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众志成城抗疫情,车企开始生产口罩,你怎么看?
汽车这么复杂的设备都可以制造出来,小编觉得,将车企生产线改造成口罩生产线难度应该是不大的。只是这种改造的成本是不是太大,这是需要车企进行评估的。毕竟对于汽车主机厂而言,真正的主业还是生产车辆而不是口罩,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口罩的需求量肯定会大幅缩减,到那时再重新恢复汽车生产,投入产出肯定是不理想的。那么为什么还是会有部分车企选择将生产线改装成口罩生产线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众志成城抗疫情
此次疫情,对于纯粹捐钱来讲,可能物质来得尤其宝贵,尤其是一线医务人员亟需的口罩,防护服等。由于口罩生产线产能受限,同时加上中国人口众多,目前全国口罩,尤其是好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缺口还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作为车企,将旗下众多生产线改装成口罩生产线,小编觉得,这种行为更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公益事业,大家一起,众志成城抗疫情。
生产线产能相对富余
由于最近几年,整体乘用车市场需求下滑,尤其是对于自主品牌而言,产能过剩慢慢开始显现,这也是为什么现阶段这儿么多自主品牌可以有能力给造车新势力代工的本质原因。所以,将富余的生产线进行改造,生产口罩也算是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了。
小结
对于车企而言,将汽车生产线改装成口罩生产线,难度肯定是不大的,很多车企进行改装更多也是出于公益事业,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可以将过剩的产线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行业资讯,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这种口罩叫什么口罩
防护口罩是单兵防化学器材,也是普通人的防化学器材,用于防化学武器袭击。它可滤过空气中的微粒,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
防护口罩包括防尘口罩、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根据结构和作用原理,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呼吸防护器两大类。
过滤式呼吸防护器:是以佩戴者自身呼吸为动力,将空气中有害物质予以过滤净化。适用于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不高,且空气中含氧量不低于18%的场所,有机械过滤式和化学过滤式两种。
隔离(供气)式呼吸防护器:经此类呼吸防护器吸入的空气并非经净化的现场空气,而是另行供给。按其供气方式又可分为自带式与外界输入式两类。
编辑本段类型
防护口罩种类很多,按照制造材料不同有超细纤维口罩,用那种用过氯乙烯超细纤维制成的防护口罩。这种口罩对气溶胶滤效在99.9%以上。脱脂棉口罩,用脱脂棉制成。棉纱口罩,用棉纱制成。
按照形状不同,有毛巾口罩、三角巾口罩、棉纱口罩以及防尘口罩等。
编辑本段使用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没有防毒面具或特殊型的防护口罩,也可采用容易得到的材料制造简便的呼吸道防护用具,如脱脂棉口罩、毛巾口罩、三角巾口罩、棉纱口罩以及防尘口罩等。此外,还需要保护好皮肤,以防有害微生物通过皮肤侵入身体。通常采用的办法有穿隔绝式防毒衣或防疫衣以及戴防护眼镜等。
防护口罩标准
防护口罩内容:
防护口罩范围
防护口罩标准规定了医用防护口罩(以下简称口罩)的基本要求、试验方法、标识与使用说明书及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可滤过空气中的微粒,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自吸过滤式防尘医用防护口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4745-1997 纺织织物 表面抗湿性测定 沾水试验
gb 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t 16886.7-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t 16886.10-200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刺激与致敏试验
3 名词与术语
3.1过滤效率filtering efficiency
在规定条件下,护品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滤除的百分数。
3.2 阻燃性能flame retardation
lfy-610口罩阻燃性能测试仪j检测口罩的阻燃性能护品阻止本身被点燃、有焰燃烧和阴燃的性能。
防护口罩-迈易斯品牌
3.3 消毒 disinfection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3.4 灭菌 sterilization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3.5 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self-inhalation filter type st mask
靠佩戴者呼吸克服部件阻力,用于防尘的净气式呼吸护具。
3.6 密合型 sealing half-mask
与面部密合能遮住鼻、口的面罩。
3.7 沾水等级spray rating
表示织物表面抗湿性的程度。
3、人要戴口罩,车要怎样防护?车上这东西比N95口罩防护级别更高!
2003年板蓝根脱销了,2011年食盐脱销了,任谁都不会想到今年口罩会脱销,在证实气溶胶会传播部分病毒后,口罩变得更加紧俏。在这个特殊时期几乎人人都要戴口罩,而面对一个可以通过空气悬浮物传播的病毒,很多人开始有顾虑:开车要不要戴口罩?车辆要怎样做防护?开车该通风还是该密封?
严格意义上来说,车舱并非一个完全密闭的空间,所以外界的病菌很有可能会进入车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开车也要佩戴口罩、并定期对车内进行消毒除菌。但除非在易感染区域,通过车内外空气互通感染病毒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同时,开车戴口罩更多是因为我们无法做到驾车全程不开窗、不开门,一旦空间开放如果不佩戴口罩人体暴露在病菌下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
而至于不开门窗的车内,实际上进气来源就比较固定了,那就是空调出风口,过滤空调出风的一个重要部件就是空调滤芯。这里需要强调下,空气滤芯和空调滤芯并不是同一样东西,前者主要过滤进入发动机内部参与燃烧的空气,后者则过滤车外进入车内的空气。所以空调滤芯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车内的空气质量,这时候就要搞清楚自家爱车所用的是哪种材质的空调滤芯。
一般而言主流车型所使用的空调滤芯分为三类:一类为滤纸或无纺布型空调滤芯,仅能够过滤一些颗粒较大的粉尘,确保车外尘土等可见颗粒不进入到车内;第二类是活性炭材质的滤芯,在过滤粉尘的同时还可以吸附甲醛等有害物质,进阶到一定的空气净化作用;第三类就比较厉害了,即为了过滤PM2.5颗粒而增加了HEPA过滤层的滤芯,其对直径为0.3微米的微粒(PM0.3)过滤效率为99.97%,而我们使用的N95口罩过滤标准是对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等于0.3微米的微粒的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HEPA滤芯比N95口罩的过滤级别更高。
这些都是理论上的数据,毕竟人体呼吸和车内外换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证实气溶胶传播途径后HEPA滤芯确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并未有实验证明该条件下的车内绝对安全或绝对不安全。对此部分车企倒是嗅到了商机,通过对空调滤芯的优化升级,将车辆防护彻底做到等同于人体的N95级别。以吉利为例:其正在研发的车用N95级别滤芯,采用高效复合空调滤芯,智能快速净化车内空气,除了常规逐级过滤粉尘、有害气体外,更是对直径通常大于0.74微米的飞沫有过滤效果。
因此,车内外传播病毒可能性本来就小、再加上驾车戴口罩、空调滤芯高过滤级别,可以说驾车出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但话说回来,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都不可轻视,现阶段只有尽量不出门、在家以逸待劳才是最安全无误的方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继“给汽车戴N95口罩”之后 车企又祭出了这些“大招”
灾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如何让世界在一次次灾难中挺过来,是科技发展的真正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我们当前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各行各业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儿来应对。以各车企为例,从制造口罩、口罩机到为汽车“戴”上N95口罩,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叹为观止。不过,令我们眼前一亮的远远不止这些,一系列黑科技的亮相或将成为疫情期间出行难的“拐点”。
● 福特SYNC+导航系统
基于百度智能导航的优势,目前,长安福特旗下搭载SYNC+智行信息娱乐系统的车型均已获得功能更新(锐际、2020款锐界、金牛座、福克斯Active等),车主在使用这套导航系统时,可以获得4类疫情提示信息。
疫情位置提示:当导航至目的地后,SYNC+系统将主动对车主发出提示,检测目的地周边是否有确诊病例,并可查看周边疫情地点。
疫情限行提示:根据实时路况信息,提示车主当前的疫情限行路段,提前规划新路线,保证行程顺利。
跨省疫情信息:当您需要跨省出行时,SYNC+将实时提供前方城市的疫情信息,并督促车主及车内乘客主动申报健康状况。
搜索附近医院:当车主遇有紧急就医需求时,语音导航输入“发烧发热门诊”,SYNC+将提供出最近的定点发热门诊清单,确保以最快的方式就医,避免病情耽搁。
● 小鹏G3:高温抑菌功能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比较敏感,56℃ 30分钟以上即可杀灭病毒。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获知病毒惧怕高温的消息后,小鹏汽车在G3车型上研发出了高温抑菌功能。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车主可实现一键开启车内空调,并令其以56℃的温度对车内进行长达60分钟的循环杀菌。
小鹏汽车官方表示,这套技术未来将以OTA升级的形式推送给G3车主,通过更新功能,便可实现获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56℃的高温气体对于活体生物来说是相当可怕的,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车内空无一人。此外,小鹏汽车官方提示:高温消毒结束后,车辆需要静置30分钟以上,车主才可以进入车内。
● 长安CS75 PLUS:会跑的“体温计”
作为一台上市起就打着“智能”旗号的SUV,长安CS75 PLUS同样祭出了一款黑科技——AI智能热成像测温系统。这套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测温技术,在保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可以对车外人员测量体温,最大测温距离可达10米,误差可以控制在±0.2℃。也就是说,在CS75 PLUS内,你相当于拥有一个半径为10米的“防护罩”。
在疫情持续发酵的大环境下,可谓是人人自危,每次出门都令人紧张。这套系统虽然无法起到杀菌作用,但它可以为你提供更安心的出行体验。及时远离体温异常的人员,保证安全距离内没有发热人员,大大降低了“人传人”的概率。
● 上汽通用五菱
上汽通用五菱在本次疫情期间的表现不必多说——低调的实干家。无论是口罩、口罩机还是救护车,五菱都照造不误,而且并未进行过多的宣传,可能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最佳体现。
除了上述医护物资外,五菱又出手了!据悉,五菱已正式向柳州市政府交付了首批智能移动测温车,这批特殊的“宝骏新能源”车型将迅速投入到防疫一线,完成它们的使命。
与长安CS75 PLUS原理类似,测温车可以精准识别人脸,对两米内的大面积的移动人群进行精准测温,精度同样可以达到±0.2℃。在发现体温异常人员后,系统可迅速在后台实现数据传输,同时锁定对象并发出语音预警。对于火车站、飞机场等人员密集的地带,测温车相比人工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写在最后:科技的发展让可怕的疫情变得“可控”了不少,虽然完全隔绝病毒并不现实,但当我们面临必须要出门的情况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我们的行程安全。当然,疫情的拐点目前仍未到来,我们依然不能够掉以轻心,避免聚集、在家隔离、做好防护仍然是我们当下面对病毒最好的自保方式。
作者:杜安迪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车企转战口罩生产是否真的靠谱?
擅长生产精密汽车零件的车企们转战口罩生产是否靠谱呢?
文/Piero
近日收到很多粉丝的私信,问到当前口罩产能缺口那么大,车企是否可以转战口罩生产?从而为国为民在艰难时刻做出更大贡献,因此应大家要求浅析如下:
一、口罩的缺口
众所周知,当前国内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截至到今日14:00,官方发布数据为确诊病例40235,疑似病例23589,而且此数据还在快速攀升。已经有大量医务工作者、交通、社区等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口罩是这些所有民众做好自身防护的必需品,但目前国内口罩等防护物质的产能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在当前口罩生产企业布局基础上,有必要快速扩充产能。
二、口罩的生产过程
紫鑫药业证券部人士曾对记者解释:“口罩生产工艺并不是很复杂,主要是对生产环境要求很严格。那么具体的生产流程是什么样的呢?
原材料:1.PP无纺布,2.熔喷布,3.鼻梁条,4.耳带等材料。
设备:1.口罩打片机,2.口罩耳带点焊机,3.口罩包装机。
生产流程:将无纺布原材料挂于口罩打片机料架上,调试好后机器自动生产口罩片,口罩片转到耳带机上进行点带,成品出现,进行灭菌和灭菌后解析(一般为14天)。当然N95与KN95级别的口罩生产工艺更为复杂一些。
三、车企的优势
1. 人员素养
车企在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沉淀了大批自动化、质量管控等人才,其质量保障体系和人员素养经过了长期检验。由于汽车零件本身对精密性、安全性等要求极高,在质量管控方面成熟运用五大工具:?APQP(Advanced Proct Quality Planning)产品质量先期策划;PPAP(Pro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生产件批准程序;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量测系统分析。
因此在大批自动化人才的调控下,产品工艺能够快速稳定并实现产能迅速爬坡,产品的质量也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2.?场地
汽车行业普遍预留部分用地,部分汽车电子行业本身就具有很多无尘车间、防静电车间,因此加以改造和重新布置,可以快速投入使用。
3.?设备
车企有着丰富的产品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经验,其中一部分就是对于设备供应商的管控;众所周知,车企厂房内有着大量的各种机器人、全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运输设备等等,因此口罩设备的快速采购与安装到位应不是问题。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一家山西省晋城的企业24小时完成谈判采购和运输,48小时之内引进落地、恢复生产两条医用口罩生产线,可日产10万只医用口罩。
4.?资质
尽管口罩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但医用生产资质也并不容易获得;但在当前抗疫的关键时期,在产品质量确实能够满足相关标准的情况下,相信各种资质审批与审核将会大幅加速。
四、车企的担忧与应对
1.?疫情褪去,产能空余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由于汽车行业进入寒冬,导致大批汽车产能富余。车企可能会担忧设备和原材料大量投入后,一旦疫情褪去将导致产能过剩,影响企业效益。对于此建议地方政府尽快发布相关政策,鼓励引导企业转产口罩,并根据企业在疫情防控时期的新增产能情况给予包含汽车生产等整体业务的税收减免。
另外,在疫情褪去后,国家也会吸取本次教训,将大量口罩等防护物质作为应急战略物质收入国库,这也意味着口罩的生产不会随着疫情的结束而立马结束,订单量仍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再者,由于目前很多民众家里的口罩数量都不多,能维持使用的时间很短,因此如国内口罩产能提不上来,因员工防护未做好导致群体性感染,将对企业产生毁灭性打击。
2. 场地问题
由于生产口罩需要一部分无尘车间,因此这部分场地,即使在一年半时间过去后,即使生产设备专卖给相关专业厂家,随着汽车行业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该场地可快速转型用于生产汽车电子等相关产品。
3.?人员问题
当前口罩的大批量生产也对自动化程度要求很高,因此为转产口罩招募的相关人员,可以快速经过培训进入到汽车行业中;另外汽车行业中本身就具备大量的自动化人才,因此也可快速安排这批人到口罩企业中接受相关培训。
所以,车企应快速行动,像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那样在各方面抢时间,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场地、设备、人员、操作规程与相关标准等安排到位。
另外,在当前共同战“疫”的关键时期,企业不应该将更多关注点放在成本和盈利上,疫情防控得到缓解才能真正促进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否则行业先前的库存仍将继续高企,同时新车型的开发与相关实验验证也会受到极大影响。当然,在此之前诸多车企已经纷纷捐款捐物,展示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
截止到发稿,已经有三家车企宣布转战口罩生产,这三家车企分别为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部件。在此向三家车企的敢为人先表示由衷的敬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汽车厂商造口罩!产能抵全国四分之一!
Hello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大明。
2020年的开始,我们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的确诊人数每天都在攀升。现如今,仍然有很多一线的工作人员在拼命奋斗着。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如此危机的情况下,很多车企也站了出来,他们不光出钱出力,甚至自行生产起了口罩和消毒液!
_
车企样样精通 生产口罩、消毒液
_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目前世界正在面临口罩等个人防护物品短缺的情况,需求量达到了正常数值的100倍。
我国是一个口罩生产大国,理论上来讲每天能够产出2000万只,不过受到春节假期和疫情的影响,前段时间的产量有所下降。
根据此前的统计,我国口罩日产量已经恢复至1480万只,不过,供应状态仍然比较紧张,国家也正在积极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转型”的车企是上汽通用五菱!
上汽通用五菱
此前,上汽通用五菱从印尼、印度等国家采购口罩来支援前线,但随着疫情的发展,包括印尼在内的许多国家将口罩列为战略储备物资,进口就无法就行了!
在这种情况下,五菱走上了自行生产口罩的道路!
2月6日,在得到广西区政府、柳州市政府的支持后,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把自己的生产线加以改造,开始生产口罩。
据我们了解到的消息,上汽通用五菱联系到的供应商是广西德福特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主要生产NVH隔音棉等高分子材质。而恰好,生产口罩的原材料和汽车隔音棉一致,都是聚丙烯,所以,他们可以很快的启动口罩生产项目。
图为汽车隔音棉
可能会有小伙伴质疑,即便选用的材质相同,但两者毕竟存在一定的差异。上汽通用五菱具备相关的能力和资质吗?
这个大家可以放心,上汽通用五菱的口罩项目已经得到政府相关许可,支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开设“绿色通道”,办理完整的资质验证、审批认证等!
上汽通用五菱口罩的生产线将会有14条,其中4条为N95生产线,10条为医用口罩生产线。值得一提的是,五菱的生产线,每天能产出170万个口罩以上。
比亚迪
有同样想法的不止上汽通用五菱一家,2月8日,比亚迪汽车官方宣布,他们将调配资源开始制造口罩和消毒液。生产线预计在月底可以搭建完成,并实现每天500万只口罩,(此前国家理论日产量也仅有2000万只)5万瓶消毒液的产量。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比亚迪的口罩和消毒液分别由不同的子公司生产,口罩在深圳宝龙工业园第九事业部,而消毒液则在汕尾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宝龙九部其实是EMS的工厂,甚至有医疗器械的体系认证。
还有一些车企正在筹备生产口罩的事情,比如广汽集团,他们已经派出了部件技术中心多名员工赴快裕达公司(一家口罩生产设备制造商)参加为期15天的学习。
_
车企捐款+造车
_
除了两个直接改生产线,生产口罩和消毒液的硬核车企外,还有很多捐款捐物的企业。
像北汽福田、江铃福特、上汽MAXUS和福建奔驰等,以商用车为主营业务的车企,更是在此时发挥了优势,加急制造了多台负压救护车。
江铃福特生产的负压救护车
生产车间的状况
此外,上汽MAXUS官方还表示,生产一台负压救护车的正常周期应该在一个月左右,但上汽MAXUS的一线员工加班加点,硬生生把工期缩短到了10天,在此,向这些奋斗在一线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_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_
从古至今,每当遇到重大的挑战,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将会成倍的增长。就算现在疫情仍然没有被有效的控制,特效药品尚未研制成功。但我们相信,寒冬会过去,春天终将到来!
最后喊出那句话:武汉加油,天佑中华!
小伙伴们明天见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硬核!车企无尘车间转产口罩,日产量达170万!
电动知家消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支持抗击病毒肺炎,众多车企纷纷作出响应,捐款捐物,以各种实际行动支持抗击疫情。近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以另一种更“硬核”的方式“抗疫”,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口罩日产量可达170万。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的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各医疗机构仍紧缺医疗物资的情况下,得到广西区、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按照项目建设计划,无尘车间由广西建工集团负责改建,将于本月内建成投入使用,共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预计达到170万个以上,将能快速缓解广西区内医疗物资紧缺的状况,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不仅如此,上汽通用五菱还利用国际化布局优势、调动全球资源,从海外紧急运返2万只医疗口罩捐赠柳州市政府,用于支持一线疫情防控工作。
同时,为了协助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疫情进行快速排查、分诊,公司初期投入35辆宝骏E100作为防疫用车,并动员全国经销商为当地相关工作部门支持防疫、警务用车,充分利用渠道优势为民众做实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车载“口罩”只是噱头?
上周末,一场关于“噱头”还是“真相”的争论,在科德宝删文、华城认证公布首批认证车企名单后告一段落。
从上汽通用五菱援产医用口罩,到众车企探讨如何通过空调滤清器来给汽车带上“口罩”,而后天津华诚认证中心推出国内首个达到N95级别的汽车空调滤清器过滤效果的分级认证,并最终在2月21日,正式宣布已完成首批产品的认证工作,且公布了获得最高等级“CN95级”认证证书的9家认证单元。时间不过三周,一切都像是被按下了“加速键”。但在车企、华诚认证奋力前行的同时,周围却并非只有叫好声,还充斥着诸如“噱头”、“套用”、“误导”和“概念混淆”等等的质疑声。
图源:华诚认证
“噱头”的由来
从2020年1月20日开始,口罩成了最为稀缺的物资,N95口罩在电商平台上价格更是一涨再涨,后直接断货。
◆ N95口罩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
N95,是基于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认证的颗粒物防护口罩,“N”表示不耐油,而“95”则表示需要过滤95%直径≧0.3微米的空气中颗粒(采用直径为0.3微米氯化钠颗粒测试)。其中95%不是平均值,而是最低值。
图源:GB 2606-2019《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截图
在中国,我们也有自己的国家标准——GB 2606-2019《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其中KN95过滤效果等同于N95。其他同类口罩在不同国家也有不同标准,如欧盟的FFP2/3、日本DS2及RS2、澳大利亚的P2等等。
而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可以看到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定义——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在60~140纳米。
要知道,1微米=1000纳米。病毒的大小,远低于直径为0.3微米的氯化钠颗粒。
值得庆幸的是,病毒在空气中并不会单独传播,而是需要借助诸如人类的唾液、飞沫等载体,这些载体的大小多在1-10微米之间。正因如此,N95成了病毒防护时的首选。
◆?CN95 ≠ N95
前文已经提及,CN95是由华诚认证所提出的,其中C代表Car(汽车),N95代表N95级别。在其《CN95!国内首个汽车“口罩”N95级认证!》文章中解释为“汽车‘口罩’的N95级”。
但就在华诚认证提出这一标准的第二天,科德宝在一封《致中国汽车滤清器行业的一封公开信-针对华诚 CN95 N95认证可靠性的说明》中指出,由于应用不一样、产品标准也不一样,华诚认证推出的CN95认证将汽车空调滤清器的过滤效率级别与口罩的N95防护级别关联,有“套用”和“误导”之嫌。
对此,华诚认证高级工程师田程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我们认为,CN95认证是车规级的防护效果,并不直接等同于N95口罩,这一结论没错。通过CN95等级认证的空调滤清器,并不能直接与N95口罩等同,但从对空气动力学直径0.3微米颗粒的过滤效果看,CN95的车规级要求与N95对口罩的要求确实是接近的”。
图源:科德宝
尽管科德宝的这篇文章随后已被删除,但质疑声似乎从未停止。
真的只是“噱头”?
这场纷争的孰是孰非我们难以一时间辨认,但可以看出,车内防疫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越来越多的车企也恰恰抓住这一点,推出了“N95级车载空气过滤器”、“防毒座舱”等全新概念。
图源:吉利汽车
这其中,采用高密度滤材HEPA滤芯是目前车企中最为常见的解决方案,如吉利汽车的“车规级CN95高效复合空调滤芯”、长城汽车的“PM2.5高效空调滤芯”以及广汽新能源的“埃安过滤杀毒一体式”健康座舱等等。
HEPA(全称: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即高效率空气微粒子过滤网)滤芯,由美国能源部规定,应当至少过滤99.97%直径≧0.3微米的空气中颗粒。
从理论上来看,HEPA的过滤效果略胜于N95,但人们对此还有几点疑问:寿命多长?工作效率如何?真的能够防毒吗?
据了解,空调滤清器一般位于空调进风口处,通过内置的滤芯过滤空气,从而将空中的颗粒物截留下来的工作原理。可是要知道,若空调滤清器无法做到真正的消杀,滤芯就必须定期更换,否则容易成为污染源。因此,滤清器中的消杀能力,决定了产品的寿命是4小时,还是40天。
图源:广汽新能源
对此,广汽新能源推出了“埃安过滤杀毒一体式”健康座舱,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一键启动消毒模式,利用负氧离子滤净系统迅速沉降病毒附着颗粒和气溶胶,并利用热泵空调系统的60℃高温循环杀菌无残留。但更多其他车企的“车载N95”相关产品并未明确指出,其将如何进行消杀。
图源:特斯拉;特斯拉HEPA "生物武器" 防御模式下车内空气净化效果
与此同时,HEPA滤芯如N95口罩一样,因过滤级别较高,透气性远不如普通滤芯,因此,想在保证过滤效果的同时,还能实现非常流畅的送风,此前,特斯拉在其Model X上推出的HEPA "生物武器" 防御模式就是采用了一个超大型滤芯。
车载空气过滤系统并非简单的加一个HEPA滤芯或是净化器就可以解决的。无论是整套系统的使用环境,还是可能面对的各种情况,都比室内环境要复杂很多。如何确保整套系统的气密性、整车的气密性都是问题。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汽车空调“防外不防里”的单向、被动的先天机制,若病毒是在车内,将毫无作用。
除非像负压急救车一样,基于整车严格的气密性,在车内将可能污染过的空气快速排出车外,并通过产生的负压,迫使外界空气从指定的过滤系统进入车内,以保证绝对的医疗级别安全和快速排除可能污染的空气。
也正因如此,田程表示,“至于CN95认证是否能对新型冠状病毒起到隔离作用,我们在此前的推文中明确表述为对病毒载体的飞沫进行有效隔离,而非病毒本身。”
不过至少从技术角度来看,HEPA滤芯肯定强于普通空调滤芯,只是它对新冠病毒的作用能有多大,很难有人给出肯定的答案。
“噱头”的背后
国人对于某项标准的重视,往往基于一件现象级事件的爆发。
例如“毒内饰”相关新闻越演越烈,车内空气质量安全问题开始被更多消费者所关注,倒逼整车企业不断提升在这一方面的标准,甚至于中国相关的法规,已逐渐影响到全球其他地区法规的制定。其中,全球汽车材料供应商科思创更是将其VOC排放研发中心放在了中国。
而疫情的爆发,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车内空气净化及消杀领域上来。
尽管对于这项新技术的引入,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仍表示,不应该过于夸大,也不要拿它去炒作一些概念。行业规范尚未推出,还有很多细枝末节的地方没有被关注,车市病毒消杀的方式是否会给驾乘者或车辆本身带来其他的伤害,一切都还未知。
图源:上汽通用五菱
但值得肯定的是,无论是从疫情开始各企业捐出善款、物资,还是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援产医用口罩,亦或是投入车内空气净化及消杀领域中来的所有企业,都在尽其所能的履行其社会责任,以及扮演着行业标准推动者的角色。
正如广汽乘用车技术中心产品技术室电子电气科科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不管广告是否存在‘噱头’的成分,但至少代表着车企及行业正在向这一方向所努力,且这些动作,无论是对消费者、车企、行业都有正向引导时,应该多一些鼓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车内放口罩也会被人砸?车辆防盗不可忽视
疫情期间,口罩成了老百姓的必备防护用品,而口罩却又是消耗品,很多地区的口罩等防护物资早早便被抢购一空,网友戏称口罩成了这段时间的“硬通货”。车叔还看到,有些不良微商提前囤积口罩,然后高价转卖。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将“黑手”伸向了口罩。
(现场照片,“开工利是”完好)
日前,广州东莞大朗镇一案件告破,据涉案人员表示,本月中旬当地一家工厂老板的车玻璃被砸,车内原本要发放给员工的600多个医用口罩被窃,导致工厂不能如期开工。立案后大朗警方全力调查,仅用了短短2天时间,就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庞某(破案效率值得点赞)。据警方介绍,这家伙是惯犯,这段时间连续作案几起,专找那些车内放置口罩的车辆,这几天庞某得手后,通过网络渠道快速销赃,获利千余元。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庞某对其砸窗盗窃车内财物的行为供认不讳,竟还振振有词地表示:“我开始也不敢拿,但我‘拿走’也是给人用啊,又不是拿去扔了!”你砸人家车玻璃,偷人家口罩竟还有理了?!好吧,对于这样的无耻逻辑,大家就当个笑话,没必要过多辩驳。目前,犯罪嫌疑人庞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说到这儿,一些车友应该有所警觉,疫情期间不少车主至今未驾车出行,爱车已经持续停放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排除一些不法分子在外游荡,爱车可能会成为他们的作案目标,车辆应该如何防盗呢?
整车被盗概率不高
稍微动点心思就好
其实整车被盗的案例如今并不常见,近年来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车辆自带功能强大的防盗抢系统,城市安防、监控系统也越来越先进、完善,车辆一旦被盗被抢,警方还是会比较高效追踪破案的。而且,对于作案人员而言,整车盗抢的犯罪成本太高,销赃麻烦,收益相对有限。
车叔的建议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人,真没必要大费周章加装什么电子防盗设备,使用方向盘锁的必要性都不大。如果实在想让自己心安的话,买一个车轮锁,平时放到后备厢,下车后再锁上就行了。
如果自己的风险意识比较强,不如干脆买一份盗抢险吧,防患于未然,一旦出事,怎么着都有人善后,盗抢险保费也不算很贵,对于一些中高档车型还是有必要的。
我们还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到车内财物上,有些贵重物品一旦被损毁,可能损失是难以挽回的。就拿本案的600多个口罩来说,事主可是花了大半个月时间,冒着风险辗转全镇各大药店才收集到,好在后续警方出面,协调各方资源无偿赠送了一些口罩给事主。
时刻谨记“财不外露”
经常出国旅游的人应该清楚,咱们国家的整体治安状况还是不错的。个别地区可能治安不是很好,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此时车主心中的弦就得绷紧,现金、金银首饰、女士提包等物品就别放到显眼的地方了,再加上如果停车地点没有监控,不免一些人看到了心生不轨,这是起码的安全意识。
有些车主装了隐私玻璃,倒可以更放心一点,但还是不能放松警惕。对于贵重物品,不论你是随身带走,还是放到扶手箱,只要不让别人一眼看到,玻璃被砸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
找好停车点
把车停在有监控的车库和路边,不敢说万无一失,但起码可以让窃贼作案难度更大,作案风险更高。实在不济,大家也不要选择小巷子,或者其他偏僻且无路灯的地点,总有办法找到人流量大一点,窃贼不好下手的位置。
当然在这个时候,疫情较严重地区的车友出门需谨慎,偶尔出门采购的时候,挪一下车就好。
万一发现车辆失窃如何处理
要是倒霉的事让你摊上了,案发后需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务必保留案发现场,配合警方处理。另外,你还得拨打保险公司服务热线报案,不管有没有购买盗抢险,都要报保险。这是规避风险的稳妥之举,万一爱车被贼开出去出了交通事故,也好快速分清责任。
至于挽回损失,如果没有购买盗抢险,那自然由警方负责追赃。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盗抢险针对原车设备,不赔偿车内财物。
至于挽回损失,如果没有购买盗抢险,那自然由警方负责追赃。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盗抢险针对原车设备,不赔偿车内财物。
车叔有话说
不得不说,这些窃贼还真是让人憎恨,财物损失是一方面,主要是疫情期间处理起来麻烦。当然大家也别过多担忧,平时留心点就好,无聊时不妨多看看车叔的文章,享受美好用车生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有没有适合开车戴的口罩?
大家在选够口罩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的要求来挑选的,口罩最主要的就是保护我们的鼻子和嘴巴
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戴什么口罩的多,去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