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工程造价专升本的学校有哪些
专升本是相近专业才能报的,这是今年浙江的相近专业的一份附件
浙江专升本相近报考专业目录
报考专业名称
相近报考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与计算科学、会计学
相近报考专业
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
相近报考专业
药学、制药工程、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轻化工程
相近报考专业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相近报考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还有这是今年浙江各院校招专升本的计划,好像都没你的工程造价专业啊,这些东西希望对你有帮助
附件1 浙江省2009年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计划表
序号 学校 代码 专业名称 计划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01 会计学 30
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60
03 国际经济与贸易(2+3) 30
04 软件工程(2+3) 160
05 网络工程(2+3) 60
06 软件工程(2+2) 40
2 浙江工业大学 01 土木工程 70
02 软件工程 60
0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0
3 浙江理工大学 01 轻化工程 60
02 英语 30
03 行政管理 30
04 艺术设计(时装表演及营销) 30
4 浙江海洋学院 01 旅游管理 50
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0
03 护理学 50
5 浙江林学院 01 园林 50
02 旅游管理 50
6 温州医学院 01 临床医学(三年) 90
02 医学检验(三年) 30
03 护理学 30
04 药学 30
7 浙江中医药大学 01 临床医学(三年) 30
02 药学 30
0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0
04 市场营销 60
8 浙江师范大学 01 汉语言文学 50
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0
03 学前教育(师范) 30
04 体育教育(师范) 50
05 电子商务 30
06 市场营销 30
9 杭州师范大学 01 小学教育(师范) 70
02 法学 30
03 音乐学(师范) 20
04 旅游管理 40
05 护理学 40
10 湖州师范学院 01 学前教育(师范) 70
02 旅游管理 80
11 绍兴文理学院 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0
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0
03 土木工程 40
04 英语 40
05 会计学 40
12 台州学院 01 汉语言文学 60
02 小学教育(师范) 30
03 护理学 60
13 温州大学 01 工商管理 60
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0
03 英语 50
04 艺术设计 50
14 丽水学院 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5
02 旅游管理 45
03 汉语言文学(师范) 45
15 浙江工商大学 01 旅游管理 90
02 英语 60
16 嘉兴学院 01 环境工程 70
02 纺织工程 80
17 中国计量学院 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5
02 法学 75
18 浙江万里学院 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90
02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金融方向) 60
03 生物技术 30
19 浙江科技学院 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50
02 车辆工程 50
03 制药工程 50
0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0
20 宁波工程学院 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5
02 英语 20
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5
04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
05 汽车服务工程 15
06 汉语言文学 15
21 浙江财经学院 01 会计学 30
02 国际经济与贸易 50
03 市场营销 82
0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50
05 英语 48
06 汉语言文学 40
22 宁波大学 01 工商管理 60
02 英语 30
03 汉语言文学 40
0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0
05 生物技术 30
06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0
07 小学教育(师范) 30
23 浙江传媒学院 01 广播电视新闻学 40
02 广播电视编导 45
03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 35
04 动画 40
24 浙江树人学院 01 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方向) 50
02 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方向) 50
总计 4435
2、浙江科技学院与温州大学的工科哪个强,机械类呢?
浙江科技学院,省级“十二五”优势专业:艺术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业设计和轻化工程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车辆工程和通信工程
浙江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3、中国哪些学校的专业在海外是认可的?
从教育部获悉,截至2017年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共认证了全国198所高校的846个工科专业。通过专业认证,标志着这些专业的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
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织,标志着工程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程专业质量标准达到国际认可,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突破。作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结果已得到其他18个成员国(地区)认可。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覆盖21个专业类,计划2020年实现所有专业大类全覆盖。
通过认证专业名单如下:
《华盛顿协议》简介。《华盛顿协议》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之一,1989年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国等6个英语国家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发起,其宗旨是通过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认证结果,实现工程学位互认,促进工程技术人员国际流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华盛顿协议》成员遍及五大洲,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南非、日本、新加坡、中国台北、韩国、马来西亚、土耳其、俄罗斯、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19个正式成员,孟加拉、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秘鲁、菲律宾等5个预备成员。我国2013年6月成为预备成员,2016年6月转为正式成员。
序号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
机械类专业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 机械工程
2 浙江大学 机械工程
3 东南大学 机械工程
4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5 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 机械工程
6 北京工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 机械工程
7 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8 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
9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10 吉林大学 机械工程
11 浙江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
12 北京交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 机械工程
13 东北大学 机械工程
14 昆明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15 北京理工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 机械工程
16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机械工程
17 长春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
18 南京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19 天津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工程
21 温州大学 机械工程
22 青岛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
23 山东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5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6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7 西南交通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8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9 天津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0 太原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1 湖南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2 燕山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3 重庆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4 西北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5 太原理工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6 长沙理工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7 沈阳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9 安徽理工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0 武汉理工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1 贵州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2 江苏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3 湖北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4 湘潭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5 兰州理工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6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7 河北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8 黑龙江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9 浙江理工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0 河南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1 河南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2 湖南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3 广西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4 四川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5 西华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6 西安理工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8 西安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0 沈阳建筑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1 上海理工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2 江苏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3 扬州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4 南京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5 浙江科技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6 安徽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7 安徽工程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8 安徽建筑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9 福建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70 厦门理工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71 汕头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72 西南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73 西安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74 陕西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75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76 东北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77 天津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78 太原理工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79 昆明理工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80 沈阳工业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81 山东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82 燕山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83 华中科技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84 天津理工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85 太原科技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86 西南交通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87 兰州理工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88 江苏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89 湖北工业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90 西安理工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91 华东理工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92 北京化工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93 大连理工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94 浙江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95 郑州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96 南京工业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97 兰州理工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98 沈阳化工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99 常州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00 浙江工业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01 四川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02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03 中国矿业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05 青岛科技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06 郑州轻工业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07 吉林大学 车辆工程
108 湖南大学 车辆工程
109 北京理工大学 车辆工程
110 长沙理工大学 车辆工程
111 北京交通大学 车辆工程
112 同济大学 车辆工程
113 合肥工业大学 车辆工程
114 西南交通大学 车辆工程
115 大连理工大学 车辆工程
116 江苏大学 车辆工程
117 厦门理工学院 车辆工程
118 河北工业大学 车辆工程
119 大连交通大学 车辆工程
120 黑龙江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
仪器类专业
121 天津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22 合肥工业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23 清华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24 北京交通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25 北京理工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26 吉林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2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28 北京工业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3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32 东南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33 西安理工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34 大连理工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35 中国计量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36 重庆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37 燕山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38 沈阳工业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39 上海理工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4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41 武汉理工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42 湖南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43 四川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44 电子科技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45 北京科技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46 河北科技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47 中北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48 大连交通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49 哈尔滨工程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5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51 江苏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52 安徽理工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53 青岛科技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54 湖北工业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55 西安工业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材料类专业
156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57 昆明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58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59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60 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6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62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63 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6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65 上海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66 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67 中国矿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68 盐城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69 福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70 南昌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71 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72 西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73 黑龙江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74 同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7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76 中国计量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77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78 福建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79 河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80 河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81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82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83 西南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84 昆明理工大学 冶金工程
185 北京科技大学 冶金工程
186 东北大学 冶金工程
187 安徽工业大学 冶金工程
188 江西理工大学 冶金工程
189 中南大学 冶金工程
19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冶金工程
191 重庆科技学院 冶金工程
192 兰州理工大学 冶金工程
193 合肥工业大学 金属材料工程
194 大连理工大学 金属材料工程
195 内蒙古科技大学 金属材料工程
196 哈尔滨理工大学 金属材料工程
197 江苏大学 金属材料工程
198 兰州理工大学 金属材料工程
199 南京工业大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00 武汉理工大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来源:教育部网站
4、请问一下,浙江省所有本科大学中,那些大学有关于汽车的专业?谢谢
1、浙江科技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学院设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等五个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车辆工程”专业为浙江省省级重点专业,“机械工程”学科列为学校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
2、浙江大学车辆工程
浙江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浙江大学汽车拖拉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名称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工程方向);研究生的专业名称为:车辆工程专业。
3、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等发展阶段。
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杭州船舶工业学校、浙江建材工业学校分别于1994年、1999年和2001年并入浙江工业大学。
4、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前身为机械与电子工程系,2000年成立机械工程学院,2006年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是学校大力建设发展的工科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家“卓越计划”试点建设专业)、工业工程(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00余人,具有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二级学科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5、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成立于2000年,主要由工程力学与材料学、机械工程这两大创建于宁大建校之初的系所合并组成,具有雄厚的教育资源与深厚的学科基础。
5、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怎么样?以后的就业前景如何,希望相关专业的大哥大姐指点~~
人生的成败与专业不完全挂钩,只要你自己上进总有成功的那天!汽车服务专业是比较涉及面比较广,包括机械技术、营销服务、保险理财等,所以综合情况比较好,但是没有机械制造那种专一性!
6、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学费
以2020年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在浙江省内招生为例,其大一新生的学费标准为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等专业18000元/年。
英语、机械工程类、土木工程以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22000元/年;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学费标准为24000元/年。
(6)温州大学车辆工程扩展资料:
2020年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省内招生计划:
1、汉语言文学、广告学专业,学制4年。计划招生人数为75人(一年后进行专业分流)。
2、法学专业,学制4年。计划招生人数为74人。
3、英语专业,学制4年。计划招生人数为75人。
4、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制4年。计划招生人数为186人(一年后进行专业分流)。
5、机械列(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专业,学制4年。计划招生人数为111人(一年后进行专业分流)。
6、工商管理专业,学制4年。计划招生人数为25人。
7、设计学类(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学制4年。计划招生人数115人(一年后进行专业分流)。
8、应用统计学专业,学制4年。选考科目物理、生物和技术,计划招生人数为48人。
7、厦门理工学院,南京林业大学,三明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哪一所好??
选择哪个学校,看考生想学什么专业。
南京林业大学的农林类专业相对更为突出;厦门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对不错;三明学院的艺术设计、教育学等专业较为突出,而浙江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安全工程都很不错,尤其是工业催化方面。
综合看,浙江工业大学的综合实力更突出一点。
浙江工业大学”,是教育部与浙江省政府共建的浙江首批省属重点大学,国家“2011计划”首批14所牵头高校,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入选高校, 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成员,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
该校始建于1953年,1993年12月由浙江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5月,学校牵头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截至目前,浙江工业大学设朝晖、屏峰、之江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009.92亩,固定资产总值40.77亿元;浙江工业大学德清校区项目规划占地约1000亩,于2017年上半年开工,2019年秋季开学,2017年将基本完成基础施工。 [4-5] 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1028万余册,中外期刊37174种。学校现有66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048人,其中专任教师2118人,全日制本科学生19159人;在读各类研究生9663人(博士研究生78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52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363人);成人教育学生15600余人;留学生1706人。
8、温州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和浙江科技学院的车辆工程 选一个你们怎么看 我两个都挺喜欢
你好,这俩个学叫我选的话,我喜欢温卅大学,因为温灼大学老师和环境好啊 !所以我要这个学校,你自已想想看把,加油!
9、内蒙理科487,宁波工程学院,温州大学,西华大学,哪个比较好?
你所列三所高校,都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没有层次的差别。
如果一定要做比较,从综合办学实力方面看,西华大学最强,温州大学的实力则与之十分接近,宁波工程学院目前还没有硕士点稍弱。而从建设地位看,西华大学为小211、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省2011计划、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高校,温州大学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省市共建重点高校;宁波工程学院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
不过,每个高校的擅长或特色专业领域不同。西华大学列入国家级特色专业的有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车辆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温州大学列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或特色专业的有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化学、生物科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网络工程、工业工程等。宁波工程学院则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方面相对较好。
考生可以根据想学什么专业,选择相应优势的院校。
PS:一般来说,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实习、就业机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