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的发展史是什么?
1、汽车的远祖
在原始社会,人们发明了一种简单的工具,将圆木置于重物的下面,然后拖着走,重物即可由一个地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这被称作为早期的木轮运输。后来人们发现用直径大的木轮运输速度较快,于是木轮的直径越来越大,逐渐演变为带轴的轮子,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车轮雏形。
车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首先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车辆,也是在我们祖先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开拓下,最早驶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黄帝造车之说,故黄帝又号称轩辕氏。轩是古代一种有围棚的车,辕是车的基本构件。所以车辆应当是黄帝首先发明的。
2、汽车发明家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大幅度地增长,要求用于交通运输的工具也要有相应的发展。
从德国人奔驰和戴姆勒于1886年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开始,各国都争相发展汽车,使汽车工业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法国制成第一辆汽车的时间是1890年;美国是1893年;英国是1896年;日本是1907年;俄罗斯是1910年。
3、汽车发展史——未来汽车
汽车发展到鱼型,关于空气阻力的问题就已经基本解决了,楔型继承了这一成果,并有效地克服了鱼型车的升力问题,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楔型成为目前较为理想的车身造型。
(1)车辆的发展史扩展资料
早期运输工具——
人类早期发明的另一种重要运输工具是橇。橇可用于雪地、土地或草地。用于土地的橇是在地面上拖曳的木板。以后在木板底下安放圆木,以滚动代替滑动,从而大大减少了摩擦阻力。有了橇就能搬运较大的重物,可以集合多人一齐用力,可以拉也可以推。
橇也可用家畜来拉。公元前5000年,北欧人已使用鹿拉雪橇;公元前35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已有牛拉橇。橇曾为古人类文明做出贡献。中国《尚书》记载了“泽行乘輴”。輴就是橇一类的运输工具。
2、汽车的发展历史
汽车历史
二十世纪之前
十五世纪时达芬奇在未确认的时代,设计出一辆发条驱动的车辆。
1620年,意大利人布兰卡发明“反击涡轮式蒸汽轮机”,用以带动轮车。
1649年,德意志的表匠汉斯‧郝丘,根据达芬奇的设计,做出一辆用发条驱动的车子。
1670年,荷兰的物理学家惠更斯用火药在汽缸内燃烧,热能膨胀推动活塞运动,形成了现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1672年耶稣会修士南怀仁曾设计一个用蒸汽作为动力来源的车,给当时中国的康熙帝,是一个65公分长的玩具车,无法载人或司机,不确定设计的车辆后来是否制作成功,这可能是最早设计的汽车。
1766年,英国发明家詹姆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尼古拉·约瑟夫·居纽(Nicolas-Joseph Cugnot)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由于试车时转向系统失灵,撞到般圣奴兵工厂的墙壁上粉身碎骨,这是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事故。
1771年,尼古拉·约瑟夫·居纽改进了蒸汽汽车,时速可达9.5公里,牵引4至5吨的货物。
1794年,英国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气混合制成混合气体以供燃烧的构想。
1796年,意大利科学家沃尔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电池,这项发明为汽车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
1801年,法国人菲利普·勒朋提出煤气机原理。
1803年,英国工程师理查·特里维西克采用新型高压蒸汽机,可乘坐8人,在行驶中平均时速13公里,从此,用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开始在实际中应用。
1838年,英国发明家亨纳特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内燃机点火装置,该项发明被世人称之为“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1842年,美国人查理·固特异发明了硫化橡胶轮胎。
1859年,法国物理学家普兰特发明了铅蓄电池,为汽车的用电创造了条件,被称之为“意义深远的发明”。
1860年,法国电器工程师艾蒂安·雷诺制成了第一部用电火花点燃煤气的煤气机。
1862年,法国工程师艾蒂安·雷诺发明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二冲程卧式内燃机。罗沙士发表了四冲程理论。
1867年,德国工程师尼考罗斯·奥托(1832--1891)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四冲程煤气发动机。
1876年,奥托制成了单缸卧式、压缩比为2.5的3千瓦内燃机。
1885年,这是真正的现代汽车诞生的时刻。这一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这一辆装有内燃动力机的汽车被认为才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辆汽车,因为它是真正以汽油为动力源的第一辆汽车,而不是蒸汽机。
1886年,曼海姆专利局批准卡尔·本茨为其在1885年研制成功的三轮汽车申请的专利,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次年德国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之后奥托放弃自己所获得的四冲程发动机专利,任何人都可根据需要随意制作。
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取得世界第一项汽车引擎专利。同年7月,世界第一部四轮汽车正式贩售。
1888年,法国自行车商人埃米尔·罗杰获得卡尔·本茨的许可,开始生产商用汽车。
1893年,鲁道夫·狄塞尔也制成了一台柴油四冲程发动机,即世界首台柴油机。空气在压缩行程中被活塞剧烈压缩而产生高温,之后燃料被喷入气缸,随即发生自燃。
1895年,卡尔·本茨推出了第一款客车Benz-Omnibus,首次提供载客服务。
1899年,路易·雷诺量产其第一台四门房车,同年取得涡轮增压的专利。英国首次把马克沁机枪装上汽车上。
二十世纪
在十九世纪末时汽车和摩托车在转动系统开始定型,而以内燃机燃烧石油制品的液体燃料中的汽油和柴油成为主流,但当时的汽车仍然是用手工业方式的制造,虽然已经由标准化的部件组成的量产车,但实际上汽车的产量仍很少。
汽车在实际上被定位为高端的奢侈品,但当时的所谓奢侈并不算很豪华,但只有富裕人士才买得起个人或家庭用的轿车。
亨利·福特在二十世纪头数年开始试制出一种可以大量生产低价出售的汽车,经六次创业失败后,福特汽车终于在1908年成功把福特T型车放到装配线上生产降低售价,又以分期付款进一步普及化了,而且品质甚至优于当时一些手工业制的高价车,因为它可以在烂地上行驶而不发生故障或意外。
福特主义不只是影响了汽车制造业,更是影响到各行各业犹其是广义的制造业,这使到T型车和福特汽车带领了美国和世界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甚至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
因为即使不会或不能驾驶汽车的人群,仍然可以乘搭公共汽车。并直接或间接受惠于军车 、货车、特种车、工程车辆等其他汽车,所以汽车实际变成了日用品和有取代人畜动力的车辆的趋势 。
而T型车的成功也促成了现时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实际上是在内燃机之外的动力系统没落,而加油站也不再提供汽油和柴油之外的燃料。
重大事件列表
1902年第一部军用装甲车Motor War Car在英国问世服役。
1903年,挪威工程师埃吉迪乌斯·艾林制成了一台燃气涡轮发动机,这是首台能靠燃烧产生的动力对外做功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因此他也被称作燃气涡轮发动机之父。
1908年福特T型车问世,成为第一种普及化的轿车,使汽车从奢侈品升格为日用品了。
1922年,博世开发出了机械喷射装置。
1929年,德国工程师菲力斯·汪克尔获得了转子发动机的专利,这种特殊的活塞式发动机因此被广泛称作汪克尔发动机,但是发动机的成品直到1950年代才出现。
1930年代,英国人弗兰克·惠特尔和德国人汉斯·冯·奥海恩各自取得了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专利,而被认为是喷气发动机的发明人。
1997年丰田普锐斯开始发售,成为第一种量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并开始复兴电动车了。
新世纪
因为进入二十一世纪才仅十多年故标致性的事件不多。而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和环保成为了新汽车的发展方向。
2001年首种混合动力电动车丰田普锐斯商业推出国际市场。
2009年首种纯电动车三菱iMiEV电动汽车量产推出市面。
2012年无人驾驶汽车进行路面实际试验。
2013年美国部分州通过自动驾驶汽车行驶法例。
2017年英国、法国、德国、挪威四国宣告在限期于2040年后,禁止出售使用汽油和柴油的轿车。
(2)车辆的发展史扩展资料:
汽车或称机动车(英式英语:car;美式英语:automobile;美国口语:auto),即本身具有动力得以驱动,不须依轨道或电缆,得以动力行驶之车辆。广义来说,具有两轮或以上以原动机行驶之车辆,便可称为汽车;狭义来说,仅指四轮以上以原动机行使之车辆为汽车(亦是生活中所说之汽车)。
虽然,长久以来学术各界对“谁是第一位汽车发明者”皆有不同的看法及论述,未有完全一致性的看法,但是,绝大部分学者皆将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视为第一位发明者。奔驰制造了三轮汽车以后,戈特利布·戴姆勒首先制造四轮汽车,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大量生产平价汽车,是使汽车得以普及化的人。
分类
汽车的分类方式并无定论,若依使用性质区分,一般分为客车、货车、客货两用车(或称厢形车)及特种车。其中特种车种类繁多,包括警察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车、吊车、礼车、教练车、残障用特制车、洒水车、邮车、垃圾车、清扫车、水肥车、囚车及灵车等。
若依所用燃料分类,则分为汽油车、柴油车、电动车、氢气车、油电混合车及瓦斯车、能源车等。
3、汽车的发展历程
总体说来,世界汽车发展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世界汽车工业快速发展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在这一时期,奔驰、福特、通用等20多家汽车公司相继成立,汽车生产进入标准化流水线生产,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汽车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汽车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变速器、四轮制动、独立悬挂技术、压减震器都是在这个时期发明的。
第二阶段:汽车全盛时期
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大力发展汽车,产量从战前的80万辆增长到了800万辆,增长了近10倍。在这个时期,日本也迅速崛起,至80年代,产量达到1100万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一时期的汽车技术主要向高速,方便,舒适方向发展,流线车身,前轮独立悬架、自动变速器、全轮驱动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第三阶段: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汽车产量相对稳定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汽车产量稳定在5000万辆左右,发达国家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各个公司之间竞争激烈。欧、美、日之间贸易摩擦不断,而韩国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崛起,成功实现了技术跨越,成为世界汽车生产一个重要基地。这个时期汽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汽车安全性和降低污染。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喷油和点火、三元催化剂等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现。
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空气污染及石油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利用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替代传统汽油车和柴油车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推动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的研究。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整个轻型汽车和卡车市场28%的份额,这将比2005年增加20%。现如今,汽车工业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汽车正朝着智能、舒适、节能、环保的方向飞速发展。
4、汽车的发展史?
百年世界汽车大事记
1886
年
卡尔
·
奔驰制造出世界上首辆三轮汽车,戈特利布
·
戴姆勒制成四冲程
汽油机驱动的四轮汽车。
1888
年
奔驰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供出售的汽车。
1889
年
法国标致汽车公司成立。
1890
年
陆虎(
Rover
)开始生产汽车。
1891
年
法国潘哈德与勒伐索首创发动机前置车型,研制成功汽车专用车架。
1893
年
世界上第一个汽车牌照和驾驶证在法国颁发。
杜里埃设计出美国第一
辆汽油机汽车。
1894
年
戴迪安获首届汽车公路赛冠军,平均时速
12
英里。
P·
狄塞尔展示第
一台实用柴油机。
1895
年
世界上首次官方举办的公路汽车赛在巴黎
――
波尔多之间举行。
杜里
埃获首届美国汽车赛冠军,平均时速
5.05
英里。美国第一家汽车公司杜里埃汽
车公司成立。
米其林兄弟在标致汽车上使用充气轮胎。
法国汽车俱乐部成立。
贝
斯电动车问世。
1896
年
亨利
·
福特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为了庆祝英国法律将机动车限速提高
到
19
公里
/
时,举行了首届伦敦-布莱顿汽车赛。
1897
年
奥兹汽车公司成立,并出产第一辆奥兹汽车。
1898
年
波士顿举办美国首届汽车展览会。
美国的哥伦比亚号汽车首先使用电
灯照明,用于前灯和尾灯。查斯洛普
·
劳博特伯爵创造出
63
公里
/
时的车速纪录。
梅茨格设立第一家汽车专卖店。
1899
年
菲亚特汽车公司和雷诺汽车公司成立。
第一辆欧宝汽车出厂。
纽约市
成立美国第一家汽车修理厂。
卡米尔
·
金纳特驾驶一辆电动车创造了
106
公里
/
时
的车速纪录。
1900
年
美国
《星期六晚邮报》
登出全球第一份汽车广告。
纽约市政当局颁发
美国第一份汽车驾驶执照,称
”
工程师证书
”
。
5、汽车的发展史是什么
汽车是重要的运输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综合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产业。
世界各个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汽车工业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的研制、生产、销售、营运,与国民经济许多部门都息息相关,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汽车也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水平的标志。汽车的保有量随着国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许多发达国家中,汽车的数据很多并已普及到千家万户,促使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显著的变化。但是,汽车数量过多也造成噪声、污染、道路壅塞、事故较多、停车场短缺等社会问题。所以,汽车工业还必须以性能优异的产品来适应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的严格限制。
自第一辆汽车1886年问世至今一百余年期间,汽车工业从无到有,迅猛发展,产量大幅度增加,技术日新月异。目前全世界汽车的保有量已超过5亿辆。主要汽车生产国家是: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原苏联、意大利、加拿大、英国等国。全世界汽车年产量近5000万辆,其中日、美两国的产量约占50%,欧洲各国总计占30%。自本世纪初至70年代的数十年期间,美国汽车工业一直遥遥领先。日本则是后起之秀,从1950年产量仅3万辆迅速跃至1970年的529万辆,继而在1980年达到1104万辆,开始超过美国而居世界第一位。
日、美、欧洲等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汽车工业的特点是资本集中垄断,利用高科技优势,采取大批量生产方式。例如美国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垄断了美国90%以上的汽车生产,西方八大汽车集团的轿车产量,占世界轿车产量将近70%(表0-1)。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衰退、能源危机、政局动荡、石油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等许多因素对汽车工业影响很大。近十余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和需求量已渐趋饱和,汽车工业在50、60年代迅速发展的势头已减缓,企业间竞争激化,贸易保护主义迅速蔓延。美国的汽车产量连年上、下波动,西欧汽车产量停滞不前,企业不景气和严重亏损导致股权转让以及兼并改组。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采取将产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的对策,寻求多样化的国际合作方式,实现跨国经营。多边合作、联合生产、合资入股、渗透兼并等方式使跨国公司日益扩大,汽车的生产经营渐趋国际化。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正在崛起。其中不少国家都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采取引先进技术和装备、进口全拆散零件(CKD)装车,逐步提高国产零件的装车比率,进而使主要部件自给,然后扩大零部件及整车出口的模式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西班牙、巴西、韩国等国就是采取这种模式使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典型例子,其汽车年产量已达100万辆左右的规模。在这些国家中,由于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逐年增长,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促使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另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采取合资经营或进口半拆散零件(SKD)装车等方式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可是,发展中国家要振兴汽车工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资金匮乏、原料短缺、人才不足、销路不畅等种种困难。
中国的汽车工业是在1949年后才建立起来的。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在长春市兴建,仅用三年建成并于1956年10月开工,大批生产装载4t的解放CA10货车,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在1958年该厂又制造了我国第一辆轿车——东风牌轿车,接着又开始小批量生产红旗CA770高级轿车。
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在一汽逐步扩大生产的同时,我国各地一批汽车修配企业相继改建成汽车制造厂,此外,城建和交通部门等也设立了一批公共交通车辆代厂,使我国汽车的品种和产量进一步发展。这批工厂及其产品主要有: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装载2.5t的跃进NJ130轻型货车,济南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装载8t的黄河JN150重型货车,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BJ212轻型越野车,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装载2t的BJ130轻型货车,上海汽车制造厂生产的SH760中级轿车,上海客车厂生产的SK640中型客车和SK660铰接式客车以及北京市客车总厂生产的BK640和BK651客车等等。1968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始动工兴建我国规模最大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以后又建成生产重型汽车的四川、陕西等较大的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于1975年生产第一个车型——装载2.5t的EQ240越野汽车,1978年7月主导产品——装载5t的东风EQ140货车正式批量投产,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一大批地方企业的发展。198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已超过22万辆。
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又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1982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在中汽公司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汽车行业以各个大型骨干厂为主,联合一批相关的中、小企业组建了解放、东风、南京、重型、上海、京津冀等六个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和一个汽车零部件工业联营公司,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专业化分工生产,有利于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加快了主导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的步伐,产品质量提高,品种增多,汽车产量翻了一番——1985年产量超过44万辆(图0-2)。
1985年,中央“七·五”计划建议中提出了要把汽车制造业做为支柱产业的方针,1987年国务院又确定了发展轿车工业来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这两项决定确立了我国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在中央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坚持走联合、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的道路,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中汽公司及其下属机构经过调整改组,充实了解放、东风、重型三大汽车企业集团并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以天津、上海、沈阳等城市为中心的汽车生产企业也组成了一些地方性企业集团。此外,其他部、委所属企业以及一批军工企业也从事汽车产品的生产。
“七·五”计划期间一汽完成换型改造后已形成年产8万辆新一代装载5t的CA141(CA1091)货车的生产能力。二汽也已形成年产10万辆货车的生产能力。各汽车企业定型投产的基本车型有30多种,改装车、专用汽车新产品200多种(主要生产厂家及产品品种如表0-2)。1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00多项,其中整车项目有:与德国、法国、美国合资生产的轿车和吉普车,引进奥地利斯太尔(STEYR)和德国本茨(MERCEDES—BENZ)重型汽车,美国和英国矿用自卸车,意大利依维柯(IVECO)和日本五十铃(ISUZU)轻型货车,以及铃木(SUZUKI)微型汽车。为了发展轿车生产,我国已确定了以一汽、二汽、上海为三大基地。
一汽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经营,1990年奥迪100(AUDI 100)轿车的生产线正式开工投产,同年双方又签订了年产15万辆高尔夫(GOLF)和捷达(JETTA)轿车的协议书并开始兴建生产基地。二汽与法国雪铁龙(CITROEN)公司合作生产轿车的协议书亦于1990年底签订并实手实施。上海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生产的桑塔纳(SANTANA)轿车,1985年底投产以来第一阶段规划已基本完成,在“八·五”规划末期预计年产量可超过10万辆。除了三大轿车生产基地外,还确定了天津、北京、广州三个较小的轿车生产基地:天津引进日本大发公司技术生产夏利(CHARADE)微型轿车,北京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生产切诺基(CHEROKEE)吉普车,以及广州与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合资生产的标致505(PEUGEOT505)轿车。由于这些企业进步较早,基本建设及零部件国产化工作均已取得显著成绩。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40年的艰苦创业、巩固、调整与发展,虽然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汽车品种尚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但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关明确了发展方向,为迅速腾飞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到本世纪末,将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分期分批建成几个大型现代化的轿车、轻型车、重型车基地并进一步提高中型车的水平。届时,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将超过1000万辆,年产量将超过100万辆并跃居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行列。
6、汽车的发展史
总体说来,世界汽车发展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世界汽车工业快速发展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在这一时期,奔驰、福特、通用等20多家汽车公司相继成立,汽车生产进入标准化流水线生产,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汽车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汽车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变速器、四轮制动、独立悬挂技术、压减震器都是在这个时期发明的。
第二阶段:汽车全盛时期
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大力发展汽车,产量从战前的80万辆增长到了800万辆,增长了近10倍。在这个时期,日本也迅速崛起,至80年代,产量达到1100万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一时期的汽车技术主要向高速,方便,舒适方向发展,流线车身,前轮独立悬架、自动变速器、全轮驱动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第三阶段: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汽车产量相对稳定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汽车产量稳定在5000万辆左右,发达国家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各个公司之间竞争激烈。欧、美、日之间贸易摩擦不断,而韩国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崛起,成功实现了技术跨越,成为世界汽车生产一个重要基地。这个时期汽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汽车安全性和降低污染。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喷油和点火、三元催化剂等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现。
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空气污染及石油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利用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替代传统汽油车和柴油车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推动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的研究。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整个轻型汽车和卡车市场28%的份额,这将比2005年增加20%。现如今,汽车工业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汽车正朝着智能、舒适、节能、环保的方向飞速发展。
7、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工业复发展进入新阶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我认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8、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探索、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探索:
1958年内地第一辆自制轿车诞生。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0年,毛主席访问苏联期间,中苏双方商定,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第一个载重汽车厂。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首批12辆汽车试制成功。这12辆解放牌汽车的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8年5月5日,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轿车——“东风”在一汽诞生,从而开启我国民族轿车工业的新篇章。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
发展:
1985年内地第一家合资厂出现。
1985年,内地第一个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轿车工业的开端。当时规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分别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德国大众汽车集团40%、大众汽车投资有限公司10%。
随后,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成立。此外,我国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而车价大幅度下降,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成熟: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跃居世界第一。从1998年之后,乘用车销量开始超过商用车销量。汽车工业也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发生重大变化。此外,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1998年前后,自主品牌奇瑞、吉利等也开始成立,自主品牌开始探索自主造车之路,并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汽车工业在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并向汽车产销大国迈进。2009年,我国汽车全年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9、汽车发展历史??
最早的汽车是由产生的蒸汽来驱动车辆的,所以称之为汽车。
美式英语 (auto) 英语(Car)汽车是由卡尔·本茨发明的一种现代交通工具,英文原译为“自动车”,在日本也称“自动车”,其他文种也多是“自动车”,只有中国例外,称之为汽车。
汽车是指使用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等燃料为能源,由发动机作动力驱动的运输工具。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不依靠轨道或架线而能够在陆地上行驶的车辆。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用煤气燃烧产生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但是这种车的时速仅4公里,而且每15分钟就要停车向锅炉加煤,非常麻烦。后来车在一次行进中撞到砖墙上,碰得支离破碎。
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Karl Benz),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1883年10月,他创立了“本茨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年,他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本茨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二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1886年的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其机动车申请了专利。同年11月,卡尔·本茨的三轮机动车获得了德意志专利权(专利号:37435a)。这就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有些学者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之年(1885年),视为汽车诞生年。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