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车辆yaw

车辆yaw

发布时间:2021-05-18 03:50:25

1、哪个汽车品牌的四驱技术最厉害?

德系——四驱系统

  说到德系,就是ABB三驾马车,而四驱系统无非就是奥迪的Quattro、奔驰4-MATIC、宝马Xdrive。

 说到奥迪的四驱Quattro,它之所以强悍,是因为利用纯机械的手段就做到了其他品牌做不到的事情,并且因为纯机械,可靠性更高,耐用性更强,响应也相当灵敏。如今,奥迪的四驱更多的被用在车身稳定上,让车有更强的抓地力。但是也别小瞧了Quattro的越野能力,quattro加入了电子差速锁EDL,以被动的方式弥补了只能对于前后轴动力分配而不能对于同轴两侧车轮单独动力分配的缺点。所以,可以说奥迪的四驱系统是全能型最高的!

 奔驰的四驱系统,大家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奔驰G,它拥有纵置发动机+三把锁+分动箱+低速四驱+电子辅助,这可能是目前最厉害的四驱结构,也就是常说的“地表最强”模式。

 但是,奔驰在四驱方面并不厚道。中低端车型上的4MATIC被称4ETS,所以大部分就是摆设而已。而这套技术其实就是电子刹车辅助,也叫电子差速器,它并不是实际存在的机械结构,而是通过电脑分析车辆状态分别对打滑的车轮进行制动,来模拟差速锁的作用。但是,有总比没有的强,就是总体性价比不高罢了!

 说完奥迪的Quattro和奔驰的4-MATIC,肯定也少不了宝马。宝马的四驱系统与奔驰的类似,借助于刹车方面来限制四个轮子的动力分配。随之开发了动态驱动性能控制系统DPC。该系统在原有四驱系统对于前后轴动力分配的基础上,加入了对于后轴两个车轮之间的动力分配。比如在车辆发生转向不足时,首先进行动力向后轴的转移,于是通过后轴的离合器将动力更多地分配给外侧车轮,从而最终达到纠正转向姿态的目的。

 所以Xdrive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加速的时候,可以把更多的动力分配给后轮,随之车子的重心后移,后轮拥有更多的抓地力,加速能力也就更快。有利就有弊,在性能上有优势,但是在越野上宝马的四驱就成了鸡肋!也成了ABB之中,最偏科的四驱!

日系——四驱系统

 说到日系的四驱,你们想到的绝对是酷路泽的四驱、斯巴鲁的四驱。其实日系真的四驱精髓还要看三菱。

 三菱将一辆横置前驱车型作为基础,改造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四驱平台之一,也是最为复杂的一套四驱系统。三菱EVO配备S-AWC四驱系统,植入了前中后三个货真价实的差速器,每个差速器都内置了一套限滑和主动扭矩矢量控制装置也被称为全轮控制系统。

 三菱EVO的四驱系统配备的前螺旋齿限滑差速器,用以分配发动机动力的传输;螺旋齿型的中央差速器,原厂默认50:50扭矩分配,调节前后轮动力分配比的电控多片离合器;后轮配备螺旋齿限滑差速器,配上行星齿轮组,实现左右后轮扭矩矢量化,三菱称它为Active Yaw Control(主动式舵角控制器)。

 除了AYC,EVO还配置一套螺旋齿限滑差速器,在三菱工程师们首创的双层差速器中加入了螺旋齿轮,让EVO能够做到以横置前驱平台实现全时四驱系统。为了应对更加复杂的工况,EVO还另外配备一套电控离合器来调节前后扭矩的分配比,让车子在面对着不同的路况下,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四个轮子的动力输出,使得车子的行驶极限更加高。这才是日系四驱的灵魂,也不亏是称霸WRC的冠军。

 除了三菱的四驱、酷路泽的托森差速器,日产的四驱系统也值得一提。首先是日产途乐搭载的是一套由中央多片离合器为主要构成的全时四驱系统。在4H模式下,中央多片离合器会主动锁止,并按照前后轴50:50的动力进行输出。在正常铺装路面行驶时,理论上尼桑途乐可以将全部的动力输出给后桥,并且尼桑途乐还配有低速四驱模式以及后桥差速锁锁止功能。

 途乐的四驱能力毋庸置疑,而日产还有一个四驱也令很多人痴迷。那就是战神GTR 的四驱系统。历经三代发展的ATTESA E-TS四轮驱动系统是GTR成神的基础。

 ATTESA E-TS是日产汽车的看家本领,ATTESA E-TS四轮驱动技术自从SKYLINE GTR R32开始被使用。E-TS系统使用一个16位芯片,通过每个车轮上的ABS轮速传感器检测每个车轮牵引力的损失,检测过程中,16位芯片运行速度已达到每秒钟100次之快,同时向位于中控台旁的三轴式离心力感应器索取行车动向信息。整个E-TS四驱系统与ABS防抱死系统都由同一块ECU集中控制,当ECU侦察到某个后轮发现打滑现象时,系统向LSD发出信号,将最多50%以下的扭力强制分配给前轮,ATTESA E-TS通过分析可分配不同的扭力比率到前驱动轮(实现1:99或者50:50的前后比例),这种装备就使得一辆四轮驱动汽车在条件允许情形下有类似后轮驱动的行驶特性;而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形下恢复衡时四轮驱动形式。

2、安装在车轮上的什么传感器可以获得车辆x,y和yaw方向的速度

轮速传感器。

轮速传感器原本是控制刹车用的,但近年来有利用轮速传感器获得其它参数的应用。例如:

根据两侧轮速以及差异,判断x,y和yaw方向的速度。(转向时内侧的轮子转得慢);

根据某个轮速持续偏高,判断轮胎是否失压。(失压的轮胎外周缩短,要多转才能跟上)

不过这种简洁获得的参数,可靠性和精确度,都不如专业的传感器。测x,y和yaw方向的速度不如雷达传感器。测胎压不如胎压传感器。但它可以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获得某些性能。

3、车上打滑标志亮黄灯是什么意思?

车上打滑标志是驾驶稳定系统ESP的标志,当这个标志亮黄灯,只要两种情况,要么就是该系统已经介入正在工作,要么就是这个系统发生了故障,要进行维修

ABS/TCS系统就是要防止在车辆加速或制动时出现我们所不期望的纵向滑移。而Electronic Dynamic Control /ESP就是要控制横向滑移。他是各种工况下的一个主动安全系统,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减轻驾驶员的精神紧张及身体疲劳。

(3)车辆yaw扩展资料:

ESP通过横摆角速度传感器(英文原称为yaw rate sensor ),识别车辆绕垂直于地面轴线方向的旋转角度及侧向加速度传感器识别车辆实际运动方向 b图

若a〉b,ESP判定为出现不足转向,将制动内侧后轮,使车辆进一步沿驾驶员转弯方向偏转,从而稳定车辆。

若a〈b,ESP判定为出现过度转向,ESP将制动外侧前轮,防止出现甩尾,并减弱过度转向趋势,稳定车辆。

如果单独制动某个车轮不足以稳定车辆,ESP将通过降低发动机扭矩输出的方式或制动其它车轮来满足需求。

4、对汽车来说,什么是CMS?

CMS 智能多路协控技术

CMS 追尾减轻制动系统

CMS——智能多路协控技术,是标致在传统多路传输技术以及总线技术基础上开发研制的一项高科技的系统平台,它以用户利益以及未来更多期望的功能为出发点,实现人、车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成功产物。与现有的一些技术相比,CMS技术具有独特的前瞻性,它的应用使车辆更加人性、舒适、便利、环保,有效的完善安全保障;而且它代表了未来汽车电子的发展方向,给汽车技术带来更多拓展空间,其开放式的接口为未来更多、更强功能的引入带来了可能。从沃尔沃开发的智能倒车安全系统、到大众途安的智能化的组合仪表、再到奇瑞QQ都市丽人版小车搭载的EZdrive智能型手自一体操控系统。不论是豪华轿车、SUV还是经济型小车都逐步将智能化的功能应用在车体上。类似于智能导航系统、智能雨刷、智能四驱系统、智能空调、汽车智能防追尾系统等设备已经逐步成为一些车型必不可少的配置。所以,现代汽车产业已经完全脱开传统的机械结构,融合更多让汽车成为更“聪明”的智能化的产品,汽车的新价值便真正的体现出来了。那么此次东风标致推出的新东风标致307,由于采用了CMS技术,使标致汽车的百年造车经验得以充分体现。所有现有硬件条件下的智能应用均可轻松实现:可视带声音提示的智能泊车系统、智能辅助紧急制动系统、智能防追尾系统、智能雨刷、智能音效控制系统、伴我回家……;全面的人机对话的带汉字中央控制系统,一切均可在车主的掌控之中。神奇的CMS技术的使用,总线制的多路传输技术,使所有汽车零部件之间可以相互协调, 开放式的软件升级平台,使汽车应用功能的拓展升级成为可能,汽车应用技术提升从CMS技术应用开始,将像计算机应用软件使用升级一样轻松实现。

CMS 追尾减轻制动系统(Collision Mitigation brake System,简称CMS),该系统检测到有追尾的危险时,可通过报警促使驾驶员及时采取防止措施,控制刹车并降低速度。并且本田在2003年6月上市的新款“Inspire”上,配套使用了CMS和在冲撞发生前可自动收紧安全带的“电子安全带预紧器(E-Pretensioner)”。CMS和电子安全带预紧器可通过报警音及身体感觉提示驾驶员有追尾的危险,促使其采取防止措施,并通过祢补驾驶者刹车踏力不足的制动助力器(Brake Assist)、提高约束力的安全带控制及在发生冲撞前进行刹车控制、降低车速,以减轻追尾时的伤害。图1、本田Inspire 30TL汽车(略) CMS和电子安全带预紧器可通过微波雷达检测前方100m以内行驶的车辆,测算和前方车辆的距离及相对速度。而且,可通过偏航速率传感器(Yaw Rate Sensor)、舵角传感器、轮速传感器及制动压力传感器等掌握所驾车辆的行驶状态,预测前进道路。这些信息通过VSA-ECU一体型油压装置传输到CMS的控制ECU (电子控制装置),由CMS的控制ECU来判断是否有冲撞的危险。CMS的控制ECU在与前行车辆有冲撞危险及车距缩短时,通过峰鸣音及在仪表多功能信息显示器(Multi-Information Display)上显示“BRAKE”,告知驾驶者有冲撞的危险。CMS的控制ECU与电子安全带预紧器、汽车动态稳定控制系统(VSA)及公里表随时交换信息,按照CMS的控制ECU的刹车指示信号和电子控制式制动助力器的信号,电子安全带预紧器的控制ECU发出收紧安全带的指令。图2、CMS和电子安全带预紧器的工作示意图(略)图3、Inspire 30TL内部结构(略)图4、Inspire 30TL前座(略)当与前行车更加接近时,CMS会自动轻微刹车,电子式安全带预紧器也会柔和收缩安全带2~3次,通过身体感觉告知驾驶者有冲撞的危险。此时如果驾驶者脚踏刹车,将会被判断为紧急制动,制动助力器就会启动以辅助进行避免追尾的操作。当CMS认为已无法避免冲撞时,电子安全带预紧器将强力收缩安全带,提高冲撞时启动的“火药式”安全带预紧器对乘客的保护效果。此时,CMS也会自动进行强力刹车,降低冲撞速度。即使在CMS不启动时,电子安全带预紧器也会因驾驶者强力刹车、启动制动助力器而收紧安全带。 CMS和E-Pretensioner系统结构组成。微波雷达(Millimetre-wave radar) 探测前方100m以内行驶的车辆,探测角为16度。 图5、CMS和电子安全带预紧器的系统构造(略) 传感器(Sensors) 系统探测车辆行驶状态需要用到一系列的传感器,主要用来测量偏航速率( yaw rate)、轮速(wheel speed)、舵角(steering angle)和制动压力(brake pressure)等参数。 CMS系统电子控制装置(ECU) 通过微波雷达检测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距离和相对速度,通过传感器的各种信息预测行进道路状况,判定可能发生的冲撞,并提醒驾驶者,有时会启动制动系统。CMS的控制ECU与电子安全带预紧器、汽车动态稳定控制系统(VSA)及公里表随时交换信息,按照CMS的控制ECU的刹车指示信号和电子控制式制动助力器的信号,电子安全带预紧器的控制ECU发出收紧安全带的指令。VSA-ECU综合控制单元 接受各种传感器的信息,并发送到CMS ECU和其它的控制单元,同时控制综合制动单元。 电子安全带预紧器电子控制装置(E-Pretensioner ECU) 通过 CMS ECU 和电子控制制动辅助信号,发送马达运行指令收紧收紧安全带。 电子安全带预警器(E-Pretensioner) 接受电子安全带预紧器电子控制装置(E-Pretensioner ECU)指令,通过内部马达收紧安全带。 警报单元 接收CMS ECU的信号,通过蜂鸣器和仪表多功能信息显示器为驾驶者提供预警信号。

5、汽车ESP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ESP是如何工作的?
ABS/TCS系统就是要防止在车辆加速或制动时出现我们所不期望的纵向滑移。而Electronic Dynamic Control /ESP就是要控制横向滑移。他是各种工况下的一个主动安全系统,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减轻驾驶员的精神紧张及身体疲劳。
只要 ESP识别出驾驶员的输入与车辆的实际运动不一致,它就马上通过有选择的制动/发动机干预来稳定车辆。
ESP首先通过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及各车轮转速传感器识别驾驶员转弯方向(驾驶员意愿)a图
ESP通过横摆角速度传感器(英文原称为yaw rate sensor ),识别车辆绕垂直于地面轴线方向的旋转角度及侧向加速度传感器识别车辆实际运动方向 b图
若a〉b,ESP判定为出现不足转向,将制动内侧后轮,使车辆进一步沿驾驶员转弯方向偏转,从而稳定车辆。(图I)
若a〈b,ESP判定为出现过度转向,ESP将制动外侧前轮,防止出现甩尾,并减弱过度转向趋势,稳定车辆。(图II)
如果单独制动某个车轮不足以稳定车辆,ESP将通过降低发动机扭矩输出的方式或制动其它车轮来满足需求

6、.汽车配置ESP 是啥

ESP工作原理
ESP是英语单词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缩写。意为电子稳定程序,在大众、奥迪、奔驰车型上使用此简称。在其它车型上,相同或相近功用的系统采用了不同的名字。如:
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 (DSC)-BMW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VSC)-Toyota
Vehicle Stability Assist (VSA)-Honda
Automatic St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Driving Dynamic Control
ESP是一个主动安全系统。它是建立在其它牵引控制系统之上的一个非独立的系统。
附注明:
ABS
ABS系统防止制动时车轮出现抱死,使车辆具有方向性和稳定性,并缩短制动距离。
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
通过发动机管理系统干预及制动车轮,防止驱动轮打滑。例如在沙石及冰面上。
EBD-Electronic Brake Pressure Distribution
EBD 系统是防止ABS起作用以前,或者由于特定的故障导致ABS失效后,后轮出现过度制动。
EDL-Electronic Differential Lock
两驱动轮在附着系数不同的路面上,出现单侧车轮打滑时,制动打滑车轮。
EBC-Engine Braking Control
防止在发动机制动时(突然收油门踏板或挂入低档)出现驱动轮抱死。
装备ESP的车型,将同时具有TCS (ASR)、EDL、ABS功能
ESP是如何工作的?
ABS/TCS系统就是要防止在车辆加速或制动时出现我们所不期望的纵向滑移。而Electronic Dynamic Control /ESP就是要控制横向滑移。他是各种工况下的一个主动安全系统,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减轻驾驶员的精神紧张及身体疲劳。
只要 ESP识别出驾驶员的输入与车辆的实际运动不一致,它就马上通过有选择的制动/发动机干预来稳定车辆。
ESP首先通过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及各车轮转速传感器识别驾驶员转弯方向(驾驶员意愿)a图
ESP通过横摆角速度传感器(英文原称为yaw rate sensor ),识别车辆绕垂直于地面轴线方向的旋转角度及侧向加速度传感器识别车辆实际运动方向 b图
若a〉b,ESP判定为出现不足转向,将制动内侧后轮,使车辆进一步沿驾驶员转弯方向偏转,从而稳定车辆。
若a〈b,ESP判定为出现过度转向,ESP将制动外侧前轮,防止出现甩尾,并减弱过度转向趋势,稳定车辆。
如果单独制动某个车轮不足以稳定车辆,ESP将通过降低发动机扭矩输出的方式或制动其它车轮来满足需求

7、ESP与VDC的区别~哪个系统更加安全?

电子控制车身稳定系统。是一个主动安全系统。装备ESP的车型,将同时具有TCS (ASR)、EDL、ABS功能。
只要 ESP识别出驾驶员的驾驶与车辆的实际运动不一致,它就马上通过有选择的制动/发动机干预来实现车辆的稳定。
ESP首先通过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及各车轮转速传感器识别驾驶员转弯方向(驾驶员意愿)“a”
ESP通过横摆角速度传感器(英文原称为yaw rate sensor ),识别车辆绕垂直于地面轴线方向的旋转角度及侧向加速度传感器识别车辆实际运动方向 “b”
若a〉b,ESP判定为出现不足转向,将制动内侧后轮,使车辆进一步沿驾驶员转弯方向偏转,从而稳定车辆。(图I)
若a〈b,ESP判定为出现过度转向,ESP将制动外侧前轮,防止出现甩尾,并减弱过度转向趋势,稳定车辆。(图II)
如果单独制动某个车轮不足以稳定车辆,ESP将通过降低发动机扭矩输出的方式或制动其它车轮来满足需求。
VDC名词解释:车辆动态稳定系统。VDC=ESP+四驱。
从以上ESP工作原理看出,车辆是靠车轮制动达到稳定,与VDC相比是属于被动稳定系统。而VDC系统由于采用了四驱系统,可以实现四轮扭矩分配,这样除可以实现单轮制动外,还可以加大对面车轮的扭距,从而全面提高车辆的稳定。可以看出,VDC系统要比ESP系统更加安全。

8、inertial sensor 和 yaw rate sensor的区别

电子控制车身稳定系统。是一个主动安全系统。装备ESP的车型,将同时具有TCS (ASR)、EDL、ABS功能。
只要 ESP识别出驾驶员的驾驶与车辆的实际运动不一致,它就马上通过有选择的制动/发动机干预来实现车辆的稳定。
ESP首先通过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及各车轮转速传感器识别驾驶员转弯方向(驾驶员意愿)“a”
ESP通过横摆角速度传感器(英文原称为yaw rate sensor ),识别车辆绕垂直于地面轴线方向的旋转角度及侧向加速度传感器识别车辆实际运动方向 “b”
若a〉b,ESP判定为出现不足转向,将制动内侧后轮,使车辆进一步沿驾驶员转弯方向偏转,从而稳定车辆。(图I)
若a〈b,ESP判定为出现过度转向,ESP将制动外侧前轮,防止出现甩尾,并减弱过度转向趋势,稳定车辆。(图II)
如果单独制动某个车轮不足以稳定车辆,ESP将通过降低发动机扭矩输出的方式或制动其它车轮来满足需求。
VDC名词解释:车辆动态稳定系统。VDC=ESP+四驱。
从以上ESP工作原理看出,车辆是靠车轮制动达到稳定,与VDC相比是属于被动稳定系统。而VDC系统由于采用了四驱系统,可以实现四轮扭矩分配,这样除可以实现单轮制动外,还大对面车轮的扭距,从而全面提高车辆的稳定。可以看出,VDC系统要比ESP系统更加安全。

9、自动驾驶算什么,自动飘移才是王道!这还是一台美国老车!

"飘移"这种行驶方式,是一种介于失控与可控之间,车辆横向滑行的驾驶技巧,通常在后驱或者四驱车上可以做到,也可以将之称为"转向过度"。如果说转向过度是一种危险行为,那么为安全而生的自动驾驶,就是一种为了平稳驾驶的辅助功能。如果,将自动驾驶与飘移结合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将一辆1981年款的DMC-12改装成了一台飘移车,除了移植电机驱动外,还搭载了一套自动驾驶系统。只要在电脑上设好算法,搭配GPS与绘制出飘移路线,就能让车子自动做出长达1公里的大师级别完美飘移,俗称"一键飘移"。

事实上,研究团队在2015年就开启了项目研究,但鉴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这辆DMC也只能做出小幅度的定圆飘移。同时搭载的也是原来的汽油机而不是现在的电机。随着数据的收集与系统的优化,历时4年最终完成了项目研究。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团队,起初研究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提升车辆在失控情况下,自动救车的处理。由于在家用车身上,很难表现出这套系统的性能,于是他们便改装了一台DMC-12来演示出这套系统的精髓所在。

先来谈谈这台1981款的DMC-12,"DMC DeLorean"是一间来自美国的汽车公司。而DMC-12也是该公司唯一一款车,鸥翼门与拉斯车身是它的特点。最初DMC想放一副转子发动机在车里,后来则选择了一副2.8L的V6发动机,同时采用了后置后驱的布局。

虽然DMC-12搭载的是V6发动机,但动力只有贫弱的132匹,连GK5都不如,也一直被人诟病。于是团队便移植了最大扭矩为700N.m的驱动电机,一方面是为了更强的动力,另一方面,电机也能更好地配合各种电子元件运行。

团队在车顶安装了一套高精度的GPS系统,可以将车辆定位误差缩小至3cm以内。并通过自动驾驶功能控制加速、刹车与转向调节。

当然作为一台飘移车,底盘方面是至关重要的。可以看到,团队在底盘设定上,针对飘移进行了特殊调教与强化,避震、拉杆、传动轴、前后四活塞刹车以及防滚架,通通都是为了飘移而生。一系列的改装,都是为了保障车辆得到最佳的飘移性能与保持最佳的车身姿态。

说到这里,和大家聊一个题外话。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电影《回到未来》三部曲里,DMC的角色是一台时光机。电影里的博士为了穿越时空,改造了了一台DMC作为穿越道具。正因为这部电影,DMC头上从此出现了光环,被影迷和车迷们所追捧与喜爱。

同时,研究团队将这辆车的取名为"Marty",一方面代表Multiple Actuator Research Test bed for Yaw control(多原件失控控制研究试验),另一方面,《回到未来》里男主名字也叫"Marty",也是一种致敬吧,相信团队导师是一个《回到未来》影迷。

回归到自动驾驶方面,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自动驾驶都是为了处理简单的驾驶情况,例如正常行驶在车道上或与其它汽车保持安全距离。而这个项目,工程师会将汽车动力学信息植入行车电脑,当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或者失控环境,汽车能够尽量避免物理定律所产生的事故。

同时该团队的工程师们表示:"目前该车的自动驾驶系统并没有触及到车辆性能方面的极限,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挥。借助Marty,我们可以更广泛的定义可以安全操控车辆的条件和可控范围,并且能在这些复杂多变的条件下稳定车辆。"

虽然说"一键飘移"是失去灵魂的,一些动作对于人类来说,是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才能完成。而电脑只需通过几分钟的计算,就能做到了,而且失误率极低。

但用自动飘移来表现科技,确实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啊。不过仿佛也在预告着,在赛车领域与民用领域,不管是刷圈或是特技表演,以及日常生活,似乎自动驾驶系统一直都在进化,自动化的脚步似乎越来越近了。那么大家觉得,自动化需要快点来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车辆yaw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