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轻轨车辆

轻轨车辆

发布时间:2021-06-13 19:04:30

1、什么是轻轨车辆

轻轨车
基本介绍
轨道交通中采用中等载客量车厢,能适应远期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1.5——3.0万人次的成为轻轨铁路。若采用大载客两车厢,能适应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0——6.0万人次的统称为地铁。 当然,地铁有建于地下、地面、高架的(如建于地面上的高架地铁也可称之为轨道交通);而轻轨铁路同样有建于地下的、地面的、高架的。两者区分主要视其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 中等载客两的轻轨铁路车厢,一般额定载客量是202人/辆(超员为224人/辆),编组采用每列2——4辆,如莘庄——闵行轻轨铁路即是。而大载客量的地铁车厢,一般的额定载客量为310人/辆(超员为410人/辆),编组采用每列6辆,如上海地铁1号线、2号线即是。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轻轨”与“地铁”相对应,城市公交系统中的有轨电车、导轨胶轮列车与城市轨道交通轻轨列车在技术上完全不同,因此不属于轻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轻轨指的是在轨距为1435毫米国际标准双轨上运行的列车,列车运行利用自动化信号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列车运行使用自动化信号系统(2)列车运行使用专用轨道和车站(3)列车运行最高时速为每小时80公里(4)列车最大编组为4节(5)轻轨线路单向每小时运量为1~3万人 [编辑本段]地铁与轻轨的区别 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一些大中型城市已开通或正在建设地铁和轻轨,普通民众由于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接触较少,认识时间较晚,概念上有些误区。对于两者的区别,人认为城市轨道交通中,在地面以下行驶的叫地铁,在地面或高架上行驶的就是轻轨;还有人认为轻轨的钢轨重量比地铁轻,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和轻轨两种制式,地铁和轻轨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上。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选用轨距为1435毫米的国际标准双轨作为列车轨道,与国铁列车选用的轨道规格相同,并没有所谓的钢轨重量轻重之分。
编辑本段划分两者区别的依据是所选用列车的规格
按照国际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可分为A、B、C三种型号,分别对应3米、2.8米、2.6米的列车宽度。凡是选用A型或B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地铁,采用5~8节编组列车;选用C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轻轨,采用2~4节编组列车,列车的车型和编组决定了车轴重量和站台长度。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采用6节编组A型列车,有90%的线路都是在高架上,但是按照车型分类标准仍然属于地铁线路;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采用4节编组C型列车,有70%的线路都是在隧道内,但是按照车型分类标准仍然属于轻轨线路。A型车是目前最高端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其特点是车体宽和编组大,A型车宽度为3米,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采用的阿尔斯通Metroplis地铁列车宽度达到3.2米; 6节编组A型地铁列车最大载客量为2460人,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的阿尔斯通和西门子8节编组A型地铁列车最大载客量达到3280人。B型车和C型车的造价和技术含量要小于A型车。 地铁已经不局限于运行线在地下隧道中的这种形式,而是泛指采用高规格电客列车同时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3万至7万人的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线路多样化,地下、地面、高架三者有机结合。国内外众多城市已用“轨道交通”代替“地铁”这一传统称呼,例如上海就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统一命名为“轨道交通XX号线”。

2、什么是轻轨列车 算地铁吗

轻轨列车中的轻指的是轻载重,而不是轻轴重和轻轨重,跟轴重、轨重无关,而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地铁等都属于重轨铁路,不属于轻轨列车。

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轻轨系统指的是在轨距为1435毫米国际标准双轨上运行的列车,列车运行利用自动化信号系统。

重轨区别于轻轨,是大重量车辆运行的轨道,不是指轨道本身的轻重,但又有关系:因为大重量车辆运行的轨道,比较粗、因此比较重,钢轨的规格要求比较高。

(2)轻轨车辆扩展资料:

在中国,轻轨系统运用并不广泛,非常淡化,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现代概念的轻轨本质就是低运量的地铁系统。旧式轻轨是由有轨电车演变而来的,后来出现了轻型化列车和轻便铁路,是真正文字意义上的轻轨系统。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多半是在人口密度极大的城市中修建,且常是在公路交通已拥挤不堪的情况下被迫兴建的,所以这些轨道交通基本都一次性建成地铁系统标准,即使有少量轻轨列车也会很快因运力不足而被更换成AB地铁车型。

2、多数经济实力或客流需求有限的城镇地带并没有采用轻轨系统,而是采用单轨系统、磁悬浮系统、旅客自动捷运系统、市域铁路或有轨电车等其它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它们的造价成本一般比轻轨系统低得多。

3、随着城际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城际列车已经完全担负起市郊客运职能,许多早期被人们误以为是轻轨系统的城际轨道交通最终都建成城际铁路,如广珠城铁、莞惠城铁等。

4、国内各城市的轨道交通没有以“轻轨”命名的,更没有以轻轨作为主体的,相应的企业单位要么称“地铁”、要么称“轨道交通”,即使是拥有轻轨列车的长春市也不例外。

5、客观上,轻轨系统没有突出优点,性价比有所降低,一般情况下更适用于机场快轨或滨海快线。在运营方面,轻轨列车的特点是车型数量和中途站点较少,但从商业角度看显然是不适宜的,亏本风险十分大;如果选址不佳、经营不善或换乘不便等,则综合效益还远不如公共汽车。

3、轻轨车辆的长度,宽度,车型

广珠轻轨列车是深圳和谐号的改进型!速度250 8节车箱,长度:201.4m,宽度:3380 mm  载客量:610人位

4、地铁与轻轨的区别···

你好,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是城轨的分类,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虽然地铁的轨重一般要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
划分两者的依据应是
(1)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6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万人次。
(2)轴重.它们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地铁的轴重普遍大于13吨,而轻轨要小于13吨,其次,一般情况下,地铁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300米,而轻轨一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
(3)编组数。其实归根结底的区别,或者说本质的区别还是运量,地铁线在高峰小时内,其单向运输能力分别达到3万至7万人次,而轻轨的运力为0.6万至2万人次。运量的大小决定了编组数(地铁列车编组可达4-10节,轻轨列车编组为2-4节)。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望采纳,谢谢。

5、轻轨一辆多少钱

轻轨的车辆的价值大小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制造车辆所用的各种材料不同,车辆制造的技术含量不同,车辆允许运行的速度不同,多方面的因素致使地铁车辆的价格不一样。国内一般每节车厢在500万-800万。

6、地铁列车一般有哪几种类型,与国铁,轻轨的列车有什么区别?

地铁车辆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多种类型,一般按车辆大小国际车型惯例分:A、B、C三种车型,车辆高度一样,3.8m,宽度不同,分别3.0m、2.8m、2.6m。与大铁路车辆有本质区别,轻轨车辆与地铁车辆相比只是在荷载量上小些。

7、什么是轻轨?

“地铁”、“轻轨”莫混淆
城市轨道交通中线路和车辆具备和公路汽车以及非机动车混行能力的系统称为轻轨,不具备的称为地铁,这是UIC的明确定义的简单表述。地铁说白了和普通长途铁路技术上是一致的,只是服务重点不同,轻轨由于需要具备混行特点(适应小曲线=车体窄,适应路面交通和无闭塞行车=高加减速车体轻便,适应路面乘降=低地板或者低入口),所以导致一般输送能力较低,但绝对不是输送力低可以作为轻轨定义——因此国内很多流传的定义都是错的。
总之轻轨就是有轨电车或者现代有轨电车,导轨胶轮等属于新型轨道交通特性和钢轨钢轮车相差较远,常常也不列为轻轨范畴。
[编辑本段]地铁和轻轨的区别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两种制式。对于两者的区别,有人认为,地面下的轨道交通叫地铁,反之就是轻轨;也有人认为,钢轨轻的就是轻轨,重的就是地铁。这两种划分方式都是不科学的。那么地铁和轻轨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虽然地铁的轨重一般要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划分两者的依据应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6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万人次。由此设计的地铁和轻轨,它们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地铁的轴重普遍大于13吨,而轻轨要小于13吨,其次,一般情况下,地铁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300米,而轻轨一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另外,地铁每列车的编组数也要多于轻轨,车辆定员亦多。
从运输能力、车辆设计以及建设投资等方面来看,轻轨与地铁均有所差别。其实归根结底的区别,或者说本质的区别还是运量,地铁线在高峰小时内,其单向运输能力分别达到3万至7万人次,而轻轨的运力为0.6万至2万人次。运量的大小决定了编组数(地铁列车编组可达4-10节,轻轨列车编组为2-4节),决定了车辆,决定了轴重,决定了站台长度(很重要,牵涉到预留用地,而土地对城市而言就是钱,地下车站的直接牵涉到造价,因此客流预测很重要)。
套用我们教材上写的:“地铁实际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如今的地铁已经不局限于运行线在地下隧道中的这种形式,而是泛指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3万至7万人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线路多样化,地下、地面、高架三者有机结合。而事实上在国外一些城市中,地铁已经改名,比如纽约、旧金山、香港等地,已经称之为‘大容量铁路交通 ’(Mass Transit Rail)或者‘快速交通系统 ’(Rapid Transit System)。这种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的建造规律是在市中心为隧道线,市区以外为地面或高架线(厦门拟建的轻轨也是采用这种形式,但是就是差别在运量上,所以还是要称为轻轨)。”
此外,对于地铁和轻轨,从车辆上的认识还有一种误区,是认为:地铁车辆是采用第三轨供电而轻轨是采用接触网。其实,现在供电方式已经不能成为区别的标志,现在新建的很多地铁车辆也都采用了接触网,毕竟这种方式从安全性等各个方面都有第三轨不可比拟的优势。 (距观察,上海市所有轨道交通全部使用的是接触网供电。)

8、地铁和轻轨都是利用什么作为车辆运输方式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两种制式。对于两者的区别,有人认为,地面下的轨道交通叫地铁,反之就是轻轨;也有人认为,钢轨轻的就是轻轨,重的就是地铁。这两种划分方式都是不科学的。那么地铁和轻轨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虽然地铁的轨重一般要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划分两者的依据应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6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万人次。由此设计的地铁和轻轨,它们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地铁的轴重普遍大于13吨,而轻轨要小于13吨,其次,一般情况下,地铁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300米,而轻轨一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另外,地铁每列车的编组数也要多于轻轨,车辆定员亦多。 从运输能力、车辆设计以及建设投资等方面来看,轻轨与地铁均有所差别。其实归根结底的区别,或者说本质的区别还是运量,地铁线在高峰小时内,其单向运输能力分别达到3万至7万人次,而轻轨的运力为0.6万至2万人次。运量的大小决定了编组数(地铁列车编组可达4-10节,轻轨列车编组为2-4节),决定了车辆,决定了轴重,决定了站台长度(很重要,牵涉到预留用地,而土地对城市而言就是钱,地下车站的直接牵涉到造价,因此客流预测很重要)。

如今的地铁已经不局限于运行线在地下隧道中的这种形式,而是泛指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3万至7万人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线路多样化,地下、地面、高架三者有机结合。而事实上在国外一些城市中,地铁已经改名,比如纽约、旧金山、香港等地,已经称之为‘大容量铁路交通’(Mass Transit Rail)或者‘快速交通系统’(Rapid Transit System)。这种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的建造规律是在市中心为隧道线,市区以外为地面或高架线(厦门拟建的轻轨也是采用这种形式,但是就是差别在运量上,所以还是要称为轻轨)。”

9、轻轨是什么交通工具?

一般包括地铁和轻轨,以及现代有轨电车。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与轻轨车辆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