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中央军委科学抄技术委员会于1961年6月批袭准成立了军用轮式专业组,统一制定了军用汽车发展规划,组织研制、试验、定型,协调生产。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拟定出《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经中央军委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领导同志审批,于1963年5月1日颁发实施。
2、很多军用轮式车辆都会说是4*4什么的,啥意思?
楼上的回答比较到位,4*4也就是四个着地车轮同时驱动车辆行进,军用轮式车辆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往往各种地形存在很多的不可预料性,对车辆的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是传统的车辆后轮驱动的话,缺乏的前轮驱动而容易发生陷车,一般来说,只要是标明了四轮驱动的车基本上都属于越野车,最常见的就是北京吉普212,2020,猎豹指挥车,三菱等。现在我军装备的重火炮牵引车辆如“陕汽、斯太尔’也都已经是四驱,原理基本相同:就如楼上说的是“每个轮子都与发动机的传动轴相连”,当然,还必须有平衡设备才能保证四轮的驱动发挥作用~!
3、轮式装甲车辆的种类和优缺点有哪些?
轮式装甲车辆是以轮胎行驶的轻型装甲车辆。主要装备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部队。
轮式装甲车辆的种类较多,主要有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装甲侦察车、装甲指挥车、装甲通信车、装甲救护车、装甲牵引车等,此外,还有执行治安、巡逻、警戒等任务的专用车辆。
轮式装甲车辆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防护性能,公路行驶速度快、噪声小、乘坐舒适,但与履带武装甲车辆相比,越野能力较差。
轮式装甲车辆有密闭式装甲车体,多具有水陆两用和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的“三防”性能,轮胎是防弹的。车上有炮塔或机枪塔,装有机枪、小口径机关炮或其他武器。车内四周装有观察窗和射击孔,可供乘员进行观察和射击。
车辆战斗全重5-18吨,乘员2-3人,可载员一个步兵班,陆上最大行驶时速80-100千米,最大行程500-1000千米,最大爬坡度约30度,越壕宽0.6-2米,可通过高0.4-0.6米的垂直墙,水上最大行驶时速4-10千米。
4、这是1996年电视剧《远东阴谋》当中的剧照,图中的日军装甲车是哪个型号的?
图片中的东西都是错误的 ‘
1,日本是左侧通行 ,三轮摩托车的驾驶员一个在右侧 ,挎斗在左侧 。
2,装甲车是包铁皮制作的道具 ,不是真实的装甲车 。
「威格士哥士利」Vickers Crossley 轮式装甲车(维克斯)
日本生产的英式「和士利」Wolseley 轮式装甲车
91 式轮式 / 轨铁路装甲车 So-Mo
1931 年做了 200 辆,配有 11 式 6.5mm 机枪三支.
P 式六轮装甲车
日本海军装甲车,生产数目及有关规格材料不详
5、《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规定了什么内容?
方案确定研制生产0.5吨、1吨、2.5吨、3.5吨、5吨和7吨级的6种军用车辆基本车型。以这6种车型为基础,可发展20多种变型车,改装成若干种专用车,基本达到军用车辆装备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要求。
6、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是什么时间颁布实施的?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刻不容缓地要求提高我国军用汽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性能。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61年6月批准成立了军用轮式专业组,统一制定了军用汽车发展规划,组织研制、试验、定型,协调生产。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拟定出《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经中央军委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领导同志审批,于1963年5月1日颁发实施。方案确定研制生产0.5吨、1吨、2.5吨、3.5吨、5吨和7吨级的6种军用车辆基本车型。
以这6种车型为基础,可发展20多种变型车,改装成若干种专用车,基本达到军用车辆装备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要求。
1963年开始,一机部按照军用车辆系列化方案,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南京汽车制造厂组织生产1吨、2.5吨和3.5吨级的越野汽车,投资新建了陕西和四川大足三个军用汽车制造厂,生产0.5吨、5吨和7吨级的越野汽车。
20世纪60年代后期,NJ230和BJ212轻型越野车投产,洛阳拖拉机厂研制的5吨级东方红665越野汽车也经试产,开始装备部队。
20世纪70年代初期研制的66型SX250、JN252和CQ261越野汽车,并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陆续生产装备部队。初步扭转了重型武器牵引车不相匹配,小车拉大炮的状况。
1974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EQ240汽车生产线,并生产出3.5吨级EQ245越野汽车。到1980年,国产第一代军用轮式车辆的6种基本车型全部投产。
为了实现军车国产系列化方案,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每年为军队生产补充万余辆汽车,到1980年,全军车辆装备中,国产汽车的比例上升到90%以上。
在此期间,海、陆、空军的车辆的装备有了很大改善,炮兵、工程、通信、防化兵部队基本实现了摩托化;步兵改装两个摩托化军,步兵团开始装备汽车,淘汰了部分马车。进入20世纪80年代,军队车辆开始更新换代,陆续替换苏式车辆和20世纪60年代初装备的旧式国产汽车。
7、求日本陆军装备清单及兵力部署情况
只能做到这些,也就是大致的武器装备
日本一向十分重视装备的发展,但由于军费预算上的限制,加上日本研制的武器装备一般比较贵,使得装备更新的速度不可能很快。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军方采取了引进、特许生产等多种方式,以加速装备的更新。陆上自卫队的各种装备正是以这种“混合”模式在逐步进行着更新换代。
坦克
在日本军方人士的眼中,坦克作为地面部队的打击力量,是“最终阻滞敌人入侵”的主力兵器。
陆上自卫队的坦克也算是“三代同堂”。1999年,其装备数量是:61式17辆、74式861辆、90式189辆,总计1 067辆。61式在今年年底就将全部退役,而74式也将加快退役步伐。到2006年,装备数量将是90式300多辆,而74式不足600辆。
由于90式的战技性能要比74式高得多,所以,尽管坦克装备总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其战斗力还是得到了提高。
目前,日本还在设想研制一种新型主战坦克,其战斗全重要求在40吨以下,动力装置是最大功率为882千瓦(1 200马力)的陶瓷材料柴油机或燃气轮机,采用车体姿势可调的液气悬挂装置等。主要武器将是120毫米滑膛炮,可与美军主战坦克的弹药通用(虽然电热炮被列为候补方案,但研制的难度相当大)。其防护性能要求比50吨级的90式主战坦克还要高。
由于采用了模块式装甲、遥控式观瞄装置、尽力降低坦克的外廓尺寸等措施,再加上安装了自动装弹机,新型坦克在达到设计要求后,乘员可减少到3名,战斗全重较轻,机动性将大为提高。
若新型坦克研制成功并服役,随着74式坦克陆续退役,今后将是50吨级的90式主战坦克和40吨级的新型主战坦克并存的体制。
装甲车辆
2000年,日本陆上自卫队总共装备大约1 000辆装甲战斗车辆。其中,60式装甲车150辆,73式装甲车约330辆,96式轮式装甲车131辆,89式步兵战车64辆,87式装甲侦察车93辆,82式指挥通信车232辆。
到2005年,60式装甲车将全部退役,73式装甲车也将加快退役步伐,而96式轮式装甲车的年采购数量只有30辆,89式步兵战车一年只采购2辆,装备的“缺口”较大。不过,4×4小型轮式装甲车已进入研制的最后阶段,不久即将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由于其采购价格较低,估计年采购数量将较大。这样,年采购数量将大于退役数量,在不久的将来,日军的装甲战斗车辆总数将超过1000辆。
除小型轮式装甲车外,日本还在研制履带式装甲车,但估计近几年内难以定型。
火炮
迫击炮的更新,主要表现在64式81毫米迫击炮更新为L16型81毫米迫击炮,M2型107毫米迫击炮更新为RT型120毫米迫击炮。从64式到L16型,尽管迫击炮的口径相同,但最大射程却从3 500米增大到5 600米,全重则从52千克降低到38千克。L16型是英国皇家军械厂的产品,日本特许生产。
到2000年底,日军将装备424门L16型迫击炮、363门RT型迫击炮,再加上原来的64式和M2型迫击炮约700门,共计1 400门左右。
此外,近几年新研制的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见本刊2000年第2期)也将陆续装备部队。
日本陆上自卫队现装备75式自行榴弹炮201辆,到2002年将有30辆退役,到2012~2014年,剩下的171辆将全部退役,换装为新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见本刊2000年第2期“图片新闻”),装备的总数将略有减少。
FH70式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的采购计划已经完成,而后继炮的研制计划还没有确切消息。
目前,最新型的防空高炮是87式自行高炮,L90双35毫米高炮的性能已经落后,正以每年8%的速度更新为93式近程地空导弹。
在火炮技术的多项研究工作中,以先进的轻量级火炮技术最为成熟,通过采用先进的高强度材料(钛合金、碳纤维材料等)、电子控制驻退装置、低姿式炮架等,可以大幅度降低火炮重量。先进的轻量级火炮于1998年开始研制,预计将于2003年达到实用阶段。
轻武器
作为步兵班的主要轻武器,89式5.56毫米自动步枪将替换64式7.62毫米自动步枪,其重量更轻,射速更高。62式7.62毫米轻机枪将被“米尼米”5.56毫米轻机枪取代。
1998年开始研制的新型自动榴弹发射器也将于2001年后列装。
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为“先进小火器”,口径20毫米,具有昼夜通用电子瞄准装置,有效射程达1 000米,具体列装时间不详。
导弹
日本陆上自卫队主要装备的防空导弹为81式地空导弹(通称“短萨姆”)和93式近程地空导弹(通称近程SAM)。
新研制的96式多用途导弹系统(MPMS),最大射程可达到8 000米,主要用来攻击靠岸前的敌登陆舰艇以及远距离坦克,其后继产品为XATM-4。
其它在研的导弹还有:
——XATM-5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是84毫米“卡尔·古斯塔夫”无坐力炮的后继武器装备,采用非冷却式的红外制导,缩短了发射准备时间,适于近距离攻击敌坦克。1998年开始研制,预计在下一个“中期防务计划”(2001~2005年)期间装备。
——XATM-6,将于2000年中开始研制,用以代替87式中型MAT反坦克导弹。预计2004年装备。它具有“发射后不管”的功能,并能对付反应式装甲,可以车载发射。
——中程地空导弹(MSAM),是现役地空导弹的后继型号,为车载式,具有反导弹能力。1996年开始研制,预计2003年定型并装备。
——未来短程地空导弹(未来短萨姆),是现役“短萨姆”的后继型号,具有反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并将进一步提高对抗直升机的能力。采用主动制导和红外/可见光复合图像制导方式,抗干扰能力强。1999年开始研制,预计2003年定型。
此外,88式岸舰导弹的改进型及新型XSSM岸舰导弹的研制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预计将于2001年完成研制工作。
陆航飞机
日本陆上自卫队陆航部队的大型运输机为V-107A和CH-47J“支奴干”直升机。其中,V-107A仅剩下数架,不久将全部退役。
CH-47J为陆上自卫队的“长官直辖部队”的直升机,以第1直升机团为中心,配备了34架CH-47J。从1995年起,以每年2架的速度开始从美国引进它的改进型CH-47JA。
多用途直升机为UH-1H型,装备数量约为80架。从1993年起开始引进其改进型UH-1J,以每年引进8架的速度进行更新。
日本自己研制的OH-1直升机准备替换现装备的武装侦察直升机OH-6D,第一架样机不久将开始试飞。今后更新速度将是每年5架。
现装备的反坦克武装直升机为AH-1S,它的换代产品可能是:AH-64D“长弓阿帕奇”、不带毫米波雷达的AH-64A、AH-1S的改进型AH-1W“超级眼镜蛇”或OH-1变型的反坦克武装直升机等。也有可能采用“阿帕奇”和OH-1变型的反坦克武装直升机混合编配。
通信联络机LR-1的后继机型为LR-2,1998年起开始换装。这种LR-2飞机以民用机型“空中霸王”350为基础,通过加装必要的侦察联络用仪表和仪器改装而成。
总之,在上述换代武器装备中,各种新型导弹引人注目。尤其是引用日本先进的民用电子技术,使得新型导弹的效费比相当高。
8、轮式车辆的有哪些优点?
轮式车辆的行驶阻力小,行驶装置效率高,速度快,机动性好;油耗低,行程储备大;工作可靠,寿命长;噪声小,便于隐蔽;民用件通用程度高,生产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维护、管理、训练方便,因而得以迅速发展。但其越野能力差,所以轮式和履带式相互补充平行发展。
重视侦察和夜战能力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使车辆具备全天候侦察能力和夜战能力。研制昼夜合一的微光电视侦察系统。提高侦察的立体性;加速发展热成像侦察器才,增加观察距离,如已有装备的热成像、激光测距和指示器的组合系统,可昼夜观瞄目标,揭露伪装,并能迅速准确地测出目标距离;研制昼夜变倍率观瞄和激光测距三合一的观瞄设备。采用先进防护技术,随着装甲反装甲技术的发展,侦察车的装甲防护能力也在加强,有些采用了复合装甲,有的将披挂新型被动式附加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