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提高车辆定员

提高车辆定员

发布时间:2021-06-10 08:10:04

1、如何提高劳动定员定额

1,这是个单位的问题。
提高定额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不讨好。
最好改进提高工艺水平。郭台铭去美国建厂,使用大量机器人,因那里人工贵。
使用科学的方法,试验、实测、工业工程方法都可试用。
2,先进定额要分阶段实施。
供参考

2、什么是定员

1.
定员,是指根据各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确定各单位应配备的工作人员数量(以编制部门提供的各单位编制数为依据);定额,是指在定员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客观因素确定每一人员的资源消耗补偿额。

目前,人员经费的定额项目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及奖金、社会保障缴费等8个子项目。公用经费的定额项目包括办公及印刷费、水电费、差旅费等12个子项目。

什么是定员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10-05-27 17:23:05来源: 智库百科
企业的定员,是指根据企业既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企业应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合理定员能为企业编制劳动计划、调配劳动力提供可靠的依据;能促进企业改进工作,克服人浮于事、工作散漫、纪律松懈的现象,以提高效率。

定员的要求

1、定员要按照先进合理的原则

即既要考虑到现实的技术组织条件,又要充分挖掘劳动潜力,尽量应用先进工艺技术,改善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形式;既保证满足生产的需要,又避免人员的窝工浪费,尽量精简机构,减少不必要的人员,用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办法来完成更多的任务。

2、定员要能够正确处理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

要合理安排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提高直接生产人员的比重,降低非直接生产人员比重;要正确处理基本工人和辅助工人的比例关系,做到合理安排,配备适当,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可能,正确规定人员比例;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重要逐步提高。

定员工作的作用和任务

定员工作也是企业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其主要作用是,用组织措施保证企业合理地配备人员,以达到节约人力、避免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具体表现在:它是企业编制劳动计划的依据;是调配劳动力、检查劳动力使用情况的依据;是改善劳动组织,遵守劳动纪律的必要保证。

企业定员的范围应该包括所有部门和岗位,即包括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部人员。但不包括,与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无关的其他人员,或临时性生产和工作所需的人员,不能独立定岗的学徒工不列入定员范围。定员工作包括确定企业总人数、各部门的人数、各岗位的人数、掌握各种技能的人员的人数,以及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员工一般分为两类:

1、是从事生产和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是直接生产人员;

2、是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为非直接生产人员。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各类人才从事各项专门的活动,在客观上各类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其中主要是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

传统的观点认为非直接生产人员比例不能太大,中国曾经为国营企业规定了17%的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但很少有企业能够达到。主要原因有:管理不善,造成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肿的不合理现象;各种比例与企业生产特点有关,很难为企业确定这种比例关系,这完全取决于实际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总之,要从实际出发,服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需要,既要做到合理分工发挥工人专长,又要避免因分工过细而造成人力资源利用不足。在机构设置方面,要求机构精简,管理层次少,做到人有其事,事有其责,杜绝互相推诿,提高办事效率。

定员的编制方法

定员工作要求做到先进合理,要符合高效率、满负荷、充分利用工时的原则。如果是一个新建企业,在一开始就要做好这项工作。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劳动法律对员工的保护非常严格,哪怕辞退一名多余的员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处理不好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员工的士气,会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所以选择科学的定员方法是很重要的。

定员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按生产工作量确定人数,劳动定额作为计算工作量的标准,在定员计算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只要有劳动定额的岗位都应该考虑使用劳动定额资料来定编。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都是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

1、时间定额定员

由于不同工种不同加工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比较,而时间定额是最通用的劳动消耗标准,一旦不同工种和对象的劳动量换算成时间量就能比较了。用时间定额可以计算企业所有的基本生产工人的定员数。这个方法适用于许多场合,当用来计算全厂的基本生产工人定额人数时,只要取全厂的生产任务总量;计算车间的基本生产工人定额人数时,生产任务取车间总量;同样地,如果计算某一工种的定员人数,生产任务取该工种的总计值就可以了。其余情况可以类推。

2、产量定额定员

这种方法的计算公式与时间定额法基本相同,只是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定额任务用产量定额表示。此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劳动对象单一的场合。如生产量大并且稳定的零件制造厂,可以按零件的加工任务量计算定员,总加后得到全厂的基本生产工人定员人数。

3、看管定额定员

根据机器数量、开动的班次和工人看管定额计算定员人数。这种方法比较简单,适合于实施多机床看管的企业。对于实行一人一机的劳动组织方式的企业,采用这种方法不一定合理。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生产任务必须饱满,机器没有停工时间,否则得出的定额人数会偏大。

4、岗位定员

根据工作岗位的数量、岗位的工作量、操作人员的劳动效率、劳动班次和出勤率等因素计算定员人数。按岗定员的方法与生产量无直接关系,与生产类型有关,它适合大型联动装置的企业。如发电厂、炼油厂、炼钢厂等。也适合于无法计算劳动定额的工种和人员。例如,辅助工、机修工、后勤服务人员等。用这种方法定员很难找到计算公式,工作抽样是比较适合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操作人员实际的工作情况抽样,分析工作量是否饱满,如果工作量不足,可减少人员或者增加看管岗位。

5、比例定员

就是按企业职工总人数或某一类人员的总人数的某个比例计算出其他人员的定员人数。企业中的卫生保健人员、炊事人员、某些辅助工人可以采用此法定员,使用的比例数是个经验数据,可以用工作抽样方法分析比例数的准确性。

6、业务分工定员

即根据组织机构、职务岗位的工作种类和工作量来确定人数。这种方法定性成分很大,又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这些人员的工作内容广泛,工作量不容易计算,工作效率又与每人的能力、工作态度和劳动热情有关,具体操作时有一定的难度。工作抽样也适用于处理这个问题。

企业的编制定员是企业人员数量及其构成的基本标准,是个相对稳定的劳动人事资料,企业不可能经常进行定编工作,有个较长的稳定期。但是,企业的生产量在不同季节不同月份往往变动很大,为了保证任务和人力相匹配,在每个计划期(年计划和月计划)都需要做人员需求计划,以指导劳动力的余缺调整和补充。这里指的主要是基本生产工人。如果生产任务减少,基本生产工人就应该等比例减少,减下来的人员可以临时安排一些其他工作,甚至可以参与产品推销,这比窝工要好得多。

3、百分悬赏!!!中国有多少客运车辆是定员车辆?

这样的线路有肯定是有的,不过相信有人捷足先登了,不是国家专利也会被某个神通广大的人给控制了,所以外行很难如愿分一杯羹,还是要用合法的手段赚钱啊,别人赚钱不眼红,要结合实际,稳中求胜嘛!注意心态啊,这位大哥,别愤世嫉俗了太!
小弟我曾经搞过黑中巴,不是被罚,就是被神通广大的大哥大堵路,实在是难呐,最后自己联系了个厂,接送三班倒得工人,最后还是被举报了,还好损失不大。。。
苦哇。。。。

4、浅谈如何做好劳动定员管理工作

(一)劳动定员工作的基本原则
1.劳动定员水平应保持先进合理劳动定员水平是定员工作的核心问题。定员水平是指用人的数量和质量。定员水平的高低与企业各类人员的配备密切相关。根据企业少用人、多生产的要求,劳动定员必须贯彻先进合理的原则。所谓先进合理,是指定员水平既要先进、科学,又要切实可行。没有先进性,就会失去定员应有的作用;没有合理性,先进性也就失去了科学的基础。应做到:和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相比,和同行业条件大体相同的企业相比,组织机构精干,定员人员少,非生产人员比例恰当,劳动组织科学,劳动效率高,符合企业生产和工作的合理需要。2.正确安排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人员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劳动定员的质量。因此,企业定员工作必须合理安排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第一是企业直接生产人员与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直接生产人员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主要力量,为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保证直接生产人员的足够数量。非直接生产人员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不可缺少的条件。应在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搞好职工服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在职工总数中所占比重,努力增加直接生产人员的比重。第二是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关系。基本生产工人不足,不利于生产的发展;相反,辅助生产工人过少,过多的辅助工作由基本生产工人承担,也会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第三是非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生产工人的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关系应合理安排。3.应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劳动力的浪费有两种:一是对劳动力的数量使用不当,用人过多,人浮于事,造成劳动力的浪费;二是对劳动力的质量使用不当,用非所学或降级使用劳动力等,也是对劳动力的浪费。为减少劳动力的浪费,企业定员时应尽可能做到合理使用劳动力,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发挥每一个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4.劳动定员标准应保持相对稳定和不断提高劳动定员确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变动过多,不利于劳动定员的贯彻执行,也会造成过大的工作量,牵涉过多的精力;但也不能固定不变,应根据生产和工作任务的变化、工艺技术的改进、生产条件和劳动组织的改善、职工素质的提高等因素,定期修订定员或定员标准,保持定员水平先进合理并不断提高。(二)劳动定员的方法由于企业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及影响定员数量的因素不同,计算定员的方法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1.按劳动效率定员根据工作任务量、劳动定额和出勤率等因素计算定员人数。这种方法是以劳动定额为计算基础,凡能实行定额考核的工种、岗位,均可采用这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工作总量/计划期每一工人有效时间×定额完成系数式中计划期生产任务工作总量=Σ[单位产品定额×计划期总产量×(1+计划期废品率)]。2.按设备定员根据机器设备的数量、看管定额和设备的开动班次等因素计算定员人数。计算公式如下:定员人数=为完成生产任务必需的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设备定员法主要适用于以机械操作为主的工种,也适用于实行多设备管理的工种。3.按岗位定员根据设备操作岗位数目或工作岗位数目计算定员人数。采用这种方法首先应确定设备操作岗位或工作岗位的数目,然后根据各岗位工作量、工人的劳动效率、设备开动班次、工人出勤率等因素计算出定员人数。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宜制定定额的工种或岗位,如门卫人员、茶炉工等。4.按比例定员根据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或某类人员与服务对象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这种方法大多用于计算非生产人员、辅助工人、炊事人员等。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确定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数量。采用这种方法时,应先确定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然后根据各职能科室的业务分工及职责范围等计算定员人数。企业实行劳动定员时,可根据需要并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定员方法。

5、大中小型客车核载多少人?

小型客车:定员2-9人。

中型客车:定员10-19人。

大型客车:19人以上。

小型载客汽车泛指小型载人的汽车,即定员2--9人的小型客车,一般包括:跑车、轿车、微型面包车,这种客车由于体积小,所以很适用于家庭和单位使用。一般区别于中巴、大巴车。微型车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维修方便,油耗较低。

“中型客车”的全名叫做“中型载客汽车”。根据《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在中国大陆,车长小于6米且核定载客人数(含司机)10座(含)以上,19座(含)以下的客运车辆称为中型客车。与此类车辆相对应准驾车型代号是B1。

大型客车是指车长大于6米的载客汽车,大型客车的运距多达数百公里,有的车厢内全部设座位;有的全部设铺位,所以俗称“卧铺车”,并有存放乘客随身行李的行李架或行李仓。

(5)提高车辆定员扩展资料:

小型载客注意事项:汽车速度快、且车体前方比较薄弱,底盘也不够厚,建议安装保险杠或安全气囊。

限速:通常情况下,有限速标志的地方小型载客汽车和其他车辆的限速是不一样的,这个要留意。

大型客车:

需要驾照为A1驾驶证,申请年龄:26-50岁,准驾的其他车型:A3、B1、B2、C1、C2、C3、C4、M,每年体检:需要,考试车辆的要求:车长不小于9米的大型普通载客汽车。

6、火车上的定员是什么意思?

‍‍火车其他车厢都一样的,就有一节不一样就是中间的有列车长的办公补票的那一节车厢,他的办公桌占了几个位置。火车上的定员就是你这节车厢可以乘坐的人数。‍‍

7、企业定员原则,标准……

定员标准的原则 为了切实保证定员标准的先进性、技术性、科学性、可行性,在编制劳动定员标准时,应注意遵守以下原则: (一)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 从本行业本企业现实生产技术组织水平出发,充分考虑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挖掘的劳动潜力,编制出既能综合反映同行业同类企业先进水平,又能使多数企业经过如图达到或超过的定员标准。 (二)依据要科学 充分分析和深入研究本行业或本企业各类人员制度时间内总荼量和个人工作效率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与用人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其规律性,并正确选择和确定劳动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和内容。 (三)方法要先进 核定各类人员数量标准时不但要正确选择、运用传统的核定方法,还应广泛采用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各种先进的核定方法。 (四)计算要统一 对企业人员、岗位、工种工序、产品、设备等定员标准中涉及的基本要素,以及各种指标名称、计算口径和方法要作出统一划分和明确规定,使定员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比性。 (五)形式要简化 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以下简称“国家标准”)的要求,制定定员标准,格式要规范,形式要简洁,昼避免繁琐庞杂,有利于有关单位套用。 (六)内容要协调 定员标准的各项内容相互要协调,有关工种名称、工序结构、岗位划分、工作范围和职责、技术等级要求等项目,都应尽量与其他有关的技术标准、工艺规范相一致,切实保证标准内部以及各项标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企事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分类 (一)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 按照管理体制分类方法,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可区分为: 1、国家劳动定员标准。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全国范围内统一衽的劳动定员标准。 2、行业劳动定员标准。由国家标准经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某一行业范围内统一衽的劳动定员标准。 3、地方劳动定员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在当地范围内统一衽的劳动定员标准。 4、企业劳动定员标准。由企业批准、发布,在本企业范围内统一衽的劳动定员标准。 (二)劳动定员标准的分类 1、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可区分为: (1)单项定员标准,亦称详细定员标准。是以某类岗位、设备、产品或工序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2)综合定员标准,亦称概略定员标准。是以某类人员乃至企业全部人员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2、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可区分为: (1)效率定员标准。根据生产任务量、每个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出勤率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 (2)设备定员标准。根据设备性能、生产组织状况、技术要求。工作范围、劳动者负荷量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 (3)岗位定员标准。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工作流程和任务总量,以及劳动者的负荷量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 (4)比例定员标准。按与员工总数或某类人员总数的比例,确定另一类人员人数的定员标准。 (5)职责分工定员标准。根据生产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管理方式,以及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等因素,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的定员标准。 以上五种定员标准,一般以“单位用工数量”(人。年、人。月)或“个人综合工作效率”来表示,以适应不同条件的需要。 企业定员标准的内容 不同级别的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基本内容大致相同,只是从不同角度对仗员使用规定了素质要求和数量界限。但仔细区分,也存在一些差别,例如企业定员标准根据生产规模、加工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类型和性能、岗位工作内容、职责范围等生产技术、劳动组织条件,明确规定出各类人员的数量和比例,并提出各个工序、设备或工作岗位具体的用人标准。而行业定员标准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应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机构设置、管理层次、轮休轮班组织形式、作业率、出勤率,以及设备开动率等提出原则性要求。 劳动定员标准中,由于影响人员使用的因素不同,有的要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划分出若干组(可按数量指标)分别确定用人标准。例如,炊事人员的定员标准,要根据就餐平均人数和开饭次数多少等因素,分成若干级,分别确定用人数量标准。 在劳动定员标准中,由于影响人员使用的因素不同,有的要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划分出若干级(可按数量指标,亦可按质量指标)分别确定用人标准。例如,炊事人员的定员标准,要根据就餐平均人数和开饭次数多少等因素,分成若干组,分别确定用人数量标准。 在劳动定员标准中,对人员数量标准的规定,可采用绝对(数)指标,具体明确;亦可采用相对(数)指标,便于按比核定人数。有时根据需要还可以规定控制幅度。规定控制幅度既可适用于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单位,也可以促进企业提高定员水平,控制幅度中的低限是多数企业经过如图即可达到或超过的水平,高限是相对多数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如图方可达到的先进水平。

8、介绍企业定员的新方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P. 1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练习: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练习 1、属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 、 A、直接管理组织成员 、 B、领导和控制组织成员 、 C C、协助各级管理者做好组织成员的管理与开发 、 D、独立负责人员的选、聘、训、评及开发、调配 、独立负责人员的选、 评及开发、 P. 2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练习: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练习 2、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是: ( ) 、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是: A 人力资源规划 B 人员培训 C 劳动定额 D 工作分析 P. 3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练习: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练习 3、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实质上是( )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实质上是 A、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 B、企业人力资源制度改革规划 、 C、企业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规划 、 D、企业各类人员需求的补充规划 、 P. 4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练习: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练习 4、不属于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是( 、不属于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是 A、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条件 、 B、改进企业计划的全过程 、 )。 。 C、提高各级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 、 性的认识水平 D、对人员及其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 P. 5 工作岗位分析的信息来源? 工作岗位分析的信息来源? 书面资料:现有岗位职责、 书面资料:现有岗位职责、招聘广告 任职者报告: 任职者报告: 同事的报告; 同事的报告; 直接观察 P. 6 辨析题: 辨析题: 工作岗位分析就是工作分析? 工作岗位分析就是工作分析? P. 7 第二节. 企业劳动定员管理 1.2.1 企业定员人数的核算方法 1.2.1.1 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X) 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 ) 1.2.1.2 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Y) 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 ) 1.2.1.3 企业定员的 基本原则(Y) 基本原则( ) 1.2.1.4 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X) 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 ) 1.2.1.5 企业定员新方法(Y) 企业定员新方法( ) P. 8 1.2.1 企业定员人数的核算方法 1.2.1.1 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X) 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 ) 企业定员,又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 企业定员,又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 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 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预先规定的限额。 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编制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工作单位中,各类组织机构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工作单位中, 的设置以及人员数额定额、结构和职务的配置。 的设置以及人员数额定额、结构和职务的配置。编制包括机构编 制和人员编制两个部分内容。 制和人员编制两个部分内容。 人员编制: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的数量、职务分配、 人员编制 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的数量、职务分配、以及人员的数量及 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的数量 结构所作的统一规定。 结构所作的统一规定。 P. 9 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的区别 1.概念内涵:劳动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质量界限。这种界限, 概念内涵:劳动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质量界限。这种界限, 概念内涵 既包含了对劳动力消耗“ 的界定,也包含了劳动力消耗“ 的限额。 既包含了对劳动力消耗“质”的界定,也包含了劳动力消耗“量”的限额。 与劳动定额的内涵, 与劳动定额的内涵,对活劳动消耗量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 2.计量单位:劳动定员通常采用的劳动时间单位是 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 “人·年”“人·月”“人·季” 年”“人 月”“人 季 与劳动定额所采用的劳动时间单位“工时”“工日”没有质的差别,有量 与劳动定额所采用的劳动时间单位“工时”“工日”没有质的差别, ”“工日 的差别,长度不同。 的差别,长度不同。 3.从实施和应用的范围来看,常年在岗的人员 从实施和应用的范围来看, 从实施和应用的范围来看 4.从制定的方法看,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主要有:劳动效率定员;设备定 从制定的方法看,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主要有:劳动效率定员; 从制定的方法看 岗位定员;按比例定员;按组织机构、 员;岗位定员;按比例定员;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来定员 P. 10 1.2.1.2 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Y) 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 ) 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 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企业HRP 的基础; 的基础; 企业 企业人员调配的依据; 企业人员调配的依据; 有利于提队伍的素质。 有利于提队伍的素质。 P. 11 1.2.1.3 企业定员的 基本原则(Y) 基本原则( )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高效、节约; 精简 、高效、节约; 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创造一个执行定员的良好的环境 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P. 12 1.2.1.4 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X) 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 )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 某类岗位用人数量= 某类人员工作效率常用的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 常用的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 按劳动效率定员 按设备定员 按岗位定员 按比例定员 按组织机构、 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P. 13 一、按劳动效率定员计划工作任务总量 1-1 定员人数= ( ) 人员工作效率 × 出勤率 人员工作效率=劳动定额×定额完成率 ( ) 1-2 劳动定额按照产量定额定员人数= 计划工作任务总量 ( ) 1-3 产量定额 × 定额完成率 ×出勤率 P. 14 计算题1: 计算题 : 计划期内某车间没轮班生产某产品的产量任务为1000件,每个工人的 件 计划期内某车间没轮班生产某产品的产量任务为 班产量定额为5件 定额完成率预计平均为125%,出勤率为 班产量定额为 件,定额完成率预计平均为 ,出勤率为90%。 。 1000 定员人数= ≈ 178 5 ×1.25 × 0.9 P. 15 劳动定额按照工时定额计算生产任务量(件)工时定额 × 定员人数= ( ) 1-4 工作班时间×定额完成率×出勤率工作时间 班产量定额= ( ) 1-5 工时定额 8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 = 1.6(工时/件) 5 1 0 0 0 × 1 .6 定员人数= ≈ 178 8 × 1 .2 5 × 0 .9 P. 16 品种较多、计划期任务按年规定、 品种较多、计划期任务按年规定、产量定额按班规定计算题2 计算题 某车间工种计划在2007年生产甲产品100台 乙产品500台 丙产品250 某车间工种计划在2007年生产甲产品100台、乙产品500台、丙产品250 2007年生产甲产品100 500 其单台工时定额分别为20 30、40小时 20、 小时, 台,其单台工时定额分别为20、30、40小时,计划期内定额完成率为 120%,出勤率为90% 废品率为8% 则该车间该工种的定员人数为多少? 90%, 8%, 120%,出勤率为90%,废品率为8%,则该车间该工种的定员人数为多少? 定员人数= (每种产品年总产量×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 ( ) 1-6 年制度工日× 8 × 定额完成率×出勤率 定 人 = 员 数 ( ) 1-7 年 度 日 8×定 完 率×出 率( 计 期 品 ) 制 工 × 额 成 勤 × 1- 划 废 率 ( ∑ 每种产品年总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100 + + ( × 20)(500 × 30)(250 × 40) 定员人数= ≈ 14(人) 251× 8 × 1.2 × 0.9 × 1-0.08) ( P. 17 1.2.1.4 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X) 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 )二、按设备定员主要适用于机械操作为主,使用同类型设备,采用多机床看管的品种。 主要适用于机械操作为主,使用同类型设备,采用多机床看管的品种。 需要开动设备台数× 每台设备开动的班次 定员人数= ( ) 1-8 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计算题3 计算题 某车间为完成生产任务许开动自动车床40台 每台开动班次为两班, 某车间为完成生产任务许开动自动车床 台,每台开动班次为两班, 看管定额为2台 出勤率为96%,则该工种定员人数为: 看管定额为 台,出勤率为 ,则该工种定员人数为: 定员人数= 40 × 2 2 × 0 .9 6 ≈ 42 P. 18 三、按岗位定员根据岗位的数量、岗位的工作量来计算定员人数。 根据岗位的数量、岗位的工作量来计算定员人数。 适应场合: 适应场合:连续生产型企业 两种形式:设备岗位定员、 两种形式:设备岗位定员、工作岗位定员 设备岗位定员应考虑的内容: 设备岗位定员应考虑的内容: (1)操纵岗位数量; )操纵岗位数量; (2)岗位的负荷量; )岗位的负荷量; (3)每个岗位危险和安全程度,走动距离; )每个岗位危险和安全程度,走动距离; (4)生产班次、倒班及替班的方法。 )生产班次、倒班及替班的方法。 P. 19 多人一机共同操作的岗位, 多人一机共同操作的岗位,其定员人数例题4 例题 某车间有一套制氧量50m3/h的空气分离设备,现有 个岗位共同操作,通过工作 的空气分离设备, 个岗位共同操作, 某车间有一套制氧量 的空气分离设备 现有3个岗位共同操作 日写实,甲岗位生产工作时间为260工分 ,乙岗位为 工分, 日写实,甲岗位生产工作时间为 工分 乙岗位为300工分,丙岗位为 工分 丙岗位为240工 工 根据该工种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等因素, 分,根据该工种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等因素,规定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 工分, 为60工分,计算岗位的定员人数为: 工分 计算岗位的定员人数为: 定员人数= 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 ( ) 1-9 工作班时间 — 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 定员人数= 260+300+240 ≈ 2(人) 60 × 8-60 P. 20 1.2.1.4 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X) 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 ) 四、按比例定员 五、按组织结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按组织结构、 P. 21 1.2.1.5 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Y) 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 )一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Y) )过程: 将管理人员按职能分类 将管理人员按职能分类, 过程:1.将管理人员按职能分类,然后再分别根据其工作量影 响因素来计算定员。 响因素来计算定员。 2.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出管理人员与其工作量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出管理人员与其工作量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出管理人员与其工作量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P = K × X 1 1 × X 22 × X 33 iiiiii X L L L LP P (1 ? 10) P为某类管理人员数; 为某类管理人员数; 为某类管理人员数 X1~ XP为该类管理人员工作量各影响因素值; 为该类管理人员工作量各影响因素值; L1~ LP为各因素值的程度指标; 为各因素值的程度指标; K为系数 为系数 P. 22 一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Y) )例题5 例题 某公司根据2006年年底的统计资料,采用计算机进行回 年年底的统计资料, 某公司根据 年年底的统计资料 归分析,求出财会人员的基本计算公式: 归分析,求出财会人员的基本计算公式: P = 0.0095 × X 1 0.9097 ×X 0.0575 2 ×X3 0.0037 ×X 0.0859 4 P为财务管理人员数; 为财务管理人员数; 为财务管理人员数 X1~ X4财务人员工作量各影响因素值,分别为员工人数、设备 财务人员工作量各影响因素值,分别为员工人数、 台数、产品产量乘以单台产品零件的数量、 台数、产品产量乘以单台产品零件的数量、签订的合同 假设:该公司有员工 台设备, 假设:该公司有员工1428人,636台设备,年主要产品零件总数 人 台设备 万件, 是97万件,签合同 万件 签合同1900份,则财务人员配备数量: 份 则财务人员配备数量: P P. 23 = 0.0095 ×1428 0.9097 × 636 0.0575 × 97 0.0037 ×1900 0.0859 二、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数(Y) 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数步骤1: 步骤 :计算平均每天就诊病人次 数和标准差。 数和标准差。 计算公式为: 计算公式为: X =∑X n δ= ∑ ( x ? x) n 2 (1 ? 11) 步骤2:测定每位医务人员每天准备 步骤 测定每位医务人员每天准备 工作,接待每一位患者 接待每一位患者,以及必要的 工作 接待每一位患者 以及必要的 休息时间 步骤3:测定必要的医务人员数 步骤 测定必要的医务人员数 步骤4:经济评价 步骤 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 P. 24 某医务所诊治病人次数最高的月份,平均每天就诊人数为 人次, 某医务所诊治病人次数最高的月份,平均每天就诊人数为120人次, 人次 其标准差为10人次 在保证95%可靠性的前提下,该企业医务所每天 人次, 可靠性的前提下, 其标准差为 人次,在保证 可靠性的前提下 就诊人次数为: 人次。 就诊人次数为:120+1.6 × 10=136人次。医务人员接待每一位病人平 人次 均时间为15分钟 且其每天实际工作时间的利用率为85%。由此推断 分钟, 均时间为 分钟,且其每天实际工作时间的利用率为 。 医务人员每天实际工作时间利用率为85%。( 。(2007年考题) 年考题) 医务人员每天实际工作时间利用率为 。( 年考题 该医务所必要的医务人员 医务所必要的医务人员数= 该医务所每天诊病总工作时间 每一医务人员实际工作时间 136 × 15 = = (人) 5 60 × 8 × 0.85 P. 25 四、零基定员法(Y) 零基定员法( )零基法,以零为起点, 零基法,以零为起点,按岗位的实际工作负荷量和岗位 负荷标准决定岗位设置定员人数的方法。 负荷标准决定岗位设置定员人数的方法。 零基定员法的具体步骤: 零基定员法的具体步骤: 1.按月核定各岗位工作量,计算公式 按月核定各岗位工作量, 按月核定各岗位工作量 Qg = n ∑Q × N i =1 , i i Y × (1 + K ) (1 ? 15) Qg :岗位人月工作量(小时 人·月) 岗位人月工作量( 岗位人月工作量 小时/人 月 Q, :计划期内本岗位单项任务工作量(小时) 计划期内本岗位单项任务工作量( 计划期内本岗位单项任务工作量 小时) 计划期内出现同类单项任务频数; Ni:计划期内出现同类单项任务频数; 计划期内出现同类单项任务频数 Y:计划期内月份数(如年计划月数为12) 计划期内月份数(如年计划月数为12) 计划期内月份数 12 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的百分比。 K: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的百分比。 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的百分比 P. 26 步骤2 核定各岗位工作量负荷系数,其计算公式是: 步骤2:核定各岗位工作量负荷系数,其计算公式是: Qg Fg = T Fg :岗位工作量负荷系数; 岗位工作量负荷系数; 岗位工作量负荷系数 (1 ? 16) 岗位人月工作量( Qg:岗位人月工作量(小时/人.月) 岗位人月工作量 小时/ 月 T:月制度工作时间(小时) 月制度工作时间(小时) 月制度工作时间 P. 27 步骤三: 步骤三:建立岗位工作量负荷系数 标准(F 标准(FB)步骤四:初步核定定员人数,其计算公式: 步骤四:初步核定定员人数,其计算公式: Fg M= FB (1 ? 17) Fg :岗位工作量负荷系数; 岗位工作量负荷系数; 岗位工作量负荷系数M:岗位定员人数 岗位定员人数 FB :岗位工作量负荷系数标准; 岗位工作量负荷系数标准; 岗位工作量负荷系数标准 :月制度工作时间(小时) 月制度工作时间(小时) 月制度工作时间 P. 28 1.2.2 定员标准编写格式和要求1.2.2.1定员标准的概念(X) 2 2 1定员标准的概念(X) 1.2.2.2 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分类(X) 2 2 2 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分类(X) 1.2.2.3 企业定员标准的内容(X) 2 2 3 企业定员标准的内容(X) 1.2.2.4 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Y) 2 2 4 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Y) .2.2.5 定员标准的编写依据(Z) 1.2.2.5 定员标准的编写依据(Z) 1.2.2.6 定员标准的总体编排(Y) 2 2 6 定员标准的总体编排(Y) 1.2.2.7 定员标准的层次划分(Y) 2 2 7 定员标准的层次划分(Y) 1.2.2.8 定员标准表的格式设计(X) 2 2 8 定员标准表的格式设计(X) P. 29 1.2.2.1定员标准的概念(X) 2 2 1定员标准的概念(X)什么是标准? 什么是标准? 什么是定员标准? 什么是定员标准? 由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 由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一定范围内对劳动定员所 做的统一规定。 做的统一规定。 P. 30 1.2.2.2 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 222 分类(X) 分类(X)一、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 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 国家、行业、地方、 国家、行业、地方、企业 二、劳动定员标准的分类 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 1.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可区分:单项、综合 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 可区分:单项、 2.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效率、设备、岗位、比例、职责分工。 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效率、设备、岗位、比例、职责分工。 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 P. 31 1.2.2.3 223 (X) 企业定员标准的内容 企业定员标准:规模、加工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类型和性能、岗位工作 企业定员标准:规模、加工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类型和性能、 内容等规定各类人员数量。 内容等规定各类人员数量。 行业定员标准:还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机构设置、管理层次等; 行业定员标准:还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机构设置、管理层次等; 标准的形式: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 标准的形式: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 P. 32 1.2.2.4 224 (Y)依据要科学; 依据要科学; 方法要先进; 方法要先进; 计算要统一; 计算要统一; 形式要简化; 形式要简化; 内容要协调。 内容要协调。 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 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 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 1.2.2.5 定员标准的编写依据(Z) 2 2 5 定员标准的编写依据(Z P. 33 1.2.2.6 226 定员标准的总体编排(Y 定员标准的总体编排(Y 劳动定员标准的三大构成要素 1.概述 概述 封面、目次、前沿、首页。功能? 封面、目次、前沿、首页。功能? 2.标准正文 标准正文 1)一般要素:标准名称、范围、引用标准 一般要素:标准名称、范围、 2)技术要素:定义、符号、缩略语、各工种、岗位、设备、各类人 技术要素:定义、符号、缩略语、各工种、岗位、设备、 员的用人数量和质量要求。 员的用人数量和质量要求。 3.补充 补充 P. 34 加强理解(不属考试范围) 加强理解(不属考试范围) P. 35 1.2.2.7 227 定员标准的层次划分(Y) 定员标准的层次划分(Y) 根据标准文体与结构的特点,标准的层次划分和设置采用: 部分、章、条、段和附录等形式。 P. 36 1.2.2.8 228 定员标准表的格式设计(X) 定员标准表的格式设计(X) 1.表的编号: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编号 表的编号:阿拉伯数字从1 表的编号 表的接排: )、表 2.表的接排:表1(续)、表1(完) 表的接排 表格画法: 3.表格画法:加边框线 表格画法 表头的项目设计: 4.表头的项目设计: 表头的项目设计 (1)序号 (2)编号 (3)公种或岗位名称 (5)岗位主要工作职责 (4)主要设备名称等 (6)劳动定额定员的形式、计量单位基本要求 劳动定额定员的形式、 (7)人员素质要求 P. 37

9、大、中、小、型客车各能装多少人?

大型,乘坐人数大于等于20人;中型,乘坐人数大于9人且小于20人;小型,乘坐人数小于等于9人。

客车按总体结构可分为单车和列车。单车是基本车型,按客车总重或设置座位数常分为大、中、小、微型。大型客车车长大于等于6m,或者乘坐人数大于等于20人。中型客车车长小于6m,或者乘坐人数大于9人且小于20人。小型客车车长小于6m,或者乘坐人数小于等于9人。

自2011年1月1日起,汽车和半挂车出厂时生产厂家随车配发实车的车辆识别代号拓印膜和实车拍摄的机动车外部彩色相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交管部门在办理注册登记时,将不再要求车主拓印车辆识别代号和照相,直接采用厂家提供的相关资料。

(9)提高车辆定员扩展资料:

客车超员处罚:

1、客车超载扣分标准: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一次扣12分;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未达20%的,或者驾驶其他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一次扣6分。

2、客车超载罚款标准: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超过额定乘员百分之二十(20%)或者违反规定载货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10、列车定员

就是火车车厢设计规定的乘坐人数,比方说,一节硬卧车厢有66个床铺,那这节车厢的列车定员就是66,如果硬座车箱有108个座位,那么这节车厢的列车定员就是108.如果是全列列车定员,就是指全列每节车厢定员数的总和。至于其他一些特殊情况,就不再解释了,如果需要,可以QQ再讨论:385080362


与提高车辆定员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