辆丧失机动能力,因此目前并不是大型轮式地面武.器的主流设计。


与防务车辆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