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智能车辆发展

智能车辆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01 19:42:46

1、智能汽车战略发展方向是什么?

9月15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发改委已经就加快我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组织了专题研究,我国发展智能汽车具有良好的汽车产业基础、先进的通信网络技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目前,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正在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总体战略。我委已启动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起草工作,将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智能汽车发展的战略方向、发展目标、主要路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使其成为引领我国智能汽车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并在战略中提出近期行动计划,确保战略尽早启动、有序实施。

二是集中优势资源,构建创新平台。在国家统筹指导下,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凝聚汽车制造骨干企业、网络通信领军企业、电子信息龙头企业、重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金融机构和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多方力量,尽快组建能够引领支撑智能汽车自主发展的市场主体,形成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

三是聚焦核心技术,加强科研攻关。加大支持力度,突破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包括智能汽车系统及部件、车载智能操作系统及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北斗高精度定位、5G网络及车载通讯、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和安全管理设施等,满足高级别智能汽车应用要求。

四是优化制度供给,完善法规标准。加快我国智能汽车领域立法进程,对辅助驾驶功能应用、智能汽车公共道路测试、自动驾驶系统与驾驶人的责任划分、车辆保险管理等方面作出规范。在智能汽车软硬件接口协议、零部件规格性能、整车系统结构和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快建立我国自主技术标准体系。

五是创造使用条件,推进测试应用。促进城市规划建设与智能汽车协调发展,实施道路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改造,加快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加快建立智能汽车测试方法和评价体系,选择高速公路实际路段和特定园区,按规定条件开展智能汽车实际道路测试。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域有序开展智能汽车示范应用。

科技的创新,让我们生活更美好。

2、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

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目前是在成上升的趋势,智能汽车发展是有很大的空间的,因为它把传统的汽车发展变为自动化、智能化汽车方向发展,而且会更环保更节能,这也是满足很多人的需求。望采纳,谢谢。

3、智能化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成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我国正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国家多次出台配套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发展,当前中国智能汽车数量超千万辆;推动智能汽车发展需要提升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试点城市先行发展发挥领头作用。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领域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高地,我国智能汽车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数量有望达2800万辆。

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成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我国正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根据发改委于2020年2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智能汽车通常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整体而言,智能汽车是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处于协同式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阶段;到2025年之后将处于智慧出行阶段。

国家多次出台配套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发展

智能汽车是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国家也多次出台配套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发展。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将加强智能化载运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到2025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增加,到2025年达50%;C-V2X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50%。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构建形成综合统一、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中国智能汽车数量超千万辆

对于当前我国智能汽车发展情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汽车销量为2531.1万辆,同比下降1.78%。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随着智能网联新车型的加速投放市场及潜在消费者对于智能网联认可度的提升,智能网联新车市场渗透率还将进一步提升,2020年渗透率将达到51.6%,经过测算,到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数量超千万辆,约为1306万辆。目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处于加速发阶段。

试点城市先行发展发挥领头作用

推动智能汽车发展需要提升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2021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发挥领头作用,推进引领全国的智能汽车示范应用和试点运营。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应用试点暂行规定》、《北京市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应用试点申请指南》等政策,规范智能汽车发展;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打造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实现自动驾驶特定场景商业化运营试点。

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数量有望达2800万辆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领域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高地,我国智能汽车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车联网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据国家发改委预计,2025年中国的智能汽车渗透率达82%,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2030年将达到95%,约为3800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将在2020至2025年间实现低速驾驶和停车场景下的自动驾驶;2025至2030年间实现更多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由此,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4、智能汽车的组成与发展趋势

——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智能汽车将人工智能、互联网、通信信息等多方面高新技术集于一身,具备自动驾驶功能,成为全新的智能空间,是新时代下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发展的趋势,这也是全球各国汽车产业的战略方向。

根据我国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的定义,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智能汽车通常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其中,就智能汽车的智能化程度我国划分了六个级别。

产业链——与传统汽车产业密切相关

智能汽车的产业链是传统汽车产业产业链的升级。智能汽车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分为:包含传感器、高精地图和定位的感知板块;包含算法、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决策系统板块;包含云平台和电子电气架构的通讯板块;包含ADAS执行、智能中控和语音交互的执行板块。中游则主要为以传统车企和新兴车企为代表的汽车装配厂商。下游则是智能汽车的经销商、各类服务商等。车联网、智能交通系统(ITS)为智能汽车提供了智能化的基础设施、道路及网络环境,随着汽车智能化层次的提高,反过来也要求车联网、智能交通系统同步发展。

政策导向——智能汽车成为全球发展趋势

——各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方向

随着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智能汽车结合时代的技术升级,不断发展,越来多的国家开始关注智能汽车行业并在此布局,甚至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球各国接连推出各种针对智能汽车的政策和规划,推动本国的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都试图在这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其中以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为首最先布局,发展良好。

——中国大力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

中国虽然在这场智能汽车发展竞赛中起步较晚,但接连推出多项政策大力支持智能汽车的发展,经过前期的重点培育,国内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即将迎来规模化商用。根据工信部等11部委颁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显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将基本形成,并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全球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全球智能汽车出货量不断攀升,预计到2025年达九千万台

根据《IDC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预测报告》数据,2019年可以连接三方服务平台的车辆以及配备嵌入式移动网络的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达到5110万辆,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45.4%;未来智能网联车的年出货量复合增长率约16.8%,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出货量将进一步增至9323万台。

——企业竞争激烈,纷纷布局智能汽车

从全球来看,目前已经开始布局智能汽车行业的企业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科技公司,比如谷歌、苹果、微软等这些科技巨头;一类是汽车制造商,比如沃尔沃、奔驰、奥迪、福特、宝马等。目前整个行业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根据中国汽车技术中心推出的“2019汽车专利创新指数”中的智能网联领域综合专利创新指数显示,全球主要企业智能汽车研发实力较为强劲的是丰田,其次是博世和通用,其余排在前十的是大众、电装、日产、博泰、现代、福特和大陆。

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直线上升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AI智能下的汽车产业裂变--中国汽车企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报告(2019)》,2018年智能网联新车型渗透率达到31.1%,相较2016年增长近5倍;2018年中国品牌智能网联新车型渗透率达到35.3%,相较2016年增长15倍。《报告》预计到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型渗透率将达到51.6%。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约为1033万辆。

——投资布局火热

目前,智能汽车领域共有395家公司,共595起投资事件总投资额为3260亿人民币。不断有资本投身于智能汽车行业。

中国智能汽车前景广阔

——国内汽车需求旺盛,人均保有量持续上升

我国目前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处于较低水平,虽然人均保有量逐年上升,但2019年人均民用汽车保有量仅为0.19辆,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超过半数的水平,我国在汽车市场还有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现在我国在智能、5G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未来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来看,空间广阔。

——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前进

在智能汽车的众多的技术中,自动驾驶技术融合和包含了多种技术在内,是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这也是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中国在自动驾驶的研发上起步较晚,但是今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动智能汽车行业发展,鼓励技术研发,我国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接连取得重大突破,在相关技术上突飞猛进。截止到2020年6月底,共计申请8931项相关专利,专利申请从2012年仅有89项,到2019年申请了2746项,短短八年便翻了三十倍。

——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将达1700万辆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AI智能下的汽车产业裂变--中国汽车企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报告(2019)》,预计到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型渗透率将达到51.6%。由此推测2020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300万辆,到2025年达到1700万辆。

5、中国最新智能汽车发展战略是什么?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通知,鼓励发展中国标准智能汽车。
1、新的智能汽车定义更强调智能应用,必须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 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 用终端等新一代汽车。
2、发展目标要兼顾车与路 。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六大体系要基本成型,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LTE-V2X实现区域覆盖、5G-V2X逐步开展应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3、产业及产品均需打造智能化核心竞争力。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等产品研 发与产业化,建设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加快智能 化系统推广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汽车品牌。
4、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各种智能汽车产业等新型市场主体,包括智能新车企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等,保障战略落实。基于国家战略,目前特斯拉、华人运通、华为、蔚来等头部智能汽车以及车路协同等企业将推动智能汽车2.0时代的真正到来。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请采纳。

6、智能汽车的发展现状

1、IT巨头与汽车企业采用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
宝马曾表示:“我们比IT企业更了解汽车的参数,更能确保汽车行驶中的安全。你可以允许苹果手机死机,但决不能允许宝马车在半路‘死机’。”这或许反映了IT企业与汽车企业的不同思路,前者凭借强大的后台数据、网络技术、智能软件的支持,能够很好地实现汽车与云端的互联;而汽车企业则更多地考虑到车辆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他们“固守”汽车本身的优势。
2012年8月,谷歌宣布其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电脑的控制下安全行驶了30万英里。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依靠激光测距仪、视频摄像头、车载雷达、传感器等获得环境感知和识别能力,确保行驶路径遵循谷歌街景地图预先设定的路线。其装置价格昂贵,大约需30万美元,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其本质符合军用智能车的技术特点。
与IT企业不同,沃尔沃、奥迪、奔驰、宝马、丰田、日产、福特等汽车巨头均选择了更具实用性的民用智能车技术路线。在技术装置方面主要采用常规的雷达(厘米波、毫米波、超声波)、相机(立体、彩色、红外)、传感器(雷达、激光、超声波)、摄像机等进行环境感知和识别,通过基于车联网的协同式辅助驾驶技术进行智能信息交互,结合GPS导航实现路径规划,并且更加注重机电一体化系统动力学及控制技术的研发,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世界汽车巨头正致力于“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智能汽车前两个层次的“辅助驾驶技术”和“半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智能汽车第一层级的辅助驾驶技术包括自主式辅助驾驶技术和协同式辅助驾驶技术两种,通过警告让司机防患车祸于未然。其中,包括前碰撞预警(FCW)、车道偏离预警(LDW)、车道保持系统(LKS)、自动泊车辅助(APA)等在内的自主式辅助驾驶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处于普及推广阶段,并由豪华车下沉至B级车。汽车辅助驾驶技术成为获取E-NCAP四星和五星的必要条件。在美国、欧洲、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和地区,基于车联网V2I/V2V技术的协调式辅助驾驶技术正在进行实用性技术开发和大规模试验场测试。半自动驾驶技术在高端车上逐渐获得应用,比如已经获得广泛应用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
世界汽车巨头们正致力于第三个层次“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用化研发和产业化,即将实现量产上市。沃尔沃将率先量产全球第一个自动驾驶技术——堵车辅助系统。该系统是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集成与延伸,它可以使汽车在车流行驶速度低于5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自动跟随前方车辆行进。此外,奥迪、凯迪拉克、日产、丰田等都计划推出诸如自动转向、加减速、车道引导、自动停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等技术的汽车,它们大多属于第三层次的智能驾驶技术。
3、“全工况无人驾驶”前路漫漫
由于车联网V2X技术涵盖汽车、IT、交通、通讯等多个行业,相关技术标准法规仍不健全,协调式辅助驾驶技术目前尚未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还离不开人的操控,只能按预定程序行进,在雾雪天气还会受到干扰,并且在加速、减速及转向时衔接不太好。总之,全工况的无人驾驶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最终的实用性测试和验证还需要很长时间。
随着V2X技术最终实用性测试和无人驾驶实用化技术开发的进行,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车联网V2X技术标准法规、无人驾驶技术标准法规,并据此逐步建设相应的通信、道路基础设施,构建起完整的智能化的人、车、路系统,为协调式辅助驾驶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无人驾驶汽车要真正上路,还将面临法律和道德方面的困难。一方面,无人驾驶汽车与有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其责任归属以及保险赔付等问题待商议解决;另一方面,无人驾驶技术永远是将保护车辆和车内人员作为第一要务,这会涉及交通道德问题。
4、智能汽车将对交通运输业产生深远而革命性的影响
智能汽车将大幅减少交通安全事故。汽车交通事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为因素,无人驾驶汽车由行车电脑精确控制,可以有效减少酒驾、疲劳驾驶、超速等人为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的交通事故。
智能汽车将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汽车总销量,减轻汽车对环境的污染。根据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团队的统计,传统汽车在大部分时间内(96%)处于空闲状态,利用率较低。无人驾驶汽车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供需要的人使用,因此可以更好地统筹安排家庭内车辆使用,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减少车辆消费总量,有效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智能汽车可以根据实时路况自动选择到达目的地的最优路径,能源消耗更少。
智能汽车将改变当前汽车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影响汽车运输相关产业的发展。智能汽车的运行需要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将不再适用。例如由于无人驾驶汽车靠传感器感知路面障碍,或者通过4G/DSRC与道路设施通信,因此需要在交叉路口、路侧、弯道等布置引导电缆、磁气标志列、雷达反射性标识、传感器、通信设施等。队列行驶也是智能汽车的另一种形式,即有人驾驶领头车辆,后面跟随着无人驾驶车辆编队,这一技术将提高汽车运输的自动化程度。

7、智能汽车是怎样发展的?

智能汽车是一种自动导航的无人驾驶新型汽车,已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投入运行。车内安装有导航显示屏,可以在驾驶员键入的地地名后显示出行车路线;当遇到交通阻塞的情况时,导航系统将引领驾驶员绕道而行,并且可以随机应变,依据不同道路状况和速度变化状况自动启动、加速或刹车制动。智能汽车由一部道路图像识别装置,一部小型电子计算机和一套用电信号控制的自动操纵系统组成。道路图像识别装置用来识别复杂的路况。智能汽车的前方装两个电视摄影机,不断扫描行车前方的道路空间,把前方的影像转换成视频信号。识别装置能看清前方5米至20米的空间,并把高度在10厘米以上的物体作为障碍物来处理。然后,电子计算机从道路图像识别装置接收来的信息中,求出操舵角、速度、加速或减速的控制量。然后和预先输入到电子计算机存贮器中的参数相比较,迅速地得到有关操纵汽车运行的参数。随后,自动操纵系统发出指令信号,控制和操纵汽车的转向器、节流阀、制动器等按指令动作。智能汽车可以根据事先的安排,遵循指定的跑线把乘客送往预定的目的地。在行车时,可以转弯,也可以超越前面的车辆。在发生异常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的紧急刹车。

工程技术人员借助计算机模拟和图像研究汽车连贯运动

8、智能汽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国务院在2015年5月制定了明确的技术路线图:“2020年,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跨产业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体系,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自主份额达5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10%,DA、PA整车自主份额超过40%。
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结合国外技术发展路径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基础性联网信息服务,主要是定位导航、车载娱乐、远程管理和紧急救援等基本功能;第二阶段实现安全预警、高宽带业务和部分自动驾驶服务;第三阶段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和全部联网。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一阶段。
长期看,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最终会实现自动驾驶和车与万物互联。车联网作为汽车“五官”,可以更有效地解汽车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状况,人工智能作为汽车“大脑”,根据信息综合判断做出决策。车联网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前提,而车联网的应用在自动驾驶时代会得到更充分发展。

9、智能汽车发展前景如何?

拜腾的确马上就要出一款智能电动汽车了是个SUV款,大概就是明年第四季度上市吧。不仅拥有前卫的时尚外观,更有超级人性化的人车交互系统,打造轻松的驾车体验。期待呢!

10、国内智能汽车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这段时间,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紧接着工信部公示中国自动驾驶标准,中国从顶层设计上吹响智能汽车产业务实落地的号角。国内以蔚来、小鹏为代表的新势力虽然在智能汽车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相较特斯拉基于底层架构创新的智能汽车还有差距;不过,新创企业华人运通去年发布的量产车高合HiPhi 1似乎能扛起中国智能汽车这杆大旗,这款车基于开放式电子电气架构打造,首次搭载5G+V2X通信模块,具备车路协同能力,可实现双冗余L3自动驾驶。如果全部量产落地,是完全有实力与特斯拉一搏的。总之,希望国内智能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好吧。

智能汽车


与智能车辆发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