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史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实际上中国汽车发展的历史并不长,解放后成立的长春一汽只有解放汽车,乘用车类,轿车一是红旗牌,二是上海牌,三是北京吉普。这些汽车基本上是沿袭解放前苏联和德国的技术生产,到1980年东风汽车上市,1984年上海桑塔纳上市。但实际上桑塔纳也是大众汽车公司的技术,要知道更详细的,只能去查阅相关的专业文献了。
外国轿车进入中国最早是什么时候也没有准确的答案,解放后国内从国民党手里缴获了部分德国车,之后一直在使用,也有部分进口,但基本上是西欧的一些牌子,尤其是奔驰当时在国内使用的较多,日本投降后开始专注汽车技术的研发,短短20年就有了巨大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丰田、五十铃、日产等等汽车公司制造的汽车开始大肆进入国内市场,应该说上世纪80年代才算是外国汽车真正进入国内市场的。
另一个方面,中国还在战争时期,西欧国家的汽车工业已经开始发展,这里面就包括法国在内,雪铁龙就是一个例子。当时的雪铁龙还是上了很高等级的官员才能使用的,在很早的时候还被称为是部长车,就是中央部长级别以上 才有资格乘坐的。所以要说法国车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要看怎么届定,国民党时期就有了。
2、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情况怎样?
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增速明显下滑,今年上半年的乘用车销量增幅为7%,而2010年时为33%。这与大陆多个城市开始汽车限购有关,也与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过于强劲的增长有密切关系。但是目前中国的豪华车市场仍然增长强劲,奥迪2012年上半年的增长幅度为30%,奔驰、宝马也保持在30%-40%的增长,另外SUV市场仍然保持超过平均值的良好增长态势。限购政策的推出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冲击相当大,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下降。豪华品牌由于在去年过高估计了中国市场的容量,都提升了进口到中国的豪华车的销量目标,结果导致进口车在中国的供应增加,进口车加价售车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多数豪华车正在大幅降价,奥迪A8L,宝马7系的降价幅度可达20%,是消费者购车的好时机。
3、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有哪四个类型?
汽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货车
又称为载货汽车、载重汽车、卡车。主要用来运送各种货物或牵引全挂车。货车按载重量(1.8吨、6吨、14吨)可分为微型、轻型、中型、重型四种。
2. 越野汽车
主要用于非公路上载运人员和货物或牵引设备,一般为全轴驱动。按驱动形式可分为4×4、6×6、8×8几种。
3. 自卸汽车
指货箱能自动倾翻的载货汽车。自卸汽车有向后倾卸的和左右后三个方向均可倾卸的两种。
4. 牵引汽车
专门或主要用来牵引的车辆。可分为全挂牵引车和半挂牵引车。
5. 专用汽车
为了承担专门的运输任务或作业,装有专用设备,具备专用功能的车辆。
6. 客车
指乘坐9人以上,具有长方形车厢,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及其行李物品的车辆。 根据车辆的长度(3.5米,7米,10米,12米),可将客车分为微型、轻型、中型、大型、特大型五种。
7. 轿车
乘坐2至8人的小型载客车辆。根据发动机排量大小(1升、1.6升、2.5升、4升),可分为微型、普遍级、中级、中高级和高级轿车五种。
4、中国的汽车市场今后好吗?
到目前为止,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两年了。在此期间,汽车界担心的许多问题并未发生。相反,对于一直受到高壁垒保护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市场逐步开放令竞争更为充分和多元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同时,中国汽车工业正在悄然发生变革:车型更加丰富,价格趋于合理,外资投入不断加大,行业整体性重组逐步推进。
2002年以来汽车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已初步显现。客观地说,加入WTO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良好的开局可能意味着成功的开始。
一、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化进程在加快
据OICA(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02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25万辆,世界排名为第5名。2003年汽车产量有望突破41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世界第4大汽车生产国。我国汽车年产销达到100万辆历时近40年,从100万辆增至200万辆历时8年,增至300万辆仅用了2年,而突破400万辆则只用1年时间。这表明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超高速增长阶段,增速之快为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所罕见。
目前,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普遍不景气,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继续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亮点。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不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
随着中国加入WTO,一方面,是随着关税的降低和配额的增加,逐步扩大市场准入,国内市场逐步国际化;另一方面是资本输入的国际化,即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主体,与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主体越来越趋于一致。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国际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1.国内汽车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国内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融合将进一步升级。
2.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目前,世界主要跨国汽车公司均已经进入中国,其生产布局已经基本完成,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在考虑增资扩产。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决定未来5年对中国的投资将增加60亿欧元,占其亚太投资总额的87%。
3.跨国公司正全方位介入中国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除了汽车生产外,竞争还将在汽车销售、汽车金融服务、维修服务、汽车租赁等方面全方位展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都已经入了中国,目前,跨国公司通过其国内合资合作企业已经占据了90%以上的中国轿车市场。种种迹象表明,国际汽车巨头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档次和很广的范围,并且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开始步入国际化阶段。
可以说,加入WTO加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进程,从汽车工业的本身发展来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参与和利用全球化已成为关系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表1 "6+3"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整车合资合作企业
跨国汽车集团 在中国的合资、合作企业
(一)通用集团 (1)通用汽车——上海通用、金杯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东岳;(2)铃木汽车——长安铃木、昌河铃木;(3)五十铃汽车——庆铃、江铃五十铃、广州五十铃(4)菲亚特汽车——南京菲亚特;(5)富士重工汽车——贵航云雀。
5、中国汽车市场细分
今年短短几个月,接连有多种车型下线上市。随着新车型日益丰富,使人越来越感到,以往简单地将轿车划分成“经济型车”、“中级车”、“高级车”,已不太适应现实状况。日前一汽-大众一位负责人就表示,中国车市已出现越来越细分的态势,该公司的研究部门认为,目前中国车市至少可分为8个层次。
8个细分市场的划分是否科学,自然还可探讨,但可以肯定,目前中国车市确实已经分得越来越细。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对轿车都习惯叫作“小车”,这是为了与卡车、客车等“大车”相区别。后来神龙富康问世,人们开始以有没有“屁股”作为界线,将轿车分为三厢车和两厢车。2000年第一辆10万元家庭轿车赛欧出现,使人们开始建立起明确的家庭用车概念。以后随着车型逐渐增多,才以价格、排量等作为标准,将轿车划分为“经济型车”、“中级车”和“高级车”。直到2002年开始SUV和MPV等车型进入国内,汽车的细分才开始多样化、复杂化起来。接踵而至的是S-RV、C-RV等车型,还有SMPV、CUV等各种各样的划分,不胜枚举。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市场划分这个小角度,可以看出我国汽车市场这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对市场的细分还远不及发达国家。在欧美等国,对汽车的划分有76个个性市场指标,比如说豪华和高档就不是一回事,低档有低档的豪华和一般型,高档有高档的豪华和一般型。目前中国车市还是简单地根据价格来进行区分,而并没有出现MINI·COOPER、307CC等豪华小车和中档跑车等更细分的车型。这位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国产轿车根据价格,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3万至5万元的微型车,比如QQ、SPARK;然后是高尔、派力奥等价格在5万至7万元的经济型车;8万至10万元的有POLO、飞度、标致206等小车;然后是10万至15万元左右的中低级车,如福特福克斯、标致307、凯越、伊兰特、阳光、花冠等;接着是马自达62.0、老款帕萨特、雅阁2.0等中级车,价格在18万至21万元之间;再后面是新雅阁2.3、蒙迪欧2.5、马自达62.3等中级车,价格在22万至25万元之间;然后是别克君威3.0、君越、天籁、奥迪2.0T、PASSATV6、宝马3系等中高级车;最后就是宝马5系、奥迪4.2、凯迪拉克CTS等高级车。如果再加上MPV、SUV等细分市场,其实中国汽车市场的划分已经超过10种,已远远不能再简单地以“经济型车”、“中级车”、“高级车”来划分。
6、中国最大的汽车市场在那里?
?
7、中国汽车产销量,是世界第几大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付于武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今年可能突破560万,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