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美军装甲车辆

美军装甲车辆

发布时间:2021-08-08 07:34:17

1、介绍一下美军现役主战坦克和装甲侦察车,附图片

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 美国和联邦德国联合研制MBT-70主战坦克于1969年底搁浅。随后美国在MBT-70基础上开始研制新的XM803坦克,但仍因结构复杂,成本过高,又于1971年底被国会否决。 在两个计划被相继取消后,美国陆军随即于1971年展开研制XM1坦克的计划。1973年6月陆军分别与通用和克莱斯勒两大公司签订了研制样车合同。两公司均于1976年初推出一辆原型车,经测试与评估,克莱斯勒的设计中选。为纪念原陆军参谋长,二次大战中著名的装 甲部队司令格雷夫顿W·艾布拉姆斯(Greighton W.Abrams)将军,特把该坦克命名为"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克莱斯勒公司中标后,1978年制造第2批11辆原型车供测试,1979年生产110辆先期批量生产型。第2批原型车经过若干性能测试,改进了一系列问题。1981年2月,美国陆军正式采购7058辆M1,1884年订单追加至7457辆。首辆M1于1981年开始服役。 M1基本型生产了2374辆(894辆为强化装甲的M1-IP型,1984年底推出)。第二阶段批量生产型定名为M1A1,火力和防护大幅提升,产量为5415辆;1990年推出最新的M1A2型,国内生产订单不多,主要是将基本型和A1型改进升级到A2型。 由于M1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后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分别采购了315辆和218辆M1A2型。此外,1988年4月美国国会同意埃及特许生产565辆M1A1坦克以装备埃及陆军。 坦克技术性能 M1基本型的战斗全重为54.5吨,A1型战斗全重增加至57吨,坦克乘员为4名。M1坦克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形,炮塔和车体多用钢板焊接而成,各部分的装甲厚度不等,最厚达125mm,最薄为12.5mm。 M1在正面部分装有先进的乔巴姆装甲。自1988年6月开始,新生产的M1A1在车体前部加装贫铀装甲。经过特殊处理的这种新型装甲,强度是原先的5倍。在海湾战争中,参战的M1A1坦克多数换装了贫铀装甲,实战证明效果非常成功。 M1坦克采用了隔仓措施,用装甲隔板将炮塔内尾仓和乘员舱分隔开,能有效避免二次效应对乘员的伤害。 M1基本型的主炮为1门北约制式105mm M68E1式线膛炮,与M60坦克的M68炮有所不同。该坦克105mm炮弹基数是55发,其中44发装在炮塔尾舱内。 M68E1火炮除了可发射M60坦克制式炮弹外,还可发射新研制的M735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774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883曳光尾翼稳定脱壳贫铀弹芯穿甲弹和M737TPDS教练弹。 辅助武器为1挺M240式7.62mm并列机枪,以及炮塔顶装填手舱口处1挺M240式7.62mm机枪和车长指挥塔上一挺M2式12.7mm机枪。炮塔前部两侧各装有6管M250烟幕弹发射器,车上还装有发动机热烟幕施放装置。 坦克内部安装了哈隆全自动灭火系统。动力舱和战斗舱中安装的红外传感器能在2ms内发现所有着火点并自动启动灭火系统,能在150ms内把火灭掉。 M1坦克采用了指挥仪式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特点是光学主瞄准镜与火炮/炮塔相互独立稳定,火炮/炮塔电液驱动,并随动于主瞄准镜。该火控系统使M1坦克具有在行进间射击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的能力。炮长主瞄准镜为单向独立稳单目潜望式瞄准镜,它与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组合,构成测距、昼夜三合一的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原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目前已改用工作波长为10.6μm的CO2激光测距仪。 为降低成本,而又不太多地降低火控性能,M1基本型没有配备独立的车长瞄准镜,车长不能超越炮长独立地搜索、识别和瞄准目标;炮长主瞄准镜水平向未稳定,仅向低向独立稳定;减少了弹道数据的自动输入,仅用4种主要自动输入的弹道传感器,其他弹道数据参数需要手工输入。所有这些措施较有效地控制了火控系统的成本,实际成本仅为整车成本的20%。 M1坦克是世界首次采用燃气轮机作为主动力的制式坦克。发动机采用的是AGT-1500燃气轮机,输出功率是1103kW(1500马力。该机保养简单、冷却系统效率高,确定是燃油消耗率和成本较高。该坦克采用了X-1100-3B全自动传动装置和改进型扭杆悬挂。坦克每侧有7个铝制负重轮、1 个诱导轮,1个主动轮和2个无轮缘托带轮,采用T156型双销挂胶履带。 M1坦克的越野速度和加速性能非常优秀,最大时速达72km/h,从0至32km/h加速时间只需7秒。 坦克机动性能数据(M1基本型) 公路路最大速度 72.42km/h 平均越野速度 48.3km/h 燃料储备 1907.6L 公路最大行程 498km 涉水深度无准备 1.219m有准备 1.98m 爬坡度 60%攀垂直墙高 1.244m 越壕宽 2.743m 最小转向半径 原位 型号演变 一、M1A1主战坦克 该坦克于1984年8月28日定型,生产始于1985年8月,1986年7月正式装备。该坦克主要特征是装备由美国特许生产的德国莱茵公司的Rh120式120mm滑膛炮,美国编号为M256。由于口径增大,弹药基数减至40发。 1988年以后生产的M1A1型开始加装贫铀装甲,防护力大大加强。此外,M1A1还增装了集体三防装置,换装了新型车长显示器、新主动轮和T-158型履带。 为配合安装120mm火炮,美国研制生产了几种120mm炮弹,其中M827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于1983年完成研制工作,采用了贫铀穿甲弹芯。 二、M1A2主战坦克 M1A2型是M1系列的最新改进型,改进项目众多,主要包括改进火控系统、提高生存能力、大量采用车辆电子装置和提高机动性等4大项。 该坦克首次安装了车长独立热像仪,这是该坦克的主要特征之一。该独立稳定式热像仪是坦克具备了猎-歼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见度很低情况下与敌交战能力。该坦克还改进了车长和炮长的显控装置,提升资料处理及应战效率。此外,主炮和车长与炮长的瞄准仪上均安装了稳定器,进一步提高了行进间射击性能。M1A2坦克还采用了CO2激光测距仪,该测距仪工作波长与热像仪相同,测距范围加大,穿透烟幕和尘烟能力更强,对人眼也较安全。 该坦克配备了新近的战场管理系统(BMS),能自动地提供双方部队位置、后勤信息、目标数据和命令等。M1A2配备了自主导航系统,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能快速准确标定本身所在方位。 底盘也进行了若干改进,发动机加装了数字电子控制装置,提高了省油性和可靠性 三、海军陆战队型M1A1坦克 从1987年开始,美国海军陆战队将221辆改进型M1A1坦克换装部分M60A1坦克。基于陆战队的任务需要,这批坦克加装了涉水用的120mm炮炮口罩、塔式发动机排气管和进气管等涉水套件,以及用于装船的系缆硬点等。 M2/M3装甲车 “布莱德利”M2/M3履带式装甲战斗车由美国联合防务合伙公司生产,包括M2步战车型 和M3侦察战车型两种。M2步战车用于战场运输步兵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并压制敌方坦克和步战车。M2乘员3人,载员6人。M3用于侦察目的,乘员3人,载有两名侦察员。 基于海湾战争的经验,美国陆军制定了M2/M3的改进计划。第一批M2A3/M3A3改进型以于1998年11月交付,2001年5月服役。主要武器装备包括一门波音公司的25毫米 M242炮(标准射击速度为每分钟200发)、一挺M240C 7.62毫米同轴机枪、雷顿公司生产的“陶式”BGM-71反坦克系统(射程为3.75公里)、M257烟雾弹发射器2具。装VTA-903T型发动机,最高时速可达66公里。战车具备两栖作战能力,水中时速为7.2公里。 美国m3骑兵战车 战斗全重 22.59t 乘员3人 载员7人 车长6.453m 车宽3.2m 车高(至炮塔顶) 2.565m 主要武器 25mm机关炮 “陶”式导弹发射器 辅助武器 1挺7.62mm机枪 弹药基数 炮弹:900发 发动机功率 378kw 最大速度 66km/h 最大行程 483km 水上速度 7.2km/h 装甲防护 铝合金、间隔装甲

2、请问一下美军装甲车的种类和名称,不论是路上跑的还是两栖的

师主要装备

导弹

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

装甲车辆

M1A2艾布兰主战坦克[1]

M2A3布雷德利步兵战车[2]

M3A3布雷德利装甲运兵车

M113装甲运兵车[3]

史崔克(Stryker)装甲车[4]

HMMWV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5]   

   图片为   M1艾布拉姆斯       只能发一张 不好意思了 楼主 

AH-64阿帕契攻击直升机[6]

UH-60黑鹰通用直升机[7]

OH-58奇奥瓦侦搜直升机

CH-47支奴干直升机[8]

MH-6/AH-6小鸟攻击/通用直升机

火炮

M109A6自行火炮[9]

M270 MLRS多管火箭发射系统[10]

M124 HIMARS高机动炮兵火箭系统

M119榴弹炮[11]

M777榴弹炮

M198榴弹炮[12]

枪械及单兵武器

BGM-71拖式导弹

FGM-148标枪导弹

M2HB重机枪

M16突击步枪

M4卡宾枪

M249班用机枪

M240通用机枪

M203榴弹发射器

M24狙击步枪

M14自动步枪、M21/M25狙击步枪

M82/M107反器材步枪

M109反器材步枪

M9(贝瑞塔92FS)手枪

M11(SIG P228)手枪

多种霰弹枪

雷明登M870霰弹枪

莫斯贝里590霰弹枪

伯奈利M4超级90霰弹枪

Masterkey枪管下挂式霰弹枪

M26霰弹枪

多种口径的迫击炮

3、美军装甲车

美国的装甲车 最著名的是布雷德利战车。“布莱德利”M2/M3履带式装甲战斗车由美国联合防务合伙公司生产,包括M2步战车型和M3侦察战车型两种。M2步战车用于战场运输步兵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并压制敌方坦克和步战车。M2乘员3人,载员6人。M3用于侦察目的,乘员3人,载有两名侦察员。
布雷德利的地盘是通用底盘的开端,引领了多功能步兵车的感念。因为很容易在通用地盘上加装特殊用途的部件,马上可以变身为侦查车,导弹平台,架桥车,扫雷车等。。。。。

4、美国装甲汽车有哪些?

在伊拉克“治安战”中饱受“路边炸弹”之苦的美军也迎来了他们的新坐骑,即各种型号的“防地雷反伏击车”。自从2007年起,这些新型装甲战车越来越多地取代了机动性高却十分脆弱的“悍马”,出现在巴格达街头,驻阿富汗美军也已批量装备了MRAP。

最初,美军高层对引进这些外形奇特、装甲厚实却又略显笨重的车辆反响一般,五角大楼对是否同意由驻伊拉克西部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指挥官们率先提出的购买MRAP的要求迟疑不决。

然而,随着用来袭击美军的简易爆炸装置变得越来越精致,威力也越来越大,2006年年底,新上任的美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终于批准为驻伊美军装备这种单价高达100万美元的独特战车。

需要说明的是,防地雷反伏击装甲车并不是一个型号甚至一个种类的装甲车,而是对三个类型、多种型号车辆的总称,包括MaxxPro、轻型“凯门鳄”、RG-31、4×4型RG-33四款可携带6名乘员的“用于巷战的防雷通用车辆”;“凯门鳄”和6×6型RG-33两款可运输10名乘员的“联合爆炸物处理快速反应车”;“水牛”和“美洲豹”两款可乘坐12名乘员的扫雷、清障专用车;未来还可能出现MaxxPro+、改进型“凯门鳄”和RG-33、“公牛”等防护能力更强的型号。

另外,MRUV选型中的两个失败的型号,即戈蓝”和“阿尔法”,也小批量生产了一部分,并装备了美国海军罪案调查处、联邦调查局、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等执法部门。

虽然性能与用途不尽相同,但无论是何种类型、哪个型号的防地雷反伏击车,都是以越野卡车为基础发展而成。MaxxPro来自国际7000重型卡车,“凯门鳄”源于美国陆军中型战术卡车,RG-31和RG-33则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南非和津巴布韦为防地雷而专门制造的加固卡车演化而来。

所有型号的防地雷反伏击车,车体均采用防爆炸、抗冲击设计,具有厚实的装甲和良好的防弹外形,可以有效抵挡伊拉克反美武装普遍使用的大威力枪弹,即7.62×54毫米大威力步机弹以及炮弹破片,为了抵御大威力“路边炸弹”的破片和冲击波,还有已经在伊拉克反政府武装组织中泛滥的RPG-7型反坦克火箭筒的攻击,防地雷反伏击车可以加装几乎覆盖车体的附加装甲和格栅装甲。

为了抵御地雷和大威力“路边炸弹”,所有防地雷反伏击车的车底防护也得到了加强并采用了“V”形结构设计。

各型MRUV和JERRV的车体顶部都可以安装包括12.7毫米M2大口径机枪、7.62毫米M60通用机枪和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在内的各种武器。在伊拉克执行任务时,驻伊美军更多地在车体顶部加装一个由防弹钢板和防弹玻璃构成的半封闭射击/观察堡,在射击/观察堡的武器架上安装这些武器。

另外,所有型号的防地雷反伏击车上都装有多种信号干扰装置,以破坏反美武装对遥控爆炸装置的控制,毕竟能“不被炸”比“能扛炸”更安全。

5、美军装备的MRAP装甲车

美国陆军发言人2日宣布,国防部已批准陆军的建议,将赶造数量为早先同意者七倍的1万7700辆「抵御地雷伏击车」(Mine Resistant Ambush Pro-tected vehicle,简称MRAP),取代问世已20馀年的「悍马吉普车」(Humvee),以加强保护美军。
发言人艾伊中校(Lt. Col. Carl Ey)表示,五角大厦批准造MRAP达到前述数量,并将视制造包商的产能,尽可能把更多的MRAP运往伊拉克。MRAP的特色是车壳呈「V」型,底盘拉高,目的在防范驻伊美军的最大威胁—路边炸弹。据悉,它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性改善了四倍。估计这项行动将花费二百馀亿元。
国防部长盖兹把增派MRAP视为当务之急。盖兹29日表示,他正催促包商和军方加速建造MRAP,因为「我们每耽误一个月,就可能有数十名美国青年丧生。」
国会参议员白登(Joseph Biden,民主党、德拉瓦州)和庞德(Kit Bond,共和党、密苏里州)28日致函盖兹,表示驻伊拉克安巴尔省(Anbar)的美军陆战队曾在2005年2月紧急要求军方提供1169辆MRAP,如果军方当时即予以部署,可能保全742名美军性命。这项要求获准之前,陆军派一个高级小组前往伊拉克,实地评估美军士兵的需要,以及何种车辆最适合他们使用。陆军早先只获准2500辆MRAP。但是,由五角大厦高级官员组成的联合采购监督委员会(Joint Requirement Oversight Council)上周末批准把此一数字增加六倍,接受陆军提出的「用一辆悍马换一辆MRAP」的建议.

6、美国的现役装甲车、坦克都有什么?

美国的现役坦克是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下列详细资料
M1主战坦克
1981年列入美军装备,到目前为止共有三种型号:M1、M1改进型和M1A1,总生产量为7467辆。并发展了M1M2。M1是基本型,车体和炮塔采用复合装甲,车体内用坚实装甲板将弹药、燃油与乘员隔开,炮塔尾舱顶部装有弹药爆炸波排放板。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热成像仪等 。动力装置为燃气轮机,配用自动传动装置。M1A1坦克用120mm滑膛炮取代原M1的105mm线膛炮,安装超压式集体三防装置等。M1A2坦克采用车长用全景热成像瞄准镜和CO2激光测距仪等。在海湾战争中,美军首先重点部署了M1坦克,但为对付伊军的化学武器,特从欧洲调派了更先进的M1A1坦克。M1坦克以艾布拉姆斯将军的名字命名。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战斗全重 57t

乘 员 4人

车长(炮向前) 9.828m

车宽 3.653m

车高(至炮塔顶) 2.438m

主要武器 120mm滑膛炮

辅助武器 2挺7.62mm机枪

1挺12.7mm机枪

弹药基数 120mm:40发

7.62mm:11400发

火控系统 指挥仪式

发动机功率 1103Kw

最大速度 66.8km/h

最大行程 465km

装甲防护 复合装甲
M1A1
M1A1坦克是美军投入海湾战争的地面部队主力,总计投入坦克约 2000 辆, M1A1 为 1254 辆,是多国部队参战数量最多的坦克。在“沙漠盾牌”行动中,美军考虑到伊军装备有 T-72 坦克,遂迅速决定以 M1更换 M1A1 ,以保持对伊军的技术优势。

1991年2月24日,多国部队发起了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作作战行动,M1A1坦克为美军对伊实施高速地面进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4天的作战中,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保证了90%以上的出动率,击毁了1500 辆包括T-72在内的伊军主战坦克。由于其火力反应时间短,不良条件下战斗力强,在与 T-72 坦克的对抗中始终处于上风 , 威力强大的120毫米滑膛炮的炮弹命中 T-72 坦克时 , 能引爆其车内弹药 , 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将许多 T-72 炮塔掀掉 , 在与 T-72 坦克对抗中 , 还出现了 M1A1 坦克在 T-72 坦克炮射程之外倒退着进攻的现象。

7、现役美军陆军及海军陆战队装甲车辆

?

8、求美军现役的装甲运兵车名称有那些

美军主战坦克:M-1Al和M-lA2等型,共约7900辆。

步兵战车M-2和M-3型,共6710辆。

装甲输送车:M-113A2、A3型15200辆。

装甲侦察车:TPZ-1型110辆。

9、美军产量最大的装甲车是什么 忘记了 好像有几十万辆全世界

m113系列装甲车是美国现装备的制式装甲人员输送车,越野机动性能优越,可空投空运和水陆两用。采用不同零部件和改装车顶结构即可适用多种用途。
m113型车是美国投产的第一种铝合金装甲车辆。1956年1月开始研制时有铝合金装甲的t113和钢装甲的t117两种车型。两车车重几乎相等,前者铝装甲厚31.75mm(1.25英寸),后者钢装甲厚9.53mm(3/8英寸),都具有相同的抗弹能力,但铝装甲焊接容易,厚度较大,车体坚固,省去了部分加固结构件,重量较t117型轻6%。后来陆军选择了t113,并进一步发展成为t113e1,1958年制成样车,1960年定型为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1959年美军签订首批900辆车采购合同。1960年初在食品机械化学公司的圣何塞(sanjose)兵工厂投产并开始装备部队。1962年又与联邦德国陆军签订生产1132辆车的合同。该车在使用中,特别在越南战争中暴露了许多严重缺陷。1960年美国在t113基础上进行了首次改进,1963年5月将装有柴油机的t113e2定型为m113a1装甲人员输送车。随后制造了10辆预生产型车,1964年9月该车代替m113正式投入生产。该车是m113系列的标准车型,主要是将75m水冷汽油机(154kw)改为6v-53水冷柴油机(158kw),简化了后勤供应的燃料品种,并减少了车内着火的危险性;其次是将阿里逊(allision)tx-200-2b液力传动装置改为tx-100-1全自动传动装置,机动性大为提高。
m113系列装甲车是西方国家使用最广泛的军用履带式装甲车,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装备。装备1000辆以上的有美国(24000辆)、以色列(6500辆)、联邦德国(3800辆)、意大利(3500辆)、土耳其(2000辆)、瑞典(1475辆)、沙特(1260辆)和约旦(1220辆)等8个国家。由美国食品机械化学公司生产和在外国特许生产的车辆总数约75000辆之多。作为美国陆军制式装备,该系列车主要用于协同m60a3坦克作战,但珲不具备与m1坦克协同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斗力。

10、美军二战汽车部队装备哪些汽车

该车是二战中广为使用的以美制通用公司的(GMC)十轮大卡车为底盘的油罐车。 

    1940年,当美国开始全面动员投入二战时,美军为了确保前线物资供应,即着手努力使其运输系统机械化。为此,军方根据国内各汽车公司提出的方案并经多次验证,决定采用通用汽车公司设计生产的GMC十轮大卡车,军方编号为CCKW—353,作为重整军备计划使用之二款军用车之一。

    该车全长6.93米、宽2.32米、高2.24米(不含帆布车蓬)至2.80米(含帆布车蓬)o采用GMC270型4.4升6缸汽油发动机驱动,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04PS O,最高时速71公里/小时,最大行驶里程385公里。驱动形式为6×4或6×6。标准载重量为2.5吨, 但即使运载两倍于承载能力的重量,也照样能飞驰向前。

    该车在二战期间,由于其具有力量大、越野性强、坚固耐用、易于维修以及对各种困境的适应性,因此,在各种战役,尤其是在诺曼底登陆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使其赢得了世界声誉,被视为胜利的象征。该车在二战结束前己生产有80万辆。二战结束后,该车仍被广泛用于军事及民用,直到60年代替代车型出现后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我国解放战争时期,我人民解放军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了大量的美制GMC CCKW-353十轮大卡车等装备。新中国成立后,该车被用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而今, 该车早已被淘汰,只有在电影制片厂的道具仓库里还能见到它的身影。


与美军装甲车辆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