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车辆年检作用

车辆年检作用

发布时间:2021-05-01 05:46:28

1、快来谈一谈你认为汽车年检起到了什么作用?

好车,年检能给你检的稀巴烂,包括发动机!
烂车,掏钱都能过年检,甭管您是送货车面包车,小货车…还是国一二三四…都行

2、汽车年检线有什么作用

和正常年审所需要的资料一样,就是不用车子去了。 年审所需资料: 一、行驶证正副原件;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保单《副本》; 三、车船使用税缴税证明(可到检测地直接缴纳车船使用税,二0一二年后车船使用税和保险一起交纳); 四、私车:车主身份证复印件,公车:公司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盖公司公章

3、汽车年检的作用

汽车年检是检测汽车的性能,看车的性能还足以在道路上安全行驶不。 比如有的车,虽然车龄不长,但由于车主不爱惜或出过大性车祸没修好,性能很差,就不能上路行驶了,对吧。但国家怎么知道这种车不能上路呢,就是进行年检,检测它的性能啦。

4、如果真的取消车辆年检,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车辆年检一直是广大车主比较关心的话题,近年来,取消年检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虽然我们知道,短期内取消年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某一天真的取消了年检,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认为:利与弊的权衡,应该分对谁来说。



对车主来说,取消年检利大于弊,这无需争论的。

长久以来,年检中存在的种种乱象,让车主们是苦不堪言,有苦说不出,花钱买气受,敢怒不敢言。



众所周知,年检的初衷是好的:一是早发现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避免半路抛锚或发生事故,提高车辆安全,保证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二是早发现排放不达标车辆,及时处理,起到保护环境与人们身体健康的作用。



初衷虽好,实际操作却乱象丛生。如果自己开车去年检,排长队最后还检出毛病一大堆;如果肯花点钱找“黄牛”,同样的车即使没修理,通过检测很快也很轻松。还有的检测人员违规操作,反正又不是自己的车,随便造,坏了还用车本来就有毛病搪塞车主。



很多人抱怨检车就是毁车,不无道理。本来好好的车,从检测台下来故障灯亮好几个。爱车如同老婆,车主看着爱车被摧残,就像看着自己老婆被别人糟蹋一般难受。如此年检,根本起不到应有作用,反而会加快车的报废速度,还不如及早取消的好。



对利益相关者来说,取消年检弊大于利,也是毋庸置疑的。

取消年检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主要是检测线工作人员,黄牛,维修厂。检测线工作人员将面临失业,黄牛和维修厂也将无利可图,这些人最不愿看到年检取消的。



现在的年检已背离初衷,存在诸多问题,取消与否也不是我们说了算的。但衷心希望有关方面,对存在的问题引起重视,对年检进行规范和改革。可考虑将保养和年检,合二为一,真正让大家少花钱多办事,这样的年检才更有意义。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欢迎留言交流~

5、车辆年检有存在的必要吗

第十六条 机动车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一)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二)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三)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四)摩托车4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4年的,每年检验1次;(五)拖拉机和其他机动车每年检验1次。

6、汽车年检的作用在哪里?

关于国内每年的车检年审问题,除了新车6年内免检外,不管豪华车、廉价车无一例外,一律平等都需要每年一检。相信很多车主年检时都“怨声载道”,不痛不痒的车辆检查,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没能检查出汽车的问题,很多网友说,自己的车坏都没能检测出,汽车该坏还是坏,尾气排放不及格那不是车企的问题吗?其实这是很多有车一族人的发出的感叹。其实年检也不是没有好处,如年检能消除汽车的安全隐患。

根据百度给的定义可知,车辆年检的目的是检查车辆整体的技术情况,对于汽车的保养和维护确保正常,使汽车处于完好状态,确保机动车辆的行驶安全。



这样看来,对车辆进行年检,道路参与者、车主和驾驶员都有利,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又不少不尽完美的地方。比如这位车主的亲身经历:



我车刚一开进去,看也没看,灯光不合格。我问怎么办?手一挥,那边,修!把车开到指定位置,维修师傅说你的车这么新,原车灯最好不要拆,不然以后肯定出毛病,这样吧,照顾你,不拆了,交上多少钱,盖章,包过,果然交钱之后很快就过了。



第二次去,尾气不合格,到指定处五分钟收费200元,返回复测不合格,再拿200元,还是不合格,旁边黄牛拿上300元,果然过了。

那些建议取消年检的车主大概就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吧。车主去年检时希望花这个钱真的对排除安全隐患有帮助,花钱也不冤枉,但是结果呢?



现在的车主不像以前,都会自觉地去把车辆保养维护到最佳状态,营运车辆因为关系到大众的安全还需检测,总得来说,年检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对。


7、中国特色的汽车年检有什么用

评论最近,各地基层派出所接连痛斥奇葩证明,这种来自内部,希望变革的决心,特别值得鼓励。可除了各种地方部门变着花样要求开证明外,年检,也是很多人的痛点。

年检无所不包,生命力旺盛

躲不过各种证,也躲不过各种年检

时下正值暑期,不少家长利用这个假期带孩子参加补习班、培训班。这其中,有“洋外教”的培训机构更吃香。由于市场极度不规范,甚至出现了“黑外教”比有资质的正规外教还要多的情况。

《今日话题》此前揭露过这一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接收洋外教的培训机构,还是洋外教本人,都需要得到当地外国专家局的资格审查,并且每年都需要年检。另据多方消息,外国专家局,几乎是全国唯一一家年检不收费、审批不收费的“双不收费”政府部门。这倒是反证了年检是生财有术的致富之路。

曾有人调侃过,人的一生被各种证件围绕,从准生到死亡,你几乎逃不过被证书证明的环节。祸向来不单行,除了证,很多人还要忍受每年一次的年检。买车的私家车主,需要到车管所年检(根据公安部新规,去年9月1日后购买的新车可以享受6年免检政策,但是依然需要每两年申领一次年检标);登记在册的社会团体,需要到民政部门年检;各种有职业资格证的人,需要到主管单位年检。

奇葩证明已经引起重视了,现在应该轮到年检

相比于“受苦一次就结束”的奇葩证明,年检是一种长期、看不到尽头的折磨。如果对前一种我们不能忍,就更不应该容许后一种继续猖獗。

年检,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审批权

年检,本身是一种审批权力。但它更是一种可以重复利用的审批权。本届政府上台至今,不断强调要“简政放权”,这个权就是指审批权。可以发现,确实有不少领域的审批权在取消或松动,但“含金量”似乎不太高。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一位领导透露,“三一重工”在收购德国企业时,德方一周就走完了全部流程,而我国的审批手续仅在一名处长手中就卡了3个月。这种“卡在手上”的审批,其实是在等。等待企业上门找官员谈一谈。

可以寻租一次的审批权舍不得放,可以多次利用的年检制度更是难弃。2014年1月,国务院取消了由环保部门审批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单位甲级资质认定”。同年3月,环保部对省环保部门负责的乙级资质审批也予以废止。但是,在环保部发出通知一个月后,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出了另一份通知,规定相关评定工作由环保协会(类政府部门)负责。

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对环保设施运营单位的资格审批,不仅仅是审批这么简单,更附带了“年检效应”。就像韭菜,割了一茬,还有一茬。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外部制约,怎么可能期待内部主动变革?

年检如果起不到作用,图的是什么?

并不是所有年检都无必要,但如果长期行之无效,则应换个思路

凡事不能走极端。不是所有行业的年检都无必要,在食品、药品、环保等对他人活动、健康有重大影响的领域,适度地进行审批和年检,是政府履责之必须。但若考虑到公信力的因素,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可能是更稳妥的方式。

除此之外,更多的年检长期以来就是个摆设。比如外专局对培训机构、洋外教每年都年检,可结果依然是黑外教数量居然超过了有资质的外教。外专局年检来年检去,有证的依然有证,没证的依然没证,有何作用?针对这种局面,外专局要么全面放开,让市场自己去调节,要么加强执行环节的监管。现在为了一个自我安慰,每年年检盖章,毫无意义。

这种起不到实际效果的年检,最典型的例子体现在汽车上。“排队领号、填表审查、上线检测、交钱走人”,这是很多机动车主在给车辆年检时,几乎绕不过去的一个耗时耗钱的痛苦“仪式”。

更有一些年检,根本不是“是否起到作用”的问题,而是毫无存在的必要。根据规定,60周岁以上老人可办老年证,70周岁以上老人可办老年优待证。在一些省份,居然连这两个证件都要年审。据说是为了防止一些年轻人拿着老年卡乘车蹭票的现象,可为什么年检就能防止蹭票呢?百思不得其解。

从两个典型的例子看年检的巨大经济收益

还是回到汽车年检的例子,这几乎可以说是最怨声载道的一种年检了,也是最被利益缠绕的年检。根据2014年的数据,当年我国共有7000多万辆车接受年检。而每辆车的检验费用在200元左右。一年内,全国在车辆检测上要花费100多亿元。

然而,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汽车年检流于形式、巧立名目,在全国范围来看,这都是很普遍的现象。整个汽车年检环节,牵扯到公安、工商、质检等多个部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灰色利益链,佛山公安原副局长,就曾利用车辆检测站狂赚2200万。

当然,汽车年检绝非没有必要。但更明显的一点是,没有人会比车主更爱惜自己的生命。已经运行11年的车辆年检制度,虽然在逐步放宽条件,但最本质的问题没变——依然由政府部门牢牢把握年检权力。其实,早在2013年,公安部就曾发文表示,车辆年检可以交由4S店负责,但在全国大多数地区,这都没有成为现实。把这项权力下放给4S店(即使依然带有强制性),也比现在由几个部门瓜分利益并且只是走走过场要好得多。

再来看一个行业协会的例子。每一年,我国的律师及其所在律师事务所,都要通过当地司法局的年检才能继续执业,而与年检绑定在一起的是,律师和律所被强制性要求向当地律协缴纳会费。具体费用是:律师给2000元,律所给1万元。据此测算,北京律协每年仅是年检费一项,就可达6000万元。而各地律协,和当地司法局律管处基本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除了经济收益,年检制度还有他用

年检制度,经济利益是表,社会管控是里。如果一些“高危行业”最近“很不听话”,年检制度就是拿捏他们的命门。而人总要讨生活,混口饭吃。

还是举律师行业的例子。据澎湃新闻报道,福建烨阳律师事务所因对福建省律协会费收缴标准提出异议,而连续3年未获年检。对律师个人而言,因为非个人因素而不能通过年检的例子,有更多。这直接导致,有一些律师,每到5月份(年检月),心里就没底,不接敏感案件、进而不接刑事案件,再进而不接行政案件。

离开了年检就不会监管,是必须要治的病

年检虽然往往无效,但作为强管制手段,甚至会受到一些被管制者的青睐

既然年检是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审批权,那么年检所牵制的那个行业,实际上面临的就是强管制。一般而言,如果支持政府对某个行业实行强管制,一般都有三个假设:其一,管制者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是大公无私的;其二,管制者是无所不知的,拥有完全的信息;第三,管制者说话是算数的。

遗憾的是,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三点要同时在一个政府身上具备,完全不可能。以美国对药品市场的强管制为例,这是一直以来受到赞扬的,但它也有很大缺陷。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大量患者因为吃不到更新、更有效的药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远远超出了政府防假药减少的死亡人数。

回答不易望采纳,谢谢

8、年检给私家车带来了什么好处,年检之后有什么保障?

汽车年检由那个部门管在叫你在私人检测站去年检,最后提成。


与车辆年检作用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