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范本参考
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 1
第一章 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3适用范围. 2
1.4分类分级. 2
1.5预案体系. 3
1.6应急原则. 4
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 5
2.1企业概况. 5
2.2项目概况. 6
2.3危险辨识. 12
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20
3.1指挥机构. 20
3.2救援组织. 21
3.3办公机构. 24
3.4咨询机构. 24
3.5组织体系. 25
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 26
4.1危险源管理. 26
4.2预警行动. 26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27
第五章 应急响应. 28
5.1响应分级. 28
5.2响应程序. 30
第六章 信息发布. 30
第七章 后期处置. 31
第八章 保障措施. 32
第九章 培训与演练. 33
9.1培训. 33
9.2演练. 33
第十章 奖惩. 34
第十一章 附则. 34
第十二章 预案编制领导小组及任务. 35
第二部分 专项应急预案. 36
第一章 煤粉制备火灾爆炸应急预案. 36
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6
1.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8
1.3组织机构及职责. 39
1.4预防与预警. 40
1.5信息报告程序. 40
1.6应急处置. 41
1.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44
第二章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45
2.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45
2.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47
2.3组织机构及职责. 47
2.4预防与预警. 48
2.5信息报告程序. 48
2.6应急处置. 49
2.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53
第三章 触电伤害专项应急预案. 54
3.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54
3.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56
3.3组织机构及职责. 56
3.4预防与预警. 57
3.5信息报告程序. 58
3.6应急处置. 59
3.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62
第四章 机械伤害专项应急预案. 63
4.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63
4.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65
4.3组织机构及职责. 65
4.4预防与预警. 66
4.5信息报告程序. 66
4.6应急处置. 67
4.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70
第五章 高处坠落专项应急预案. 71
5.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71
5.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72
5.3组织机构及职责. 72
5.4预防与预警. 73
5.5信息报告程序. 74
5.6应急处置. 75
5.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78
第六章 锅炉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79
6.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79
6.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85
6.3组织机构及职责. 85
6.4预防与预警. 86
6.5信息报告程序. 86
6.6应急处置. 87
6.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91
第七章 汽轮机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92
7.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92
7.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94
7.3组织机构及职责. 95
7.4预防与预警. 96
7.5信息报告程序. 96
7.6应急处置. 97
7.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01
第八章 总降压变电站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102
8.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02
8.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05
8.3组织机构及职责. 106
8.4预防与预警. 106
8.5信息报告程序. 107
8.6应急处置. 108
8.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12
第九章 中毒窒息专项应急预案. 113
9.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3
9.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15
9.3组织机构及职责. 116
9.4预防与预警. 116
9.5信息报告程序. 117
9.6应急处置. 118
9.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20
第十章 窑头窑尾电收尘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122
10.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22
10.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23
10.3组织机构及职责. 123
10.4预防与预警. 124
10.5信息报告程序. 125
10.6应急处置. 126
10.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28
第十一章 油库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129
1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29
11.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32
11.3组织机构及职责. 132
11.4预防与预警. 133
11.5信息报告程序. 134
11.6应急处置. 135
11.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38
第十二章 电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39
12.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39
12.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40
12.3组织机构及职责. 141
12.4预防与预警. 141
12.5信息报告程序. 142
12.6应急处置. 143
12.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45
第十三章 化学药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46
13.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46
13.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49
13.3组织机构及职责. 149
13.4预防与预警. 150
13.5信息报告程序. 151
13.6应急处置. 152
第十四章 雷电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155
14.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55
14.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62
14.3组织机构及职责. 163
14.4预防与预警. 164
14.5信息报告程序. 164
14.6应急处置. 165
14.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68
第三部分 现场处置方案. 169
第一章 锅炉房现场处置方案. 169
1.1事故特征. 169
1.2事故应急. 169
第二章 空压机房现场处置方案. 173
2.1事故特征. 173
2.2事故报警. 173
2.3应急处理. 173
2.4注意事项. 173
第三章 清库现场处置方案. 174
3.1事故特征. 174
3.2防范措施. 174
3.3应急处理. 176
3.4注意事项. 176
第四章 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方案. 178
4.1事故特征. 178
4.2应急处置. 178
4.3注意事项. 179
第五章 车辆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180
5.1事故特征. 180
5.2防范措施. 180
5.3应急处置. 181
5.4注意事项. 182
第六章 触电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183
6.1事故特征. 183
6.2应急处置. 183
6.3现场急救. 183
6.4注意事项. 184
第七章 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185
7.1事故特征. 185
7.2应急处置. 185
7.3注意事项. 187
第八章 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189
8.1事故特征. 189
8.2应急处置. 189
8.3注意事项. 191
第九章 坍塌现场处置方案. 192
9.1事故特征. 192
9.2应急处置. 192
9.3应急方法. 193
第十章 烧烫伤现场处置方案. 194
10.1事故特征. 194
10.2应急措施. 194
第十一章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处置方案. 197
11.1事故特征. 197
11.2防范措施. 198
11.3应急原则. 201
11.4注意事项. 201
第四部分 附录. 202
4.1应急通讯方式. 202
4.2应急救援物资清单. 204
4.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5
4.4厂区平面布置示意图. 206
4.5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图. 207
4.6余热发电工艺流程图. 208
4.7教育培训记录. 209
4.8应急演练记录. 210
4.9救援队伍行进路线. 211
4.10重点部位逃生路线. 212
4.11厂区周边环境卫星图. 214
2、变电站 应急预案
变电站的事故应急预案多了。
3、有关于安全管理方面的紧急预案怎么写?
企业生产、储存、经营性质不同,规模各异,应编制什么样的预案能满足应急方面的基本要求?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预案有多少功能?如何进行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恢复?本文做粗浅的探讨,与大家共同学习参考。
在制定应急预案前首先应对企业生产现状进行危险辩识与风险评价。危险因素是指:能够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损失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损害的因素。通常两者不做严格区分。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是企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辩识确认危害的存在及其特性,找出引发事故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特征,评估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
一、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原因分为六类:
1、物理性危害因素(设备缺陷、电危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明火、高温、抛物线、粉尘、作业环境等)
2、化学性危害因素(易燃易爆物品、自燃、有毒、腐蚀品)
3、生物性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防害动物、致害植物、传染病)
4、生理、心理性危害因素(心理异常、健康异常、负荷超限、功能缺陷、禁异作业)
5、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操作、监护错误)
6、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二)按引起事故的诱导性、致害物、伤害方式进行分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12、透水13、爆破14、爆炸(锅炉、瓦斯、容器、危化品)15、中毒16、其他。
二、风险评价
(一)企业基本情况
厂址、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建筑总平面布局、功能区分、道路、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备分布情况;
生产工艺过程,高温、高压、腐蚀、振动等关键部位,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异常情况;电气设备,高处作业设备,特种单体设备,压力容器情况;
作业环境,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粉尘及其它有害因素和作业部位情况;
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情况。
(二)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后果分析
1、了解主要泄漏设备及泄漏情况。2、分析造成泄漏的原因。如:设计原因,设备原因,管理原因,人为失误;3、分析预产生的后果。可燃气体泄漏,有毒气体泄漏,液体泄漏,泄漏后的扩散及范围。
(三)危险化学品火灾后果
1、燃烧财产、建筑损失2、爆炸3、死、伤人4、气体中毒
三、脆弱性分析
脆弱性分析是要确定,一旦发生危险事故,企业哪些地方能受到破坏
(一)受事故灾害严重影响的工艺和设备及重大危险源。
(二)预计位于脆弱带中的人口数量和类型。主要有居民区、学校、医院、办公楼、商场等。
(三)可能遭受的财产破坏。主要有基础设施、变配电站、建筑物。
(四)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企业所在地理条件、气象条件、四周环境等。
四、应急资源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应急资源主要指:城市应急救援的力量,如公安、部队、消防、医疗救护、劳动、环保、安监、救援专家,水、电、气、热管理部门及通讯、车辆装备设施和企业应配备的必须设备和物资以及个人防护设备,监测、检测设备、,应急电力设备,重型起重设备等。
应急能力评估,主要用于评估资源的准备状况和从事应急活动所具备的能力,确保应急救援的有效性,提高企业应急水平。企业应急评估可与应急资源准备情况结合起来。
五、应急预案编制
编制应急预案必须考虑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在事故风险分析的结果上,大量收集和参阅已有的应急资料,以尽可能的减少工作环节。完整的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六项内容:
(一)方针与原则
无论是何级何类的应急救援体系,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方针与原则,作为开展应急工作的纲领。方针与原则反映应急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应急的策划和准备、应急策略的制订和现场应急救援及恢复,都应围绕方针和原则开展。
应急救援工作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应急救援也是预防事故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落实好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措施,做好预先有备,一旦发生事故就能及时实施补救,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应急策划
应急预案最重要的特点是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应急策划必须明确预案的对象和可用的应急资源情况,深刻分析评价潜在事故类型及其性质、区域、分布、事故后果。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评估企业中应急救援的力量和资源情况,为应急准备提供建设性意见。应急策划时,还应列出国家、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制定预案的依据。因此,应急策划包括危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和法律法规三个要素。
(三)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是应急策划的结果,要明确所需要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应急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应急物资的准备、预案的演习、公众应急知识培训和签订必要的互助协议等。
(四)应急响应
企业应急响应能力的体现,是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和任务。这些核心功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关联性,构成应急响应的整体,共同完成应急救援的目的。应急响应的核心和任务包括: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与紧急公告、通信、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等。
(五)应急现场恢复
现场恢复是事故发生后期的处理,包括泄漏物的污染处理、伤员救助、保险索赔、死者抚恤、生产程序恢复等一系列问题。
(六)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在事故后或污染后,对预案不适宜的部分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适应企业应急工作的需要。
总之,编写应急预案,应成立编制小组,对企业工艺、设备、作业场所环境、危化品、防护品、医疗救护条件、消防与治安 等多方面进行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估,充分考虑各种应急救援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应急处置的能力,确定方针目标和编写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不断的提高和改进应急预案的时效性、适应性、实用性。
4、安全隐患非重大隐患无需应急预案吗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应急预案。
还是先解决一个概念性的问题:风险和隐患。
只要具有生产经营活动就存在危险和有害因素,因此具有安全风险,风险是固有的。
而在安全理论中,隐患有一层定义是风险处于失控状态即叫隐患。
安全管理的基本对象是各类危险和有害因素即风险。而可以把隐患理解成只是风险管理的其中一个部分。受控风险和失控风险有时只在一瞬间转换,比如高处坠落事故。
制定预案目的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采取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事故表象上是隐患造成,但根本上是由风险造成。安全管理的根本核心是在各类风险的控制上面。
因此,无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制定对应风险可能造成的事故预案是安全管理中的一种对策,预案不针对隐患制定。
国家标准把安全生产事故分为20类,也是安全风险的20大类。企业首先按该标准来查找自身是否可能发生这20类事故,并对应制定专项预案。高危行业和具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还要把预案到对应的政府安监部门备案。常见的火灾、触电、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都是各个行业跑不掉的。
生产经营单位只要具有危害因素就必须制定预案。预案分为三个层级: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一般来说,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只需要一个综合应急预案,根据风险类别制定若干专项应急预案,然后制定和专项预案对接的现场处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