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绅宝换标为什么说是北京汽车的高端进阶?
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原创车型、设计理念以及智能网联车等频繁亮相国际车展,中国汽车工业正逐渐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对于自主品牌而言,依旧没有完全摆脱 “廉价车”这一形象。
所以在不断尝试突破价格天花板无果之后,自主品牌纷纷开启了品牌向上之路。而更换车标就成了各大车企迈向高端的第一步,车企如果走好这一步,对于销量的提升也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毕竟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北京汽车的高端进阶
虽然北京汽车的市场口碑一直都不错,但是车标始终是被diss的对象,不过好在北京汽车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7月4日北京汽车“智”系列的第三款车型智达X3的预售会上,“汽扯扒谈”就惊喜的发现一直被人诟病的“猪鼻子”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北京品牌的汉语全拼车标。
知情人士向“汽扯扒谈”表示:“更换新标只是第一步,未来绅宝品牌还将与北汽新能源整合,整合之后将在半年内发布新标”。也就是“BEIJING”字母标识只是一个过渡使用的临时标识,北京汽车似乎正在酝酿一场“革命”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周涛接受采访时表示:“绅宝品牌即将退出市场,逐步回归到北京品牌,同时也会采用新的LOGO”。然而对于品牌整合以及临时标识等相关信息则不予置评。
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捕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我们从商标局了解到,北京汽车已于今年5月20日注册了几个盾形轮廓字母加凤凰造型的全新标识。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汽车并像其他车企那样,在原有的车标基础上进行升级,而是将原有的老车标替换掉了,采用全新的车标,这样的做法在行业并不多见。
然而全新的车标也体现了北京汽车在改革方面的决心。在业内人士看来,不管是变革转型,还是品牌向上突破,“换标”对于各大车企而言,都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
其实自进入2019年以来,北汽集团就始终在变革,先是将北汽越野车正式剥离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集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等为一体的独立运作的公司;又是更换了北汽绅宝的车标。
相信在未来北汽集团的变革还将继续。我们期待“轻装上阵”后的北汽集团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2、车险费率改革 北京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北京汽车保险新规定
作为全国第三批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地区,北京已确定6月25日启动新版车险费率。改革后,出险记录良好的车主,续交保费仍可继续享受最低4折的优惠,而一年出险次数达到10次及以上者,下年续保时,将面临3倍保费的惩罚。此外,新版车险费率将首次与交通违章挂钩,如有闯红灯、超速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保费最高可累计上浮45%。
3、最新2016年北京市西域区公车改革
北京公车改革原则上是,改革后的车 补和公车支出费用低于改革前费用。北京公车改革后,多余车辆不拍卖,而是分为四类处理,包括淘汰一批年限长、排放不达标车辆,补充一些车辆给一线执法执勤 用等。
4、北京汽车摇号改革,有谁清楚的?
还么有出台呢。等等消息吧。
5、2019年北京车险改革方案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北京汽车保险新规定
作为全国第三批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地区,北京已确定6月25日启动新版车险费率。改革后,出险记录良好的车主,续交保费仍可继续享受最低4折的优惠,而一年出险次数达到10次及以上者,下年续保时,将面临3倍保费的惩罚。此外,新版车险费率将首次与交通违章挂钩,如有闯红灯、超速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保费最高可累计上浮45%。
6、关于中央国家机关车辆改革有新规定吗
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城区)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统筹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制定。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列入财政预算,在交通费中列支、按月发放,用于保障公务人员普通公务出行。适时适度调整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执法执勤部门统一参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规定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要严格配备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执法执勤部门的其他一般公务用车一律纳入改革范围。对未参改单位和人员,不得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7、2019北京车险费率改革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北京2019的城乡居民医保,城乡老年人、学生儿童每人每年180元;劳动年龄内居民每人每年300元。
参保缴费时间为2018年9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
8、北京将推新政进京证有啥改革?
街头驶过9台小轿车,就可能有一台是非京牌的,这就是当下的北京。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北京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即北京号牌的机动车达596.8万辆;而目前平均每周,6环内通过办理“进京证”在京使用的外地号牌车辆超70万辆。
北京对非京牌车要不要管起来?这个问题,争论多年。现在,外地车的过度增长,“进京证”演变为不用摇号的日常行驶证的现实,使“政府该出手”渐成各界共识。
要不要管?
到了非管不可的时候了
70万辆是什么概念?相当于香港全部汽车保有量。
北京外地车牌高速增长,一是源自本地市民内需,绕过摇号得方便。据北京市交管局统计,这种情况约占总量的15.67%。
“中签太难了,外地牌照办起来简单还不贵。”北京地铁4号线的终点,紧邻北五环。周边几个停车场,已停满了车,冀、蒙、晋、豫……各地车牌随处可见。开河北牌照车的熊先生告诉记者,2016年,通过熟人介绍,他花4500元办了一张河北牌照,成为有车一族。
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代办外地牌照市场很活跃,根据地域和获得牌照时间不同,一般收费5000元到6000元不等,甚至有些4S店也提供此类服务。
更多的使用者,是在北京打拼的外地人。在老家买个车,开到北京用。
2015年,北京市日均办理车辆进京通行证达5万张。2016年5月,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出台便民措施,规定外地客车通过“北京交警”APP,在网上就能办理“进京证”,持电子凭证就可行驶。此后,日均办证迅速增长到10万张以上。2017年以来,平均每周办理72.5万张。
摇不到号的“刚需”,扎根北京的“北漂”;上外地牌门槛低,违法上路成本低。高需求与低成本叠加,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外地车在北京有了生长的土壤。
据介绍,如果算上北京未加限制的六环外的车辆,在京的非京牌车,实际总数达到100多万辆的惊人数量。作为超大型城市,交通问题没法回避,也不能回避,所以,这一问题已到了非管不可的时候了。
该不该管?
相关管理措施呼之欲出
机动车调控有序、“进京”无序的现状,必须改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市政府在倾听各方意见、经过反复论证后,相关管理措施已呼之欲出。
“进京证”的使用,始于1973年,是为了方便进京办事的外地车辆,属于行政许可事项。现在,数量庞大的“进京证”已变了味。
一是挑战摇号政策,影响社会公平。“在京长期使用外地车的情况如此普遍,已经对《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政策的执行构成挑战。”一位北京市政协委员告诉记者。
“北京有限的道路资源和城市承载能力决定了对机动车进行调控是必须的,也是世界大城市管理的共同措施。”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袁茂存说。按照《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和《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方案(2017年—2020年)》要求,到2020年底,北京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要控制在630万辆以内。这是从城市发展和资源承受能力等多方面考虑提出的硬指标。
二是影响大气污染治理硬措施。进入2018年,北京机动车排放已成为PM2.5的最大“贡献”者;而100多万辆车的计划外贡献,极大地增加了治理难度。
三是停车难矛盾增加。机动车年均增长远高于道路建设里程的增速,按在册数统计,北京城镇地区居住停车位缺口总数高达129万。“我们小区停车位本来就紧张,现在还有很多外地牌照的汽车长期不上路占着车位。”家住海淀区的刘女士说。
在近两年的北京市两会上,不断有代表委员提出强化外地车辆管理的建议。社会公众问卷调查显示,93%的北京市民支持加强外地车辆管控。
怎么管?
宽严相济,刚性政策,柔性执行
对这么多“本地化”的非京牌车辆,怎么管起来,确实是个难题。
记者了解到,为了制定管理政策,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听取各方面意见,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诸如用车者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实际需求。因此,即将推出的新政策,将是一个管理目标明确、又宽严相济的措施。
所谓宽,就是考虑到汽车是个大件,将给足市民处置时间。据了解,管理措施发布后,会有一个一年半左右的过渡期,过了过渡期,才会限制使用。
所谓严,就是未来将限制每台车每年在京通行时间,就是一年只能申请几次“进京证”,不能无限制使用。而停放,也有细致规定,纳入限制。而北京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也会升级,电子眼的功能将多样化。总之,“随便买,无限用”,是不可能了。原来的非京牌有车族,要早做打算。
与此同时,北京市正进一步加大公交、轨道交通建设力度,以多种措施服务市民出行。
来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