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车辆挂靠的问题
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你们单位出面去解决才可以。
因为他是挂靠到你们单位并是经你们单位同意了的(挂靠时应该给你们单位交纳管理费),因此肇事司机所发生的交通事故及与车辆相关的纠纷你们单位都要承担连带责任。
事故处理完毕后,你们单位可以针对赔偿情况,找车主依法收取或赔偿。
补充:单位先解决(赔偿),再通过法院起诉他呀!
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我们可以在线交谈。
2、请问什么是挂靠一个单位,挂靠公司的经营特点是什么?
企业挂靠经营。企业挂靠经营是指被挂靠企业允许他人在一定期间内使用自己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挂靠经营实际上就是出卖“名义”。企业挂靠经营期间,挂靠人以被挂靠企业的名义对外发生的债务,应当由被挂靠企业承担。被挂告企业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依约向挂靠人追偿。
“挂靠车辆”是近些年才出现在道路运输行业的新词汇,它没有严格和法定的定义。具体讲:
挂靠车辆属于个人或其它非运输单位已购车辆,由于本人或单位没有运输资质,不能经营运输,所以将车辆户头过入到专业运输单位后进行经营,实际受益人仍是原车辆所有人,专业运输公司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有的也代收养路费、运管费、附加费、税金等,然后代交给各部门),一般不对这些车辆进行严格的管理。
也有些车辆过入(挂靠)到专业运输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打运输公司的名气,以取信于货物拖运方的信任。
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和交通部有关文件规定,挂靠车辆是不允许的(但法规中没有具体规定,现有的规定也不细,没法操作)。06年8月,交通部在云南丽江召开了《关于挂靠车辆有关法律问题的研讨会》,会上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但也说明了,如果发现专业运输单位有挂靠行为,这些车辆在向运输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时,不予办理。
挂靠车辆(签订挂靠合同)发生了交通事故,处理起来正好与交通部的《条例》相反,法院反而让接受挂靠单位负很小一部分责任(以收取的挂靠费为限),而签订承包经营合同的车辆(实际也是挂靠)如果出现事故,接受挂靠单位要负连带责任(其实大部分是个人没有钱,运输公司全承担)。
如你还有不明白的,可以给我发信息探讨。
3、关于挂靠车辆的法律规定
关于挂靠车辆的法律规定:
1、民法通则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第一百二十一条: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三十条: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由该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应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第九条:雇员在从事雇用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3条: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挂靠集体企业并以集体企业的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在诉讼中,该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与其挂靠的集体企业为共同诉讼人。
4、《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已失效)第31条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对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承担赔偿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暂时无力偿还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负责垫付。但是,机动车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
5、部分省、市的有关规定。
一是江苏省高院出台的《江苏省2001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规定,挂靠经营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应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连带承担赔偿责任。挂靠人与被挂靠人之间约定被挂靠人对交通事故的后果免责的,仅在双方之间具有约束力,不能对抗第三人。
二是广东省高院出台的《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粤高法发[1996]15号)中规定,由于车辆不办理过户手续、挂靠登记、承包经营、分期付款购买或者租用、借用车辆等原因产生的机动车的实际支配人与机动车所有人不一致时,《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机动车所有人的各类责任(垫付责任或者赔偿责任)由机动车所有人和实际支配人连带承担。
三是安徽省高院1998年12月25日下发的《关于审理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意见》中规定,挂靠在单位的私有机动车辆造成他人损害的,车辆所有人承担民事责任,挂靠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四是1998年6月25日天津市高级法院、天津市公安局《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98)5号(已失效)文件规定,挂靠登记的挂靠人发生交通事故并负有责任的,由挂靠人承担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收取挂靠人管理费用的,由被挂靠单位在收取管理费总额内承担有限连带责任……2004年5月18日天津市高院《关于审理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有关问题的经验总结》津高发(2004)64号文中规定,被挂靠车辆在运行中造成他人损害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1)若被挂靠单位收取了管理费或得到了经济利益,由挂靠人承担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在收取的管理费用和得到的经济利益总额内承担连带责任。
(2)若被挂靠单位未收取管理费或未取得其他经济利益,仅仅是基于地方政府管理的要求挂靠或强制挂靠,被挂靠单位不承担赔偿责任。
五是2004年8月20日山东省交通厅出台的《加强道路运输挂靠租赁承包经营车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规定,挂靠、租赁承包经营车辆发生运输生产事故,由所在运输企业负责处理事故,运输企业先行进行赔偿。
(3)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扩展资料:
根据《侵权责任法》上述规定精神,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挂靠运行的车辆在交通事故中,被挂靠单位一般情况下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理由如下:
1、除登记车主为挂靠单位外,被挂靠单位并未实际掌控支配运行车辆,经营收益也不归被挂靠单位所有,实际车主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被挂靠单位并没有过错。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9条、第50条规定精神,买卖车辆已经交付,在还没有过户的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原出卖人因不享有车辆支配权,因而免责,没有过户仅仅是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债权。
借用或出租车辆的车辆所有人因不掌控支配车辆,也可免责。而挂靠行为,被挂靠人也是仅享有车主名义,出资购车的车主实际享有车辆完全支配权。为什么被挂靠单位就不能免责呢?因为《侵权责任法》没有规范挂靠行为属性,所以应适用类推,被挂靠单位不承担侵权责任
2、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种过错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谁在事故中存在过错,谁就应该承担责任,有几分过错承担几分责任,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侵权责任法》中对交通事故贯穿了这一归责原则。出借、租赁关系中,体现了这一归责原则。出借人在出借行为中没有过错,出借人就不承担责任,借用人过错,借用人承担责任。
机动车买卖关系中,出卖人将机动车交付给买受人,就是没有变更登记,出卖人依然不承担责任。依此类推在机动车挂靠关系中,被挂靠人尽管是名义车主,但他不享有机动车的运行支配权,在交通事故中被挂靠人没有过错,被挂靠人也不应承担侵权责任,硬性判令被挂靠人承担所谓连带责任、补充责任或垫付责任,不符合《侵权责任法》法理,扩大了侵权责任的责任主体范围。
当然,如果被挂靠单位对造成事故存在过错,就应该对自己过错承担责任,但这个过错责任完全不同于连带责任、补充责任或垫付责任。
3、挂靠经营模式是政府主导、提倡的一种运营模式,1995年交通部召开了《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工作会议》,会议认为:通过挂靠,能够达到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符合增长方式的转变,能够加大汽车运输覆盖面,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采取限制排挤的措施都是错误的……从1995年运输部的全国会议可以看出,是政府主导了机动车挂靠经营的模式。
而直到目前,国家法律对挂靠责任尚无明确规定,最高院先后两个司法解释仅从审判实务角度进行规范,但又过宽泛,而且相互不统一,因此才会有各省(市)区高级法院各不相同的规定,也才有各地法院同一事实的案件各不相同的判例。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判决被挂靠单位承担各不相同的责任似有不公之嫌,也不利于挂靠经营模式的健康和完善。
4、挂靠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在政府主导下的双务合同关系,挂靠方向被挂靠单位交一定量的管理费,被挂靠单位向挂靠方提供一些管理方面的服务。在这一合同关系中,双方都应严格履行合同义务,如果一方未尽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违约责任并予赔偿。
从这一合同角度讲,被挂靠单位也不应对挂靠车辆承担连带责任、补充责任或垫付责任。也就是说,原则上被挂靠单位不承担交通事故责任,如果未尽到合同义务,则对挂靠人承担违约责任。
故此,建议最高院结合《侵权责任法》所确定的交通事故归责原则,梳理以往的司法解释,对挂靠责任重新做出明确而清晰的界定,以规范全国法院的审判行为。
4、公司倒闭我们的营运车辆能挂靠在别的公司经营吗?
说实话,物流业的经营风险与其他行业一样,还是比较大的。你讲的因车辆挂靠而产生的风险是物流公司绪多风险中不可忽视的一种风险,因为一旦因挂靠车辆由于车祸,或货损货差而产生的风险就足以让这家物流公司倒闭。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讲讲关于车辆挂靠所产生的风险这个事儿:
何谓“车辆挂靠”?它是指车辆的所有权属个人或集体的货运车辆,将其交管,车管和车辆购置等证照部门所颁发的各种证件的“车辆所有人”一栏上所填写的是挂靠的物流公司的名称,这就形成了“名义经营权者”,“实际经营权者”,“产权”严重分离的状态,由此在法律关系和产生的法律后果方面就出现了十分尴尬局面 。名义经营权者是被挂靠的物流公司,他是有名无实的经营者呀!挂靠车辆让物流公司所得到的只仅仅是自有车辆增加,提高了为取得税务部门的自开票的资格;个人购车经营者的实际经营和产权是重合的;然而集体购车的还会出现实际经营者和产权者分离的状态。
当前因物流公司和车辆真正的产权人的需要,就派生了车辆挂靠经营的这种现象。究其原因:
1. 一家物流公司要想做大做强上等级,除了其他方面要达标外,还得要有一定数量的自有车辆;物流公司要想成为自开票企业,也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自有车辆;税务部门对自有车辆的确认又是以《机动车行驶证》上所登记的为准,这也是税务部门审批自开票物流企业的硬性指标。所以在全国的各物流企业中,有很大部分的物流公司登记的公司自有车辆中,就有大部或全部都是由“挂靠车辆”所组成。
2. 个人或集体购车后,要想凭个体跑运输,进入到物流市场进行经营,可以说是十分困难和难以生存的。自己的所在地的货源绝大部分都被当地的物流公司所垄断,而车到异地返程配货时,又因个体车辆资信度不够,难以配到好的货源。因此作为个体车,也只有投靠到一定知名度的物流公司的旗下,才能够有较大的生存空间。尽管每月还要向挂靠的物流公司缴纳管理费,也是在所不惜了。
综以上所述,要想回答你提出的物流公司如何规避挂靠车辆的风险就比较容易了。作为物流公司对于挂靠在公司的车辆对产权者和驾驶员是一定要严加管理,要进行定期的安全管理学习,并严格执行公司《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和《车辆安全检查制度》;对于挂靠车辆的保险一定要认真监控,绝不能出现脱保的现象,保险到期后,都是由公司垫资足额购买各种保险,这是规避风险最有效,最实际的手段。至于你说的挂靠车辆恶意跳货的事情,在实践中还是绝无仅有的。但是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我以为,最大的风险在于车祸和货物的损失超过了保险公司最大的赔付极限的风险是随时都存在的,因为在法律的层面上,一一旦造成这种结果的出现,物流公司是要成为第一被告站在法庭上应诉的;尽管可以同时让挂靠车方也站上第二被告。可是在赔偿金还得要物流公司先行给付的。这种风险出现后,物流公司是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避免的。
5、挂靠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与挂靠单位是否形成劳动关系案例汇总
个人购买的车辆,挂靠用人单位,且以挂靠单位名义对外经营的,其聘用的司机与挂靠单位是事实劳动关系;虽然挂靠单位,但是并不以用人单位名义对外经营的,与挂靠单位不是劳动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
《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
〔2006〕行他字第17号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2006)皖行他字第0004号《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个人购买的车辆挂靠其他单位且以挂靠单位的名义对外经营的,其聘用的司机与挂靠单位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在车辆运营中伤亡的,应当适用《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认定构成工伤。
二○○七年十二月三日
6、10、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在工作中发生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的,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
工作中伤亡应认定为工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
个人购买车辆挂靠其他单位且以挂靠单位名义对外经营的,其聘用的司机与挂靠单位之间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在车辆营运中伤亡的,应当适用《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认定是否构成工伤。
本批复是因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在讨论该案时形成了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聘用人吴某某与永达车队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应认定为工伤。其理由是:凌某某将自己购买的货车挂靠在永达车队,并雇用吴某某驾驶,其与吴某某之间形成了直接的雇佣关系。由于该车登记的所有人为永达车队,凌某某对外亦以永达车队的名义从事货运服务,永达车队按车定期收取挂靠费,实质上也从吴某某的劳动中受益,凌某某虽以个人名义雇佣吴某某为司机,但其行为后果应当由永达车队承担。永达车队是吴某某法律上的雇主,双方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因此,吴某某和永达车队之间的关系可以适用《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吴某某在驾驶该车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伤,如果没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蓄意违章、自杀或自残等排除认定工伤的情形,就应依法认定为工伤。
最高人民法院在答复中采纳了第一条意见。
(资料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
7、关于挂靠司机正确的说法是什么
个人购买的车辆,挂靠用人单位,且以挂靠单位名义对外经营的,其聘用的司机与挂靠单位是事实劳动关系;虽然挂靠单位,但是并不以用人单位名义对外经营的,与挂靠单位不是劳动关系。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006〕行他字第17号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2006)皖行他字第0004号《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个人购买的车辆挂靠其他单位且以挂靠单位的名义对外经营的,其聘用的司机与挂靠单位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在车辆运营中伤亡的,应当适用《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认定构成工伤。 二○○七年十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