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北京车险改革方案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北京汽车保险新规定
作为全国第三批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地区,北京已确定6月25日启动新版车险费率。改革后,出险记录良好的车主,续交保费仍可继续享受最低4折的优惠,而一年出险次数达到10次及以上者,下年续保时,将面临3倍保费的惩罚。此外,新版车险费率将首次与交通违章挂钩,如有闯红灯、超速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保费最高可累计上浮45%。
2、公务用车改革办公室属于哪个部门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用车改革办公室属于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公务用车改革组织实施
1、中国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管局、中直管理局牵头,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计署等部门参加,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
2、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3、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5、中国各地区各部门要健全工作机制,深入调查研究,细致统计测算,周密制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时限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6、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改革任务。已先行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地区和部门要按本意见进行规范。
(2)北京公车辆改革扩展资料:
公务用车改革基本原则
1、创新制度、分类保障。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
2、统筹协调、政策配套。妥善处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和配套政策,确保新旧制度平稳过渡、有机衔接。
3、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则制定改革实施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先行示范,地方党政机关加快实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有序推进。
公务用车监督检查
1、把公务用车配备和运行维护费用、交通补贴发放、车辆处置情况等纳入日常和专项审计监督及政务公开范围。党政机关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
2、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3、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受理群众举报,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公务用车管理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公车改革到底什么时候改
从主观上来讲,公职人员特别是一领导干部多年来养成的公家的人,公家的事,公家的车,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吃大户的惯性思维.甚至公私不分,公车私用,公车私有,化公为私,导致腐败产生.他们内心自觉不自觉地对公车改革有着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在公车改革中有意无意的推诿拖延,甚至利用职权以改革的名义谋取私利,以继续维持其公车私用公权私用的既得利益.以上原因`造成我国公车改革步子慢不彻底的现状.虽此,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我们迟滞或停止公车改革步伐的理由.公车改革货币化,毕竟是最接近市场化的一种改革路径,它存在的问题也只有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积极而有序的推进公车改革,不仅是我国反腐倡廉,建立节约高效政府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是解决社会诸多矛盾的切入点之一,解决好这个问题,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社会隐形分配不公,降低压缩三公开支,增强民众对推进改革的信心,增加政府诚信,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4、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取消车辆是什么意思
公车改革启动 中央国家机关取消一般公务车
《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今天下发:①取消一般公务用车②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③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④中央国家机关今年完成改革。改革方案详解见图。
详见:http://auto.qq.com/a/20140716/055771.htm
5、北京市公车改革以后司机怎么安置
国家是会负责任的,会有兜底的政策,但一定会区分能力和业绩,尤其是现在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情况下。
6、什么是公车改革?
车补标准
现行的公车改革,很多地方采用了一种模式,将车辆拍卖,然后对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发放标准不一的 “公务活动交通包干费”,又称“车补”。换一句话说,车改是“将以前用实物(汽车)支付的公务活动费用, 改由货币支付”。实行车改以后,绝大部分机关的公车将取消,不会再购买一辆公车,而已领取公务交通费的 人员不再报销任何交通费用。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车补标准分6个档次:对处级干部每人每月补贴1300元—1500元,原则上不超过 1500元。一般科员每人每月可获300—500元车补。所有的交通补贴都由个人支配,政府不干预。但交通补贴发 放到个人手中后,再用公车时,需按里程和车型交纳费用,超出的部分由个人承担。
车改制定的公务交通费的测算公式为:公务交通费=车辆消耗基数×公务活动占用量×(1+辖区面积系数+购 车因素系数)。其中公式中的车辆消耗基数由燃油费、保险费、养路费、维修年检费、停车费、车辆折旧费等六 项费用综合构成。
对公车改革中实行“货币化模式(改公务派车为交通补贴)”,外界认为有“变相加薪”之嫌。因此将由专门 的社会机构和相关专家来进行科学评定,车改过程将请人大、政协、审计等部门参与监督,车补标准将实行听 证。
另类观点:公务员车补应祛除“等级魅影”。
“车补”应该是公务员因公外出所花费的实际交通成本,“车补”的多少也只能依据公务员工作性 质不同、“跑腿”的多少来适时发放。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正在全国各地风风火火试行的公务员“车补”。海南 省澄迈县的标准是:正县级领导干部每月补助3200元,正局级(正科)实职官员每月补助2200元,科员和办事 员每月补助250元;珠海市市直机关的准则为:正处级3000元、正科级1700元、科员和办事员700元……综观新 闻,公车改革同样没有脱离“等级魅影”。不知这种凡“补”就离不开“官级落差”的官场潜规则,除了凸显 “官本位”阴霾不散外,还能说明什么?
7、关于中央国家机关车辆改革有新规定吗
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城区)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统筹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制定。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列入财政预算,在交通费中列支、按月发放,用于保障公务人员普通公务出行。适时适度调整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执法执勤部门统一参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规定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要严格配备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执法执勤部门的其他一般公务用车一律纳入改革范围。对未参改单位和人员,不得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8、《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用于全面指导公车改革,阐明了公车改革的意义,明确了公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细化了公车改革主要任务,对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和保障制度、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提出了要求。
根据指导意见,公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力争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指导意见规定了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合理确定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的具体办法。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是针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参改范围、人员范围和车辆范围。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的方式是在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城区)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适时适度调整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按照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公车改革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