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深圳车辆的密度

深圳车辆的密度

发布时间:2021-09-26 17:41:32

1、深圳人口的密度是多少?

深圳人口的密度是,每平方公里高达5963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1倍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市范围内,还有一大部分是山体,如果不是这个原因,深圳的人口密度将会更高。

1、深圳的土地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同为一线城市,上海面积6300多平方公里,北京是16000多平方公里,广州是7400多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深圳大致相当于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广州的三分之一。

2、深圳的常住人口约为1350万,而实际管理人口则已经达到了2200万人左右!目前,深圳的商品房数量只有不到200万套,超过70%的深圳人至今仍住在城中村里。

3、比上年末增加41.22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94.78万人,增长8.8%,占常住人口比重36.8%;常住非户籍人口849.10万人,增长0.1%,占比重63.2%。

4、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育龄人数数量巨大,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出生率将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全市人口形势将更加复杂,集中表现为人口总量调控压力大、人口结构优化压力大、人口素质提升压力大、低生育水平稳定压力大等“四大压力”。



5、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3′至114°38′,北纬22°24′至22°52′之间。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2、2019保险深圳保险密度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保险深度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险深度取决于一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和保险业的发展速度。
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
保险密度反映了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一国国民经济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3、深圳限牌,政府为何这样?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的通告》解读

一、深圳为什么要实行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

(一)目前我市机动车增长迅猛,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

1、机动车增长迅猛。截至2014年12月20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14万辆,近5年年均增长率约16%,每公里道路机动车约500辆,车辆密度全国第一。2013年,新增约37万辆,增速达16.5%;2014年新增约55万辆,增速达20.9 %.

2、拥堵形势严峻。伴随着机动车的持续快速增长,交通拥堵时长不断上升,交通拥堵区域不断扩大。据监测,我市中心城区晚高峰拥堵时长从2012年的38分钟上升至2014年的55分钟。原特区内形成了“三横六纵”拥堵带(三横:滨河大道、深南大道、北环大道,六纵:南海大道、福龙路、皇岗路、上步路、文锦路、爱国路),晚高峰南海大道(工业七路-东滨路)车速下降至10公里/小时,皇岗路(笋岗-彩田)北行车速下降至15公里/小时,文锦路(笋岗-布心)北行车速下降至14公里/小时,爱国路(怡景-沿河)北行车速下降至9公里/小时,福龙-北环立交北行方向车速下降至14公里/小时,深南路(华富-上步)西行车速下降至10公里/小时。同时,原特区外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也持续加剧,梅林、布吉、南头等关口瓶颈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

3、尾气污染严重。不断增长的机动车和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对大气环境构成了严重污染。据测算,目前机动车尾气排放占深圳PM2.5本地排放源的41%,已形成主要大气污染源,成为导致灰霾天气的重要原因。持续增加的尾气排放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质量。

4、停车难问题突出。随着机动车总量的快速攀升,停车位缺口不断加大。据统计,目前我市停车位总计约104万个,相比314万的机动车总量,缺口达三分之二。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极为严重,挤占消防通道、行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等公共空间,极大影响了消防安全、道路畅通、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

(二)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交通拥堵治理力度,但小汽车增长势头高居不下。

为了应对小汽车的快速增长和不断加剧的交通拥堵,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深圳市治理交通拥堵24策》,推出了“优先公交发展、再造慢行系统、持续交通基建、挖掘节点潜力、调控交通需求、绿色智慧出行、严格交通执法、提升交通文明”等交通综合治理八大策略,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交通拥堵治理力度。

一是加快轨道建设。继轨道一期、二期投入运营后,我市迅速启动轨道三期建设。目前轨道7、9、11号线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6、8、9、10号线和2、3、4、5、9号延长线前期工作也在抓紧推进。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轨道交通已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核心城区轨道网密度达到1.6公里/平方公里,日均客运量超过280万人次,均处于国内城市较高水平。

二是加快道路建设。2012年以来,沿江高速、新彩通道等47条道路建成通车,坪盐通道、东部过境高速等23条道路加快建设,坂银通道、南坪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在即,目前我市路网密度达到7.3公里/平方公里,处于国内大中城市领先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公交。2012年以来,调整完善公交线路441条,优化新增公交专用道287公里,新建改造公交停靠站3634座,原特区外500米公交覆盖率由2012年的89%增加到2014年的92%.深圳已成为全球第十一个、国内第四个日均公交客运量超过千万人次的城市。

四是大力开展交通综治。2012年以来,打通断头路88条,实施了170个片区的交通综合改善,2014年实施了交通拥堵综合治理项目205个,局部交通拥堵状况得到了缓解。

五是加强交通管理。以“法治通城”行动为统筹,持续开展了八类重点车辆、十项30类违法、住宅区周边停车秩序、“猎虎行动”、禁摩限电等十大专项整治,以刚性执法打造交通严管态势;全方位倡导绿色出行、礼让斑马线、礼让救护车等交通文明理念,以柔性宣传营造文明守法出行氛围;探索单向交通、潮汐车道、左转待转、借道左转、排阵式信号控制等交通组织创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推出“隐形战车”、“隐形战士”、有奖举报的“两隐一举报”措施,充分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交通文明创建,掀起了“交通文明再提升”的高潮。

六是实施路边停车收费管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路边停车收费管理工作。通过实施停车收费管理,净化路面交通秩序,规范停车行为,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特区一体化进程加快,购车需求持续旺盛,小汽车增长势头居高不下。仅2013、2014两年,我市新增机动车近100万辆,相当于香港机动车总量的1.5倍。2014年11月份机动车上牌6.8万辆,同比增长63%;12月1日至20日,机动车上牌4.2万辆,同比增长132%.尽管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交通资源供给,但依然远远跟不上小汽车快速增长对道路交通设施的需求,交通拥堵、尾气排放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

(三)以征收路外停车场停车调节费为主要经济手段的调控措施目前无法推行

在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发展的同时,我市借鉴伦敦、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先进城市经验,积极探索采取经济杠杆手段,调控交通需求,缓解交通拥堵。前一阶段,根据《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市提出了拟征收路外停车场停车调节费调节交通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的思路和措施。为充分听取市民意见,先后召开了两次听证会。从听证会情况看,征收路外停车场停车调节费存在较大争议,大部分听证代表不赞同,部分听证代表提出了采取小汽车限购措施的建议。近期国家有关部门下发文件,对未列入国家、省两级目录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拒绝缴纳。因此,路外停车场停车调节费等经济手段目前无法推行。

(四)采取增量调控措施遏制小汽车增长,是现阶段深圳治理交通拥堵的当务之急

按照现有态势,未来2年我市机动车还将新增约100万辆,到2016年底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400万辆。据测算,届时中心城区晚高峰拥堵时长将从2014年的55分钟拉长至92分钟。深圳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将被不断增长的小汽车所挤占,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大气环境、生活质量将严重恶化。借鉴国内相关大城市的经验,现阶段亟需采取增量调控措施控制小汽车增长,为采取综合措施治理交通拥堵赢得时间和空间。

二、我市实施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的主要依据?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道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市政府可以实行机动车保有量增量调控措施,治理交通拥堵。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规定,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特大城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目前小汽车增量调控已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杭州等大城市实施,从这些城市的实施效果看,小汽车增速明显减缓,交通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为实施综合治堵和发展公共交通赢得了时间。

三、关于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的实施时间?

深圳市于2014年12月29日18时起,对全市行政区域内小汽车实行增量调控和指标管理。

四、实行增量调控管理的"小汽车"是什么范围?

通告所称小汽车,是指国家机动车类型分类规定所列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小型载客汽车是指车长小于6000mm且乘坐人数小于等于9人的载客汽车,但不包括微型载客汽车。微型载客汽车是指车长小于等于3500mm且发动机气缸总排量小于等于1000 mL的载客汽车。大型、中型载客汽车、各类载货汽车以及其它类型机动车不在调控之列。

五、增量调控管理措施为何只针对小汽车?

截至2014年12月20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近314万辆,其中小汽车约占80%以上。根据我市现状交通调查,高峰时段交通流量构成中,约90%是小汽车交通。由此可见,小汽车不但是机动车保有量构成的主体,也是我市道路交通出行的主体,是导致我市道路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此外,运送同样数量的乘客,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可节省土地资源3/4,而尾气排放只是小汽车的1/10,总体而言小汽车的运输效率较低,尾气排放较高。

六、采用何种方式实施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增量指标通过"无偿摇号+有偿竞价"方式取得。

七、单位和个人用车是否都需要申请配置指标?

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其它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和个人需要取得本市小汽车配置指标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小汽车指标证明文件。

八、小汽车增量指标额度及配置比例如何确定?

全市小汽车增量指标额度每年暂定为10万个,视道路承载能力、大气环境保护需要等情况适时调整。10万个指标中,2万个针对电动小汽车;其余8万个为普通小汽车,50%摇号,50%竞拍,并积极探索与碳排放交易相结合的竞拍方式。通过增量调控不仅要解决控制小汽车增量问题,还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部署和要求,体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政策导向,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推动美丽深圳建设。

4、深圳外地车限行时间?

截至2021年,深圳外地车限行时间为早晚高峰7时至9时、17时30分至19时30分。

2021年深圳外地车限行规定:

1、限行时间,

工作日,早晚高峰7时至9时、17时30分至19时30分(其余时间段不限行)。

2、限行范围,

深圳全市范围(高速公路及进出口岸、机场的部分道路除外)。

3、处罚规定,

前两次违反限外规定的,不予处罚,自第三次违反禁行规定起进行罚款300元,记3分。

深圳对外地车进行限行的原因:

1、到2018年,深圳车辆保有量已达328万辆、每公里的密度510辆,是全国车辆密度最高的城市。据悉,每公里道路的车辆密度,国际警戒线是270辆。限行制度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而催生的一种交通制度,该措施对城市交通拥堵起到缓解作用。

2、在深圳的早晚高峰,外地牌私家车严重挤占了深圳的公共资源。而且,外地车也不熟悉深圳的路况,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主要道路的拥堵情况。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2021年2月23日深圳早晚高峰限行吗?外地车需要提前申请通行证

5、深圳的人口密度是多少

截至2010年末,深圳市实际管辖人口超过1,300万,户籍人口总量为259.4万。据此测算,深圳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6,500人,高居全国首位。

深圳面积 2020 平方公里

6、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经查询得知,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人口密度如下:

北京人口2170.5万,面积为1641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323(每平方公里人口)

上海人口2415.27万,面积为634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3810(每平方公里人口)

深圳人口1,077.89万,面积为1996.8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5398(每平方公里人口)

香港人口7,13.6,3万,面积为1,10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6,544(每平方公里人口)

所以人口密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如下:

香港>深圳>上海>北京

(6)深圳车辆的密度扩展资料

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两种:人/平方公里;人/公顷。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计算人口密度的土地面积是指领土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内陆水域,不包括领海。由于人口密度指标是假定人口均匀分布在它所涉及的一定地域内,因此,人口密度计算的范围愈小,就愈能如实地反映人口分布的情况;范围愈大则只能概括地揭示人口分布的大势。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人口密度 网络-人口密度

7、深圳交通高峰期时间段是几点到几点?

1、深圳市的交通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上班族上下班时间点。一般是在上午7:00-9:00下午17:00-20:00的样子。

2、因为深圳市大多公司中午都在公司就餐,都是上午和下午的下班高峰期即是交通的高峰期。

3、深圳的交通现状虽然赶不上北京,上海,广州的拥堵,但每天不断增加的新上牌车辆将使深圳市区目前面临的只是上下班高峰的拥堵状况,慢慢演变成为北京每天十几个小小时的“正常”塞车。

4、近年来,深圳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现已突破320万辆,道路车辆密度位居全国之首。但深圳道路建设受城市空间紧约束和山体阻隔影响,新增道路面临建设空间不足、难度大、周期长等挑战,可以说全市的交通承载力与交通需求已不相匹配。加上路网不完善、交通秩序不规范等因素影响,拥堵片区和时间正在不断扩大。

8、深圳停车位缺口达多少个?

3.25亿车辆,平均每4人1辆,停车需求接近3亿,5000万车位缺口,这是全国的统计数据,而深圳是汽车保有量超过300万的城市之一,停车位缺口高达220万个。

9、深圳的人口密度和分布状况?

近期,美国《福布斯》选出20个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当中16个来自亚洲。两个最具代表性国家分别是中国和印度,一共10个城市来自这两个国家。中国5个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包括深圳(第5位)、台北(第7位)、上海(第10位)、北京(第12位)及天津(第18位)。 中新社发 刘怀君 摄

据香港文汇报发自深圳的报道称,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排名第一的深圳市近日审批通过《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等规划。根据两部规划,深圳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半年以上暂住人口﹚规模将控制为1,100万人,深圳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控制在900平方公里以内,比2006年新增171平方公里。据2006末数据,深圳常住人口已达847万。

同时,《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推进国家铁路尤其是客运专线建设,加快城际轨道建设,实现与珠三角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构筑在口岸对接的深港轨道体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向轨道倾斜,控制与引导小汽车使用。会议指出,深圳2007年的机动车拥有量已达115万辆,在全国仅次于北京排在第2位,面对日益增大的交通压力,只有加快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才是深圳道路交通的根本出路。


与深圳车辆的密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