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助:关于汽车座椅高度调节的范围?有没有什么国家标准之类的规定啊?
座椅高度调节行程无法规之类的要求,主要是满足5%女性和95%男性操作的各类要求即可。但是目前座椅设计一般都采用座椅供应商的现有骨架平台进行调整,所以座椅的调节行程也几乎算固定的,很少OEM开发新骨架,大部分座椅高调行程在35-60之间,一般都是三十四左右。
2、火车硬座车厢的国家标准座椅
汽车 客运官网查询
火车 12306查询
记得采纳呦!!
谢谢!!
3、求汽车座椅电机国家标准或类似电机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雨刮电机国家标准也可以,或汽车电机标准。
汽车座椅电机国家行业标准已有审批稿,主要起草人为邓恒,李伟阳,陈善章,许智诚,赵咸飞等,主要起草单位为上海汽车集团,长沙电器研究所,延锋江森座椅,李尔座椅,浙江胜华波,浙江科锋电机等企业。豆丁网上应该有全国专家大会审议后的审批稿可以下载,全国汽车标委网站上应该有相应的标准编制说明和座椅电机标准相关文件也可以下载。座椅电机与微电机相似,可以作为汽车微电机的标准参考,雨括电机标准应该是现成的,在工标网上可以下载的到但要钱。座椅电机标准与后雨括应该类似。座椅电机标准对电机的种类也进行了分类,倾角调整电机、前座椅高度调节电机、后座椅高度调节电机,腰靠电机、滑动电机、霍尔座椅电机等,每种的标准要求也不一样,标准中好像还提到座椅的H点装置也是需要的。
4、座椅尺寸标准是多少?
一、椅子尺寸标准之座高
座高是指座面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如果座面存在后倾或呈凹面弧形,座高则指座前沿中心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座高太高,则两腿悬空会压迫大腿血管;太低则会引起身体疲劳。实践证明,合适的座高为小腿窝至足底高度加上25-35mm的鞋跟厚,再减去10-20mm的活动余量。即:
座高 H = 小腿窝高度 + 鞋跟厚度 - 适当间隙
国家标准GB 3326-1997规定:座高 H 为400-440mm,尺寸级差为10mm。软座面的最大高度为460mm(不包含座面下沉量)。沙发座高可以低一些,使腿向前伸,靠背后倾,有利于脊椎处于自然状态。沙发的座高一般为360-420mm。
二、椅子尺寸标准之座倾角、背倾角
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座倾角α;靠背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背斜角β。
国家标准GB 3326-1997规定座倾角 α 为1-4度(靠背椅和扶手椅),或3-6度(折椅),角度级差为1度;背倾角 β 为95-100度(靠背椅和扶手椅),或100-110度(折椅),角度级差为1度。对于沙发,α 为3-6度,β 为98-112度;躺椅则更大。
三、椅子尺寸标准之座深
座深是指座面前沿至后沿的距离。太深太浅,都会令小腿及腰背疲劳不适。实践证明,座深以略小于坐姿时大腿的水平长度为宜。即:
座深T=坐姿大腿水平长度过60mm(间隙)
国家标准GB 3326-1997规定座深T为340-420mm(靠背椅)、或400-440mm(扶手椅)、或340-420mm(折椅),尺寸级差为10mm。沙发及其他休闲类座具因靠背斜较大,故座深可稍大,为480-560mm。
四、椅子尺寸标准之座宽
座宽应能使臂部完全得到支撑并留有余地为宜,对于扶手椅而言,扶手内宽即座宽,一般以人的平均肩宽尺寸加上适当余量而定。即:
扶手前沿内宽B=人体肩宽+冬衣厚度+活动余量
国家标准GB 3326-1997规定扶手椅或折椅座前沿宽B大于等于380mm,尺寸级差为10mm;扶手前沿内宽B大于等于460mm,尺寸级差为10mm。
五、椅子尺寸标准之靠背高度
椅子的靠背高度最低可定在第一、二根腰椎处(工作椅),并可逐渐增加长度,最高可达肩胛骨、颈部(休闲椅),而静态休息则可要求靠背的长度能够支撑头部(休闲椅)。实践证明,靠背的最佳支撑点以250mm左右为宜。
国家标准GB 3326-1997规定靠背高度L大于等于275mm,尺寸级差为10mm。
六、椅子尺寸标准之扶手高度
扶手的高度应与人体坐骨结节点到自然下垂时肘下端的垂直距离相近。实践证明,扶手上表面到座面的垂直距离以200-250mm为宜。同时扶手前端还应略高一些,随着座面倾角与靠背斜角的变化,扶手倾斜度一般级差为10-20度,而扶手在水平左右偏角侧级差为10范围内为宜。
5、汽车座椅设计需要满足那些国家标准或法律法规要求?
汽车座椅设计没有出具相关法律,但是有相关要求。
汽车座椅司乘人员提供便于操作、舒适安全的驾驶、乘坐位置。它应具备以下条件:
1、整个车厢内座椅的布置应合理,特别是驾驶员座椅必须处在最佳位置;
2、座椅的外形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生理功能,在保证舒适性的前提下力求美观;
3、座椅必须安全可靠,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耐久性,结构紧凑并尽可能地减少质量;
4、为满足司乘人员舒适性所设的各种调节机构,要有可靠的锁止装置,以确保安全。
每个汽车的车座都是按照成人体型来设置的,安全措施也以成人考虑为主,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等。所以儿童使用的安全座椅也就应运而出了,安全座椅主要是以儿童体型为主量身制作的保护性设备,其科技含量和价值由厂商的不同而不一。
产品功用:
第一、提供舒适乘坐感
有经验的驾驶员都知道,正确的坐姿和良好的坐感是安全行车的重要前提,也是缓解驾驶疲劳的有效手段。安装一套适宜的座套或铺设坐垫,对于提升坐感、增加舒适性都有明显的作用。
第二、保护座椅
绝大多数车型的座椅面料都是缝制的,无法拆洗。一旦污损,即便是汽车美容店专业的内堂清洗也很难把座椅彻底清洁。因此,安装座套或铺设坐垫就成了保护座椅最为便捷的方式。
6、客车国标14167前排座椅的定义是什么?
客车国标14167有关前排座椅的定义:
3.5.1 前排乘员座椅 front passenger seat
“最前H点”位于过驾驶员“R”点的横截面上或在此横截面前方的座椅。
7、标准的汽车座椅布置图是什么样子的
汽车座椅开发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驾驶员H 点设计 首先我们要确定H 点定义及其意义. H 点的定义及不同表达方式 H 点是指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HipPoint)。 在人体模板中为髋关节。在确定驾驶室布置工具在车身中的位置时常以此点作为定位基准点。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H 点的表达也有所不同。 设计H 点(DESIGN H-POINT) 设计H 点是指在汽车总布置时的设计基准点,最后设计H 点表示的是第95百分位的男子人体模型在最后位置时的胯点,最前设计H 点表示的是第5 百分位的女子人体模型在最前位置时的胯点由最前和最后设计H 点便可以求得座椅的水平行程和垂直升程。 实际H 点(ACTUAL H-POINT) 实际H 点是指当H 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步骤安放在汽车座椅中时,人体模型上左右H 点标记连接线的中点。它表示汽车驾驶员或乘员入座后胯关节在车身中的位置。汽车的实际H 点在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中有重要意义由于H点三维人体模型各构件的尺寸、质量及质心位置均以人体测量数据为依据,座板与背板的轮廓线形状均是真实人体臀部和背部轮廓线形状的统计描述,因此它可以比较真实地模拟出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如座后的实际的H 点位置。 座椅参考点(SGRP) 座椅参考点是指座椅上的一个设计参考点,它是座椅制造厂规定的设计基准点。考虑到座椅的所有调节形式(水平垂直和倾斜),座椅参考点确定了在正常驾驶或乘坐时座椅的最后位置。它表征了当第95 百分位的人体模型按规定摆放在座椅上时,实际H 点应与座椅参考点相重合。SgRP 点相对于车身坐标系的X Y Z 坐标为SAE 中的L31,W20,H70 着三个硬点尺寸。 H 点在车身设计中的意义 驾驶员在车身中的位置(H 点的位置)决定着驾驶员身体各关节角度和眼椭圆、头廓包络线、手伸及界面等在车身中的位置。因此H 点决定了驾驶员的舒适性操纵性安全性和视野性,表述了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各种性能和驾驶室环境间的关系,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H 点的位置直接决定了驾驶室环境与驾驶员的相互关系是“人……机……环境”中“人”与“机”的衔接链。在SAE J1100 中定义了三百多个硬点信息来控制整车总布置,其中控制整车外形和第一第二排驾驶和乘坐空间的主要硬点信息就有70多个,这些硬点大部分是以H 点为基准或是与H 点相关的。另外这些硬点信息之间又具有复杂的关联性。因此合理地确定H 点在车身中的位置直接关系整车的设计质量,实际上该过程是一个不断重复迭代修改寻求最佳的折衷方案的过程。 在座椅设计中经常要遇到的一些事情,就是流程上了一些事情,我司的大概流程是这样的。 1、采用95%假人,座椅设定在最后位置确认H点,布置座椅,校核人机工程学,这一点是座椅设计的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地方。我司由于车身布置和座椅的H点的设计全部由设计公司给承包了,所以我们这些个项目管理者和产品工程师,就只能在人家鄙视的眼神中最后拿到了三个座标值。其实后来弄明白了,原来他们确认的三个H点座标原来并不是最理想的,而当我们根据他的数据设计座椅布置座椅的时候,麻烦事情也就来了。 2、根据确认的三个座标点确认座椅位置,布置座椅和其他相关内饰件的位置和要求。 3、确认座椅的功能、市场定位,以及客户对座椅的性能需求,比如说你是根据国标做,还是要进一步符合美规和欧洲标准的要求。等等。 4、确认座椅的结构形式。 5、确认座椅面料形式 6、确认座椅造型 7、确认座椅的颜色配置。 8、确认车身数模的配合问题 在以上步骤完成后,要进行座椅的制作。在工作中,手工样件的过程非常重要,前排的座椅的强度头枕的强度以及各种手柄过得操作力对的规定,这些规定符合哪些法规的规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如有错误请见谅
8、乘用车二排座椅安全带是必要的吗,国家标准有规定吗
新规定包括:乘用车的所有座椅(第三排及第三排以后的可折叠座椅除外)均应装置安全带;座位数不大于20(含驾驶员座位,下同)或者车长不大于6米的客车,及最高设计车速每小时不小于100公里的货车和半挂牵引车,前排座椅均应装置安全带;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的驾驶员座椅、前面没有座椅的座椅及前面护栏不能起到必要防护作用的座椅应装置汽车安全带;当(同向)座椅的座间距大于1米且座垫前面沿座椅纵向不大于0.6米的范围内没有其他物体时,也应装安全带;卧铺客车的每个铺位均应安装两点式安全带。
各地车管部门将对2004年10月1日后出厂的上述车辆的安全带配备情况进行查验。到期未按规定配备或配备查验不合格的车辆,不得办理车管业务。
9、汽车内饰相关的标准名称,包括国标、BS,TUV,UL,只要标准名称就可以啦
汽车内饰相关的标准名称,包括国标、BS,TUV,UL,在不同的标准里面体现出来,没有一个单独的标准。现在将我们国家的《强制性汽车标准目录》发给你参考,需要哪一个标准,再具体使用!
中国强制性标准目录
座椅、头枕、安全带
安全带固定点 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安全带 GB 14166-2003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座椅 GB 15083-2006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头枕 GB 15083-2006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11550-1995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大型客车座椅 GB 13057-2003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内部突出物 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突出物
外部突出物 GB 11556-1995 轿车外部突出物
驾驶室外部突出物 GB 21082-2006 商用车驾驶室外部突出物
GB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标准
其他的分类如下:
1.耐清洁性——Cleanability GM 9900P
GM 9126P
GMW 3402
FLTM BN 107-01
2.耐磨损性——Abrasion GM 3208A (Taber)
GM 3208B (Taber)
ASTM D3884 (Taber)
DIN EN ISO12947(Martindale)
3.气味性——Odor SAE J1351
GM 9130P
PV 3900
GME 60276
FLTM BO 131-01
MS 300-34
EDS-T-7603(A、B、C类)
4.拉伸强力——Tensile Strength ASTM D5034
ASTM D5035
DIN EN ISO 12947
5.撕破强力(a)——Tearing Strengt ASTMD5587(梯形)
ASTMD2261(单舌)
DIN 53356
6.剥离强力——Bond Strength ASTM D751
DIN 53357
7.接缝强力——Seam Strength GM 9129P
8.静态和永久伸长——Static and Permanent Elongation PV 3909
9.拒油性——Oil Repellency AATCC ll8
10.阻燃性——Flammability GM 9070P
ISO 3795
GB 8410
MS 300—08
FMVSS 302
UL 94
GMW 3232
10、汽车座椅安全带的国家标准有哪些?
汽车安全带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车辆安全装置。世界卫生组织《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2013》指出,使用汽车安全带可将驾驶人和前座乘客遭受致命伤害的风险降低40—50%,将后座乘客的致命伤害风险降低25—75%。本文对我国汽车安全带配备、使用及定期检验的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了系统梳理,希望能对广大机动车驾驶人、交通管理者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规定要求有所借鉴。
一、我国汽车安全带配备要求
(一)关于汽车安全带配备的文件和标准规定
1992年11月15日,公安部发布《关于驾驶和乘坐小型客车必须使用安全带的通告》,要求各汽车生产企业和车辆用户,在1993年6月30日以前,对新生产或者正在使用中的乘坐人数在20人以下或者车长在6米以下的小型客车(包括轿车、吉普车、面包车、微型车),按照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在车辆前排装备安全带。该通告是我国首次对汽车安全带的配备提出要求。
1997年4月9日发布、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座位数小于或等于20(含驾驶员座椅,下同)或者车长小于或等于6m的载客汽车和最大设计车速大于100km/h的载货汽车和牵引车的前排座椅必须装置汽车安全带;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的驾驶员座椅及前面没有座椅或护栏的座椅应安装汽车安全带;卧铺客车的每个铺位均应安装两点式汽车安全带。”其中,最大设计车速大于100km/h的载货汽车和牵引车的前排座椅必须装置汽车安全带及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的驾驶员座椅和前面没有座椅或护栏的座椅应安装汽车安全带的要求自标准发布之日起第13个月(1998年4月9日,具体操作时取整确定为1998年7月1日)开始对新生产汽车实施。这是我国首次以技术标准的形式对汽车安全带的配备提出要求;与公安部1992年通告相比,要求配置汽车安全带的座椅范围有所扩大,对部分载货汽车、客车的驾驶入座椅提出了汽车安全带配备要求,同时对卧铺客车也提出了每个卧铺均应配备两点式汽车安全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