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生交通事故后什么条件下可以移动车辆?
按照《通告》规定,发生符合自行解决的交通事故后,当事驾驶员主动出示驾驶证,对事故事实无争议的,填写“事故事实”以上部分,各执一份,并按规定将事故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也就是说在填写完《协议书》相应内容以后再移车辆,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发生事故后,双方对事故事实无争议,但一方当事人在撤除事故现场后,又对事故事实及责任有争议,而无法固定证据,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的问题。
2、出交通事故后,对方车辆离开现场怎么处理
1、事故现场
(1)当发生了交通事故以后,车主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内亮起车辆的危险警告灯,并在车后面设置危险警告标识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防止有后面的车进行追尾的碰撞,从而保障车内的人员以及车辆自身的安全。
(2)除了设立了警示标识以后,还要对事故的现场进行拍照取证,这是向保险公司进行理论的事故证据,在移动车辆之前进行拍照的方法主要是为了避免车主不认问题出现。再填写相应的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这样就可以到定损机构进行车辆定损,从而完成相应的维修与检测工作。
2、马上停车
在汽车运行安全的情况下马上停车,关掉引擎(以免汽车起火)并打开紧急灯让其闪亮;立即记下对方车的牌号(车上应随时备有笔和纸,甚至照相机),以防对方在出交通事故后开车跑掉。
3、发出警示
保护好现场;向其他车辆发出警告,亮起危险警告灯;在路上摆放三角形警告牌;如有需要,再用其他方式示警。
4、护理伤者
切勿移动受伤者,除非伤者面临危险(如着火、有毒物体渗漏),因为您的移动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如果伤者仍在呼吸,且流血不多,则旁人不可做任何事情,除非确实懂得怎样护理伤者;不可给伤者喂任何食物或饮料。
5、防止危险
关掉所有肇事车辆的发动机;禁止吸烟;当心其他易燃物品;尽可能防止燃油泄露;当心危险物品,慎防危险性液体、尘埃及气体积聚。
3、交通事故后扣押车辆怎么处理
交通事故后扣押车辆怎么处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 “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之规定, 交警部门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临时扣押肇事车辆。
2、根据《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第四十九条之规定:对因检验、鉴定需要扣留事故车辆及其行驶证的,交通警察应当当场制作“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交付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扣留车辆、证件的期限。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交警有权扣押事故车辆,最多不超过60天。
4、发生交通事故后,多长时间可以取出事故车辆?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事故车辆及机动车行驶证,并开具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的车辆及机动车行驶证应当妥善保管。
第三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检验、鉴定完成的期限,约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十日。超过二十日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
第四十四条规定,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事故车辆、机动车行驶证以及扣押的物品。
事故比较简单,事故处理走的是简易程序,因此从拿到事故责任认定书起五日内,交警会通知当事人领取车辆。交巡警方面有关人士解释,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后,通常为两个工作日确认,三个工作日内通知取车。
5、车子出交通事故后,什么情况车辆需要检测?
车友:如果是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八条之规定
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事故车辆及机动车行驶证,并开具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的车辆及机动车行驶证应当妥善保管。
在现实中,一般车辆发生了交通事故交警都会将车辆拖曳到事故车辆的专用停车场,以便于日后的事故善后的处理工作。至于是否对车辆进行检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依据事故所发生的后果的程度不同来进行实施的。尤其是在事故认定责任后,事故双方发生异议时,对于车辆的检测就更为重要了。
总之,对于车辆的检测与否,关键还是与事故后果的程度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