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轻型、超轻型装甲战斗车辆采用机降还是伞降效率更好?哪个成本花费更多?
机降的成本更小。伞降使用的降落伞和其他缓冲材料都是一次性利用。机降以后可以马上转入战斗,但是载机有被防空火力击落的危险。伞降可以载机选择降落地点,战术较灵活。
2、为什么美国军队都用悍马车?
美国军队都用捍卫(HMMWV),不是什么悍马(HUMMER)。当初就是根据美军的要求设计的高通过性多用途车(平台),中标的东西当然全军都用了。不过由于捍卫的防护能力缺陷,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定要换掉的。
3、悍马老矣,谁是美军下代轻型战术车辆
美军防地雷防路边炸弹的新型战车。
4、悍马越野车的防护这么差,美国陆军会不会将其退役?
当前,美国陆军的战术车辆发展重点非常明确,那就是继续支持开发和装备联合轻型战术车及联合轻型战术拖车,在实现里程碑B研发采购阶段后,力争做出采购决定,依据能力开发文件(CDD)启动里程碑C阶段,用联合轻型战术车来满足陆军近三分之一的轻型战术车辆需求。中止(重组)对“悍马”的投资之外,美国陆军将会中止对剩余的大约2000辆民用多用途载货车(CUV)的投资。
美国陆军副参谋长办公室表示,未来要逐步装备联合轻型战术车,A类车约占采购量的70%,C类约占采购量的25%,有限数量的B类移动作战指挥车约占采购量的5%。采购进度将取决于预算情况,预计到2025财年以后完成。最初配备的联合轻型战术车将分别作为或装备战场供应装备,先期进入特种作战部队(SOF),突击联队(RR),全球反应部队(GRE),选定一批步兵旅级战斗队(IBCT)和战场监视旅(BSB)展开部署前训练,作战训练中心(CTC)和陆军预置部队配合换装过程。防地雷反伏击全地形车(M-ATV)作为满足重要作战需求的过渡车型,在联合轻型战术车完全列装且(或)剩余的防雷车族到了寿命之前作为一种永备的能力填补轻型战术车的需求。
根据《美国陆军轮式战术车辆战略》显示,对于没有被联合轻型战术车或防地雷反伏击车族替换的轻型战术任务系列车辆,研究运用其他可选择的方案。预计剩余的“悍马”要进行重组,通过基地级维修延长寿命,继续服役20~30年的时间,制造商要为“悍马”重组研究可行性方案,以便提升维持能力、机动性能和防护性能。“悍马”重组主要包括均衡各部队的车辆配置数量和任务编成,评估安装装甲的可行性,继续进行现代化升级。所有调控活动结束后,美国陆军将开始撤资“悍马”项目,非装甲“悍马”将先期被撤资,随后是高机动性拖车(HMT)和1995年前较旧的轻型战术拖车(LTT),以实现完全由较新的轻型战术拖车组成统一的车队。
在这种背景下,“悍马”未来可能真的拿不到钱了,只能“加强重组”苟活,要不连修理的钱都没有,只能从战场撤回“悍马”。“悍马”说是要重组,其实就是大卸八块,移除这些车上还值钱的防碎片套件和主动炮手防护套件(OGPK),进行修复保养并贮存起来以备将来在其他车型上使用,但是部署在陆军先前储备库、训练装备中心、作战训练中心和一些特定的部队(如特种作战部队,全球反应部队等)的车辆除外。依据紧急器材发放证书(UMR),一部分“悍马”车辆还将安装防碎片组件和主动炮手防护装置,以及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装备,这主要看车辆担负的任务,比如在作战部署中的武器运载车。
总之,美国正在调整超出“悍马”车载重量的陆军数据交换需求,到中型战术车辆(MTV)或者防地雷反伏击车族平台上来,计划在2025财年完成这些系统向新车辆的转移。目前,陆军有40多种使用“悍马”车底盘的武器系统,有超过一半系统的重量超过了“悍马的”载重能力,这些系统将不再使用“悍马”底盘。“悍马”的好日子在美军是到头了,估计他们未来的身影,只有在那些喜欢炫富的中国土豪的身体周围才能看到了。
5、轻型车辆是怎么产生的?
近十年来陆军在局部战争中的作战经验证明,具有较高基本作战性能的轻型装甲技术兵器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现代作战行动的特点表明,装甲输送车不再只是步兵投送手段,而越来越多地发挥着消灭对己方坦克构成威胁的敌有生力量的功能。
其主要原因是,发生大规模作战行动的可能性降低,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威胁不断扩大。而较长的使用寿命、较高的可靠性和战役战术机动性,能在各种地形条件下使用,这些优势都使装甲输送车变得越来越重要。
俄军装备的轻型战车数量多,型号杂,给部队修理部门的维护、供应、修复及工厂大修带来不少困难。现有的轻型车辆主要有四类:步兵战车、伞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和多用途履带式装甲车。在俄罗斯目前的经济条件下,这显然过于奢侈。步兵与空降兵使用不同的战车,而其在地面作战行动中的功能却是相同的(空降行动除外),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改进俄军步兵战车与装甲输送车的难点在于,完善这些车辆的可能性十分有限。在改进过程中稍微增加一点重量,就会造成诸如浮力这样的作战性能的丧失,而这是俄罗斯战车相对于国外战车的突出优势。
6、轻型车包括什么车
新的分类标准将汽车分为8类,其中涉及到轻型汽车的有:
轻型货车:1.8吨<GA,6吨,GA为依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
轻型客车:3.5米<L7米,L为车长;
轻型越野车:GA5吨,GA为依越野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
轻型自卸汽车:GA6吨,GA为依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
轻型半挂车:GA7.1吨,GA为依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
分类依据
根据机动车辆分类标准GB/T 15089-1994:
轻型汽车是指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t的M1类、M2类和N1类车辆。
M1类车指至少有四个车轮,或有三个车轮且厂定最大总质量超过1t,除驾驶员座位外,乘客座位超过8个的载客车辆。
M2类车辆指至少有四个车轮,或有三个车轮且厂定最大总质量超过1t,除驾驶员座位外,乘客座位超过8个,且厂定最大总质量不超过5t的载客车辆。
N1类车辆指至少有四个车轮,或有三个车轮且厂定最大总质量超过1t,厂定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t的载货车辆。
7、FMTV战术车的性能与应用
在战斗中取胜主要依靠士兵的生存能力,这个法则除了被应用到飞机,各类武器装备,还用在战术车上。Stewart & Stevenson系列的中程战术车已经被证明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战术车辆,但仍在完备来克服地雷和小型武器对士兵的威胁。早些时候,生产出一种装甲战术车,其门可抵抗7.62毫米M80的弹药袭击。在Dayton 大学弹道研究室中,大批量的M80弹药射向车门,实验获得了100%的成功,透明和不透明的装甲一点也没被击穿。该车将在全世界的主路、辅路和小路上行驶。FMTV将替代目前中型战术车队中过时的和需要彻底维修的卡车。 轻型A1货车 中型A1货车有效载荷 2250kg 4500kg 拖载质量 5400kg 9450kg 发动机 JP8 JP8 传动装置 自动型 自动型功率 202kW 243kW 驱动型式 4×4 6×6 除了美军装备以外,对沙特阿拉伯、埃及和泰国的军售正在进行中。1996年1月30日驻布雷格堡的部队首批装备该车。装备FMTV的部队包括驻坎贝尔堡、德拉蒙堡、斯图尔特堡、瓦丘卡堡、胡德堡、刘易斯堡以及夏威夷的部队。
8、战术突击车的专用战术突击车
一提起专用战术突击车,很容易使人想到20世纪60年代民用市场上非常流行的“沙丘”车。“沙丘”车重量轻、体积小、车身结构不全、装有保护乘员的翻滚护架,采用大功率发动机和大型越野轮胎。军用型“沙丘”车是在气候干燥/闷热的沙漠区或半沙漠区实施特种作战的理想车辆。这些车辆也可以在热带区和温带区使用,但不适合在北极、寒冷地区或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使用。
专用战术突击车是在管式车体、无车身结构的沙丘车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它必须能搭载2~4名士兵和至少1挺通用机枪;采用特别的悬挂装置以便进行高速越野行驶;外形低矮以降低目标特征,提高车辆存活能力。
目前,世界上的战术突击车型号繁多,种类各异,它们大部分由越野汽车制造商生产。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FMC公司研制出XR311突击车。这是一种体积大、重量重(车全重达到3000千克)、性能好的4×4轮式车,采用自动变速箱和独立的悬挂装置,动力装置为V形8缸汽油发动机(138千瓦),能携载960千克的负荷,平路上最大行驶速度130千米/小时。在同一时期,泰里达因·大陆汽车公司则生产轻型部队车辆(LFV)。该车重量非常轻(车全重为1875千克,携载量725千克),动力装置为85千瓦的增压式柴油发动机,采用自动传动装置、全轮驱动和可调式气动悬挂系统。
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弗莱尔集团公司推出了系列高机动性轻型越野车。其中包括为美国空军生产的R-1救援全地形运输车(RATT)。该车由HSMV公司设计,主要用于战斗搜索与救援(CSAR)任务,装有可折叠的行李架,可充当6副担架。在R-1救援全地形运输车的基础上,弗莱尔集团公司又推出4×4型FLYER-I轻型突击车(LSV)。该车不仅被美国陆军采用,而且特许 澳大利亚ADI有限公司和新加坡动力技术公司生产。新加坡动力技术公司还研制出改进的FLYER-II型R-12轻型突击车。另外,弗莱尔集团公司还研制了V-22轻型突击车,该车的车轮可向上或向内折叠,便于用直升机运送。
美国切诺思公司专门为美国陆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和一些国外客户生产战术突击车。美国特种部队装备的第一辆切诺斯突击车是由4×2越野 赛车改装成的轻型军用车(车全重为1440千克,携载量为400千克,可搭载2名乘员),车上可安装各种武器,包括“陶”式反坦克导弹。随后出现了它的改进型,命名为快速突击车(FAV)和轻型突击车(派生的3人型号,供美国海军渗透侦察小组使用)。轻型突击车重量较大(车全重为1700千克),有效负载也大(700千克,可搭载1+2名乘员),安装88.24千瓦大功率发动机,但4×2的结构没有改变。该车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大量使用,称为沙漠巡逻车(DPV)。1996年,切诺斯公司推出了先进轻型突击车(ALSV)。此车是在相同结构的老式车的基础上生产的,但重量相当大(车全重2450千克,有效负载1100千克),采用更加复杂的4×4结构和102.9千瓦发动机。另外,先进轻型突击车上还装有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小口径稳定式武器站支座,便于安装各种轻武器。
英国目前主要有2种战术突击车:朗莱恩有限公司制造的4×4“眼镜蛇”突击车和威塞克斯公司的4×4“猎隼”突击车。在法国,将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研制生产的4×2VRA突击车(由美国Aureco公司设计)作为其自动武器的平台。约旦KADD公司除了向约旦武装部队提供4×2“布莱克”IRIS突击车外,还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陆军生产更加先进的4×4“沙漠彩虹”突击车。
以色列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为以色列国防军生产6×6“沙漠袭击者”系列战术越野车。为了获得最大的有效负载(1200千克,搭载1+2/4名乘员时车全重为2650千克),该车选用3轮轴结构。31×10.5 R15轮胎的机动性指数为166。
9、战术突击车的特种作战车
第2类战术突击车包括执行远距离、长时间特种作战任务的车辆。这些车辆通常采用系列生产的轻型多用途战术车的机械零部件,继续采用低矮的车身,车身上部一般装有传统的翻转护架,它也可以作为安装武器和其它配件的平台使用。车门和挡风玻璃可以拆卸,可快速折叠的帆布可以用来遮挡阳光。
派生型战术突击车采用结构不同的底盘,最具代表性的是陆虎公司生产的“防御者”突击车和奔驰公司的G系列突击车。这些车辆均为4×4轮式车辆,车全重在2500~3400千克之间,由75千瓦柴油发动机驱动,采用5速变速箱和2速传动箱。采用螺旋弹簧式的悬挂装置,配用7.50 R16轮胎。
马歇尔SPV有限公司在“防御者”底盘的基础上研制了几种型号的车辆,其中包括著名的特种作战车,目前正在英国特别空中勤务团(绰号“红色豹”)和美国陆军别动部队服役。特种作战车可装载6名士兵的单兵武器和班组武器以及所有必备的物品,安装各种轻型武器,如12.7毫米重机枪或20毫米机关炮,顶部有双联7.62毫米通用机枪支座,前部有通用机枪、“米兰”反坦克导弹、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等。里卡多车辆工程公司还为该车研制了一种悬挂闭锁系统,用电子驱动的液压油缸取代了普通的减震器。停车以后,悬挂闭锁系统自动启动,射击时车辆的垂直摆动得到明显降低,从而提高武器的射击精度,尤其是重型武器的射击精度。
1999年,根据美国海军陆战队提出的要求,奔驰公司研制出G系列过渡性快速突击车(IFAV),以填补切诺思快速攻击车与未来ITLTV车之间的空白。过渡性快速突击车是先进车辆系统公司在GD290长轴距车型的基础上设计的。它可以搭载6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以及12.7毫米重机枪或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它体积小,可用CH-53直升机(同时装运2辆)或V-22倾转旋翼飞机空运。该车的柴油发动机使用JP8喷气发动机燃料。
最近,根据德国陆军的紧急需求,莱茵金属地面系统公司在标准的270 CDI底盘的基础上成功推出特种作战使用的轻型步兵车。该车可搭载4名士兵,车身经过专门设计,结构新颖,其中包括可防手榴弹的底板和侧面部件。最具特点的装备是该公司自行设计的带电子转动机的RLS 609K武器平台,适合安装12.7毫米重机枪或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可以快速向下折叠降低高度,便于飞机运输。
有一些特种作战任务(距离远、时间长)需要使用载重量在1500千克以上的突击车,也就是说车全重超过4吨。鉴于这些要求,AM通用公司研制出M998A2高机动性多用途变型车——特种部队/特种作战车辆。该车可载1900千克的物品,翻转护架上装有武器卡环,其上可安装能360度旋转的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指挥员座椅前方的回转支架上可安装7.62毫米或5.56毫米通用机枪。为了满足英国国防部对新一代突击车的需求,1996年,英国阿尔维斯公司研制出4×4“影子”轻型突击车。该车以Reumech公司自行设计的A型运货车的底盘为基础,改进成有效负载2250千克、战斗全重达6000千克的突击车。车体尺寸相当紧凑(最大宽度2米、轴距3米),便于用CH-47直升机运输。最初使用的汽油发动机改用GM 8V发动机,独立的悬挂装置确保车辆具有很强的越野能力。旋转360度的整体式武器支座作为标准部件提供。
2000年,阿尔维斯公司又推出一种新设计的“影子”车辆,命名为防御作战车(OAV)。该车是在采用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底盘的M1113增强能力车(ECV)的基础上设计的。车全重为4800千克,有效负载1200千克,一架CH-47运输机可同时运输2辆防御作战车,一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可容纳3辆防御作战车。
里卡多公司制造的快速部署车(RDV)是战术突击车中的又一个新产品。该车采用4×4“杜罗”轮式车底盘,驾驶员位置移到车辆中心,加拿大GM防务公司的“布鲁特”突击车和意大利ARIS公司的VAT突击车均模仿这种设计。“杜罗”车采用了许多高技术设备,如带托森自动闭锁纵向和横向分速器的4×4驱动机构;136千瓦卡明斯涡轮柴油发动机,采用5速自动变速箱和2速传动箱;使用275/80R20轮胎,致使该车具备极强的越野能力。快速部署车的车全重为5500千克,大量采用由复合材料制成的零部件,如发动机罩、后轮上方的拱板和油门踏板。里卡多公司为快速部署车装配了自行设计的武器支座安装套具,该套具最初是为陆虎“防御者”突击车研制的,可旋转360度,其上可安装包括40毫米榴弹发射器在内的各种武器。
2002年,里卡多公司和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又为英国陆军研制出一种结构完全不同的快速部署车。新式车是从4×4“平茨高尔”标准的TUM HD变型车派生而来的,车身低矮,车体上部由翻滚保护环和可拆卸的支撑物组成。支撑物上有旋转式架座,卸下支撑物车辆便恢复到普通样式。该车可搭载3名士兵,用CH-47直升机运输。
10、“勇士”谈军用轻型越野车?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标榜为中国战地越野车的“勇士”,已经连续三年参加在北京和上海举办的国际车展。很多朋友喜欢于把“勇士”和东风“汗马”相提并论,实际上这两个产品不是一个级别,所承担的任务有所不同,根据总后勤部开始拟定《第二代军用汽车系列型谱》东风“汗马”属于1.5吨级轻型越野车。而“勇士”属于0.5吨级轻型越野车。现代军队的战斗力由机动、火力、防护和通信四大要素组成,机动乃四大要素之首。未来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决定了军用汽车发展的技术复杂化和功能细分。0.5吨级军车属于乘用车,主要用途是战场指挥、通讯、侦察、救护。该级别为我军最基层的一线军用车辆,装备数量谨次于中吨位运输卡车。其中,BJ212属于我军第一代0.5吨级军车。一代与二代之间的过渡车辆有BJ2020L/N/Y等系列车型和少量的切诺基、长丰猎豹、速跑、华泰吉田等轻型越野车。后续几个车型基本上是引进整车的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很少,民用技术色彩过于严重。介于第1代与第2代0.5吨级军车之间的过渡车型被列入我军装备系列的是BJ2020SJ4×4型指挥车,该车是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利用切洛基技术对BJ212轻型越野车改进而来的,改进措施包括:采用功率强劲的63kW水冷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并使用加厚军用水箱、四速变速箱和民用分动箱、P215/80R16宽断面子午线轮胎,增设前防撞杆、内设防滚梁等。该车整车动力性、可靠性和舒适性比第1代北京212有所提高。从战术要求看,军用汽车的机动性应不受桥梁、涵道的限制;能够方便地进行空运、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虽然,长丰猎豹公司对帕杰罗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一系列的技术革新。90年代后期,我军的一些轻型装备也尝试长丰猎豹作为底盘。但作为现代军用汽车要完成其编配使命有两个标志性特征:一是它必须实现完全国产化,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重视车辆在一定的负载下,通过松软地面、坎坷不平地面以及各种障碍的能力。有足够的运行可靠性和较好的越野通过性。二是在恶虐气候环境和艰苦道路条件下它必须在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环境下的战场环境。技术成熟、设计经典、使用可靠应该是军用汽车设计的代名词。从技术要求上看,军用汽车为了实现较高的机动性,在车辆结构上通常采用大功率增压柴油发动机、降低车辆自重,提高比功率等技术措施。“勇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推出的标榜为我国战地越野车新型越野起汽车,它与一般同类车型相比,在外部造型、整车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和动力经济性、越野通过性、整车安全性、信息化水平、整车设计与装配水平等方面全面提升、大幅度进步。同国外成熟的军用轻型越野车车系列车型一样,“勇士”越野车开发建立了一个汲取当今国际成熟领先技术、代表了我国先进汽车水平的越野车型的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衍生出各种性能的不同车型。作为军车“勇士”可以轻易的配置改装为作战指挥/侦察车、物资运输车、兵员乘用/救护车、通讯指挥车以及轻武器装载车等。在民用车市场上,可以广泛用于公安、武警、工程抢险、森林消防、地质勘探、石油等特殊部门的专用车,也可成为一般用户载人购物、野外旅游、探险、物资运输等方面的交通工具,具有典型的机动性强、多用途的特点。我与“勇士”的初次接触被安排在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培训中心和周边道路上进行。“勇士”车身外型给我的印象是:整体四四方方,简洁、威武,完全抛弃了BJ2020的传统,整体感觉是硬派越野车的风格。“勇士”与“悍马”神似,但在“勇士”身上找不到任何与悍马一样的局部或细节设计。据吉普公司的有关技术人员介绍:“勇士”外部造型是在研究了欧、美、日三大流派越野车造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和中国越野车的特点而设计的,不与任何国内、国外车型雷同,具有原创性。“勇士”共有两款,分别称为0.5吨和0.75吨级。0.5级为短轴距(2600毫米)、四门、平顶、两排座,5乘员;为了满足军方的特别需要0.75吨级为长轴距(2800毫米)、双门、高顶、三排座,其中后两排为侧置竖排,8-10乘员,便于搭载更长更大的轻型武器。进入“勇士”车内,两块平板玻璃组成的前挡风玻璃缺乏现代感,我知道:这是军方刻意的设计要求,原因是在风挡玻璃遇到外力破坏时,有可能减少一半损失,维修、更换时也更为方便。“勇士”内饰装配与外观基本协调,以棱角的矩形设计为主,采用了可拆式玻璃钢顶篷。内饰板采用灰色硬质塑料,汽车仪表分度均匀,水平仪、海拔高度表、电子罗盘、车内和车外温度计、气压表等车用现代装备一应俱全,同时安装了军车专用设施。防滚梁的软性包装材料与座椅一至,就连门锁按钮也是单独的小方柱。可能非量产车的原因,感觉做工略显粗糙。“勇士”采纳的高靠背座椅是现代四驱车的流行趋势,与轿车相比勇士的座垫有点偏硬,遗憾的是不能调整高度。三个脚踏板在使用时感觉有些弹脚,虽然与勇士强调的硬朗风格一致。但长途行驶时可能会增加驾驶强度。打开机器盖,内部设施琳琅满目。“勇士”均搭载的是国产从日产柴油机引进的3升增压中冷柴油发动机,该机型在每分钟3600转时输出额定功率为101.5千瓦,在每分钟2000转时最大扭距313牛米。当环境温度达到大—40℃时,采取喷射助燃剂等辅助措施可在45秒之内启动并运行。使用柴油发动机不仅具有可靠性高、低转速扭矩大、经济动力性好等特点。对于追求燃料运输安全性和供应单一性的军队来讲,发动机柴油化已经成为世界军用车辆发展必然趋势。CYQD32Ti主要技术参数型号:CYQD32Ti形式:增压中冷气缸数:4—99.2×102工作容积:3.153燃烧室形式:涡流室压缩比:22:1额定功率/转速:101.5/3600最大扭矩/转速:313/2000标定工况燃烧消耗率:全负荷最低燃油消耗率:225最高空载转速:4600-4800怠速稳定转速:650-750机油消耗率:≤0.4工作顺序:1-3-4-2噪声限制:93.4烟度:≤2.0排放标准:EGR(废气再循环型)达欧Ⅱ标准,增压、增压中冷型优于欧II标准。整机净质量:275外形参考尺寸:721×701×665从以上发动机数据上看:日产柴油机确实具备世界级先进水平。它技术先进,质量可靠,该产品已广泛运用于国内外各种轻型卡车、越野车、皮卡车、多功能车(MPV)上。在提高车速、加速性等动力指标上可圈可点。进入培训中心的专用车间,一辆专为绘制“勇士”维修手册提供测量数据的实装底盘映入眼帘。遗憾的是:绘图工艺已经结束,各总成已完成组装。看到“勇士”底盘前后两端高高的跷起,我高兴异常。从专业技术角度上讲:这种完全模仿奔驰G的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可以在提高最小离地间隙的同时,有效降低车辆重心,增加行驶稳定性。有利于安排车桥轴距,控制车辆最小转弯半径、接近角、离去角,提高纵向通过性。在移植的背后需要扎实的结构布局和钢材强度及韧度抗扭曲度作为技术支撑。否则,在高强度越野条件下,车架变形将不可避免。据厂方技术人员讲,“勇士”在底盘系统设计上,研究了世界各系著名越野车的结构特点。分时四驱、四轮碟刹,利用与戴克公司合作的优势,获取了奔驰G非承载式车架的核心技术,选择了与英国陆虎越野车同样形式的非独立悬挂的驱动桥。前悬挂采用双纵向控制臂、螺旋弹簧式,这种纵悬臂塔簧悬挂结构,确实具有技术含量。后悬挂为渐变刚度钢板弹簧式。这样可以提高菏载能力,对防止车辆颠簸(空载/满载情况下)也能起到良好的避震作用。非独立的悬挂系统提供了“勇士”汽车在恶劣路面上卓越的越野行驶性能,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可靠性、维修便利性和高速操作稳定性。在整车安全性方面,“勇士”的主被动安全设施完善。除碰撞吸能的车身、车架设计之外,其安全装备主要包括智能型前双安全气囊、安全带、前后盘式制动器、四轮防抱死制动(ABS)系统、中央手柄操纵机械式轮边驻车系统、吸能型可调倾角转向管柱、双管路中心阀式制动总泵等。此外,车内还带有可拆卸式防滚翻保护装置。在燃油供给系统上,“勇士”采用金属主、副燃油箱形式来提高战场生存性与适应性的需求,主燃油箱容量85升,位于车架后部,副燃油箱容量18升,位于车架中部。通过手动切换主、副油箱十分方便。车辆续航能力超过1000公里,是一般越野车的两倍。在参观完实车和底盘总成后,开始了期望已久的实车试驾。我启动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动力噪声大的特点在“勇士”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热车后明显好转。“勇士”装配是的5速全同步手动变速器,在样车底盘上还有进口的原厂标识。在平稳起步后,升入各个挡位换挡顺畅。勇士的起步和加速能力相当不错,感觉动力储备十足,各挡位的适应车速区间比较宽。首先我们选择了场地周边的工地,进行爬坡、翻沟、过坑进行传统越野项目。场地难度不大,“勇士”一直勇往直前。从没有退缩。限于场地条件,没有机会使用4L,甚至很少使用4H。在过颠簸地段时,“勇士”的悬挂可谓刚柔并济。翻越坡顶时,感觉不到车身扭动,非承载式车身的整体结构让人放心。没有来自车身底盘扭动的声音。较高的驾驶位置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因为可以选装绞盘,所以“勇士”没有配备差速锁,据说“勇士‘的后桥可以选装差速锁。勇士轮胎选用的是LT265/75R16越野轮胎,全地形花纹。特殊配置的车辆,配置泄气后仍可行驶的内支撑或防泄气特种轮胎。同时,勇士还在车架上设计了6个系留环,适用于运输系留、起吊、牵引与被牵引的需要,车架前后还均设置有硬牵引和推拉装置。在在高速公路上试车时,感到“勇士”的转向在低速时比较轻松,高速时逐渐加重,转向稳健阻尼作用明显,路感清晰。可能是使用柴油机的原故,当车速达到每小时110公里时,车内噪音明显,车内乘员彼此交流需要喊叫。此时,发动机转速在2200转/分左右,看来还有不小的提速空间。总的感觉“勇士”是纯种硬派越野车,制造者呕心历血“十年磨一车”,但由于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对于该车车辆的技术性能、量化指标、越野能力和外型设计还不能求全责备。不能指望它“二十年不落后”。我期待着“勇士”作为军用汽车走向民用市场的那一天。期待着它象“乌尼莫克”军用与商用系列车型一样,能够“百变金刚”给我们留下足够的改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