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罗布泊车辆

罗布泊车辆

发布时间:2021-04-27 23:37:35

1、自驾穿越罗布泊路线

西进北出的穿越的线路是:

D1:乌鲁木齐-吐鲁番-鄯善

D2:鄯善-库木塔格沙漠-大海道(大海道一天穿不出来,需要在里面扎营一夜)

D3:大海道-白龙堆-罗布泊镇

D4:罗布泊镇-哈密

到哈密穿越就结束了,之后可以从哈密直接飞回。或在坐火车到敦煌(班次很多,5个小时以内即可到达),再敦煌玩一两天再回。

如果是走南北穿越,合理的线路行程应该是:

D1:乌鲁木齐-吐鲁番

D2:吐鲁番-库木塔格沙漠-大海道(大海道一天穿不出来,需要在里面扎营一夜)

D3:大海道-白龙堆-罗布泊镇

D4:罗布泊镇-米兰古城-若羌(到若羌就已经南北穿越完毕)

罗布泊穿越注意事项

交通工具:穿越无人区一般都是请专业向导包车前往,或者跟车自驾也行。强烈不推荐单人单车前往无人区。古今往来,多少探险者把生命留在了无人区,千万要谨慎。

关于车辆的选择,在一般的戈壁上,城市SUV也能走,但是遇到一些稍微特殊一点的地形就可能有点吃不消了。推荐至少是国产长城H5级别的越野车,丰田霸道以上越野车比较保险。

露营装备问题:帐篷、睡袋(零下20°)、防潮垫等一套露营装备即可。一般无人区穿越扎营一晚就可以了,连续扎营女生可能会受不了。

(1)罗布泊车辆扩展资料: 

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nào),《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盐泽、牢兰海、辅日海、临海、洛普池、罗布池等多种名称。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海拔780米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若羌县北部,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东南部,中心位于北纬40.5°,东经90.3°。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网络_罗布泊

2、罗布泊怎么去啊?

西进北出的穿越的线路是:

D1:乌鲁木齐-吐鲁番-鄯善

D2:鄯善-库木塔格沙漠-大海道(大海道一天穿不出来,需要在里面扎营一夜)

D3:大海道-白龙堆-罗布泊镇

D4:罗布泊镇-哈密

到哈密穿越就结束了,之后可以从哈密直接飞回。或在坐火车到敦煌(班次很多,5个小时以内即可到达),再敦煌玩一两天再回。

如果是走南北穿越,合理的线路行程应该是:

D1:乌鲁木齐-吐鲁番

D2:吐鲁番-库木塔格沙漠-大海道(大海道一天穿不出来,需要在里面扎营一夜)

D3:大海道-白龙堆-罗布泊镇

D4:罗布泊镇-米兰古城-若羌(到若羌就已经南北穿越完毕)

罗布泊穿越注意事项

交通工具:穿越无人区一般都是请专业向导包车前往,或者跟车自驾也行。强烈不推荐单人单车前往无人区。古今往来,多少探险者把生命留在了无人区,千万要谨慎。

关于车辆的选择,在一般的戈壁上,城市SUV也能走,但是遇到一些稍微特殊一点的地形就可能有点吃不消了。推荐至少是国产长城H5级别的越野车,丰田霸道以上越野车比较保险。

露营装备问题:帐篷、睡袋(零下20°)、防潮垫等一套露营装备即可。一般无人区穿越扎营一晚就可以了,连续扎营女生可能会受不了。

(2)罗布泊车辆扩展资料:

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nào),《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盐泽、牢兰海、辅日海、临海、洛普池、罗布池等多种名称。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海拔780米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若羌县北部,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东南部,中心位于北纬40.5°,东经90.3°。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

3、新疆235省道 若羌县—罗布泊—哈密 路况求助!

驾车路线:全程约200.4公里

起点:若羌县

1.从起点向东北方向出发,沿文化路行驶内60米,右后方转弯进容入胜利路

2.沿胜利路行驶600米,直行进入胜利南路

3.沿胜利南路行驶400米,左转进入西莎线

4.沿西莎线行驶120.5公里,左转进入S235

5.沿S235行驶68.4公里,到达终点

终点:罗布泊

4、去罗布泊需要准备怎么?

你好,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您好,穿越罗布泊需要很大的勇气。

下面我就把罗布泊所需给您罗列一下!
穿越罗布泊需要注意什么?
(1)穿越罗布泊需聘请向导,有组织地进入,所有的给养要自行携带,包括油料、饮用水、炊具、食物、帐篷等,要预备多两天的使用量。
(2)要带上卫星电话、GPS和常见故障更换用的零配件。路况十分颠簸,较多出现的故障是断钢板和轮胎损坏。
(1)最好避开3、4月和7、8月份进入;不同季节进入所需物品和衣物差异较大。(2)遇上沙暴时,要停车等候,待风势小些时再上路,减少机件的损耗,防止迷路或与大队失去联系。补充回答:
(1)生命安全第一。必须尽最大可能地保障活动成员的生命安全,活动所有的行为和决策必须建立在能保障活动成员的生命安全的基础之上。
(2)少数服从多数,严禁个人擅自行动。车队的行动和决策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个人意见和车队不同时,必须无条件服从车队的决策。据了解,穿越期间白天气温零下5度左右,夜晚最低温度在零下20度以内,天气寒冷,风沙很小。
所有申请参加本活动的车友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身体健康,无心血管等容易突发的、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
2、车辆状况必须良好,每辆车必须携带至少75升的备用汽油,足够车辆所有乘员生存10天的食品和水。
3、每车必须更换4个越野胎。
4、每辆车必须携带1个备胎。
5、每辆车必须携带一个车台或手台,一个车载充气泵。
6、车辆所有乘员的装备(防寒服装和低温睡袋)必须能够保证在无汽油情况下车辆成员在零下25度的气温下的生命安全。
7、保证能绝对服从整个车队的组织纪律,不擅自行动。
8、由于车辆可能发生故障,因此每辆车的成员不得超过4个人。
穿越路线
穿越活动从敦煌开始,到若羌或者哈密结束,从东至西穿越罗布泊,中间游览的主要景点有:
1、野骆驼保护区
2、三拢沙雅丹
3、白龙堆雅丹
4、龙城雅丹
5、途经楼兰古城
6、湖心

玉门关、汉长城遗迹、雅丹地貌、沙丘大门、金矿窝棚、黑山口、八一泉,八一雅丹宿营 越过八一泉进入库姆塔格沙漠,经三拢雅单抵达白龙堆雅丹宿营。
游览白龙堆雅丹,到达罗布镇修整。 游览湖心--余纯顺墓--楼兰古城--土银遗址--龙城雅丹宿营 前往若羌或者哈密修整,穿越活动结束。
注:1、罗布泊穿越可变因素比较多,实际行程可能会有变化,请车友留出2天的余量。2、此外,到达敦煌所花费的路途。

5、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为什么在罗布泊爆炸??有深入问题!这些是有历史考证的吗??

为了躲避西方国家的军事监视,所以选择在内陆地区试验,目的就是为了保密。

历史考证,中央决定以自力更生为主研制原子弹,后来又决定自力更生为主研制导弹和自行研制人造卫星,统称“两弹一星”。原子弹和氢弹是二机部负责,导弹是国防部五院(后来的七机部)负责。毛主席对原子弹研制有一个批示:“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中国科学院就是按照中央确定的“大力协同”和“三家拧成一股绳”的精神,主要承担原子弹和导弹研制中一系列关键性的科学和技术任务,包括理论分析、科学试验、方案设计、研制以至批量制造所需的各种特殊新型材料、元件、仪器、设备等。至于人造卫星,则从构思到建议,都是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先后两次上马(1958年、1965年)。由以周恩来总理为主任、罗瑞卿为秘书长具体领导这项工作的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后,在国防科委的统一组织下,由中国科学院负责整个系统的技术抓总,并负责研制卫星本体,七机部负责运载工具,科学院和四机部共同负责地面测控系统。

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1955年,中央指定陈云、聂荣臻、薄一波负责筹建核工业。1959年苏联撤走专家后,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一任务。1962年,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专门领导机构。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5)罗布泊车辆扩展资料


搞原子弹,最重要的问题是浓缩铀的提炼问题,矿石里能提出的天然铀,同位素235含量只有千分之几。此外铀的提炼也很重要。所以,化学方面的科研任务很重。当时科学院有四个最知名的化学研究所都有优秀科学家担任所长,号称“四大家族”。

一个是上海有机所庄长恭老先生;一个是长春应化所的吴学周先生;还有北京化学所的柳大纲先生。此外,大连化学物理所也是非常强的,那里有张大煜先生。

我对三强说,科学院几个化学所承担你的任务, 哪个所能够承担什么任务你都清楚,让哪个所承担什么任务你提出来,我们安排,都选最好的人为你做工作。

当时上海有机所只有研究力量没有生产力量,不能够提供产品。我到科学院以后,让各所建立小工厂,上海市委还送给我们若干小厂,给研究所当实验工厂。

而且,还选最好的老师傅。我从铁道部吕正操部长那里请来了许多老工人,很不错。我说你铁道部有几千人的机车车辆厂,选一批最好的工人老师傅,来支援科学院吧,我们各个研究所里也搞附属工厂。我们需要的仪器设备不自己搞不行。

要建立研究室,要研制设备。有的买得到,有的买不到,要自己做。另外,还有很多非标准设备,科研人员设计图纸,让工厂做才行。所以,我们从铁道部选了不少老师傅。我在北京中关村专门召开老工人会,我说你们是金手艺,手是金的,能做出好多好东西!老工人听了非常高兴。

另外,从部队技术兵种的复员兵中,挑选了数千名有技术的战士当工人,他们起了很大作用。

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退专家。当时受影响最大的是浓缩铀厂,关键材料苏联不给了,整个厂就停顿了。最紧迫的关键技术问题有三个:

此外,原子弹爆炸试验数据的采集,科学院也做了很多工作。那个试验主要是在空旷无人的地方进行,可以试验它的破坏力,针对各种建筑物、各种生物,包括铁笼子里面的猴子、兔子等等。

因为原子弹有放射性,看它们受放射性的危害程度有多大。中国科学院有好多所,都派人到基地参加试验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原子弹

6、哈密到罗布泊的汽车时刻表

哈密到罗布泊的班车早8点半到9点半,尽量去早点最可靠的时间早7点半买票等最迟9点半发车,因为这里有特殊原因,比如接人或者其它事情。

7、路虎车队非法穿越罗布泊野骆驼保护区怎么处理的?

路虎车队非法穿越罗布泊野骆驼保护区, 遭最上限处罚。

12月6日,记者从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按照国家有关保护区的管理条例,路虎“发现无止境”活动16辆车非法穿越罗布泊保护区,参与人员被处以最上限处罚。

据了解,6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了路虎中国“发现无止境”活动穿越罗布泊保护区调查会,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路虎中国管理层、“发现无止境”活动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经调查认定,该活动参与人员共计49人、车辆16辆,罗布泊段路线经敦煌、三垄沙至彭加木纪念碑进入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相关规定,主管部门可对未经批准、许可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机构处以300至10000元的罚款;对未经批准、许可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个人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依据规定,对组织方路虎中国和参与活动的人员按照最上限进行处罚,对参与人员每人罚款5000元。路虎公司管理层及活动承办方负责人接受管理局的处罚决定,承诺将展开自查,并在今后严格依法开展相关活动。

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极度珍稀濒危野生物种野骆驼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也是世界上野骆驼的纯血统分布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禁止一切社会团体或个人进入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探险等人类活动。

11月以来,路虎中国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多条微博对穿越罗布泊的活动进行宣传和组织实施。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11月28日从网上了解到此事,随后上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厅,同时展开调查。

8、罗布泊探险

余纯顺在罗布泊的最后日子

- 彭戈侠-

著名探险旅行家余纯顺,在新疆罗布泊不幸遇难所引起的震荡,至今余波未息。本文作者当时经历了陪同、找寻、安葬余纯顺的全过程。今年元月和二月,又两次进入罗布泊,凭吊了长眠在干涸湖盆中的余纯顺墓。
1996年6月18日,《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遇难》的消息,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新疆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家报纸,以“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18日电”的电头登载。

一.罗布泊又起疑云

1、初识余纯顺

初次见到余纯顺,是在1991年深秋。当时他第一次来新疆,途径库尔勒市时,就住在位于市中心的楼兰宾馆。我只知道他是一名旅行家,仅此而已,后来对他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直到1996年5月22日,我才第二次见到了他,并开始了至今令人刻骨铭心的一段交往。

余纯顺这次来新疆,主要目的是实施他孤身徒步走访全中国探险计划中,徒步穿越罗布泊的项目。库尔勒人以惯有的热情,迎接他的到来,楼兰宾馆对他的食宿予以全免。

余纯顺穿越罗布泊探险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我们的配合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我们协助他制定了穿越罗布泊以及米兰至敦煌两个方案,确定了行进线路。

同时,根据罗布泊的气候特点,极力劝阻他改换季节,以使穿越活动更具成功把握。我们提出:穿越罗布泊,应在九、十月,那时恰好可以避开高温和大风天气。

余纯顺回答说:“九、十月份,要去南疆的麦盖提县训练骆驼,然后孤身横穿(由西向东)塔克拉玛干沙漠。

“另外,这次穿越罗布泊活动,将有上海市电视台摄制组随同作追踪拍摄。他们一行稍后即到库尔勒市。日程安排已经不可更改。”余纯顺接着说。

5月31日一早,上海电视台纪录片室主任编导宋继昌等4人组成的摄制组抵达库尔勒市。这时,5月27日余纯顺制定的“孤身徒步纵穿罗布泊日程及上海电视台追踪拍摄日程表“,已经正式打印成稿。摄制组还在乌鲁木齐时,余纯顺便于5月28日下午由库尔勒出发,徒步前往172公里外的兵团农二师32团场了。在谈到此行的目的时,余纯顺说:“前几个月一直忙于整理日记和写稿,很少活动,更谈不上走路了。走这百多公里路,一来可以做穿越罗布泊前的“热身”,二也使我适应一下塔里木周边地区的气候、环境,为十月份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备”。

他最后充满自信地说:“我这可以说是“小试牛刀“,胜率在百分之百!”

5月29日下午17时左右,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袭击了库尔勒市以南地区,我们很为余纯顺担心,因为沙尘暴掠过的地方,正是32团及其邻近的另外几个团场和尉犁县。

6月2日上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在楼兰宾馆五楼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余纯顺在会上慷慨陈词,表示了穿越罗布泊的决心。自治州人寿保险公司为余纯顺、上海市电视台摄制组、陪同以及两位司机共10人,免费提供了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人身保险。

6月4日,余纯顺穿越罗布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石油物探局地调三处提供“奔驰”沙漠车二台,车上配有电台;购买了夏季常用药品;号称“沙漠王”的退休地质工程师、年过花甲的赵子充,被请来担任前进桥至土根段的向导。我的任务是陪同余纯顺一行,由库尔勒经营盘到前进桥,并全程服务。

购置的其它物资有:矿泉水100箱、八宝粥720听、方便面1500包、水果及肉类罐头10件、馕饼300个、蔬菜200公斤,另有大量即付食品。

有关单位为这次活动,免费提供了发电机一部,摄制组自备卫星导航仪三台。

二、走向罗布泊

6月6日,是余纯顺及摄制组进军罗布泊的日子。路线为自西向东南。即由为尔勒出发,经胡杨沟、营盘、老开屏、前进桥、龙城雅丹群、土垠后,进入罗布泊湖心。

上午,为积极配合上海电视台对穿越罗布泊行动的连续报道,余纯顺把一份新闻稿和线路草图稿,以传真发往上海,并同远在北京的朋友通了电话。随后,他把不便携带的一些书籍、资料捆扎好,连同部分摄影器材一起,装入一只约一米见方的大纸箱,委托友人保管,忙的不亦乐乎。

下午13时30分,余纯顺纵穿罗布泊壮行仪式,在楼兰宾馆新楼前举行。当地旅游局、人保公司和宾馆的领导,为余纯顺和我们9人胸前佩上了大红花。几名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蒙古族的姑娘,依次为我们敬献了“上马酒”。名界代表人士先后讲话,预祝我们一路顺风,预祝余纯顺孤身穿越罗布泊成功。热烈的气氛显然震撼了他。烈日下的余纯顺,自称除饮少量啤酒,从不沾白酒的他毫不推让,几碗酒喝下,已是满脸通红,激动的心情,流于言表。他站在话筒前,汗水夹着泪水不住的从脸上滴下。面对着百余名与会人士,他再次表示:一定能顺利实现穿越,打破6月份不能进入和穿越罗布泊的神话。大家对此抱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下午15时30分,余纯顺和我们9人,分乘两台沙漠车,驶离楼兰宾馆。余纯顺意欲征服罗布泊未料却魂归罗布泊悲壮的一幕,从此刻起,正式启开。

汽车的轰鸣声再次打破了库鲁克塔格山的沉静。车身卷起的冲天尘土如同浓雾,刚刚聚拢又被燥热的风吹得无影无踪。烈日象一团火球高悬在我们的头顶,汽车驾驶室里闷热难当,坐在前排司机老张师傅一侧的余纯顺,不住用毛巾拭去头上和脖胫上的汗水。我们几个人坐在后排,也是闷热难耐,于是干脆脱的只剩条内裤,即便如此,仍然汗流浃背。当天晚上9点多,喘息未定的汽车停在了库鲁克塔格山南坡冲积带上,一处比较平坦的地方,决定在这里扎建营地。经过6小时近200公里的颠簸,大家实在不愿多走哪怕半公里了。这里遍布一丛丛、一簇簇的麻黄草和梭梭柴成了蚊子、飞蜢栖身的好去处。夜幕降临时,它们成群结队向我们袭来,胳膊上、腿上很快被叮起了包,大家只好躲进闷热的帐篷里。

6月7日一早,每人吃了一包方便面,我们又迎着初升的太阳上路了。在车上,余纯顺得意得地说:“我有一位朋友,是位报社女记者,她写了篇关于我历时八载走中国的文章,据她自己讲已经替她挣了三千多块钱稿费!”有人调侃说:“余老师你已经成一棵摇钱树了!“话音未落,就觉车身往右后方猛地斜了下去,停车后,才知道右后车胎扎入了一块长形的利石。乘着换轮胎的功夫,摄制组抓拍了一些余纯顺在沙丘间孤身徒步的镜头。重新上路走出96公里后,我们到了孔雀河岸边的老开屏。这里有成百上千间废弃了的部队营房,从丢弃的废品看,这里曾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医院,另外也驻扎过汽车分队。有人说,老开屏是取孔雀开屏之意,其实这个地名同元宝庄(原爆庄)等地名一样,是老一代军人创建中国原子弹试验场后,为纪念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所起的地名。

在一处空地上,停有西北石油地质局一部宿营车,一位只穿一条裤衩,浑身被晒成紫铜色的小伙子是这里唯一的老住户。他告诉我们:马上要进行原子弹试验,最近东边正在清场,劝我们不要进去,以免白费周折。每逢试验,必是清场,这一贯例我们都很清楚。后退的确于心不忍,大家商量后,一致同意按原定计划行动。在这里吃过午餐,我们继续往前进桥方向进发。在这后一百多公里沿途中,遍布部队遗弃的营房、若干简易机场、巨大的工事,从这些断壁残垣上,我们只能遥想当年这里升腾过的数十次耀眼的辉煌!

疾驶13个小时,里程表显示出我们只走了250公里。在快要到达二号营地时,不料装载食品物资的一台车, 不留意一下陷入了烂泥中,卸下车上的全部物资,几经挣扎后,总算开了出来。这个营地距著名的龙城雅丹群仅仅5公里,但是夜幕降临,加上方向极难辨认,我们只好很不情愿地在这里扎下了二号营地(E:90°02`,N:40°49`)。

龙城位于孔雀河下游,属孔雀河下游雅丹分布区。连同楼兰古城一带的雅丹在内,其长度东西为40公里,南北宽约160公里,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

6月8日早晨,我们来到了龙城。往南望去,只见密集分布的雅丹群正反射着朝阳的金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千雕万琢,使得这些毫无生命千年不语的风蚀土堆群,呈现出万千仪态。其气势之恢宏、神厅与壮丽,令人惊叹不已。在这里,余纯顺精神异常亢奋。面对摄像机,他激动的说:“我到过新疆许多地方,只有龙城充满了辉煌的诗意。”“迄今为止,到过和将要到罗布泊的上海人,一个是彭加木,一个就是我(注:彭加木曾在上海工作过)。如今,彭加木已经魂归大漠了,而我,只有我余纯顺,一定能征服罗布泊!”

在龙城的拍摄进行了4个小时。余纯顺意犹未尽,利用拍摄间隙,自己也拍了不少照片。

6月8日是下午,我们经过土垠,踏上了罗布泊干涸不毛的湖盆。在E90°18`44”、N40°34`34”处向西抵达罗布泊西岸,扎下了第三号营地,往西偏北数百米,便是积满黄沙的孔雀河河道,明天一早我们要小心意义翼翼跨越河道,沿河去楼兰。

准备吃饭时,上海电视台的宋继昌编导告诉我:“老余要准备徒走了。一条线路是由前进桥至库尔勒,一条线路是从土垠起用3天时间穿越罗布泊,最后到前进桥。”刚吃过晚饭,余纯顺叫住了我,让我给他提供库尔勒前进桥间的公里数。查对了我过去每日行程记录后,我把几组数字抄在一份报纸上写好交给了他。余纯顺边看边说:“老彭,从库尔勒到前进桥这段路,我记的很乱。再说,个别路段时不时有车辆、人员活动。如果徒步,需要预埋饮用水,但又考虑这样怕不安全。”我回答:“明天我要去楼兰,细节问题回来后再说吧。”

我提醒他:“前进桥到期库尔勒大部分都无路可走,但只要你顺着库鲁克塔格山往西走,就可以到甘羊厂,那里有人又有水,应该没有问题。”

等吃完饭,除余纯顺外,大家都匆匆钻进帐篷休息了,因为我们在罗布泊湖盆中的行进异常艰苦。大家早已疲惫不堪。由库尔勒出发时前两台车的空调就全都坏了,进入湖盆,车外阵阵热风不断刮进车里,加上汽车自身的热度更使每个人都象在被蒸烤,在湖盆中,我们停车,便于摄制组拍摄,头顶烈日,让人顿生毛发欲焦之感。目极所在,一望无际翻翘着的盐壳,呈现出令人心悸的灰褐色。盐壳下边是厚可盈尺的青灰色土层,土层下则是洁白的盐块。天不见飞鸟,地不长寸草,时时处处暗藏着危机,这就是罗布泊。难怪余纯顺说:“这样的地方,只能用来放原子弹。”其实,罗布泊曾是一个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的泱泱大湖。只是沧海桑田,山河臣变,加上近世纪人类活动的干扰,才使它变为眼前这干旱不毛的死亡地域。

据新疆若县志记载:“一九六四年十月上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几天,在罗布泊地区荒原上,我空军巡场飞机意外发现了一群约一、二百人的国民党马步芳、马鸿奎余部残匪。三天后,这群游弋了十数年的匪徒被接出荒漠。”试想,如果罗布泊及其周边地带,没有水草,没有野生动物,这帮残匪何以能在这里生存十多年呢?在去罗布泊的途中,我们多次看到受惊吓后狂奔的野羊,多则数十只,少则三、五只。这说明,至少罗布泊附近还是有生命的。

三、探访楼兰

6月9日8时,我们离开三号营地,由东向西进发,去探访神秘消失近两千年的楼兰。道路十分难走,5个小时汽车仅仅走了14公里,平均时速仅2.8公里。这时,我们用GPS测量,还有近7公里路程。站在孔雀河干河床南岸,虽能看见楼兰城中的佛塔高耸,但雅丹密布,汽车无法再前行一步。我提出弃车徒步的建议,大家把出发时间定在了下17下时。虽出发时间还有4个小时,我们赤裸着身子坐在汽车下,苦苦等待着出发的那一刻。在44度的高温下,大家被热的几乎喘不上气来,只好随着汽车的阴影东躲西藏。殊不知这时的汽车在灼热的阳光强烈照射下,车身也成了强热源,帮不了我们多少忙。

好不容易熬到了17时,我们决定除留下老张、大张两位司机原地留守外,其余8人各背12瓶矿泉水、4听八宝粥以及睡袋、相机等,徒步去楼兰。楼兰被雅丹紧紧包围着,四周遍布黄沙断碛。常年盛行的东北风,使我们脚下的雅丹沟壑走向同主风方向一致,走起来比我们以前由北向南穿越雅丹去楼兰要省力。大约两个小时后,楼兰古城被我们踏在了脚下。

来不及休息,摄制组就架好机器准备拍片了。不料忙中出错,所带电池竟未充电。宋导提出让我返回司机留守处另取几只。我说:这里地形复杂,大家都知道,天一黑路上容易走偏方向。并提出,明天一大早去取,也绝对在光线最好时赶到,不影响拍片。在一旁的余纯顺听了这话有些激动,大声道:“这次拍片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呀!明天绝对来不及!要说天晚,我不怕,我去取。两个小时我完全可以打个来回!”最后,赵工提出他去,这才打破了僵局。事后赵工告诉我们,他们返回的路线偏东北了,怎么也找不着汽车,着急中,我们目送赵工向东奔去,

直到夜里十一点多,看到了两位司机的火堆后,才回到汽车边。晚上,我在楼兰城西北歪脖子胡杨树下,挖出了1995年11月带考察队来这里时,埋下的三顶帐篷,一些午餐肉罐头。临睡前在楼兰佛塔南侧平台上,余纯顺兴致勃勃,大谈楼兰的兴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他说:“塔里木盆地远古时代曾经是汪洋大海,海水甚至淹没过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东部。由大海变为沙漠,大概经历了十几亿年。”他认为,罗布泊一带的雅丹为烈风剥蚀后,成为塔克拉玛干的主要沙漠。我告诉他,1994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国际大会有结论说:那里的沙子起源于盆地自身。余纯顺听了以不屑的口气说:“那不过是一家之言!”

10日早上6时,余纯顺便出了帐篷,用正负片拍摄了楼兰城内的“三间房”、民宅、石磨、佛塔、枯死的胡杨以及楼兰城的大全景。关于楼兰的消亡,余纯顺在日记中谈了自己的看法:“‘水’是新疆南部特别是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社会人类生活和变迁的主要原因,战争和强权解决不了的,征服不了的民族和人类社会,如楼兰古国,自生自灭的‘水’就解决了,因此丝绸之路楼兰、罗布泊皆应从水写起,此外是‘沙’。”

早饭后,我收拾好行装,独自坐在背囊上抽着烟,这时,余纯顺走来了。应余纯顺的要求,我给他画了由楼兰至前进桥的线路草图。 此刻以肉眼能清晰看到的楼兰城北烽火台,烽火台西北14公里处的铁塔觇标 ,一一指点给他。据他讲,由前进桥徒步至库尔勒的计划被摄制组否定了,因此他决定:由楼兰返回土垠徒步穿过罗布泊,经过楼兰到前进桥。其余人员乘车按原路由土垠折返前进桥接应。

我画给他的这张线路草图,由楼兰城北5公里处的烽火台(19号觇标)、该点西北大沙包上的15号觇标、15号标西北的烽火台、11号觇标连成一条线,全程约18公里。

画好后,又给他做了详细的解释。楼兰东南及其以北的雅丹分布区,其雅丹同龙城高度20—25米的雅丹相比,相对高差较小,一般不超过4栈访祝

9、罗布泊失事的例子

著名探险旅行家余纯顺,在新疆罗布泊不幸遇难所引起的震荡,至今余波未息。本文作者当时经历了陪同、找寻、安葬余纯顺的全过程。今年元月和二月,又两次进入罗布泊,凭吊了长眠在干涸湖盆中的余纯顺墓。
1996年6月18日,《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遇难》的消息,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新疆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家报纸,以“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18日电”的电头登载。

一.罗布泊又起疑云

1、初识余纯顺

初次见到余纯顺,是在1991年深秋。当时他第一次来新疆,途径库尔勒市时,就住在位于市中心的楼兰宾馆。我只知道他是一名旅行家,仅此而已,后来对他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直到1996年5月22日,我才第二次见到了他,并开始了至今令人刻骨铭心的一段交往。

余纯顺这次来新疆,主要目的是实施他孤身徒步走访全中国探险计划中,徒步穿越罗布泊的项目。库尔勒人以惯有的热情,迎接他的到来,楼兰宾馆对他的食宿予以全免。

余纯顺穿越罗布泊探险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我们的配合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我们协助他制定了穿越罗布泊以及米兰至敦煌两个方案,确定了行进线路。

同时,根据罗布泊的气候特点,极力劝阻他改换季节,以使穿越活动更具成功把握。我们提出:穿越罗布泊,应在九、十月,那时恰好可以避开高温和大风天气。

余纯顺回答说:“九、十月份,要去南疆的麦盖提县训练骆驼,然后孤身横穿(由西向东)塔克拉玛干沙漠。

“另外,这次穿越罗布泊活动,将有上海市电视台摄制组随同作追踪拍摄。他们一行稍后即到库尔勒市。日程安排已经不可更改。”余纯顺接着说。

5月31日一早,上海电视台纪录片室主任编导宋继昌等4人组成的摄制组抵达库尔勒市。这时,5月27日余纯顺制定的“孤身徒步纵穿罗布泊日程及上海电视台追踪拍摄日程表“,已经正式打印成稿。摄制组还在乌鲁木齐时,余纯顺便于5月28日下午由库尔勒出发,徒步前往172公里外的兵团农二师32团场了。在谈到此行的目的时,余纯顺说:“前几个月一直忙于整理日记和写稿,很少活动,更谈不上走路了。走这百多公里路,一来可以做穿越罗布泊前的“热身”,二也使我适应一下塔里木周边地区的气候、环境,为十月份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备”。

他最后充满自信地说:“我这可以说是“小试牛刀“,胜率在百分之百!”

5月29日下午17时左右,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袭击了库尔勒市以南地区,我们很为余纯顺担心,因为沙尘暴掠过的地方,正是32团及其邻近的另外几个团场和尉犁县。

6月2日上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在楼兰宾馆五楼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余纯顺在会上慷慨陈词,表示了穿越罗布泊的决心。自治州人寿保险公司为余纯顺、上海市电视台摄制组、陪同以及两位司机共10人,免费提供了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人身保险。

6月4日,余纯顺穿越罗布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石油物探局地调三处提供“奔驰”沙漠车二台,车上配有电台;购买了夏季常用药品;号称“沙漠王”的退休地质工程师、年过花甲的赵子充,被请来担任前进桥至土根段的向导。我的任务是陪同余纯顺一行,由库尔勒经营盘到前进桥,并全程服务。

购置的其它物资有:矿泉水100箱、八宝粥720听、方便面1500包、水果及肉类罐头10件、馕饼300个、蔬菜200公斤,另有大量即付食品。

有关单位为这次活动,免费提供了发电机一部,摄制组自备卫星导航仪三台。

二、走向罗布泊

6月6日,是余纯顺及摄制组进军罗布泊的日子。路线为自西向东南。即由为尔勒出发,经胡杨沟、营盘、老开屏、前进桥、龙城雅丹群、土垠后,进入罗布泊湖心。

上午,为积极配合上海电视台对穿越罗布泊行动的连续报道,余纯顺把一份新闻稿和线路草图稿,以传真发往上海,并同远在北京的朋友通了电话。随后,他把不便携带的一些书籍、资料捆扎好,连同部分摄影器材一起,装入一只约一米见方的大纸箱,委托友人保管,忙的不亦乐乎。

下午13时30分,余纯顺纵穿罗布泊壮行仪式,在楼兰宾馆新楼前举行。当地旅游局、人保公司和宾馆的领导,为余纯顺和我们9人胸前佩上了大红花。几名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蒙古族的姑娘,依次为我们敬献了“上马酒”。名界代表人士先后讲话,预祝我们一路顺风,预祝余纯顺孤身穿越罗布泊成功。热烈的气氛显然震撼了他。烈日下的余纯顺,自称除饮少量啤酒,从不沾白酒的他毫不推让,几碗酒喝下,已是满脸通红,激动的心情,流于言表。他站在话筒前,汗水夹着泪水不住的从脸上滴下。面对着百余名与会人士,他再次表示:一定能顺利实现穿越,打破6月份不能进入和穿越罗布泊的神话。大家对此抱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下午15时30分,余纯顺和我们9人,分乘两台沙漠车,驶离楼兰宾馆。余纯顺意欲征服罗布泊未料却魂归罗布泊悲壮的一幕,从此刻起,正式启开。

汽车的轰鸣声再次打破了库鲁克塔格山的沉静。车身卷起的冲天尘土如同浓雾,刚刚聚拢又被燥热的风吹得无影无踪。烈日象一团火球高悬在我们的头顶,汽车驾驶室里闷热难当,坐在前排司机老张师傅一侧的余纯顺,不住用毛巾拭去头上和脖胫上的汗水。我们几个人坐在后排,也是闷热难耐,于是干脆脱的只剩条内裤,即便如此,仍然汗流浃背。当天晚上9点多,喘息未定的汽车停在了库鲁克塔格山南坡冲积带上,一处比较平坦的地方,决定在这里扎建营地。经过6小时近200公里的颠簸,大家实在不愿多走哪怕半公里了。这里遍布一丛丛、一簇簇的麻黄草和梭梭柴成了蚊子、飞蜢栖身的好去处。夜幕降临时,它们成群结队向我们袭来,胳膊上、腿上很快被叮起了包,大家只好躲进闷热的帐篷里。

6月7日一早,每人吃了一包方便面,我们又迎着初升的太阳上路了。在车上,余纯顺得意得地说:“我有一位朋友,是位报社女记者,她写了篇关于我历时八载走中国的文章,据她自己讲已经替她挣了三千多块钱稿费!”有人调侃说:“余老师你已经成一棵摇钱树了!“话音未落,就觉车身往右后方猛地斜了下去,停车后,才知道右后车胎扎入了一块长形的利石。乘着换轮胎的功夫,摄制组抓拍了一些余纯顺在沙丘间孤身徒步的镜头。重新上路走出96公里后,我们到了孔雀河岸边的老开屏。这里有成百上千间废弃了的部队营房,从丢弃的废品看,这里曾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医院,另外也驻扎过汽车分队。有人说,老开屏是取孔雀开屏之意,其实这个地名同元宝庄(原爆庄)等地名一样,是老一代军人创建中国原子弹试验场后,为纪念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所起的地名。

在一处空地上,停有西北石油地质局一部宿营车,一位只穿一条裤衩,浑身被晒成紫铜色的小伙子是这里唯一的老住户。他告诉我们:马上要进行原子弹试验,最近东边正在清场,劝我们不要进去,以免白费周折。每逢试验,必是清场,这一贯例我们都很清楚。后退的确于心不忍,大家商量后,一致同意按原定计划行动。在这里吃过午餐,我们继续往前进桥方向进发。在这后一百多公里沿途中,遍布部队遗弃的营房、若干简易机场、巨大的工事,从这些断壁残垣上,我们只能遥想当年这里升腾过的数十次耀眼的辉煌!

疾驶13个小时,里程表显示出我们只走了250公里。在快要到达二号营地时,不料装载食品物资的一台车, 不留意一下陷入了烂泥中,卸下车上的全部物资,几经挣扎后,总算开了出来。这个营地距著名的龙城雅丹群仅仅5公里,但是夜幕降临,加上方向极难辨认,我们只好很不情愿地在这里扎下了二号营地(E:90°02`,N:40°49`)。

龙城位于孔雀河下游,属孔雀河下游雅丹分布区。连同楼兰古城一带的雅丹在内,其长度东西为40公里,南北宽约160公里,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

6月8日早晨,我们来到了龙城。往南望去,只见密集分布的雅丹群正反射着朝阳的金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千雕万琢,使得这些毫无生命千年不语的风蚀土堆群,呈现出万千仪态。其气势之恢宏、神厅与壮丽,令人惊叹不已。在这里,余纯顺精神异常亢奋。面对摄像机,他激动的说:“我到过新疆许多地方,只有龙城充满了辉煌的诗意。”“迄今为止,到过和将要到罗布泊的上海人,一个是彭加木,一个就是我(注:彭加木曾在上海工作过)。如今,彭加木已经魂归大漠了,而我,只有我余纯顺,一定能征服罗布泊!”

在龙城的拍摄进行了4个小时。余纯顺意犹未尽,利用拍摄间隙,自己也拍了不少照片。

6月8日是下午,我们经过土垠,踏上了罗布泊干涸不毛的湖盆。在E90°18`44”、N40°34`34”处向西抵达罗布泊西岸,扎下了第三号营地,往西偏北数百米,便是积满黄沙的孔雀河河道,明天一早我们要小心意义翼翼跨越河道,沿河去楼兰。

准备吃饭时,上海电视台的宋继昌编导告诉我:“老余要准备徒走了。一条线路是由前进桥至库尔勒,一条线路是从土垠起用3天时间穿越罗布泊,最后到前进桥。”刚吃过晚饭,余纯顺叫住了我,让我给他提供库尔勒前进桥间的公里数。查对了我过去每日行程记录后,我把几组数字抄在一份报纸上写好交给了他。余纯顺边看边说:“老彭,从库尔勒到前进桥这段路,我记的很乱。再说,个别路段时不时有车辆、人员活动。如果徒步,需要预埋饮用水,但又考虑这样怕不安全。”我回答:“明天我要去楼兰,细节问题回来后再说吧。”

我提醒他:“前进桥到期库尔勒大部分都无路可走,但只要你顺着库鲁克塔格山往西走,就可以到甘羊厂,那里有人又有水,应该没有问题。”

等吃完饭,除余纯顺外,大家都匆匆钻进帐篷休息了,因为我们在罗布泊湖盆中的行进异常艰苦。大家早已疲惫不堪。由库尔勒出发时前两台车的空调就全都坏了,进入湖盆,车外阵阵热风不断刮进车里,加上汽车自身的热度更使每个人都象在被蒸烤,在湖盆中,我们停车,便于摄制组拍摄,头顶烈日,让人顿生毛发欲焦之感。目极所在,一望无际翻翘着的盐壳,呈现出令人心悸的灰褐色。盐壳下边是厚可盈尺的青灰色土层,土层下则是洁白的盐块。天不见飞鸟,地不长寸草,时时处处暗藏着危机,这就是罗布泊。难怪余纯顺说:“这样的地方,只能用来放原子弹。”其实,罗布泊曾是一个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的泱泱大湖。只是沧海桑田,山河臣变,加上近世纪人类活动的干扰,才使它变为眼前这干旱不毛的死亡地域。

据新疆若县志记载:“一九六四年十月上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几天,在罗布泊地区荒原上,我空军巡场飞机意外发现了一群约一、二百人的国民党马步芳、马鸿奎余部残匪。三天后,这群游弋了十数年的匪徒被接出荒漠。”试想,如果罗布泊及其周边地带,没有水草,没有野生动物,这帮残匪何以能在这里生存十多年呢?在去罗布泊的途中,我们多次看到受惊吓后狂奔的野羊,多则数十只,少则三、五只。这说明,至少罗布泊附近还是有生命的。

三、探访楼兰

6月9日8时,我们离开三号营地,由东向西进发,去探访神秘消失近两千年的楼兰。道路十分难走,5个小时汽车仅仅走了14公里,平均时速仅2.8公里。这时,我们用GPS测量,还有近7公里路程。站在孔雀河干河床南岸,虽能看见楼兰城中的佛塔高耸,但雅丹密布,汽车无法再前行一步。我提出弃车徒步的建议,大家把出发时间定在了下17下时。虽出发时间还有4个小时,我们赤裸着身子坐在汽车下,苦苦等待着出发的那一刻。在44度的高温下,大家被热的几乎喘不上气来,只好随着汽车的阴影东躲西藏。殊不知这时的汽车在灼热的阳光强烈照射下,车身也成了强热源,帮不了我们多少忙。

好不容易熬到了17时,我们决定除留下老张、大张两位司机原地留守外,其余8人各背12瓶矿泉水、4听八宝粥以及睡袋、相机等,徒步去楼兰。楼兰被雅丹紧紧包围着,四周遍布黄沙断碛。常年盛行的东北风,使我们脚下的雅丹沟壑走向同主风方向一致,走起来比我们以前由北向南穿越雅丹去楼兰要省力。大约两个小时后,楼兰古城被我们踏在了脚下。

来不及休息,摄制组就架好机器准备拍片了。不料忙中出错,所带电池竟未充电。宋导提出让我返回司机留守处另取几只。我说:这里地形复杂,大家都知道,天一黑路上容易走偏方向。并提出,明天一大早去取,也绝对在光线最好时赶到,不影响拍片。在一旁的余纯顺听了这话有些激动,大声道:“这次拍片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呀!明天绝对来不及!要说天晚,我不怕,我去取。两个小时我完全可以打个来回!”最后,赵工提出他去,这才打破了僵局。事后赵工告诉我们,他们返回的路线偏东北了,怎么也找不着汽车,着急中,我们目送赵工向东奔去,

直到夜里十一点多,看到了两位司机的火堆后,才回到汽车边。晚上,我在楼兰城西北歪脖子胡杨树下,挖出了1995年11月带考察队来这里时,埋下的三顶帐篷,一些午餐肉罐头。临睡前在楼兰佛塔南侧平台上,余纯顺兴致勃勃,大谈楼兰的兴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他说:“塔里木盆地远古时代曾经是汪洋大海,海水甚至淹没过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东部。由大海变为沙漠,大概经历了十几亿年。”他认为,罗布泊一带的雅丹为烈风剥蚀后,成为塔克拉玛干的主要沙漠。我告诉他,1994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国际大会有结论说:那里的沙子起源于盆地自身。余纯顺听了以不屑的口气说:“那不过是一家之言!”

10日早上6时,余纯顺便出了帐篷,用正负片拍摄了楼兰城内的“三间房”、民宅、石磨、佛塔、枯死的胡杨以及楼兰城的大全景。关于楼兰的消亡,余纯顺在日记中谈了自己的看法:“‘水’是新疆南部特别是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社会人类生活和变迁的主要原因,战争和强权解决不了的,征服不了的民族和人类社会,如楼兰古国,自生自灭的‘水’就解决了,因此丝绸之路楼兰、罗布泊皆应从水写起,此外是‘沙’。”

早饭后,我收拾好行装,独自坐在背囊上抽着烟,这时,余纯顺走来了。应余纯顺的要求,我给他画了由楼兰至前进桥的线路草图。 此刻以肉眼能清晰看到的楼兰城北烽火台,烽火台西北14公里处的铁塔觇标 ,一一指点给他。据他讲,由前进桥徒步至库尔勒的计划被摄制组否定了,因此他决定:由楼兰返回土垠徒步穿过罗布泊,经过楼兰到前进桥。其余人员乘车按原路由土垠折返前进桥接应。

我画给他的这张线路草图,由楼兰城北5公里处的烽火台(19号觇标)、该点西北大沙包上的15号觇标、15号标西北的烽火台、11号觇标连成一条线,全程约18公里。

画好后,又给他做了详细的解释。楼兰东南及其以北的雅丹分布区,其雅丹同龙城高度20—25米的雅丹相比,相对高差较小,一般不超过4栈访祝

10、罗布泊为什么恐怖?

罗布泊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这是一个充满神秘氛围的地方?它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因为这里非但不孕育生命,不欢迎生命,而且还无情地扼杀生命?

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至今杳无音信,成为世纪之谜?一些真真假假的传闻不断传到我们耳边:“罗布泊常有飞碟出没,彭加木可能就是被外星人劫走的”?“罗布泊磁场磁力特别强,许多仪器都在那里失灵,人一进去就头脑发晕不知东南西北”?

这些是耸人听闻的谣言,还是对罗布泊的真实披露呢?

风沙是杳无人烟的罗布泊地区的主宰?这里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有80余次?由于气候极为干燥,覆盖地面的植物十分稀少,所以风暴来临时沙尘翻滚,天昏地暗,人称沙暴?

1980年初夏,我国的一支科学考察队从敦煌出发,穿过茫茫的噶顺戈壁,进入罗布泊地区?

有一天,考察队的车队在戈壁滩中艰难地行走?突然,前方不远处有一股巨大的沙暴急速地朝车队滚来?转眼工夫,大风席卷着满天沙石呼啸而至,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时间一片黑暗?10米之外,人影模糊,前后的车辆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沙石敲击着车身,发出“叮当”的响声?真是“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高温是罗布泊的特点?一到夏天,罗布泊的气温就升至50度左右,地表温度甚至高达70度?地面滚烫,难以涉足?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1毫米,不少地方终年无雨,但蒸发量却高达3米以上?因此,在这里尽管炎热异常,却不会汗流如注?因为汗水刚刚渗出,就被蒸发殆尽?考察队员的衣服不是被汗水湿透,而是被汗水中的盐分和沙尘弄成硬邦邦的铠甲?为此,干涸的罗布泊盆地几乎不存在任何动植物?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对罗布泊地区做了实地考察之后,第一次作出了“罗布泊并非迁移湖或交替湖”的结论?由于罗布泊的湖水受层层自然湖堤的包围,并受内部新构造活动的控制,因此水体不可能任意游荡?1980年,我国的科学考察队又两度穿越罗布泊湖盆,对那里的地貌和古水系做了详细的考察?科学考察队对湖盆地形做了精密的测量,并通过钻探,采集了大量水样和地层岩芯,再次证实了罗布泊不是普通的迁移湖?


与罗布泊车辆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