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适用范围和车体宽度分类,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可分为哪几种?
按牵引动力的配置
例如我们最常见的四动两拖,四个M车和两个T车。
按车体宽度、长度不同
我们的A、B、C型车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宽度、长度不同,才导致了它的客运量的不同。
上海地铁四号线的A型车
呼和浩特1号线的B型车
C型车
按车辆的牵引方式
根本原因是牵引电机的不同使车辆的牵引方式不同,我们常见的牵引电机有直流旋转式牵引电动机、交流旋转式牵引电动机和直线电动机。
上海地铁采用直流传动的车辆
广州地铁采用交流传动的车辆
广州地铁采用的直线电机车辆
按车体材质
铝合金车辆、不锈钢车辆、耐候钢车辆
按受电方式
带有受电弓和第三轨受电的车辆
受电弓
按电压等级
DC750和DC1500
望采纳!!!
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及内饰
城市轨道交通简称为城轨。 城轨车辆车体按材料不同,可分为耐候钢车体、不锈钢车体、铝合金车体三种。城轨车辆的车体采用由车底架、侧墙、车顶、端墙(驾驶室)四大部分组成的封闭筒形薄壳整体承载结构。 1,底架 列车底架就是由各种纵向钢梁和横向钢梁组成的长方形构架。它承托着车体,是车体的基础。车底架上部车体及承载物的全部重量,并通过上、下心盘将重量传给行走部。在列车运行时,它还承受机车牵引力及列车运行中所引起的各种冲击力及其它外力。 2,侧墙 钢制车体的侧墙由边梁、立柱、窗立柱和墙板等零部件组成。在车门周围设有门边立柱和横梁进行补强。铝合金车体的侧墙,左右各有五个车门和四个车窗,而侧墙的上部又与车顶部件组合在一起。 3、车顶。钢制车体的车顶,由边梁、弯梁、纵向梁、顶板和车顶端部组成。不锈钢车体的车顶有波纹顶板、车顶弯梁、侧顶板、空调机组平台等几部分组成。铝合金车体的车顶,两侧小圆弧部分采用形状复杂的中空截面挤压铝型材,中部大圆弧部分为带有纵向加强杆件的挤压成形的车顶板,其长度与车顶等长,车顶组装时仅仅留下几条与车顶等长的纵向长焊缝。 4、端墙。地铁车辆两端的驾驶室端墙设有端门,在端门两边设有立柱进行补强外,其他结构基本与侧墙结构类似。其余端墙基本农贯通道,端板安装在两侧墙板和车顶之间,用于连接贯通道。 城轨车辆内饰。 客室车箱结构。 客室车箱一般由客室座椅、扶手、屏风、车窗、车门和其他设备构成的。 1.客室座椅。 现在城轨车辆的客室座椅都采用新型的防火材料,大多由钢骨架支撑的玻璃制品,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习的造型,座椅颜色以蓝色为主。每个座椅宽为430mm,按2个座位或6个座位为一组,固定在车体侧墙上,没有与地板连接。列车的供暖设备装在座椅下,保证暖空气覆盖车箱底部,避免头顶热风造成乘客燥热、头晕。 2.扶手和屏风。水平、垂直扶手和侧边屏风由抛光的不锈钢材料制成。以某地铁车辆为例,每节A车的扶手有:14个连续的从顶板到地板的垂直扶手,13个水平扶手与垂直扶手连接,10个屏风在每节车的右侧,9个对称的屏风在车的左边(由于ATC室的存在)1个水平拉手,22个把手。每节B、C车的扶手有:15个连续的从顶板到地板的垂直扶手,14个水平扶手与垂直扶手连接,10个屏风在每节车的右侧,10个对称的屏风在车的左边,24个把手。 3.客室车窗。每节A车有4扇大窗、1扇小窗、1扇小前窗,每节B、C车有4扇大窗,2扇后窗和前窗,窗玻璃厚约27mm。 4.其他设备。 (1)空调和应急通风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带电加热的冷气机,风道,电加热座椅,座椅下的电加热器,地板电加热等组成。风口多布置在客室车顶上。 (2)紧急报警器。紧急报警器装在每扇客室车门旁,推开滑门,按动红色按钮,就可直接与驾驶员通话报告险情。 (3)LED显示屏。每节车箱都安装了8块LED显示屏(乘客信息系统),为乘客提供运行信息,紧急信息,商务广告及新闻娱乐等。 (4)门区电子线路图。在每个车门顶部,都安装了门区电子线路图,本车运行的具体方位由红色和绿色的小灯显示,防止乘客错过站点。 (5)车门紧急解锁开关。在每节车的车门上方,设有紧急解锁开关,当列车已停在车站,并且车门已对应站台位置,需要乘客自行疏散时使用。 (6)烟雾传感器、火灾报警设施、灭火器和全角度监控摄像头 驾驶室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内部设备(驾驶员座椅),驾驶员两侧设有边窗、驾驶室门、开/关客室门的按钮,驾驶室上部设有驾驶室空调、内部照明、外部信息显示器、光亮度探测器,驾驶室后方设有驾驶室隔墙,驾驶室前方设有驾驶员控制台、遮阳窗帘、无线电设备,在驾驶员的左手边设有应急逃生门、应急逃生梯、驾驶室灭火器、安装在后面的水箱,驾驶员台下设有音频控制单无ACU、110/24DC-DC变换器,(DC为直流电,AC为交流电)。驾驶室外部设有护手、风窗玻璃、刮水器、外部车头灯、无线电天线(在驾驶室顶)。
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是由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组成的。
其中,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轻轨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制式的一种。有轨电车是采用电力驱动并在轨道上行驶的轻型轨道交通车辆,属轻铁的一种。
(3)轨道车辆车体扩展资料:
城市轨道交通分类标准:
单轨系统和悬浮系统的整体模式比较独立,但同样存在交叉关系,因为在已经的磁悬浮轨道系统中,列车都是跨座式运行的,和跨座式单轨在外观上一致。悬挂式单轨的本质是索道缆车,已偏离常规车辆交通的特征。
旅客自动捷运系统、简称APM,还有自动导向系统,这类轨道系统往往是在地铁系统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甚至很多无人驾驶的地铁系统、单轨系统以及磁悬浮轨道系统,它们本身就完全符合APM的基本特点。
有轨电车长期以来作为轨道交通的另类,和公路车辆混行,因其主要沿着地面微型轨道行驶,仍将它纳入城市轨道交通的范畴。不过,虚拟轨道列车(俗称智轨列车)的出现又打破了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间的独立性。
4、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可由什么材料制造
?
5、了解世界上各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技术发展的现 况如何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国外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早,德国、美国、日本等国都已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在2000年之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已经开通运行轨道交通的城市12个(含香港、台湾地区),其中大陆10个城市通车线路总计达30条,通车总里程729公里。截至2008年9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从1995年的43公里增加到775.6公里。全国“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1500公里左右轨道交通,总投资额在4000-5000亿左右。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步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提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政府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规划,大批城市开始筹建轨道交通。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至2015年的规划线路长度是2400公里,投资规模近7000亿,截至2008年11月已完成了1000亿元投资。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在全面建设初期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自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以来,中国城轨车辆国产化成绩斐然,国产城轨车辆不断涌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当前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潮,国产轨道交通设备的市场需求大幅提升,广阔的市场空间将有力拉动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的长足发展。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机制仍不够健全,但各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日渐高涨。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不断在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为缓解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困境,政府已大力号召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目前,外资主要以设备供应和技术提供的方式活动于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民营资本则因投资额过大而暂时难以介入。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外围转移速度的增加,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根据各城市近期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到2012年,其中,北京轨道交通线网将全部覆盖中心城,运营里程将达到440公里;上海轨道交通将形成13条线路、300多座车站、运营总长度超过500公里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45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