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加勒芒赛的有哪些品牌的车?
第76届勒芒24小时赛名单公布 奥迪标致领衔55辆车 2月19日,勒芒24小时耐力赛组委会公布了2008年第专76届赛事的参赛者名单。属已报名参赛的88辆赛车中的55辆将有幸参加这一盛会。 在速度最快的LMP1组共有20辆赛车报名参赛。卫冕冠军奥迪将与标致之间再度展开一场备受瞩目的“柴油大战”,奥迪R10和标志908将各有三辆赛车参赛。法国本土的独立车队佩斯卡洛罗除了自己派出两部赛车外还将提供第三辆赛车交给英国的客户车队Rollcentre Racing参加比赛。今年的LMP2组增加了一个重要看点——保时捷的RS Spyder赛车将首次出现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不过只有两辆。 GT1组仍然是阿斯顿马丁和克尔维特之间的战场,车迷已熟知的DBR9和C6R各有四辆参与角逐。在速度最慢的GT2组,我们将见到8辆法拉利,3辆保时捷和2辆世爵。另外,组委会还选择了8辆赛车作为候补参赛者。 今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将于6月14日至15日举行。
2、世界三大汽车赛事 F1 勒芒 WRC 的战神都是谁不 您知道吗
F1:车神塞纳,车王舒马赫
WRC:塞巴斯蒂安·勒布 Sebastian LOEB,开着雪铁龙连续九年获得冠军
勒芒:十冠王汤姆·克里斯滕森(Tom Kristensen),勒芒24小时耐力赛是一辆赛车三位车手轮流驾驶,每位车手连续驾驶时间不超过4小时,主车手总驾驶时间不超过14小时。克里斯滕森是奥迪车队的车手,他和另两个队友驾驶奥迪车队1号赛车。所以勒芒赛没有个人总冠军,而是车队冠军,奥迪车队最近这些年一直相当牛!
3、勒芒24小时耐力赛有几支车队,他们用的车是怎么样的?
每年6月举行的被称为最辛苦、最乏味的单项赛事--“勒芒24小时耐力赛”(法文为24HEURESDUMANS)。它是在位于巴黎西南200公里的小镇勒芒(香港称为利曼)举行的重大赛事,1923年举行,至2001年已经举办了69届(1936年,1940年-1948年未举行)。赛道是将当地的高速公路和街区公路封闭成一个环行路线,单圈长13.5公里,沥青和水泥路面。比赛一般从第一天的下午四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的下午四点,历时24小时。
每部赛车由3名赛手分别驾驶(1980年中期以前为2名赛手),及采用换人不换车的方法,所有的加油、换胎和维修时间都包括在24小时以内。最后,行驶里程最多的赛车获胜,一般一昼夜下来,成绩最好的赛车行驶的里程将近5000公里。比赛用车有的是原形车改装的,有的是为比赛特制的,有开放式座舱的,也有封闭式座舱的。它们的车轮和普通轿车一样,是有翼子板遮盖的,而不象F1那样暴露在外面。赛车的刹车碟由于频繁、大力的制动,会在夜色中如同炼钢炉中的钢水一般眩目,这也是一般赛事的电视画面中无法看到的奇景。比赛的发车办法与F1相同,但是,有趣的是,各种不同排量和不同组别的赛车同时竞技,只是最后分别计算成绩而已,这也是各种时间长短不一的耐力赛的共同之处。“勒芒24小时耐力赛”每场产生一组冠军,也就是说,同场驾驶冠军赛车的每一位赛手都是冠军。
由于勒芒耐力赛是全球各种耐力赛时间最长的比赛,而且选手驾车在同一环行赛道上要不停地转上350多圈,比赛显得单调、乏味。不论车手、维修还是观众,在下半夜的时候都会变得疲惫不堪。因此这场比赛被称为最辛苦、最乏味的赛事。大多数观众是带着宿营车或帐篷前来观战的,赛场旁的30个大型停车场每次比赛都停满了10万部汽车。观众最多的一次是1971年的比赛,人数达到了30万。赛场周围还有设施齐备的餐饮、娱乐和休闲场所,以及销售仿制的各大车队服装、帽子的铺位,让车迷们在这里如同过节一样。观众可以在餐厅里一边吃着可口的食物,一边可以看见窗外时速达到300多公里的赛车飞驰而过
4、《极速车王》再现 - 细数勒芒历史上最著名的汽车品牌大战
20世纪30年代 宾利大战阿尔法罗密欧
这场缠斗曾被认为是赛车史上最精彩的对抗:灵活小巧的红色阿尔法罗密欧挑战体型巨大的绿色宾利。但是,事实上,这两只车队从来没有真正的正面交锋。宾利在20年代主宰了勒芒赛场(尽管宾利公司的老板W.O.宾利并不是太关注勒芒比赛),在1927年-1930年连续四次夺冠。1931年宾利公司被劳斯莱斯公司收购(据说劳斯莱斯为了顺利干掉对手宾利,是通过代理人间接收购宾利的,心机表),随后宾利赛车队被砍掉。而当时由恩佐·法拉利管理的阿尔法罗密欧车队也因此顺利上位,在1931年-1934年连续四次夺冠,最大的竞争是车队内部的竞争。1933年勒芒赛上,驾驶阿尔法8C赛车的Tazio Nuvolari和Luigi Chinetti争夺冠军,最终Nuvolari以10秒的优势获胜。至于宾利和布加迪嘛,虽然Ettore Bugatti称宾利赛车为“世界上最快的卡车”(因为超大的车身和发动机排量),但其实两家车队从来没有互相比赛过。
1930年 一辆宾利Speed Six 赛车停在维修区 照片左侧的“牛奶壶”里装的是赛车燃油
1931年Tim Birkin驾驶阿尔法8C 注意看 这哥们穿的短袖
Glen Kidston 和 Woolf Barnato 在1930年驾驶宾利赛车夺冠后抱着鲜花 来根儿烟压压惊
1929年 Tim Birkin 驾驶一辆宾利Speed Six 通过Pontlieue发夹弯
1935年 车队人员为赛车进维修区做准备 当时的维修区连个护墙都没有
20世纪50年代 捷豹大战梅赛德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赛车运动很快恢复元气,在50年代初期的勒芒赛场,英国捷豹、德国梅赛德斯、意大利法拉利三足鼎立。但大家都“风度翩翩”,并没有争的你死我活。1951年,捷豹轻松夺冠。1952年,捷豹未参赛,梅赛德斯的300SL包揽1、2名。1953年,捷豹强势回归,安装了盘式制动器的C-type包揽前两名。随后在1954年,法拉利夺冠。在1955年勒芒上,出现三强争霸的盛况,但不幸的是,Pierre Levegh驾驶的梅赛德斯赛车冲入人群,造成超过80人死亡。比赛虽然没有取消,但是奔驰车队退出,Mike Hawthorn驾驶捷豹D-type赛车夺冠。
一辆300SL在1952年勒芒赛中 因为比赛规定赛车必须有车门 所有奔驰不得已才采用了鸥翼车门
1957年勒芒 Ivor Bueb驾驶捷豹D-type驶过一辆底儿朝天的阿斯顿马丁DBR1
著名的勒芒“跑步”式发车 1971年后此方式被废
1951年勒芒 捷豹XK120C(也就是C-type) 领跑比赛
Flockhart/Sanderson Ecurie Ecosse驾驶捷豹D-type在1956年勒芒夺
20世纪60年代 福特蹂躏法拉利
20世纪60年代初期,法拉利公司和福特公司谈恋(合)爱(并),不久傲娇的法拉利突然单方面提出“分手”,此举惹恼了亨利·福特二世,他发誓要在法拉利最引以为傲的赛场上屠戮法拉利,随后开始不计成本的将资金投入勒芒赛车项目(失恋受刺激的男人真可怕),一场血腥的世纪对决就此展开。福特推出了GT40赛车,在参加的前两年(1964和1965年),法拉利仍强势夺冠。随后在1966年,第二代GT40一登场就主宰了勒芒赛场,甚至来了个“列队”夺冠(同一车队的几辆赛车因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可以故意排好队形冲过终点)。赛后,亨利福特二世笑着说:“我们已经不想收购法拉利了”。接下来的三年,福特GT40又连续夺冠。(求法拉利的心理阴影面积)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保时捷:“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1970年,保时捷917赛车在勒芒夺冠,开始了保时捷品牌在勒芒的开挂人生。之后的10年间,保时捷又四次夺冠。然而,夺冠似乎是一件上瘾的事。在1981-1987年,保时捷连续七次夺冠。1983年勒芒赛上,保时捷更是绝对的霸主,Al Holbert驾驶956赛车带队包揽了前8名,尽管他的车在慕尚大直道上丢了一扇门,而且刚一冲过终点发动机就爆了。蓝旗亚、标致和捷豹的赛车都不能媲美德国赛道机器的极速和可靠性。最后的最后,1988年,在TWR捷豹车队装备5辆XJR-9赛车,外加一台备用车,14名车手,2500条轮胎,还有一架飞机待命随时准备运送更多的零件的情况下,才终结了保时捷的“残暴统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赢得勒芒冠军就说明车好呗
这不一定的,太绝对了!
6、世界级拉力赛的冠军车有哪几种?
世界赛车分类
方程式汽车赛:
汽车场地比赛的一种。赛车必须依照国际汽车联合会制定颁发的车辆技术规则规定的程式制造,包括车体结构、长度和宽度、最低重量、发动机工作容积、汽缸数量、油箱容量、电子设备、轮胎的距离和大小等。
各级方程式赛车的制造程式不同。属于方程式汽车比赛的项目有:F-1、 F-3000、 F-3、亚洲方程式、无限方程式、福特方程式、雷诺方程式、卡丁车方程式等。
一级方程式赛车(F1/Formula 1)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汽车场地比赛项目之一。是方程式汽车赛中最高级别的比赛。世界上首次举行赛车场上的赛车是1900年在法国的默伦。现代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是于1950年在英国银石赛车场开始的, 现在每年举行16场比赛,由国际汽车联合会安排比赛。现有的19支参赛车队均为“一级方程式车队协会 (FOCA) ”的成员。 车手必须持有由国际汽车联合会签发的“超级驾驶执照 ”。每年全世界持有这种执照的车手不超过100人。
比赛设车手奖和车队奖。 每场比赛的全程距离为305公里, 所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每场比赛取前六名,车手获得的分数依次为10, 6, 4, 3, 2, 1。在每一赛季结束后, 将车手在全年16场比赛中取13场最好的比赛成绩相加得出总积分, 得分最高者为当年世界冠军。车队世界冠军的计分方法与车手相同。
比赛使用四轮外露的单座位纯跑道用方程式赛车, 由底盘、发动机、 变速系统、 轮胎和空气动力装置等构成,最低重量为505公斤。底盘是以航天飞机的构造科学为基本理论依据, 用碳化纤维制造的。 发动机依不同时期的比赛规则而变化, 自1995年开始, 规定使用汽缸容积为3.0公升的自然吸气式汽油发动机, 汽缸数目最多12个,输出马力为650匹。 变速器设有六至七个档位, 并采用半自动变速系统。
使用的轮胎采用特殊合成橡胶制造, 分干地与湿地两种,以便于在不同气候下使用。赛车的车身呈流线形, 在其前、后部设有扰流装置和翼子板, 在运动中利用空气动力学的原理产生下压力量,增加轮胎的附着力,使赛车紧贴地面运动。
三级方程式汽车赛(F3/Formula 3)
方程式汽车场地比赛项目之一。使用的赛车是四轮外露的单座位纯跑道用方程式赛车, 外形与一级方程式赛车相类似,但体积较小, 最低重量为455公斤, 配备4汽缸、工作总容积为2公升的自然吸气式汽油发动机,输出功率约170马力。
方程式3000(F3000/Formula 3000)
3.0公升方程式汽车赛。方程式汽车场地比赛项目之一。设有国际大奖赛等比赛。使用的赛车是四轮外露的单座位纯跑道用方程式赛车, 装备8汽缸、工作总容积为3公升的自然吸气式汽油发动机,输出功率约475马力。
亚洲方程式(Formula ASIA)
方程式汽车场地比赛项目之一,限在亚洲地区开展。使用的赛车是四轮外露的单座位纯跑道用方程式赛车, 车身规格与三级方程式相似, 配备1台" 福特 "4汽缸工作总容积为2公升的自然吸气式汽油发动机, 输出功率约160马力。
直线竞速赛(Drag Racing)
汽车场地比赛项目之一。比赛按不同车型及发动机工作容积分为 12 - 14 个级别,在两条并列长1500米、 各宽15米的直线柏油跑道上进行,实际比赛距离为 1/4英里或1/8英里。比赛时每 2 辆车为1组,实行淘汰制,分多轮进行,直至决出冠军。采用定点发车方法,加速行进,通过电子仪器测量从发车线到终点线的行驶时间评定成绩。
使用特别设计制造的活塞式或喷气式专用赛车,以汽油、甲醇或煤油为燃料,车重500- 1000公斤。其中"高级酒精发烧友(TAFC)" 级的发动机容积达8930CC,输出功率2500马力, 速度达382公里/小时;“三角架高级燃料车(TFD)”级的发动机容积为8127CC,输出功率5000马力,速度可达460公里/小时; “喷气发烧友”级的发动机输出功率达10000马力。
耐久赛(Grand Touring Car)
亦称“GT赛”。汽车场地比赛的一种。为长时间耐久性汽车比赛。比赛车辆分旅行车和运动原型车两类,并根据发动机的工作容积分为若干级别。比赛中每车可设 2- 3 名驾驶员,轮流驾驶。
每年国际汽车耐力系列赛分为11站, 在世界各地举行。比赛一般进行8- 12小时, 以完成圈数的多少评定成绩。 较著名的比赛有:法国勒芒( Le Mans) 24小时耐久赛、日本铃鹿(Suzuka) 8小时耐久赛。 回到页首
印地车赛(Indy Car)
汽车场地比赛的一种。设有世界锦标赛。该车赛起源于美国, 原为美国汽车协会主办的锦标赛。1978年由18支印地车队联合成立了“印地锦标赛赛车队有限公司", 建立了赛事管理机构举办系列车赛,制订了独特的比赛规则。1979年举办了第一次比赛,成为不受国际汽车联合会管辖的汽车比赛。
比赛使用车辆的整体结构类似一级方程式的四轮外露式单座位纯跑道用赛车,但使用8汽缸、工作容积为 2.6- 3.4 公升以甲醇为燃料的涡轮增压式发动机, 输出功率700~850马力。依不同的比赛场地比赛距离为320公里至800公里不等。
卡丁车赛(Karting)
汽车场地比赛项目的一种。分方程式卡丁车、国际A、B、C、E级和普及级六类, 共12个级别。使用轻钢管结构,操纵简单,无车体外壳,装配100CC、 125CC或 250CC汽油发动机的4轮单座位微型赛车, 重心低,在曲折的环型路线上行驶,比赛速度感强。
卡丁车是世界方程式赛车的最初级形式, 始于1940年。由于许多著名的一级方程式赛手都是从卡丁车起步的,因此卡丁车被视为“ F- 1”的摇篮。
创纪录赛(Land-Speed Record-LSR)
在某个场地或路段以单车出发创造最高行驶速度记录的汽车活动。按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容积分A - J共10个级别。
现今以轮胎驱动的汽车的最高速度记录是1965年11月由赛默兄弟( Summer Brother )创造的,时速达660公里/小时;以喷气式发动机为动力驱动的汽车最高速度记录是1983年由英国人理查德·诺贝尔( Richard Noble )驾驶他自己设计的 Thrust II 车在美国内华达州西北的盐湖上创造的,时速达1019.89公里/小时。其发动机的输出总功率为60000马力。
拉力赛(Rally)
亦称“多日赛”。汽车道路比赛项目之一。在有路基的土路、砂砾路或柏油路上进行。在一个国家内或者跨越数国举行的既检验车辆性能和质量,又考验驾驶技术的长途比赛。
比赛在规定的日期内分若干阶段进行,每阶段内设置由行驶路段连接的数个测试速度的赛段,交替进行,每个赛段的长度不超过30 公里。比赛采用单个发车方法,每个车组由1名驾驶员和1名副驾驶员(领航员)组成。以每个车组完成全部特殊路段比赛的时间和在行驶路段所受处罚时间累计计算最终成绩,时间短者名次列前。比赛对行驶路段的行驶时间有严格限制,车组必须按规定的时间依次到每个时间控制点报到,迟到或早到都会受到处罚。
必须使用在国际汽联注册、年产量超过5000 辆的标准4座小客车和旅行车, 并按比赛规则改装。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不准超过300马力。
国际汽车拉力赛每年设有世界拉力锦标赛( 14站 )、欧洲拉力锦标赛( 11站, 难度系数分20/10/5/2 )、亚洲拉力锦标赛(6站)、非洲拉力锦标赛( 5站 )、中东拉力锦标赛(6站)等众多大型赛事。
越野赛(Rallycross)
汽车道路比赛项目之一。是在一个国家的公路和自然道路上举行的允许对该国进行考察的汽车比赛。经过几个国家的领土、总长度超过 10,000公里或跨洲的比赛称马拉松越野赛。除国际汽联特别批准外,越野赛的赛程不得超过15天,比赛必须在白天进行。采用单车发车方式。比赛每经过10个阶段后至少休息 18个小时。
每阶段的行驶距离自定, 但每个赛段的最大长度, 越野赛规定不超过350公里, 马拉松越野赛规定不超过800公里。必须使用在国际汽联注册的全轮驱动汽车参赛。
1996年国际汽联首次对越野赛实行世界杯赛制,其中较著名的比赛有巴黎至达喀尔越野赛、突尼斯国际汽车赛、巴黎至莫斯科至北京马拉松汽车越野赛、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漠挑战赛等。
7、为什么奥迪总是能夺勒芒冠军,那些所谓牛逼的车,比r8强的,数据上鲜艳的却从不见前三身影?
车,人,还有调教都有影响
8、这些都是勒芒的车啊?
首先,法国勒芒和美国勒芒是不一样的.
勒芒分了好几个组.你说的其中一个"lmp1"就是勒芒级别的车,而你说的其他大都是GT组的车.
在LMP组里,很明显,连讴歌和标致两个常胜军都没.
最后,我今年也有看美国勒芒,最喜欢的BMW
M3
E92
GTR没夺冠.心疼.
9、勒芒24小时耐力赛都有什么车
勒芒英雄-奥迪
自2000之后至2011的11次比赛中,奥迪包揽了9次,以致于奥迪R8、R10已经成为全球最为成功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赛车的代名词。奥迪于 1999年正式投身勒芒24小时耐力赛。最早出战的奥迪R8赛车配备了V8发动机,采用了FSI汽油直喷技术,从而以低油耗造就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勒芒24小时耐力赛]
勒芒24小时耐力赛
。在奥迪R8处子赛中就振奋人心地获得了季军之后,奥迪以一款2000年新开发的R8包揽了2000年和2001年耐力赛的冠军。然而,胜利并没有就此停止。2002年,奥迪车队上演了史无前例的“帽子戏法”,连续第3次将冠军收入囊中。2004和2005年,奥迪车队又传奇般地连续获得胜利,使奥迪R8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取得5次冠军!2005年12月13日,奥迪公司在巴黎向全球正式亮相了奥迪R10。作为TDI®柴油直喷发动机技术的发明者,奥迪凭藉此款搭载了5.5升V型12缸双涡轮TDI柴油直喷发动机的赛车夺取了2006年第74届勒芒耐力赛的冠军,奥迪成为勒芒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柴油动力车型夺冠的制造商。
编辑本段终结奥迪连续冠军的神话—标致
[Peugeot 908HDiFAP]
Peugeot 908HDiFAP
1991年第59届比赛,标致首次参赛,派出905 no5和905 no6两辆赛车参加比赛,905虽然在排位赛中表现优异,终因稳定性不足抱憾退出比赛,1991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对标致来说是一次尝试与探索。 1992年是标致车队奋起直追的一年。标致车队派出三辆赛车参加1992年的比赛,志在夺冠。车队在排位赛中使出去年的杀手锏,让两辆赛车齐头并进。整个比赛过程非常艰苦:丰田派出五辆参赛车,马自达两辆,保时捷两辆。比赛开始的形势对标致车队非常有利,但是标致905No31在与丰田赛车发生碰撞后被迫退出比赛。此刻,处于第一阵营的标致另外两辆赛车正与马自达厮杀得如火如荼。最终标致905 no1与no2分别登上比赛冠军和季军领奖台。1993年,马自达,保时捷和捷豹相继退出比赛,丰田车队成为标致车队的唯一竞争对手。标致为1993年度的24小时耐力赛派出三辆905。一场期待已久的激烈对决在两支劲旅间展开。从排位赛开始,标致和丰田的赛车手就展开了一波波的激烈对抗,标致车队始终保持着优势。这是车手勇气与信心的对抗,入夜后比赛依然是难分伯仲。直到第二天清早传来胜利的消息,标致的三辆参赛车分别获得了此次比赛的第一、二、三名。虽然比赛过程中,标致车队遭到了丰田no36赛车的顽强抵抗,还是囊括前三甲。此次辉煌的胜利之后,标致淡出该项赛事。奥迪逐渐成为勒芒赛道上的霸主。2007年,标致重返勒芒赛场,经过两年的磨合,2009年,标致车队凭借明显的车速优势领跑全程,吉内·马克(GenéMarc)驾驶的9号赛车,在经过了艰苦的24小时之后,近乎咆哮着冲过终点,以382圈总计5206公里的成绩夺得第77届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由塞巴斯蒂安·布尔代(Sébastien Bourdais)驾驶的8号赛车获得亚军。而同样是夺标大热门的奥迪车队1号赛车落后6圈仅屈居第三名,这队法国雄狮终结了奥迪长期统治勒芒赛场的局面。
10、2010赛季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哪个车是冠军??车手叫什么?
当2010赛季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正式展开角逐时,车队成员用数个月时间,在这辆赛车上积累4000余公里测试里程的努力便得到了回报!得益于出色的燃油高效性和稳定性,R15 TDI plus赛车毫无意外地一圈圈飞驰在赛道上。直至越来越接近比赛结束的那一刻,奥迪的三台R15 TDI plus赛车将竞争对手越甩越远。当工作人员挥舞的黑白方格旗下依次飞驰而过三辆奥迪赛车时,奥迪又迎来了勒芒历史上属于自己的一刻:
蒂莫·伯恩哈德(Timo Bernhard)车手组合一举拿下2010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奖杯,他们凭借在24小时里行驶397圈,累计里程达到5,410公里的记录,打破了一辆保时捷917赛车在1971年创造的,由于勒芒赛道的改变而一直认为不可能被超越的比赛成绩。同时,这三辆赛车再一次对领奖台的包揽,也将奥迪这种“大满贯”的胜利方式增加到了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