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铁列车的模式(RM/NRM)
RM是受控(ATP)人工驾驶模式(限制人工驾驶模式),NRM是不受控(ATP)人工驾驶模式(非限制人工驾驶模式)。一般都是有一定的限速,限速为多少可以通过车载ATP系统和车辆监控系统进行调节。
RM仅在车载信号设备与轨旁通信设备故障的情况下使用,此时列车停车,司机切换到RM模式,以一定速度(一般为25KM/h)前行,直到读到新标为止。读到信标,司机将按照位于轨旁出站信号机处的动态信标的运行曲线驾驶列车,如果列车要经过的区域有临时限速时,司机负责通过临时限速区段的的运行安全。
NRM是仅在车载信号设备故障的情况下使用。此时ATP系统处于被切离的状态,所有车载信号设备的牵引和制动命令完全失效,ATP将不起任何作用。列车运行的安全有司机负责。司机必须使用特殊的的钥匙开关才能进入此模式。每次使用前必须等记,列车运行速度由列车监控监控系统进行负责并不得超过一定速度(例如25KM/H),若列车运行超过此速度则列车将产生紧急制动。当载客列车因车载信号故障按此模式运行时,必须在就近车站清客,空车返回车辆段进行故障诊断。开关门有司机人工控制。
此两种模式并不一定必须使用电话闭塞法行车,可以是站间闭塞,在车场没有轨旁信号,也是使用的RM模式,此时车场微机联锁运行。
语言不是很清楚,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表达不出,希望你能看得明白。
2、,汽车常用的工况有哪些?对应的驾驶场景是什么?
五大基本工况怠速、小负荷、中等负荷、大负荷/全负荷,加速工况等。
怠速工况,指发动机无负载运转状态,即离合器处于结合位置,变速箱处于空档位置(对于自动变速箱的车应处于“停车”或“P”档位);采用化油器供油系统的车,阻风门处于全开位置;油门踏板处于完全松开位置。
在发动机运转时,如果完全放松油门踏板,这时发动机就处于怠速状态。调整怠速时转速不能突高突低,否则会对发动机造成早期磨损,最好到汽车维修部门进行调整。
小负荷工况,即节气门开服在25%以内。随着进入气缸内的混合气数量的增多,汽油雾化和蒸发的条件有所改善,残余废弃对混合气的稀释作用相对减弱,比怠速工况供给的混合气稍息,但仍为浓混合气,这是为了保证汽油机小负荷工况的稳定性。
中等负荷工况,即节气门的开度在25~85%范围内,汽车发动机大部分时间在中等负荷下工作,这时供给经济浓度的混合气,以保证发动机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从小负荷到中等负荷,随着负荷的增加,节气门逐渐开大混合气逐渐变稀。
大负荷或全负荷工况,即节气门接近或达到全开的位置。这时需要发动机发出最大功率以克服较大的外界阻力或加速行驶。从中等符合转入大负荷时,混合气由经济混合比加浓到功率混合比。
加速工况,主要是汽车在短时间内提升行驶速度,这个过程中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增加,混合气浓度变化较快。
以上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车辆行驶状态,其工况是指汽车运行是的环境状况和汽车发动机的状况的综合,可以细分为起步、加速、等速、减速、转弯、上下坡、停车等行驶工况。按驾驶员控制方式主要有:换档变速、滑行(脱档滑行、空档滑行、加速滑行、停车滑行)、制动(紧急制动、控速制动、刹车制动)、油门控速、转向、倒车等工况。
按载荷情况主要有:空载、满载(等于额定载荷)、超载(超过额定载荷)等运行工况。
工况,是指设备在和其动作有直接关系的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发动机在燃料消耗率最低时的运行状态称“经济工况”;在负荷超过额定值时的运行状态称“超载工况”。内燃机在某一时刻的运行状况简称工况,以该时刻内燃机输出的有效功率和曲轴转速表示。曲轴转速即为内燃机转速。
3、车辆的车况、工况和路况指的是什么?一般有哪些不同的情况?
车况简单说就是车辆的整合性能情况
这里的工况=路况,路况可分为:城市公路、高速公路、郊区等车走不同的路是有不同的油耗表现的,以前汽车说明书都给出在接近最理想状态的油耗,基本上用户是不能达到的,现在有些车会按各种路况各占一定的比例的情况给出油耗,比较接近一般用户的使用情况,这就是综合路况油耗 。
每百公里的耗油量是7.8升。
4、什么是道路工况?请车辆工程方面的专家解释下,谢谢。。
是根据一辆汽车在城市的道路交通中的真实启停情况自动绘制的,上面几个图应该是v-t图,波动厉害是因为城市里边一般比较拥堵,会经常停车,启动,除此之外还有红绿灯等等很多因素导致速度变化,所以波动比较大。
5、地铁计算时配筋控制工况怎么选择
具体锚入什么位置图纸不可能不说吧?一般来说柱子肯定是锚入基础内的。
具体说锚入梁还是底板我觉得文的优点不专业埃钢筋的锚固讲究一个锚固长度,只要柱在基础内达到了锚固长度,钢筋和钢筋不一定非要连接在一起的。
6、我国地铁车辆都是哪些公司生产的?
我知道的有上海电气、南京浦镇、青岛四方、长客、株洲机车、唐客、中车成都,最后就是北京地铁车辆厂,基本就是这些公司了。
7、什么叫车辆行驶工况
车辆行驶工况,即汽车运行工况,是指汽车运输行驶过程中的工作状况。按汽车的运动形式主要有:起步、加速、等速、减速、转弯、上下坡、停车等行驶工况。按驾驶员控制方式主要有:换档变速、滑行(脱档滑行、空挡滑行、加速滑行、停车滑行)、制动(紧急制动、控速制动、刹车制动)、油门控速、转向、倒车等工况。按载荷情况主要有:空载、满载(等于额定载荷)、超载(超过额定载荷)等运行工况。
工况,是指设备在和其动作有直接关系的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发动机在燃料消耗率最低时的运行状态称“经济工况”;在负荷超过额定值时的运行状态称“超载工况”。内燃机在某一时刻的运行状况简称工况,以该时刻内燃机输出的有效功率和曲轴转速表示。曲轴转速即为内燃机转速。
(7)地铁车辆工况扩展资料:
《中国汽车行驶工况》系列标准制定主要依托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研究和开发”(简称“中国工况”)研究项目。“中国工况”项目于2015年由工业及信息化部下达,在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国标委和中国工程院共同指导下,中汽中心牵头组织行业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历时三年时间,在全国41个代表性城市采集了5050辆车共计5500万公里的车辆行驶数据,完成了更加符合我国实际道路行驶状况,覆盖乘用车、轻型商用车、重型商用车的整车测试工况曲线8条及发动机工况曲线。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9年第13号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发布《中国汽车行驶工况第1部分:轻型汽车》(GB/T 38146.1-2019)、《中国汽车行驶工况第2部分:重型商用车辆》(GB/T 38146.2-2019)。
8、地铁列车编组形式
按照国内通用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车辆类型主要可分为:A、B、C、D及L(B2)五种。五种车型的主要区分是车体宽度。注意:这里指得是普通的侧面垂直的列车,不是鼓型车。
长度可以靠改变编组来随时变化,高度差别不大(因为人的身高都差不多),所以这些都不是车型的参考标准。只有宽度最重要,而且一旦成型就无法再改变,因此是区分车型的唯一标准。
(地铁编组数在地铁建设之初便确定,列车编组数量不能超过设计的长度,有预留则启用预留部分后不能超过预留的长度。虽有扩建的例子,但扩建并非可随意为之的事情。)
国铁也一样存在界限,这个界限和轨距是相关的,事实上很难想象轨距1067但是车宽3米3的样子,这也是很不稳定的。
中国国铁车宽一般是3米,铁路界限最多可以兼容3.4米也就是可以兼容到新干线的水平(3380毫米)。如果超过界限,就可能剐蹭行车设备造成事故。我国国铁因为和地铁概念被严格区分,所以他们主要面向长途,所以虽然容积大但定员远远小于地铁。
车辆长度跟车型有点关系,是因为类别高,线路标准相对稍高,此时车辆增长也是可以的。对比一下:A型一般在21-24米;B型19-21米;C型15-19米;D型(暂定)21-24米。有时候,尤其是像日本那种实行混跑的国家,因为国铁车辆入侵,车型的定义经常会失效,所以不必强求。
至于高度,对于三轨系统,目的就是减小隧道面积,如果做得跟高架线车辆那么高,意义就失去了。此外,单纯说乘客高度固定的说法不全面,因为乘客不是全部,车顶空调薄厚,安装方式,都直接影响了车辆高度。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方式主要分为3种。
1、由政府或自治团体来营运,被称为公营,在中国大陆较常见。
2、由民营企业营运,是为民营,在亚洲除中国外的国家较常见。
3、由公营团体出资,民营企业经营,在欧洲较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