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生火灾的处理方法
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当周围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应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尽快拨打“119”电话呼救,及时向消防队报火警。火场中的儿童和老弱病残者,他们本人不具备或者丧失了自救能力,在场的其他人除自救外,还应当积极救助他们尽快逃离险境。
(1)车辆火灾处置方案扩展资料
1、利用门窗逃生。把被子、毛毯或褥子用水淋湿裹住身体,用绳索(可用床单、窗帘撕成布条代替)一端系统于门、窗、管道或其他牢靠的固定物体上,另一端系统于老人、小孩的两肋和腹部,将其沿窗放至地面,其他人可沿绳滑下。
2、利用阳台逃生。相邻单元的阳台相互连通的,可折破分隔物,进入另一单元逃生。无连通阳台但阳台相距较近时,可将室内床板或门板置于阳台之间,搭桥通过。
3、利用空间逃生。室内空间较大而可燃物较少时将室内可燃物清除干净,同时清除相连室内可燃物,紧闭与燃烧区相通的门窗,防止烟和有毒气体进入,等待救援。
4、利用时间差逃生。火势封闭了通道时,人员先疏散至离火势最远的房间内,争取时间、准备逃生器具,利用门窗,安全逃生。
5、利用管道逃生。房间外墙壁上有落水管或供水管道时,有能力的人,可以利用管道逃生,这种方法一般不适用于妇女、老人和儿童。
2、火灾的处理办法
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
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火灾。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消防队接到火警后,必须立即赶赴火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3、加油机和汽车着火的急处置程序,细节处置上有什么不同?
<
4、新能源汽车事故中,若发生火灾,应采用什么火灾扑救方法?
新能源汽车起火如何应对?
1、正确灭火
在最初的新能源汽车火灾中,人们是按常规灭火操作流程完成灭火的。更多时候考虑高压电伤害,是以高压电器火灾种类救援,但是,锂离子电池有其化学特殊性,更需要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首先,控制火势的有效办法,是给电池有效的降温,避免持续高温下的热失控和热失控的蔓延。所以,在T/CIAPS 0002-2017《锂离子电池企业安全生产规范》 5.6.3 中描述,“初起火灾可用常见的灭火剂灭火,水是锂离子电池最有效的灭火剂。”需要注意的是,水需是干净的清水,同样也需要考虑有电解质水的导电危险性。
但是,在车辆电池着火的状态下,电池被封在电池箱内,通过清水很难直接作用在电池上,同时,电池箱体也多在车身底盘下,这给救援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TESLA 在设计车身底盘和电池箱体上盖时,首先考虑的是阻燃性材料应用,隔绝或延缓电池系统燃烧带给乘员舱带来致命伤害。
2、加强防范和救援
新能源的安全问题,不是车辆自身能完全杜绝的。广泛的科普是办法,亡羊补牢的应急救援也是办法。
国家、社会组织和企业需要联合作为
我们首先看看美国的作法,在交通应急救援,不管是技术、科普方面,美国都是走在前面的,值得借鉴和学习。美国消防协会(NFPA)早在2010年,就启动了新能源安全的网上培训、教学,并得到美国能源部的资金支持。同时,其联合整车企业,开展针对不同车型的救援技术在线培训。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同步跟进交通救援
如今,新能源车辆在各地的道路上变得越来越常见。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和不可回避。我们国家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要市场,解决好安全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用户对新能源车辆技术和电池品质的担忧,更多的被解读为对续驶里程、功能的担忧。其实,暗藏的安全问题担忧才是关键。用户不是实验品,我们从“谢天谢地,孩子不在车上”的担忧中,能体会出什么滋味?对于从业者,是一种安全的承担,对于社会更是一种重重的责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广泛的进行科普和培训
尽管新能源汽车已经推广多年,但在汽车发展的历史中,仍然是非常短暂的,属于新的应用。从技术的不断成熟,到用户的普遍接受,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2016年12月26日,公安部消防局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消防总队《印发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灭火救援规程和锂电池生产仓储使用场所火灾扑救安全要点的通知》:“要求着力加强新能源汽车灭火救援准备工作,研究破解锂电池生产、仓储和使用场所火灾扑救难题,公安部消防局组织23个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生产企业集中的省区、市)公安消防部队开展了专项调研并组织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规程》、《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处置规程》和《锂电池生产仓储使用场所火灾扑救安全要点》。”
但是法规再多、再完美,也是停留在纸面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社会广泛认知。这需要通过培训、宣传普及相关知识。美国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充分。通过在线培训,视频示范,与整车企业合作等方式进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