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CO经济驾驶模式、侧可视系统、四驱锁、下坡辅助、电子稳定控制各具体是什么?
ECO经济驾驶模式(ECO Drive),该模式可以监测加速踏板的踩踏力度,并以此为根据来判断当前驾驶是否处于经济模式之下,让驾驶者对于燃油经济性一目了然,有利于驾驶者培养更环保的驾驶习惯。 侧可视系统:这是近年在高级SUV上开始流行的装备,不是什么高科技东西,就是在右倒视镜下面装一个摄像头,可以看到右前方的影像,使驾驶员能够观察到右前轮前方的情况,在狭窄复杂的危险路段有一定帮助,也可以后期改装。 四驱锁:第一种方式:传统的方式——即用某种办法强行将同轴两侧车轮的转速锁定,通俗地说就是“迫使两侧车轮以相同速度(或尽可能相同)转动,类似于取消“差速器”。
这种方式实现的方法有多种,出现的效果也有所出入,有的是人工预先100%锁定,有的是系统自动操作;而自动操作中有的通过转速差来动作(包括粘性耦合LSD、电子液压多摩擦片v-lok等等……),有的是通过扭矩差来动作(如“托森”差速器);实现的效果上有固定100%传递的,也有0~100%自动分配的,还有最多x%分配的等等。
用这种方式的时候,扭矩会被转移分配,比如当100%锁定打滑的车轮的时候,原先这个车轮所承受的50%的轴扭矩就将被转移到另外一侧车轮,换句话说,不打滑的车轮就将获得全部的轴扭矩,相当于正常扭矩的2倍。因此,如果前后轴上都有这样的机构,分动箱上也有类似机构的话,那么就等于说4个车轮中只剩下1个车轮没有打滑,其余都打滑的时候,那么这唯一的一个车轮就将获得发动机输出的全部扭矩,相当于正常情况的4倍——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操作的时候要十分小心,这么大的扭矩有机会会令到半轴报废。
采用第一种模式的车辆很多,最经典的就是“纯机械差速器锁”,加装的ARB差速器锁,就是这种模式工作的。
第二种方式:牵引力控制方式——这种方式是靠电子系统介入,对打滑车轮单独施加制动来实现的,通俗地说就是“迫使打滑一侧的车轮停转”。
这种方式与“差速器”无关,完全是“牵引力控制”系统的一个附加额外功能,原本这种系统是用来检测车辆行驶中是否出现甩尾打滑的——如果系统监测到在公路上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会自动根据需要对个别车轮单独施加制动,来修正行车轨迹,帮助车辆摆脱率尾,保持车辆行驶轨迹的。这样的系统最初设计的目的是协助公路路面安全行车需要而设计的,并非为越野目的。然而由于可以电子系统可以单独对单个车轮施加可变强度的制动,这样就带来一个附加作用,就是可以在不需要差速器锁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下起到帮助越野的功能。
因为一般情况下,当一侧车轮打滑而又没有差速器锁的时候,由于差速器的作用,打滑的车轮就会获得全部的扭矩,令到不打滑的车轮失去动力,而打滑的车轮空转。现在系统可以自动干预给打滑的车轮施加制动,等于是强行将这个空转的车轮刹车,这样不打滑的车轮就重新获得扭矩了。相当于起到了一个“仿差速器锁”的作用。
之所以说是“仿”,是因为这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第一种方式下,差速器锁(不管实现原理是什么)一旦启动(假定是100%锁定),那么打滑的车轮就被迫与不打滑的车轮以等速转动,而扭矩全部被分配到了不打滑的车轮,也就是说不打滑的车轮将获得正常情况下2倍的扭矩——我们看到的就是打滑的车轮也会转动,不过转速与不打滑的车轮一样。
而第二种方式下,打滑的车轮是被“刹住”停转(假定是完全刹死),而不打滑的车轮获得扭矩却没有增加,依旧是正常的扭矩,并不会获得2倍的扭矩——我们看到的是,一旦有车轮打滑,那么这个车轮一开始空转,很快就会不再转(因为马上被“刹住”了),而随着这个车轮停转,另外一侧的不打滑的车轮开始恢复扭矩转动起来。
由于“牵引力控制系统”原本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路面行驶的时候修正甩尾等目的设计的,所以激活的条件与越野脱困时候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采用这种模式的车辆,一般都会要求在越野的时候关闭“牵引力控制系统”,不然“为摆脱打滑”而发出的动作指令会与“防止侧滑甩尾”的动作指令冲突,干扰系统发挥作用。
采用这种模式的车辆就包括Jeep的“指南者”。这款车的四驱系统不带任何差速器锁定装置(分动箱、前后轴都没有。 这种系统即便在“四驱锁定”模式下实际就是一个“全时四驱”,相当于NP242分动箱的“Full-Time4x4”模式,任何一个车轮打滑,那么全车的扭矩就都将被分配到这个打滑的车轮,其余车轮全部失去扭矩而陷车。但为什么有的车主反映,指南者在有某个车轮离地或打滑的时候,指南者依然有部分的脱困能力呢?除了惯性动量的作用之外,我认为实际上就是指南者配备的“牵引力控制系统”在关闭了“路面模式”后,通过给打滑的车轮单独制动来实现协助车辆脱困的。
这种工作模式并不属于车辆的四驱系统,是“牵引力控制”的附加作用结果,严格来说在衡量一辆车的四驱系统的能力的时候不应被算进去。
综上所述,两种方式工作的时候我们用肉眼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差异——那就是打滑的车轮是否转动(假定100%锁定的情况下):会与不打滑的车轮一起等速转动的是第一种方式;完全不会转动的是第二种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车辆的四驱系统采用的是第一种“正统四驱越野模式”,但是却同样配备了“牵引力控制系统”(比如5.7的“大切/大指”)。那么一般情况下,“牵引力控制系统”应该就被设计成在越野脱困的时候就不会再起到上面的第二种作用。那么这个时候为了避免“牵引力控制系统”干预四驱系统工作——因为5.7“大切/大指”的“电子液压多摩擦片v-lok系统”会迫使打滑的车轮与不打滑的车轮做等速转动(这个系统可以自动起到接近100%锁定的效果),而“牵引力控制系统”却会对打滑的车轮单独施加制动,把它刹住,不让它转动,这样两者之间就会发生冲突——往往在越野的时候需要人为将“牵引力控制系统”关闭。事实上,5.7的“大切/大指”在切换成“4L”的时候,“牵引力控制系统”就自动被关闭了,不用人为操作;只有在“4H”的时候,才需要车主根据实际驾驶情况决定是否选择关闭“牵引力控制系统”。5.7“大切/大指”没有“2H”,没有切换成“4L”就都是“4H”工作,这样车辆是不知道实际路面是否还需要“牵引力控制系统”工作,所以默认情况下,“牵引力控制系统”在“4H”的时候都是工作的,但假如这个时候,已经是在非铺装路面,需要“轻度越野”(即不需要“4L”,但已经属于越野路面,比如“沙漠”)的时候,及时关闭“牵引力控制系统”对于发挥5.7“大切/大指”的“QD-II”这个时候越野系统的最佳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下坡辅助:DAC下坡行车辅助控制系统(Down-hill assist control)与发动机制动的道理相同,为了避免制动系统负荷过大,减轻驾驶员负担,下山辅助控制在分动器位于L位置;车速5-25km/h并打开DAC开关的条件下,不踩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下山辅助控制系统可以自动把车速控制在适当水平。下山辅助控制系统工作时停车灯会自动点亮。 DAC系统的出现能使车辆以恒定低速行驶,防止车轮锁死,同时可以大大降低车辆在坑洼路面下坡时产生的震动,从而确保了行驶的稳定性与提驾乘舒适性。电子稳定控制:电子稳定性控制(ElectronicSta鄄bilityControl,简称ESC),是一种辅助驾驶者控制车辆的主动安全技术,它能自动对车身的不稳定性进行矫正,有助于防止事故的发生。ESC应用高级的传感技术来判断驾驶者行驶方向的意图,在车辆开始偏离道路时,系统启动干预措施,对一个或多个车轮实施制动力,减少发动机气门的干预,将车辆引导回正确路线。
2、车辆落水后的正确脱困方法是?
1、汽车落水前的自救。
如果车要落水前有反应的时间,一定要尽全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打开门/窗,保证自己不被困在车里。
2、如果车头已经扎入水中,从后座逃生。
因为车头有发动机比较重,所以当车刚溺水时通常都是车头先进水的,车尾慢慢入水,车尾还有些在水面上的空间。此时,不要想着马上打开车门,因为车内外的气压不一样,车门和车窗是无法打开的,此时打开车窗水浸入的反而更快。
这时候要做的是赶快解开安全带,拿着钥匙迅速爬到车尾,将车后排座位放倒,找到打开后备箱的拉扣,从后备箱逃脱。不同车型的逃生通道不同,可以自己看一下自己的车。
3、破窗或开门逃脱。
开窗逃脱的最佳时机是在水位淹没车窗前,车辆入水后电动车窗还能工作3分钟左右,如果能在第一时间打开车窗会比开车门逃脱更省力。如果电动车窗失灵了,你可以用车内尖锐的物品敲击窗户边缘,首选侧车窗玻璃,前挡风玻璃击碎后不易散落,而且容易误伤。
最好的工具是救生锤,如果车内没有或安全锤在够不着的地方,可以用座椅靠枕,靠枕下方的金属杆撬玻璃边缘。注意敲击的时候,最好敲击窗户下面边缘,这样敲碎后玻璃就会自动脱落,不用多次敲击,节省自救时间,还防止玻璃碴子飞溅伤人。如果车窗与车门都无法打开,这时将面部尽量贴近车顶,以保证足够空气。待水从车的缝隙中涌入,在车快灌满的时候试着打开车门,这时候车内外压力差由于水的进入会减小,开车门就像在地面上开车门一样,反而更容易打开逃生。
3、车辆发生碰撞后,驾驶员应采取不正确的脱困方法()!答案:加速驶离!正确的是:松开安全带,检查胳膊
这题目出的好奇怪,出现事故采取不正确的方式。。。。加速驶离,,,这是认人肇事逃逸吗?
4、5大实用的“陷车脱困法”,越野高手未必全懂,全学会就厉害了
无论是自驾游还是去越野,陷车并不是一个罕见的事,一旦遭遇会令人非常沮丧,但与此同时,成功地脱困又非常有成就感,所以即使只有你一个人,碰到这样的情况也不要惊慌,除了拨打救援电话以外,这里还有5个简单实用的脱困方法,全学会就厉害了,足以应对任何陷车情况。
车辆脱困的基本原则:
脱困的过程看起来很诱人,但是轮胎的过度旋转会让你陷得更深,如果轮胎转动困难却仍在持续加速,则轮胎、车轴、变速箱、传动系统都有可能被损坏。
动量是车子脱困的关键,一旦发现车子开始缓慢移动,一定要稳定地保持这种动量。
没有哪种脱困方法是万无一失的,下面5种最好都要掌握,在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反复试验,以帮助车辆脱困。
1、摇摆法
汽车脱困的核心之一是动力,使车辆尝试反复地前进与后退以获得足够的牵引力。具体做法是,稍微向前加速,然后倒挡向后移动,再切换前进挡加速,自动变速箱和手动变速箱的前进挡都要选择二挡,踩踏油门时保持轻盈,一旦感受到车轮不空转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动力,就代表着有很大脱困成功率。
2、挖掘法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建议过,自驾游或者越野时应该在车里准备一把小铁锹,用处很多,野外工具、防身、还能再陷车时帮助脱困,挖掘法不言自明,却非常有效,尽可能多的清除轮胎周围的泥土和沙子,理论上,这样可以为车辆提供更多的获取动力的空间。
3、随机对象法
脱困的另一个核心是获得牵引力,很多时候,车上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也能提供帮助,例如,在驱动轮下方塞入汽车坐垫、脚垫,可以帮助车辆重新获得动力和牵引力,除此之外,外界的一些木板、棍棒、石板、砖头、甚至是大量的树叶,都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意想不到的是,还有一个脱困神器:猫砂,比上面的物品都好用。
4、增重法
很多人认为陷车后应该减轻车上重量,实际上恰恰相反,通过在驱动轮上增加额外的重量,使向下的力能够尽量压缩悬挂系统,从而进一步增强牵引力,这种方法对后轮驱动的车特别有效,原因是后驱车的驱动轮位于后排座椅或后备箱下方,可以方便地在驱动轮上增加重量,但前驱车的驱动轮位于发动机舱下方,只能在副驾驶脚部空间放置物品,万不可将物品放在发动机盖上,非常危险。
5、降低胎压法
我们通常建议这种方法只作为最后的手段,通过降低胎压,可以增加轮胎的表面积,相应地也会增加轮胎与沙子或泥土的接触面积,更多的接触将可能带来更多的牵引力,从而帮助车辆脱困,值得注意的是,降低胎压最好使用充气泵,而不应该戳气门芯,这样有可能引起危险或使胎压降低过多。
任何时候碰到陷车都不要惊慌,掌握这5种方法并且灵活运用,一般都能从容脱困,毕竟越野高手也不一定全部都懂。(感谢关注“风火车评”,每天不见不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天津东丽汽车脱困一次费用是多少?
这要看你是车陷进去多深了。需要什么样的拖车,如果太深了还可能需要吊车,这些费用都不少,你可以去附近找找如果有吊车最好是私人的谈好价,不要请道路救援的。他们收费是非常高的。现在私人的吊车,推土机都有,看你怎么选择了,只要不请国有的,都会比较便宜的。
6、汽车辅助驾驶牵引力控制是什么意思
汽车辅助驾驶牵引力控制是一台计算机,利用计算机检测4个车轮的速度和方向盘转向角,当汽车加速时,如果检测到驱动轮和非驱动轮转速差过大,计算机立即判断驱动力过大,发出指令信号减少发动机的供油量,降低驱动力,从而减小驱动轮的滑转率。
其目的就是要防止车辆尤其是大马力车子,在起步、加速时驱动轮打滑现象,以维持车辆行驶方向的稳定性。
装有ASR的车上,从油门踏板到汽油机节气门(柴油机喷油泵操纵杆)之间的机械连接被电控油门装置所代替,当传感器将油门踏板的位置及轮速信号传送至控制单元时,控制单元就会产生控制电压信号,伺服电机依此信号重新调整节气门的位置(或者柴油机操纵杆的位置),然后将该位置信号反馈至控制单元,以便及时调整制动器。
牵引力控制系统依靠电子传感器探测到从动轮速度低于驱动轮时(这是打滑的特征),就会发出一个信号,调节点火时间、减小气门开度、减小油门、降挡或制动车轮,从而使车轮不再打滑。
(6)车辆脱困辅助扩展资料
行车辅助系统:
1)超强防抖摄像,影像更清晰,为满足本机移动工况的要求,机内所有硬件与接插件均采用防振和加固处理。专业抗震结构设计,对机器提供超强的缓冲和抗震性保护,结合电子抗震及软件抗震技术,有效解决车辆的冲击和震动问题。
2)视频采用修正式MJPEG+压缩格式,高清晰,支持30FPS录影速度。视频文件可以通过连接DVD,导航仪,独立显示器实时显示。
3)支持四路同步录像、录音、存储、放映与实时显示功能。
4)行驶过程中,操控方便,可以根据行驶状态,自动切换所需要的画面,(如车右转时,LCD显示图像只显示右侧摄像头录取的画面。)也可以强制切换画面。
5)采用电池供电或车载供电,采用先进技术处理实现了低功耗。
6)可按照日期、时间快速查找搜索播放功能。
7、BJ40选装的后桥差速锁对越野车辆脱困有帮助吗?
有差速锁的后桥当然好了,比如说路滑,车的后轮打滑困住了,开启差速锁的时候,方向盘必须是直的,不可以打方向盘,就能脱困,开启差速锁之后,车只能前进,或者后退,直来直去走不可以打方向盘,或者转弯
8、车辆发生侧翻和坠车后车辆呈90度侧立时首先应该采取的脱困方法是什么?
你好,如果出了车祸,第一时间想办法就是离开这个车辆,因为防止车可能在经过剧烈碰撞之后会发生爆炸等情况出现。
9、开放式差速器+电子辅助 是否具有脱困能力
有一定脱困能力,其实这又叫电子限滑,一般适时四驱用这个,不过这种车在底盘防护、车身刚性、离地高度上不是很专业,所以不要耍太猛。一般全时四驱车基本都会在中差上安装限滑机构,而在四轮上提供电子限滑功能,这种车比前一种能力更突出,但由于没有纯机械限滑,还是不能撒野太厉害。如果是机械锁止并配置了电子辅助功能的纯越野车,开放差速器+电子辅助只不过是一种轻度越野的选项,这样的车脱困能力还是很可管的。无论哪种车辆,脱困都有极限,不能当坦克开,以及驾驶人的经验和应变能力更重要。
10、车辆侧翻程90度程立驾驶员被安全带绑住了脱困的方法
想尽办法放松安全带,用利器割断安全带,这个都是见机行事的,除非你每时每刻带把刀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