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中国长江车辆

中国长江车辆

发布时间:2021-10-31 21:55:47

1、汽车竞争愈演愈烈,一个月内三家车企破产,国产车的未来在哪里?

前几天的华晨汽车破产重组消息,算是一个重磅新闻,都以为靠着大树好乘凉,现在却行不通了。加上长江汽车、东风裕隆汽车,这个月已经有三家车企宣布破产了,这还是只是一部分而已。本就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因为疫情的原因,更是寸步难行。就像我们熟知的“皮尺部”众泰汽车,还有同为“皮尺部”的陆风汽车等,都已经消失殆尽了。正如臧克家所说: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汽车也是如此。

其实这些车都有一个共性,看到它上市的时候,很多人直接断言,“蹦跶”不了几年,结果大家也是看到的。并不是人们把它吹死的,而他们把自己作死的。看看其他的国产车企,发展到现在,不说技术上有多先进,至少获得了国人的认可。在汽车的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至少有亮点展现,也会让自己在市场站稳脚步。

汽车发展了这么多年,可以让很多人都买得起,但这并不是最后的结果。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只会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高,而车企也只能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够生存下去。在发展过程中,不少车企花费大量的研发资金,但是也没有什么效果,导致加速了自己淘汰,最后还背上了一身债务。

人有三六九等,汽车也有一线二线之分,你别看豪车的划分明显,国产车也有类似的划分。从国产汽车的销量能够看出来,位于一线阵营的是,长城、吉利、比亚迪、长安。当然还有上汽、一汽等车企,旗下也有国产车型,但是他们的核心还是合资品牌。可以预见,固然现在车企数量多,但是随着汽车的发展,没有核心技术的终究会被淘汰。

国产车已经很努力了,我们都看在眼里。但是造好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拿汽车三大件来说,国产车企都是靠自己研发,想找个国内的生产商都没有。当中国的汽车市场产业链完善时,不再受到其他零部件的限制,那才是国产车的未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上海大众汽车长江销售怎么样

上海大众的4S店,前面是新车销售区,有上海大众生产的各型车辆,大众车的内质量一般,销售却很容拽,前一段时间有些还要加价并长时间等待后才能提车。实在让人不舒服。大众一直减配,质量已经大不如前甚至不如很多国产品牌,这是被中国这个大市场给宠坏了。

3、南车长江车辆公司前景怎么样啊?公司条件好吗?那边地理位置好不?

目前公司办公地址在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我就是这个学校的。
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大桥镇。具体地址为大花岭大学城(汤逊湖畔)。其附近有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武汉大学东湖分校、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稍远)。
目前公司投资30亿、占地1500亩的基地正在建设中,(我们能看见工地)
位置比较偏,进城较不容易。但这边属于开发区新区。文化路也正在建设中。
武汉跟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月薪在3000以上就属于高收入了。消费水平相对于沿海还是比较低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4、中国南车哪个公司最好

那要看你需要买什么了。南车旗下这么多子公司各有各的特长。建议你网上百度一下。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南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南车投资租赁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南车国际贸易分公司、杭州南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中国南车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5、传统车企频频被申请破产 新一轮洗牌开始?

众泰、拜腾、博郡等相继宣告破产后,这些车企没能撑到元旦,也从边缘化品牌走向破产重整,国内车企的马太效应空前加剧。

11月11日,长江汽车被爆破产前清算,目前已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作为国内第五家获得工信部发改委“双资质”的新能源车企。自2016年发布小型逸酷后,长江汽车在新品方面动作缓慢,相关信息十分稀少。反而从2017年开始有关长江EV停工离职的负面报道不断。2018年北京车展长江EV终于凑齐3款概念车和6款纯电商用车,但依旧没有对品牌树立起到太大作用。2019年7月,长江汽车被爆出工厂欠薪员工维权。正如外界预测的,长江汽车最终因资金不足被迫申请破产。

11月13日,一天内东风裕隆纳智捷和华晨汽车两大车企又被爆出申请破产。当天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表示已在浙江法庭申请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日前,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也进行了工商注销,处于边缘化的纳智捷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早已无人问津。

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日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请,标志着这家车企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需要说明的是,此次破产只涉及华晨汽车的自主品牌部分。

紧接着今年12月份众泰新能源同样被正式申请破产清算,这已经是近一个月时间内第四家自主车企宣布破产。不同于造车新势力,众泰新能源算得上是很早入局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品牌。早在2008年众泰就开始着手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销售,同年还推出了首款纯电动车型众泰2008EV。自此之后众泰新能源很快进入良性发展中,几乎每年都推出新款纯电动车型。据悉,截止到2017年,众泰新能源已累计销售超过9万辆,占全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总体销量的18%。

自此之后,众泰销量开始下滑,新能源销量也没有起色。从现有公布的销量数据看,2020年众泰新能源单月销量仅维持在110辆左右。销量表现差,再加上负面新闻不断,最终以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被申请破产清算。

从近期已经申请破产的四家车企看,无疑是在释放一种信号: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开始又一轮的洗牌。

近两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并不景气,整体销量呈现连续下滑。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国内大中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和家庭拥车率已经饱和,新购用户日益减少。中国车市已经由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优胜劣汰的主旋律越来越快。可以说,对于边缘汽车品牌而言,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而这一过程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车市竞争异常激烈,行业洗牌愈发频繁。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吉利、长城、长安等传统车企已经扎稳脚步,拥有可观的市场销量。对于合资品牌而言,像大众、丰田、本田等保有量大、品牌忠诚度高的品牌,也可凭借庞大固有用户群体,在国内市场稳定发展。反观品牌知名度不高的边缘品牌,力帆、海马、猎豹、华泰、观致等为代表的车企,不仅无法获得新用户的支持,原本积累的少量老用户也会逐渐流失,生存空间必将受到严重挤压。

究其根本,这些已经宣布破产或是处于边缘的车企,往往没有过硬的技术和产品,以至于产销量和保有量一直不高,久而久之知名度和口碑也会急速下滑。没有销量支撑的车企很快陷入资金不足窘境,最终只能被迫退场。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曾表示,“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全面的淘汰期,强者越强,弱者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优胜劣汰更加明显,中国汽车品牌50%我认为将在很快一段时间不复存在。”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那些没有产品竞争力的车企会加速暴露,裸泳之下的边缘车企,最终命运只能是被市场淘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又一家新能源车企倒闭?四年间“烧毁”51亿元!

近日,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汽车”)已进入破产清算阶段,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探访长江汽车总部了解到,厂区里大部分员工都已离职,目前只有两百多位负责乘用车生产的员工还照常上班,但手上为数不多的订单完成后已没有新订单。

长江汽车前身为杭州公交客厂,成立于1954年,90年代曾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2013年由五龙电动车前身中聚电池注资重组,并成立了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而五龙电动车第三大股东,则是香港首富李嘉诚。

2016年,长江汽车是最早一批拿到国家发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车企之一,2017年12月,在工信部公示的第30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长江汽车位居其中。

在2016年4月时,五龙电动车投资51亿元推出电动车品牌“长江EV”,一期年产量10万辆、二期年产量30万辆,杭州工厂正式开始投产。同时贵州长江、深圳长江、成都长江等子公司也相继成立。

数据显示,2015年,长江汽车与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紫荆聚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长江乘用车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4%、33%、33%。

长江汽车面临破产

目前我们工资还是照常发的,每个月五六千块钱,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四天之后,长江汽车却在烧光51亿后,面临破产,一副好牌却打得如此之烂,除了补贴退坡、缺乏造车经验这些原因,长江汽车所出的产品不被消费者认可才是重要一点,长江汽车旗下共四款车型,即“奕阁”、“奕胜”、“益众”、“逸酷”,前三款为电动商用车,第四款为小型纯电SUV,但是“逸酷”自2016年4月官宣发布后至今仍未上市量产,其他电动商用车也分别在2019年下半年停产。

而长江汽车的员工则并未如小李这般幸运,小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那边(长江汽车)都一年多没发工资了,就连很多高管也都一年多没拿到工资,他们应该是在等法院最终清算后的结果。”

外忧内患长江汽车不堪重负

外忧内患,让长江汽车不堪重负,昔日的高光时刻已不复存在,在长江汽车总部园区内,也只剩下“长江汽车”四个红字,市场从不缺乏新产品,要想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没有像样的产品是很难做的,适合消费者,顺应市场规律,进而生产出性价比过硬的产品,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对长江汽车唏嘘的同时,也不禁感叹所有汽车制造商务实的重要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李嘉诚加持的长江汽车,为什么还是变成了烂摊子?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2001年,曹忠被首钢总公司调派到香港,执掌首钢控股(香港),管理营运首长系四家上市公司

8、被追债的长江汽车,是怎样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比起现在因欠薪被推上风口浪尖的长江汽车,它曾经的身世还是比较低调的。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前身是杭州公交客车厂,成立于1954年,是杭州乃至全国公交车车辆的骨干生产企业,至今已具60多年汽车生产专业经验,还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电车专业生产厂家之一。2013年在经营不善,濒临破产之际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注资重组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并将其更名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回归汽车行业的长江汽车,蜕变成了目前中国最大、最先进、最专业的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然而和众多“名牌”车企相比,长汽的知名度并不高。

在五龙的带领下,长江汽车也以加速度开始发展起来。五龙在并购长江汽车后又兼并了云南美客车公司,拿下这两家公司后于2015年获得新能源大中型客车生产资质,2016年五龙向长江汽车投资51亿发展新能源汽车,拿下一千多亩地建设工厂,并正式发布了长江EV品牌。关于这50多亿的巨额投资,外界一直传言是地产大佬李嘉诚“砸”给长江汽车的,名人效应也的确让长江汽车声名大噪了一番。但实际上,李嘉诚入股的是香港上市公司中聚电池,也就是后来的五龙电动车,持股量最高时达到8%。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投资,长江汽车在名人光环下也算是风光了一把,并立下了18年实现商用车盈利,19年实现乘用车量产的flag。

拥有双资质的长江汽车,在2018年的北京车展上也揭开了低调的面纱,展出了三款概念车和六款纯电商用车,以及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等。其中纯电动中级SUV、纯电动中级轿车和C级概念车等乘用车产品更是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尽管还没开始正式量产,就已斩获1.5万辆网约车大单,解决了乘用车的销售问题。接着又签下几个大客户近万辆订单,产品包括商务车和客车,解决了商用车的销售问题。车展期间,又与福田汽车和物流快递公司、租赁公司签下订单。似乎,长汽的前景一片光明。

如今,传统车企与合资车企一同入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早已风起云涌,地方政府由于宝能等圈地为实造车为假的前车之鉴,投资变得更为谨慎,而资本市场的风投热潮已经退去,造车新势力想要获得融资只会越来越难。杭州长江汽车欠薪只是造车新势力整体困境的缩影,国内上百家造车新势力之中,超过10家是有出现拖欠员工薪酬或供应商货款的情况,如前途汽车、法拉第未来、博郡汽车、绿驰汽车等在内的多家公司。

9、又一家自主车企,它进入了破产清算!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节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到手的钱变少了,而对于车企们来说更是如履薄冰,不过该来的总还是要来的,在各方压力下越来越多的车企进入了破产模式,这不近期又一家自主车企倒下了,它就是长江汽车。

根据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的破产文书显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汽车”)被法院裁定,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而与此前长江汽车被申请破产的经历不同,破产清算显然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看来在苦苦支撑多年之后,并没有奇迹出现在长江汽车上,它还是走到了自己的“尽头”!

或许对于长江汽车,很多小伙伴还是挺陌生的,所以今天我就来给大伙科普一下。资料显示,长江汽车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杭州公交客车厂,后者在90年代后期停产。2015年,香港五龙电动车集团对其进行重组,成立了长江汽车,主要生产纯电动中巴和轻中型商务客车以及SUV系列产品,一期设计产能为年产10万辆。

确实理想总是美好的,长江汽车也为此被寄予无限的期望,并且于2017年11月通过了工信部的审核,正式获得双资质,这是继北汽新能源之后第二家获得发改委资质的车企,那时候的它何等的风光,而贵州长江、深圳长江、成都长江等子公司相继成立,更是让长江汽车走上了巅峰。不过就是这么一手好牌,后来却被打得稀巴烂!

其中最致命的就是缺少车型。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是异常激烈,各大车企都在车型上花足了心思,更新换代的周期也在不断缩小,用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购车需求。但反观长江汽车却总是原地踏步,旗下仅有一款乘用车型—— 逸酷,定位为小型纯电SUV,于2016年4月发布,但尴尬的是至今都仍未上市交付。

除此之外,它和其它造车新势力一样,同样是非常缺钱。大概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补贴的退补以及市场整体下滑,长江汽车的日子明显没有之前好过了,仅靠电动中巴车和客车显然是维持不住了。到了2019年这种“衰败”的迹象更为明显了,开始出现员工食堂减少、工厂停电,甚至连办公室都被收回了。

而到了2019年年底,长江汽车又出现了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而且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有员工爆料自己工资被拖欠了1年之久,甚至之前的“十三薪”及各类报销款也都一直拖欠。

与此同时,它的股东五龙电动车同样处境堪忧,近年来业绩下滑导致持续亏损,甚至公司都出售电池产品业务,以削减亏损及资本开支。所以对于长江汽车的现状,五龙电动车自然也是无能为力了,亦或者说当年的收购就是一个错误。

目前根据相关文件显示,长江汽车和员工的劳动合同自2020年11月1日起解除。同时,社保公积金从11月1日开始停止缴纳,对于拖欠的员工工资、十三薪等,需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认定。对于职工债权中的部分工资,该公司请求政府先行垫付,但垫付的额度和时间将由政府决定。

不得不说,长江汽车沦落至此地步完全是自找的,拥有这双资质却不把造车放在首位,在一次又一次的机遇中,始终没有真正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而是游离于自己的主业之外,怎么能不失败呢?另外随着新能源行业洗牌的加速,长江汽车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的,不信咱走着瞧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手握造车资质却不造车,这些新兴车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从2015年算起,新兴的造车势力保守估计也有了几十家,彼时汽车市场仍处在正增长阶段,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依然很大,资本市场上的各路财神也敢于在看到PPT后就砸钱……不过随着造车资质的停止审批,我国手握新能源造车资质的车企数量定格在18家,即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及江淮大众、康迪电动、江苏国新新能源和山东国金汽车。


如果说2015年是造车新势力的元年,那么2018年可以算是造车新势力们的洗牌元年,量产交付已经成为这些车企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若能完成量产交付,即算是迈过了造车的第一道门槛;而如果无法完成量产交付,则很有可能因此而前功尽弃。与一些寻求传统车企代工、重金收购生产资质的造车新势力相比,手握新能源生产资质的18家车企显然具有优势,但颇为诡异的是,这18家车企中,有些新兴车企造了几十辆车后便再无下文,有些新兴车企更是一辆车也没造出来。

2013年,李嘉诚“加持”的五龙电动车出资51亿对原长江汽车进行重组,并将其更名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2016年,长江汽车拿到生产资质。成立3年便拿到“准生证”,这样的速度令人羡慕。不过根据交强险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长江汽车旗下的逸酷仅有13辆的上牌数, 且注册地都在杭州,其中意味不言自明。目前,长江汽车被爆出欠薪、拖欠供应商货款等诸多问题,而投资方五龙电动车的业绩也好不到哪去。据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2017年间,五龙电动车持续亏损,其中2017年亏损22.3亿港元,2018年亏损20亿港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五龙电动车2018年财报显示,五龙集团依计划将业务重心从中国市场转至海外市场,换句话说,长江汽车很有可能在投资方亏损的局面下被放弃。

投资方放弃长江汽车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另一家造成新势力零跑汽车恰好就是长江汽车代工生产的,在没有生产资质但又想造车、卖车的矛盾之下,零跑汽车的这一波操作可谓是令人窒息。一旦长江汽车走向破产的边缘,零跑汽车又该怎么应对?继续寻找代工商还是出资收购长江汽车?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与中国长江车辆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