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正岩土挡土墙设计怎么把车辆荷载加上去。
岩土挡土墙设计先把车辆荷载折算成均布面荷载,再换算成土的高度,换算土柱,h=q/r;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
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
计算
编辑
1.室外地面活荷载:一般可取10kN/m2,荷载较小时也可取5.0kN/m2
2.土侧压力系数:
(1)一般可取静止土压力系数0.5;
(2)考虑到支座处可认为无侧向位移,为静止土压力,跨中部分随着侧向位移的增大,逐渐趋向于主动土压力,我院综合取0.4,
(3)地下室施工采用护坡桩时可取0.33。
3.覆土重度:以前习惯取18,现在习惯取20,也有的院取19。
4.砼强度:宜取C30,有利于控制裂缝。
5.外侧保护层:《全国民用建筑人防技术措施》3.6.2 注4上规定保护层厚度:“地下室外墙迎
水面有外防水层取30mm;
《防水规范》规定取50是直接取用前苏联的规定,不适用于一般的地下室结构。
6.裂缝限值:有外防水时取0.3mm,无外防水时取0.2mm。
7.调幅系数:不宜调幅太大,最多0.9,建议0.95。
8.考虑室内填土的有利作用:当基础埋深低于室内地坪较深时(>2m时),可考虑室内填土的有利作用,此时,应要求回填时先回填室内后回填室外(此项作用不大)。
9.配筋:地下室外墙为控制收缩及温度裂缝,水平筋间距不应大于150,配筋率宜取0.4%~0.5%(内外两侧均计入),有扶壁柱处应另增设直径8mm短钢筋,长度为柱宽加两侧各800mm,间距150mm(在原有水平分布筋之间加此短筋)。
10.其他:
(1)无上部结构柱相连的地下室外墙,支撑顶板梁处不宜设扶壁柱,扶壁柱使得此处墙为变截面,易产生收缩裂缝,不设扶壁柱顶板梁在墙上按铰接考虑,此处墙无需设暗柱。
(2)地下室内外墙除了上部为框剪结构或外框架-内核心筒结构的剪力墙延伸者外,在楼层不需要设置暗梁,所有剪力墙在基础底板处均不需要设置暗梁。
(3)单层或多层地下室外墙,均可按单向板或连续单向板计算,最上层地下室楼层板处按铰支座,基础底板处按固端。
(4)窗井外侧墙顶部敞开无顶板相连,其计算简图可根据窗井深度按三边连续一边自由,或水平多跨连续板计算,如按多跨连续板计算时,因为荷载上下差别大,可上下分段计算弯矩确定配筋。
(5)实际工程的地下室外墙截面设计中,竖向荷载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通常不考虑竖向荷载组合的压弯作用,仅按墙板弯曲计算墙的配筋。
2、1级公路桥梁车辆荷载是多少
根据03标准桥梁公路一级和公路二级采用相同的车辆荷载标准值,
可理解为汽车荷载限载均为55吨.
一级公路桥梁荷载计算公式如:
1、均布荷载标准值为:Qk=10.5 kN/m。
2、集中荷载标准值Pk按以下规定选取:
桥梁计算跨径L1 ≤5m时,Pk= 180kN;
桥梁计算跨径L1 ≥50m时,Pk= 360kN;
桥梁计算跨径5<L1<50时,Pk 值采用直线内插求得。
计算剪力效应时,上述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的标准值应乘以1.2的系数。
3、荷载kN怎样换算成kg
这是一个初中物理的力学问题,实际上在重力学(牛顿定律)上就有这个换算的关系.9.8N/Kg=9.8牛顿每千克
1kg=9.8N
1000N=1KN
因此:1KN=1000除以9.8约等于102.04Kg
4、公路荷载汽超20-挂120如何NN换算成均布荷载?
汽车荷载由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桥梁结构整体计算采用车道荷载;桥梁结构局部计算采用车辆荷载;车辆荷载和车道荷载的作用不叠加。你所说的是车辆荷载,按公路规范已不采用了,而是采用公路I级II级汽车荷载了,I级时,均布荷载标准值为10.5kN/m,II级时为I级0.75倍,是线荷载。
5、车辆荷载怎么换算成作用在墙背上的附加土压力
1
6、每平方承重50kg换算成荷载是多少?
题主,你好。
每平方承重50kg,要换算成荷载,则需要知道重力公式,也就是重力G=mg,其中m为质量,g为系数,并且g为为常数9.8N/kg,下图截图所示:
所以,重力G=50x9.8=490N=0.49kN
也就是每平方承重50kg换算成荷载为0.49kN,也就是每平方承受的荷载大小为0.49kN。在设计中一般用kN作为常用单位。
7、行车荷载是怎样计入路基边坡稳定性计算的?
换算成土柱的高度。
路基除承受自重作用外,同时还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时,需要将车辆按最不利情况排列(图4-3),并将车辆的设计荷载换算成当量土柱高(即以相等压力的土层厚度来代替荷载),以 表示。
图4-3 汽车荷载布置示意图
当量土柱高度 的计算式为
式中: N ——横向分布的车辆数。单车道 N =1 , 双车道 N =2 ;
Q ——每一辆车的重力(KN );
γ ——路基填料单位体积的重力( );
L ——汽车前后轴(或履带)的总距(m)。对汽-10级和汽-15级,L=4.2 m ;汽-20 级重车,L =5.6 m ;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对于标准车辆荷载为12.8m。
B ——横向分布车辆轮胎最外缘之间总距( m ), 其值为
其中: b——后轮轮距,取1.8m;
m——相邻两辆车后轮的中心间距,取1.3m;
d ——轮胎着地宽度,当车重在200KN和300KN时,取0.6m;当车重较小时,取0.5m。
以三级公路为例,按汽-20荷载计算时,对于计算荷载由标准规定取车重G=300KN,N=2,由式 得
B=1.8×2+(2-1)1.3+0.6=5.5 ( m )
如果路基填料 =17.5 ,则由式 得
荷载分布宽度可以分布在行车道(路面)的范围, 考虑到实际行车可能有横向偏移或车辆停放在路肩上, 也可认为 厚的当量土层分布在整个路基宽度上。 荷载换算高度 与路基填土高度相比,毕竟不大,所以行车荷载对于较高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小,换算高度可以近似分布于路基全宽上,以简化活动体的重力计算,采用近似方法(如图解法和表解等)计算时,亦可以不计算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