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机振动模态分析是线性还是非线性
随机振动模态分析是线性。
随机振动模拟分析用于确定结构在随机载荷作用下的响应。目前,随机振动分析在车辆、土木结构和机载电子设备等的设计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与确定性振动不同,随机振动服从概率统计规律,用概率统计方法描述,只能知道物理量的统计值(均值、均方根值、标准偏差)。
2、何种机械机构可以产生随机振动?
你是需要这么一个振动源还是说想知道什么机械可以产生而已?
如果是后者,答案太多了,应该说我们所见到任何机械其正常振动的时候都包含有大量的随机振动在其中,主要源自机械零件的不绝对对称、润滑及摩擦等等
比如我们的汽车(如果能完全掌握其振动规律的话,就可以制造出优秀的完全舒适的车辆~)
如果想得到随机振动源,一般可以采用振动平台加随机信号的方式来获得
3、我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想了解车辆工程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有哪些
序号
研究方向
主要内容介绍
01
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
研究汽车动力学建模、人的控制行为与乘坐行为建模和道路、空气与交通等外界环境的动态建模、探讨汽车、人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近期主要研究汽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轮胎力学特性建模与仿真,驾驶员控制行为建模与仿真,汽车性能的仿真、评价、控制和优化,汽车底盘主动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汽车集成控制技术与基础理论,以及汽车性能设计和试验技术及其相关设备的开发等。
02
汽车系统动力学
研究汽车多体系统动力学及应用,汽车振动和噪声分析控制技术,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技术,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分析与控制,汽车行驶平顺性,现代汽车新型零部件设计理论和开发技术等。
03
汽车地面系统分析与控制
研究汽车地面系统分析与电子控制技术,越野车辆理论,电子控制金属带式无级变速理论和技术(CVT),汽车制动和牵引力控制理论和技术(ABS@TCS),汽车悬架控制技术等。
04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理论及控制技术
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驱动理论、参数匹配、优化设计、控制策略和技术,再生制动的智能控制,电子控制差速技术等。
05
汽车自动变速理论与控制技术
研究汽车液力传动新的设计理论,自动变速理论与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现代控制理论与电子技术和网络控制溶于自动变速系统的技术和方法等。
06
汽车车身工程
研究汽车车身造型,人体工程学,汽车空气动力学理论与方法,风洞实验技术,车身结构
CAD/CAE/CAM—一体化技术,车身先进制造技术,模具开发技术等。
07
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研究车辆随机振动理论与分析,零部件及系统的动态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动态性能分析与动态仿真方法,零部件及系统的可靠性理论与技术等。
08
汽车振动噪声分析及控制
研究汽车噪声和振动的建模、分析、诊断及其主、被动控制技术;汽车噪声(次声)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汽车主动、半主动悬架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汽车结构与悬置参数的优化设计及汽车的行驶平顺性研究。
4、随机振动的介绍
随机振动指那些无法用确定性函数来描述,但又有一定统计规律的振动。例如,车辆行进中的颠簸,阵风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喷气噪声引起的舱壁颤动以及海上钻井平台发生的振动,等等。振动可分为定则(确定性)振动和随机振动两大类。它们的本质差别在于:随即振动一般指的不是单个现象,而是大量现象的集合。这些现象似乎是杂乱的,但从总体上看仍有一定的统计规律。因此,随机振动虽然不能用确定性函数描述,却能用统计特性来描述。在定则振动问题中可以考察系统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确定关系;而在随即振动问题中就只能确定输出和输入之间的统计特性关系。机械系统中随机振动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出于航空科学的需要。后来这一理论在土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和海洋工程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60年代以来,振动测试技术和计算技术飞速发展,为解决复杂的振动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5、有谁知道正弦振动和随机振动在车辆现实行驶过程中分别模拟的那种情况,或者举一些现实的例子谢谢!
如果你说的汽车的话,随机激励应该模拟的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的普遍的一个振动情况。用随机振动通常是为了研究车辆系统的振动特征,减振性能,特振动传递特性的,如果对车辆进行运行平稳性评价,要用规定的道路谱。
至于正弦激励通常用于研究车辆对某些频率振动的减振特性的,并非用于模拟形式过程的实际情况。
6、运输振荡测试如何判定振荡后产品的标准
现在很多优秀的国际企业对运输包装的检测都有一套相对科学、严格的标准,天测对运输包装所进行的试验都依据了目前先进、通用的国际标准。这些标准检测通常体现在设计指导试验、运输常规试验、环境运输试验等方面的试验:
一、设计指导试验
设计指导试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验产品性能和包装设计的依据试验,该试验可以通过科学的数据反映该产品的性能和容易损坏的部位,在包装设计上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改善。可以通过扫频试验和冲击易碎性试验两项进行综合考察。
1、扫频试验 试验方法参考ASTM D3580
对被测物进行扫频试验,产品可以不带包装和带包装分别进行,重点考察样品重要部件的频率响应情况,通过在重要部件上安装传感器,绘制图形,可以分析出该部件的共振频率,扫频的频率范围可以在2Hz~200Hz~2Hz,输入加速度为0.5g的扫频,在得出共振频率后,可以进一步加大输入加速度,然后在此共振频率下输入原先2倍的加速度(1.0g)振动5分钟。
2、冲击易碎性试验 试验方法参考ASTM3332
该试验产品不需要包装,通过对产品的冲击易碎性的检验,可以进一步发现产品所存在的弱点和缺陷,了解产品的特性,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并为包装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天测可以根据家电产品设计规范中的要求规定其产品需要承受在半正弦波下速度变化率大于170cm/s,冲击方波加速度大于36g的试验。
以上两项试验应该在设计初期进行,如果发现有问题不能通过试验,应该立即从产品和包装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不要等产品定型了在进行更改,那时需要的设计费用将是巨大的。
二、产品整体运输试验
我们应该根据产品的销售去向,产品的物流环境确定相应的试验方案,从中提炼并制定出企业相应的运输试验标准,该标准应可以满足国外企业的质量要求和运输要求,并且贯穿于产品的开发与改型的最终验收标准,从而使得产品销售流通到最终用户的手中时应该是完好无损的,产品因运输造成的破损比例
应该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产品的重量进行分类,重量超过 50公斤 和小于 50公斤 的应分别进行不同考察,因为根据统计和国外相关的运输试验标准重量,不同的产品会受到程度不同的破坏,而且破坏的方式也会不同,所以有必要进行分类。还有产品运输标准应该具有代表性,适应国际物流环境的要求,满足国外机械搬运的要求。
1、小产品< 50公斤 该试验方案应该包括仓储试验、机械搬运试验、车辆运输振动试验、空运振动试验、倾翻试验、跌落试验。试验需提供4个样品完成全部试验。
A、仓储堆码试验 试验方法参考ASTM D-642
载荷量的计算:L=W ?H-1 F公式,L为承载量、W:单个产品重量、H:产品允许堆码的层数、F:劣变系数。并规定单瓦楞222N、双瓦楞445N、三瓦楞2220N的初始压力。同时还可以再规定包装件的总变形量<20mm为合格。如果变形量超过了标准,说明包装件整体抗压能力较弱,应该加强纸箱的空箱抗压指标或在内部增加支撑物。
B、机械搬运试验 试验方法参考ASTM D-6055因为在国外通过叉车挤压夹持进行机械搬运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这项试验是让产品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均受到压力,产品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应不小于 800公斤 。每个方向应做10次。
C、车辆振动试验 试验方法参考ASTM D-4728
该试验方法是采用国外公路谱进行随机振动,该振动试验方法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产品在公路运输中的情况,产品堆码在一起进行随机振动试验,建议选择0.73grms振动1小时。
D、空运振动试验 试验方法参考ASTM D-4728
在国外快递公司非常发达,他们负责快速地将客户在互联网上所选购的产品送到客户的家中,他们主要依靠空运等物流设备,但空运与公路运输的振动是不同的,它所产生的振动频率是偏高的,所以建议可选择1.06grms振动30分种。
E、倾翻试验 试验方法参考ASTM 6197
倾翻冲击试验的冲击方向为样品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
F、跌落试验 试验参考ASTM 5276
跌落是运输中常见的破坏方式,而且也比较容易造成产品的损害。跌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多加关注。
跌落次数10次;跌落部位:一角三楞六面;
单件产品重量(lbs) 跌落高度(IN)
W<20 30
20<W<40 24
40<W<60 18
60<W<100 12
100<W 12
G、功能与外观检查
对于家用电器产品应该进行:耐高压试验、泄漏电流试验、绝缘电阻、功能检查、外观检查、噪音等等。
3、大产品> 50公斤
该试验方案应该包括仓储试验、机械搬运试验、冲击试验、车辆运输振动试验、倾翻试验、跌落试验。试验与小产品相同,需提供4个样品完成全部试验。
A、仓储堆码试验(同上)
B、夹持机械搬运试验 (同上)
C、车辆振动试验(同上)
D、冲击试验 参考标准ASTM D 880
冲击试验主要模拟汽车刹车、铁路货运车厢编组挂勾等情况下形成的对样品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冲击。可以选择冲击末速度大于0.7m/s的冲击速度。
E、倾翻试验 参考标准 ASTM 6179
倾翻试验可以选择倾斜一定的角度,在该角度下施放样品使其自由冲击底面(或者侧面)的试验方法。样品应具有抵御倾倒所受到的冲击破坏能力。
F、跌落试验 参考标准 ASTMD-5276由于样品重量较大,顶面和侧面跌落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所以跌落选定1底角、4底棱、1底面的跌落部位,跌落高度可以选择200mm。G、功能与外观检查(同上)
三、环境运输试验
(一)、高温运输试验
1、在环境为 55摄氏度 内样品存放7天;2、立即进行车辆随机振动试验;3、立即返回 55摄氏度 环境8h;4、立即冲击试验;5、立即跌落试验。
(二)、冷运输试验
1、样品在- 28摄氏度 的环境内存放24h;2、立即进行车辆振动试验;3、立即返回- 28摄氏度 环境8h;4、立即冲击试验5、立即跌落试验。
四、在进行相关检测流程前,还提醒企业在送检运输包装时应重视的一些细节问题:
1、认真做好试验前的检查。2、建议试验前更换产品的外包装及缓冲材料。3、准备充足的试验样品和备件。4、准备必要的现场改进方法及手段。
7、求助.随机振动的几个问题
随机振动指那些无法用确定性函数来描述,但又有一定统计规律的振动。例如,车辆行进中的颠簸,阵风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喷气噪声引起的舱壁颤动以及海上钻井平台发生的振动,等等。
振动可分为定则(确定性)振动和随机振动两大类。它们的本质差别在于:随即振动一般指的不是单个现象,而是大量现象的集合。这些现象似乎是杂乱的,但从总体上看仍有一定的统计规律。因此,随机振动虽然不能用确定性函数描述,却能用统计特性来描述。在定则振动问题中可以考察系统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确定关系;而在随即振动问题中就只能确定输出和输入之间的统计特性关系。
8、车辆随机振动
去[email protected] shaoerbaning中找
9、汽车振动分析的具体内容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引言
1.2 研究机械振动的基本方法
1.3 振动运动学概念
1.4 汽车振动问题
第2章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2.1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
2.2 单自由度振系的自由振动
2.3 单自由度振系的强迫振动
2.4 一般性周期激励的强迫振动
2.5 任意激励下的响应
习题
第3章 二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3.1 二自由度振动系统
3.2 二自由度振系的自由振动
3.3 二自由度振系的强迫振动
3.4 动力吸振器
习题
第4章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
4.1 多自由度系统
4.2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4.3 多自由度系统的固有特性
4.4 无阻尼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模态分析
4.5 无阻尼多自由度系统的响应计算
4.6 有阻尼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分析
4.7 有阻尼系统的复模态分析
习题
第5章 多自由度系统固有特性近似计算
5.1 矩阵迭代法
5.2 子空间迭代法
5.3 瑞利能量法和登克莱法
5.4 传递矩阵法
5.5 具有刚体振型和重特征根振动系统振型的解法
习题
第六章 连续系统振动分析
6.1 引言
6.2 弦的横向振动问题
6.3 时间与空间变量分离方法
6.4 杆的纵向振动及轴的扭转振动
6.5 梁的横向振动
6.6 连续系统模态的正交性
6.7 连续系统无阻尼强迫振动——模态分析法
第7章 振动分析有限元方法
7.1 概述
7.2 单元分析
7.3 单元坐标变换
7.4 单元矩阵的装配
7.5 边界条件处理
7.6 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实例
第8章 随机振动概述
8.1 什么是随机振动
8.2 平稳随机振动和态历经随机振动
8.3 随机振动的统计特性
8.4 线性振动系统随机响应计算
8.5 汽车随机振动计算实例
习题
第9章 振动分析统计能量法(SEA)
9.1 统计能量分析法简介
9.2子结构的模态密度
9.3 子结构的内部损耗因子
9.4子结构间的耦合损耗因子
9.5 系统的输入功率
9.6 系统动力响应的计算
9.7 系统能量分析法应用举例
第10章 非线性振动分析
10.1 非线性振系与稳定性概念
10.2 相平面
10.3 平衡的稳定性
10.4 非线性振系的近似解析法——自由振动
10.5 非线性振系的近似解析法——强迫振动
10.6 自激励振动
第11章 MATLAB软件在解决汽车振动问题中的应用
11.1 MATLAB软件简介
11.2 MATLAB软件在解决汽车振动问题中的应用程序举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