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明朝车辆事件

明朝车辆事件

发布时间:2021-05-12 08:20:13

1、明朝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

1、元朝农民起义:元朝农民起义是指1276年至1367年,蒙元统治中国时期所发生的民变。其中最为知名的有红巾军刘福通起义、郭子兴起义及张士诚起义等。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

2、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3、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

4、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

5、广州大屠杀:又称庚寅之劫、杀人十八甫、填尸体六脉渠, 指1650年(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庚寅年)11月24日到12月5日清朝军队在广州的屠城暴行。当年公历11月24日,清朝平南王尚可喜与靖南王耿继茂指挥的清军在围城近十个月后,经过惨烈的战斗,包括筑垒相逼,以楼车攻城,及动用荷兰炮手,终于攻破广州城,随后对据城死守的广州居民进行了长达十二天的大屠杀。

2、明朝历史重大事件及具体时间(具体至年即可)

明朝年号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洪武 太祖 朱元璋 洪武元年正月(1368.1) 41 31 71 朱世珍之子
建文 朱允文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1398.6) 22 4 朱元璋之孙
永乐 成祖 朱棣 建文四年六月(1402.7) 43 22 65 朱元璋之第四子
洪熙 仁宗 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1424.9) 47 1 48 朱棣之长子
宣德 宣宗 朱瞻基 洪熙元年六月(1425.6) 28 10 38 朱高炽之长子
正统 英宗 朱祁镇 宣德十年正月(1435.2) 9 14 朱瞻基之长子
景泰 代宗 朱祁钰 正统十四年九月(1450.9) 22 8 30 朱瞻基之次子
天顺 英宗 朱祁镇 景泰八年正月复辟(1457.2) 31 8 38
成化 宪宗 朱见深 天顺八年正月(1464.2) 18 23 41 朱祁镇之长子
弘治 孝宗 朱右樘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1487.2) 18 18 36 朱见深之第三子
正德 武宗 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五月(1505.6) 15 16 31 朱右樘之长子
嘉靖 世宗 朱厚囱 正德十六年四月(1521.5) 15 45 60 朱右樘之侄
隆庆 穆宗 朱载后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2) 30 6 36 朱厚囱之第三子
万历 神宗 朱翊钧 隆庆六年六月(1572.7) 10 48 58 朱载后之第三子
泰昌 光宗 朱常洛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1620.8) 39 1月 39 朱翊钧之长子
天启 嘉宗 朱由校 泰昌元年九月(1620.10) 16 7 23 朱常洛之长子
崇祯 思宗 朱由检 天启七年八月(1627.10) 18 17 35 朱常洛之第五子

3、明朝有哪些重大事件?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1572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1572 张居正(1525-1582)为首辅,高拱(1512-1578)遭罢免
1573 万历
1578 李时珍(1518-1593)著《本草纲目》(Great Pharmacopoeia)问世
1580 张居正(1525-1582)丈量田亩
1582 吴承恩(1510?-1582?)逝,著有《西游记》
1583 申时行(1535-1614)任首辅
1584 耿定理(1534-1584)逝
1590 王世贞(1526-1590)逝
1592 日本丰臣秀吉(1536-1598)出兵朝鲜
1593 文人徐渭(1521-1593)逝
1596 耿定向(1524-1596)逝
1596 日本第二次出兵朝鲜
1601 意大利耶稣教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到北京
1602 李贽(李卓吾,1527-1602)狱中自杀
1604 顾宪成(1550-1612)重建东林书院
1606 袁黄(袁了凡,1533-1606)逝,著有《了凡四训》
1610 袁宏道(1568-1610)逝
1615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定八旗制
1616 汤显祖(1550-1616)逝
1620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1620 泰昌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1620 官宦之争起
1621 天启
1623 魏忠贤(1568-1627)为东厂长官
1627 思宗(朱由检,1611-1644)
1628 崇祯 西北大饥荒,李自成(1605-1645)乱起
1630 袁崇焕( -1630)遭磔刑
1636 董其昌(1555-1636)逝
1637 宋应星(1587-1666)著《天工开物》
1642 洪承畴降清
1644 李自成(1605-1645)陷北京,明朝灭亡

南明(1644-1662)

1644 吴三桂(1612-1678)降清
1644 弘光 安宗(朱由嵩, -1646)福王即位南京
1645 隆武 绍宗(朱聿键,1602-1646)唐王即位福州
1646 绍武注1 唐王(朱聿𨮁, -1647)即位于广州
1646 永历 桂王(朱由榔,1623-1662)即位肇庆
1650 郑成功(1624-1662)以金门、厦门为据点抗清
1658 郑成功(1624-1662)封延平郡王
1659 桂王(1623-1662)逃缅甸
1661 郑成功(1624-1662)攻台湾,驱荷兰人
1662 吴三桂(1612-1678)杀桂王(1623-1662)

1521 世宗(朱厚熜,1507-1566)
1522 嘉靖
1550 瓦剌军围北京
1552 画家仇英( -1552?)逝
1559 杨慎(1488-1559)逝
1559 文征明(1470-1559)逝
1562 严嵩遭罢免
1557 葡萄牙获澳门居住权
1563 俞大猷(1504-1580),戚继光(1528-1587)于福建破倭寇
1564 甲子年
1566 穆宗(朱载《后工》,1537-1572)
1566 海瑞(1514-1587)非难世宗(1507-1566)入狱
1566 葡萄牙人建设澳门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洪武 太祖 朱元璋 洪武元年正月(1368.1) 41 31 71 朱世珍之子
建文 朱允文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1398.6) 22 4 朱元璋之孙
永乐 成祖 朱棣 建文四年六月(1402.7) 43 22 65 朱元璋之第四子
洪熙 仁宗 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1424.9) 47 1 48 朱棣之长子
宣德 宣宗 朱瞻基 洪熙元年六月(1425.6) 28 10 38 朱高炽之长子
正统 英宗 朱祁镇 宣德十年正月(1435.2) 9 14 朱瞻基之长子
景泰 代宗 朱祁钰 正统十四年九月(1450.9) 22 8 30 朱瞻基之次子
天顺 英宗 朱祁镇 景泰八年正月复辟(1457.2) 31 8 38
成化 宪宗 朱见深 天顺八年正月(1464.2) 18 23 41 朱祁镇之长子
弘治 孝宗 朱右樘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1487.2) 18 18 36 朱见深之第三子
正德 武宗 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五月(1505.6) 15 16 31 朱右樘之长子
嘉靖 世宗 朱厚囱 正德十六年四月(1521.5) 15 45 60 朱右樘之侄
隆庆 穆宗 朱载后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2) 30 6 36 朱厚囱之第三子
万历 神宗 朱翊钧 隆庆六年六月(1572.7) 10 48 58 朱载后之第三子
泰昌 光宗 朱常洛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1620.8) 39 1月 39 朱翊钧之长子
天启 嘉宗 朱由校 泰昌元年九月(1620.10) 16 7 23 朱常洛之长子
崇祯 思宗 朱由检 天启七年八月(1627.10) 18 17 35 朱常洛之第五子

4、明朝大事年表

【大事表】
嘉靖帝礼仪之争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死,无嗣,朱厚熜即位,建元嘉靖。但他个性偏执,登基后不顾礼制,为了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帝不惜与群臣反目。从礼法上看,如果追封兴献王为帝,那就是对正德帝不孝,而不追封,对嘉靖个人来说就是对生父的不孝。后来嘉靖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嘉靖的父亲兴献王最终被被追封为睿宗。史称为“大礼仪”之争。
【女流志】
秦良玉(1574~1648)
,字贞素,为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妻。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历任上柱国光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太保、太子太保、一品夫人。
根据重庆官方对秦良玉所遗留下来的衣物等遗物测定,其身高约1米86左右。
镇守四川等多处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忠贞侯。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去世后谥号“忠贞”。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

客 氏(明末),河北人,18岁时成为日后的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乳母,熹宗即位后,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客氏依仗熹宗的眷顾,与魏忠贤合作控制皇帝,把持朝政十余年,加速了明朝的衰亡。
陈圆圆(1623~1695年),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原为苏州歌妓,“秦淮八艳”之一。后辗转流落于吴三桂、李自成等当时的风云人物身边,晚年在昆明出家做了道士。相传吴三桂因为她而投降满清,因此又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诗句广为流传。

董小宛(1624年~1651年),名白,号青莲,金陵人,“秦淮八艳”之一,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
1639年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另有认为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额妃实为一人,并导致了顺治出家。最新研究是董鄂妃和董小婉不是一个人,董小婉比顺治帝大14岁,他们俩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顺治帝热恋的董鄂氏肯定是一位满籍军人的妻子。

柳如是(1618~1664年),祖籍吴江(今江苏),本姓杨,名爱,自小身世飘零,曾是名扬当时的“秦淮八艳”之一。1641年下嫁大学士钱谦益,晚年推动钱谦益投身抗清斗争,被后世史学家称为“女侠名姝”。

5、明朝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情?

明朝重大的事情非常多,比如明朝开头的洪武年间的蓝玉案牵扯几万人,中期的皇帝被俘获,还有明朝末年的李自成起义,还有努尔哈赤后金政权的崛起

6、明朝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1572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1572 张居正(1525-1582)为首辅,高拱(1512-1578)遭罢免
1573 万历
1578 李时珍(1518-1593)著《本草纲目》(Great Pharmacopoeia)问世
1580 张居正(1525-1582)丈量田亩
1582 吴承恩(1510?-1582?)逝,著有《西游记》
1583 申时行(1535-1614)任首辅
1584 耿定理(1534-1584)逝
1590 王世贞(1526-1590)逝
1592 日本丰臣秀吉(1536-1598)出兵朝鲜
1593 文人徐渭(1521-1593)逝
1596 耿定向(1524-1596)逝
1596 日本第二次出兵朝鲜
1601 意大利耶稣教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到北京
1602 李贽(李卓吾,1527-1602)狱中自杀
1604 顾宪成(1550-1612)重建东林书院
1606 袁黄(袁了凡,1533-1606)逝,著有《了凡四训》
1610 袁宏道(1568-1610)逝
1615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定八旗制
1616 汤显祖(1550-1616)逝
1620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1620 泰昌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1620 官宦之争起
1621 天启
1623 魏忠贤(1568-1627)为东厂长官
1627 思宗(朱由检,1611-1644)
1628 崇祯 西北大饥荒,李自成(1605-1645)乱起
1630 袁崇焕( -1630)遭磔刑
1636 董其昌(1555-1636)逝
1637 宋应星(1587-1666)著《天工开物》
1642 洪承畴降清
1644 李自成(1605-1645)陷北京,明朝灭亡

南明(1644-1662)

1644 吴三桂(1612-1678)降清
1644 弘光 安宗(朱由嵩, -1646)福王即位南京
1645 隆武 绍宗(朱聿键,1602-1646)唐王即位福州
1646 绍武注1 唐王(朱聿𨮁, -1647)即位于广州
1646 永历 桂王(朱由榔,1623-1662)即位肇庆
1650 郑成功(1624-1662)以金门、厦门为据点抗清
1658 郑成功(1624-1662)封延平郡王
1659 桂王(1623-1662)逃缅甸
1661 郑成功(1624-1662)攻台湾,驱荷兰人
1662 吴三桂(1612-1678)杀桂王(1623-1662)

1521 世宗(朱厚熜,1507-1566)
1522 嘉靖
1550 瓦剌军围北京
1552 画家仇英( -1552?)逝
1559 杨慎(1488-1559)逝
1559 文征明(1470-1559)逝
1562 严嵩遭罢免
1557 葡萄牙获澳门居住权
1563 俞大猷(1504-1580),戚继光(1528-1587)于福建破倭寇
1564 甲子年
1566 穆宗(朱载《后工》,1537-1572)
1566 海瑞(1514-1587)非难世宗(1507-1566)入狱
1566 葡萄牙人建设澳门

7、请问一下明朝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来之不易的大明江山,朱元璋还改革了行政机构。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自秦汉以来存在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朱元璋废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改设布政司,按照皇帝的意思管理地方政务。同时,还在地方设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管理军事和司法。在军事上,朱元璋创立了卫所制,在全国重要的军事地区设卫,次要地方设所。将大都督府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管理军政,卫、所均受五军督府限制。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并把一直发展的君主专制推向顶峨
明代的宦官专权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宦官控制很严,,朱棣还设立了由亲信太监掌管的特务机构——东厂。专门缉拿“要犯”。东厂只对皇帝负责,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不必经司法机关批准。但在当时,皇帝还亲自掌管朝政。宦官尚且不敢擅权。
 
厂卫
“厂卫”,是明代特务机构的总称。“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等,是明代以司礼监宦官为首领的内廷特务组织。“卫”指锦衣卫,是明代皇上侍卫之一。锦衣卫大都隶属于厂。厂和卫都自设监狱,它们之间狼狈为奸,相互勾结,对天下臣民进行严密监视和残杀,实行恐怖统治。“厂卫”是宦官专权的工具,是地主阶级镇压人民的暴力机构。
东厂
司礼监
明代宦官机构设有“二十四衙门”,其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的太监。其职责为提督太监管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茶、催督光禄供应等事。皇帝的最后意见。都要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批写在奏章上,
明朝宗室封爵制度
明朝宗室封爵制度,由朱元璋定下基本原则。
明代选后制度
明朝宫女殉葬制度
殉葬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早在原始社会。
郑和七下西洋
朱棣即位后,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8、明朝发生了哪些大事?

1、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2、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

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

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

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

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

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3、南宫复辟

明代宗身患重病,而太子朱见济已死,皇位继承问题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忧虑,新立皇太子又无法取得一致意见。

武清侯石亨深知明代宗难以康复,与太监曹吉祥、太常卿许彬、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谋议拥立明英宗复位。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等以四方边警为借口,命手下带兵入城加强防备。随即前往南宫迎接明英宗至奉天殿升帝座,徐有贞向等待上朝的大臣们宣告太上皇已复位。

明英宗命徐有贞掌管机务,次日加封为兵部尚书,将于谦、王文等逮捕入狱,后来又予以杀害。

二十一日,明英宗宣布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封石亨为忠国公。此事件在历史上又称“夺门之变”。

4、国本之争

国本之争又称争国本,是明朝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由于中国古代历来“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所以被称为国本之争。

当时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争夺太子之位。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大多拥戴皇长子朱常洛,向明神宗建议立长子为太子。

然而明神宗不喜欢宫女所生的朱常洛,却加倍宠爱郑贵妃,并且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却受到大臣与慈圣皇太后极力反对。

由于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令群臣忧心如焚。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两个派别,明神宗与群臣争论达15年之久。

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梃击案发生,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稳固。 

至此,前后争吵达15年,使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打,明神宗身心交瘁、郑贵妃悒郁不乐、整个帝国不得安宁的“国本之争”,才算告一段落。争国本的官僚多是后来的东林党人,因此它又是东林党争的一项内容。

国本之争,使得明神宗悲痛欲绝,他感到自己虽贵为天子,而终被群臣所制,最终和大臣闹掰,逐步对朝政失去兴趣,开始怠政。

5、萨尔浒大战

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以明朝攻围后金,后金防卫反击的形式发生,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战役以明军大败而告终。

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明朝历史


与明朝车辆事件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