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车辆安全常识

车辆安全常识

发布时间:2021-07-08 04:56:40

1、用车安全小知识

最近随着气温升高,车辆自燃起火事故频发,原因各异。
各位有车人士一起来看看,遇到汽车自燃有效处置的方法吧。
汽车自燃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内部设备引发的火灾,比如发动机过热,电子系统故障、轮胎过热、燃油系统泄露等
另一类则是由于汽车附属物过热引起的。
车辆自燃事故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尤其是发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暴晒情况下,很容易在发动机舱内形成一个高温的环境,如果油路出现问题再加上线路的老化,接触不良产生电火花,导致车辆自燃。

应对方式:
在盛夏到来之前加强检查维护,即使排除隐患。定期检查车辆的线路问题,油路方面是否存在泄露风险。
建议车辆行驶到3万公里就要着重检查一下线路是否存在老化或者接触不良

友情提示:
驾驶员应在车上配备灭火器,以便在发现车辆起火之后立即进行初期火灾处理
如果起火车辆冒出黑烟和火苗时,应立即靠边停车熄火,在安全距离内做好警戒,火势扩大时应立即远离起火点,并拨打电话求助。

汽车发生自燃一般都有前兆,比如车身有异响、异味,这个时候驾驶员应立即熄火停车,最好能够将车辆停在避风处,并且快速动车辆重脱身,如果发动机舱起火,不要立即打开引擎盖,否则遇到空气后火势将更加难以扑灭。正确做法是:将引擎盖开一条小缝,用灭火器进行扑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车辆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一、“三防”

1、防春雨:春季时晴时雨,天气多变。雨后路面的尘土与水混合在一起,使车辆轮胎附着系数降低,制动距离延长,紧急制动后会发生方向失控、侧翻等意外。雨后的沙土路坑坑洼洼,公路边泥土松软,行车险情多。这时,驾驶员务必不要开“英雄车”,应主动避让其他车辆。另外,雨中行人手撑雨伞,骑车人头戴雨帽,使他们的视线、听觉都受到限制,往往在车辆临近时突然转向或惊慌失措自行滑倒,使司机措手不及。因此,司机在雨中行车时应减速行驶多鸣笛,耐心避让莫急躁。

2、防行人:春季景色宜人,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道路上的行人、车辆剧增,车安全增加了难度。这时,驾驶员应时刻保持警惕性,以防发生交通事故。

3、防春寒:春季有时也可能出现寒冷天气,俗称“倒春寒”。驾驶员出车时,要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寒准备。

二、“三注意”

1、注意饮食卫生:驾驶工作流动性大,需要就餐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清洁卫生的餐饮店就餐,防止传染疾病。

2、注意休息:要保持充足睡眠,才能精力充沛、才能集中思想,开好安全车。

3、注意保持安全车距:行驶中,要保持足够的纵、横向安全间隔距离,时刻注意车辆、行人动态,切不可跟随前车太近或并排行驶,防止追尾和碰擦事故的发生。

3、车辆安全注意事项

1、驾驶员要搞好自我情绪及身体的调节,增强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针内对各种气候变容化特点,冷静思考面对,处理好每个情况,切记不急不躁,始终把安全防在第一位。牢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保持中速行驶,遇有翻浆道路和路间松软地带一是合理操作漫速通过,二是尽量不要靠路边太近、提前减速、不争不抢、礼让三先。

2、行车中,遇有大风、下雨、下雪等气候能见度较低的情况,除降低车速外,要尽量避免行人、非机动车、与之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行经村镇乡路时,要注意瞭望,一是骑自行车带农具的,二是各种畜力车牲畜动向,尽量不要鸣喇叭,以免使牲畜受惊。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过。遇有施工占道或养路修路地域,要提前处理情况,按路标或指示牌示意,缓慢通过。夜间行驶尽量在路中间行驶,注意路两侧施工材料。

3、长途车要根据行驶路线或地域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前采取措施,在途中做好车况检查的同时,合理安排好途中休息,防止疲劳驾驶。驾驶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在途中感到视觉模糊、大脑迟钝、感知减弱时,必须立即停车休息,恢复体力后再开车。

4、安全行车常识

安全行车关键在于守规矩,现在大部分司机只知道红绿灯与右转,根本不知道其他的规矩,所以存在很多交通隐患,早晚都可能出现事故。

不如上采访普及大家都不知道而又最基础的交规,关键是最实用的,而这些又是让很多司机都忽略的东西。我列举一些:

停车方面:车要行好,必先停好。

实线停车位与虚线停车位的区别。
不论停车时间长短,哪怕是司机不下车,也要停车入位,方便了他人,也安全了自己。
车停好后,要下车确认是否影响其他车辆进出旁边的车位或通行。

行车方面:

虚线与实线的区别
提醒大家弯道、地道、桥梁和路口附近的分道线,替别是大部分多车道无隔离带的路中分道线是实线,任何时候不允许跨越实线。很多人在通过弯道、桥梁跨越实线超车,非常危险!在地道跨越实线甚至中线最无耻,会造成双向车辆顶死,堵塞地道!而在路口实线部分临时强行换道非常容易出现刮蹭、追尾的事故

优先通过问题:
不论是否路口,人行横道上的行人有优先通过的权利。
主路与附路相交而没有信号灯的路口,主路有优先通过的权利,附路必须让行。
两条同级路相交而没有信号灯的路口,右侧车辆有优先通过的权利,左侧必须让行。
路口为环岛时,环岛内行驶的车辆有优先通过的权利,环岛外车辆必须让行。
红灯时右转的车辆应该让行绿灯直行的车辆。
丁字路口,在没有路口一方行驶的车辆,直行时可以不等待红灯,但要让行绿灯左转车辆。
道路出现障碍时,无障碍一方有优先通过的权利,有障碍方必须让行。

行人、非机动车交规普及:
行人、非机动车逆行、闯灯,不按车道通行的想象极其严重。

我想只要做好了这两方面的交规知识普及,事故率能下降很多。

5、车辆行车安全注意事项

(一)严防超速行驶。超速是道路交通事故中名副其实的“第一杀手”。

1. 超速行驶使驾驶人视力下降

通常情况下,在车速72公里时,正常视力为5.1的驾驶员会下降到4.8,这时驾驶人对周围环境与行人的分辨能力大大下降。人体处于运动状态下眼睛的视界也会变得越来越窄,就像一根管子看东西一样,近处的的东西看不见,看到仅是远处的东西,前方一旦出现的险情,难以及时、准确、妥善地进行处置,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2. 超速行驶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

超速行驶,破坏了车辆在特定环境工作中的指数,加大了车辆的工作强度和负荷,加剧了机件的磨损和损毁。特别对车轮更是不利,跳跃性、拖滑性磨损不说,还提高了摩擦温度,轮胎极易老化和变形,引发爆胎事故。
 2. 超速行驶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

超速行驶,破坏了车辆在特定环境工作中的指数,加大了车辆的工作强度和负荷,加剧了机件的磨损和损毁。特别对车轮更是不利,跳跃性、拖滑性磨损不说,还提高了摩擦温度,轮胎极易老化和变形,引发爆胎事故。

3. 超速行驶易使驾驶人疲劳

由于速度快,超车、会车的机会增多,行驶间距缩短,车外情况应接不暇,驾驶人心理能量和生理能量消耗很大,时间一久还会瞌睡,其反应速度及操纵车辆的准确度就会明显下降,易发生交通事故。

4. 超速行驶易加大交通事故损害后果
超速行驶时一旦前方突然出现情况,即使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但仍会延长车辆的制动距离,易造成翻坠车、碰撞的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的破坏程度很高。由于超速行驶,路面冲突点和交织点增多,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无疑将增高,并且一旦遇有紧急情况,驾驶员稍一动方向,很有可能发生车道偏离,这就增加了行车的危险性。

(二)严防疲劳驾驶

暑期是疲劳驾驶的高发期,造成疲劳驾驶主要原因是由于驾驶人睡眠不足或连续长时间驾驶。驾驶人疲劳时,听觉和视觉敏锐度降低。特别是随着疲劳的加重,出现注意力不稳定,注意范围变小,注意力转移迟缓,反应变的迟钝,精力不集中等现象,常常不能正确、敏捷的操纵汽车,一旦前方出现紧急情况,疲劳的驾驶人就会不知所措,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同时,高速公路因其交通元素单一、路况较地方道路简单、驾驶动作基本不变等原因也往往使驾驶人产生疲劳,往往因反应不及时或采取措施不当发生交通事故。连续行车2-3小时后,要让驾驶人选择一个安全的地点停车休息至少10分钟,活动一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要因赶路而勉强行车。一旦发现驾驶人有疲劳驾驶的特征时,一定要立即停车休息,以保证行车安全。
 (三)严防酒后驾驶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都明令严禁驾驶员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因为酒精对人的大脑既有短时间刺激作用,使人“假兴奋”,又有麻醉作用,使人反应迟钝,甚至行为失控。驾驶人饮酒后,由于酒精的麻痹作用,致使触觉、视觉、判断能力、操作能力等降低,人体作出反应的相应时间会延长到正常状态时的2到3倍。

机动车是一种速度快、冲力大的交通工具,它要求驾驶员行车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道路上瞬息万变的交通情况,要在0.75秒内做出迅速的判断,并采取恰当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交通安全。驾驶员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发现前方有危险情况,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的动作中间的反应时间为0.75秒,饮酒后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要减慢2-3倍,同速行驶下的制动距离也要相应延长,这大大增加了出事的可能性。

6、交通安全知识

乘车须知
1、不准在道路中间招呼车辆; 2、机动车在行驶中不准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窗外;3、乘车时,不准站立,不准在车内吃东西; 4、不强行上下车,做到先下后上,候车要排队,按秩序上车;下车后要等车辆开走后再行走,如要穿越马路,一定要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穿行; 5、不乘坐超载车辆,不乘坐无载客许可证、运动证的车辆;
三、骑车须知 1、未满十二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 2、拐弯前须减速慢行,向后了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拐弯; 3、不准双手离把,不准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 4、不准车辆并行、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5、要经常检查车子性能,响铃、刹车或其他部件有问题时不能骑车,应及时修理; 6、不准撑伞骑车,不准骑车带人; 7、不准在道路上学骑车; 8、不准在车行道上停车或与机动车争道抢行; 应急事件处理 上下楼梯,安全第一;不要追逐,不可拥挤。 打闹玩耍,危险游戏;生命可贵,倍加珍惜。 通过走道,不可拥挤;上操下操,特别注意。 不追不闹,不急不躁;靠右慢行,安全记牢。
乘车 乘坐公共车辆,应该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注意交通安全。 候车时,应依次排队,站在道路边或站台上等候,不应拥挤在车行道上,更不准站在道路中间拦车。上车时,应等汽车靠站停稳,先让车上的乘客下完车,再按次序上车,不能争先恐后。上车后,应主动买票,主动让座给老人、病人、残疾人、孕妇或怀抱婴儿的乘客。车辆行驶时,要拉住扶手,头、手不能伸出车窗外,以免被来往车辆碰擦。下车时,要依次而行,不要硬推硬挤。下车后,应随即走上人行道。需要横过车行道的,应从人行道内通过;千万不能在车前车尾急穿,这样很不安全。 安全横过道路 上学、放学和外出活动,我们几乎天天要在道路上行走。走路要保证安全,这里面的学问可多着呢!有不少行人,因为没有掌握好安全横过道路的要领,结果丧身与汽车轮子底下。 横过道路时,要选择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这是行人享有“先行权”的安全地带。在这个地带,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一般都要减慢,驾驶员也比较注意行人的动态。在没划有人行横道的地方横过道路,要特别注意避让来往的车辆。

7、安全行车常识教育内容

1、雨天对安全行车的主要影响是路面湿滑,视线受阻。下雨后路面湿滑,车辆行驶中使用制动时,容易发生横滑或侧滑。当车辆在湿滑路面上行驶时,路面附着力随着车速的增加急剧减小。

2、雾天对安全行车的主要影响是能见度低,视线不清。

3、高速行车时,车辆受到侧风的影响,转向盘会有突然“被夺”的感觉,驾驶人应握紧转向盘,减速行驶。狂风袭来,可能会使行驶中的车辆产生横向偏移。

4、行人参与道路交通的主要特点是行走随意性大,方向多变。

5、夜间道路环境对安全行车的主要影响是能见度低,不利于观察道路交通情况。夜间驾驶人对物体的`观察明显比白天差,视距变短,同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易产生疲劳。驾驶人夜间行车遇对向灯光照射后,短时间内不能看清前方道路情况。

6、冰雪道路对安全行车的主要影响是路面溜滑,日光反射强烈,影响视线。冰雪道路行车,由于积雪对光线的反射,极易造成驾驶人目眩而产生错觉。冰雪路行车时,制动距离延长。在冰雪道路上行车时,车辆的稳定性降低,加速过急时车辆极易空转或溜滑。

7、泥泞道路对安全行车的主要影响是车轮极易滑转和侧滑。在泥泞路上制动时,车轮易发生侧滑或甩尾,导致交通事故。

8、水毁路面影响行车安全,不易通行的原因是无法观察到暗坑和凸起的路面。

9、山区道路对安全行车的主要影响是坡长弯急,危险路段多。山区道路坡长而陡、路面窄、弯多而急,易发生交通事故。

10、行车中突遇对方车辆强行超车,占据自己车道,正确的做法是尽可能减速避让。

11、夜间行车时,全车灯光突然熄灭,应立即制动,靠边停车。


与车辆安全常识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