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车辆协同

车辆协同

发布时间:2021-11-01 00:41:55

1、自动驾驶为什么需要“车路协同”?

[ 亿欧导读 ]?一场还没有赢家的厮杀。

作者丨曾乐

编辑丨杨雅茹

黑天鹅掠过,“无人车”派上了大用场。

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上,一辆由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无人配送车,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一路躲避车辆和行人,每天往返于配送点和医院之间,将医疗物资送往武汉第九医院。除京东外,百度、高新兴、驭势科技、智行者等众多企业也参与到了这场助力赛中。疫情之下,无人车价值被不断挖掘。

京东无人配送车/京东微博 

近日,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也为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增添了想象空间。

不过,利好消息之下,仍掩盖不了无人驾驶“捉襟见肘”的发展困境。穿梭于医院的无人车,只适用于限定场景,这与人们期待的开放道路自动驾驶,存有不小差距。

如果说,离完全自动驾驶仍有一段距离,那么,车路协同出现,则为实现自动驾驶提供了更多可能。

一方面,受制于昂贵的单车智能成本,自动驾驶迟迟难以突破。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如若用智慧的路代替部分技术,可降低不少车载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单车感知系统存在视角盲区、感知距离技术缺陷,所以出现了类似特斯拉、Uber自动驾驶致死事故。

实际上,关于车路协同的讨论早已展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通用汽车在美国新泽西州打造了一条埋入大量通信设备的概念高速公路,这也被业界视为最早关于车路协同的方案。

通常意义上,车路协同主要涉及车端、路侧端和云端三个端口,通过统筹车、路、人以及实时交通的动态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而5G、AI的加持,也让车路协同拥有了更广阔的技术想象空间。

现如今,不仅巨头们纷纷杀入车路协同战事,一批创业公司也在涌入这个市场。而关于国内车路协同的故事,目前又讲到哪儿了?

01 多方入局,还没有赢家

作为一项替代性技术,车路协同价值不断被激发。无论是以华为为代表的ICT企业,还是以德赛西威、均胜电子为代表的汽车供应商,以及星云互联、希迪智驾为代表的车路协同方案解决商,都在积极参与到这一赛道中。

其中,汽车企业往往注重打造“智能汽车”;通信企业将其更多诠释为“智能路网”;互联网科技企业则更多地致力于构建“智能出行”。不过,由于不同参与主体的立场、视角不同,每一主体参与车路协同的具体方式也有所不同。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 曾乐

作为场景复杂、产业链冗长、产业关系新鲜的产业,车路协同主要包括感知设备、集成设备、系统集成、车载设备、路侧系统、云管理等链条。这也决定着,车路协同市场,不可能走向一家独大,将软件、硬件、平台、施工全揽下来。这也促成了多条路线切入局面形成。

“车路协同从技术架构上分为车、路、云三个板块,我们均有相关板块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从整个产业链角度来说,车路协同涉及整车厂、芯片模组以及终端产品等,我们的落脚点落在终端产品及应用侧。” 星云互联联合创始人兼COO石勇介绍说。依靠车路协同(V2X)关键技术及核心算法起家的星云互联,是一家提供V2X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的技术公司。

而华人运通则走了另外一条路。“我们既不造车,也不造路,而是从车出发打通车路城,成为智慧城市、智捷交通,以及智能汽车的系统性产业链的一个中心枢纽。”华人运通方面对亿欧汽车如是说。

在巨头这端,百度希望通过开放平台提供技术框架支持;阿里正对路侧场景展开相关探索;腾讯则希望成为“生态连接器”,正进行道路信息化平台建设。

此外,车企与通信公司正尝试跨界合作发力于此。今年年初,沃尔沃汽车与中国联通表示,双方将基于5G下一代移动网络技术,联手推动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车路协同技术。沃尔沃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公司正考虑放弃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并重新认识自动驾驶技术。

国内街景/islide

中国关于实现车路协同的规划部署正一步步显现。

除了企业参与方,各地政府也正积极行动。早在2018年6月,湖南省长沙市便发布了国内首条开放道路智慧公交线路。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成十多个测试示范区,有20多座城市发放了超300张道路测试牌照。在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全体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上海、长沙、北京已在开放的道路上批量安装了多模式的路测通信终端和感知设备,并在积极推动载人载物测试和示范应用。”

眼下,多方入局的车路协同正在照进现实,但中国目前实现车路协同仍难快速落地。现在来看,车路协同是一场没有最终赢家的厮杀,它更是一场关于产业关系合纵连横的考验。

02 激战交错,仍存痛点

中国实现车路协同正遭遇着多重阻碍,仍难迈出下一步。

从技术上来讲,由“人-车-路”组成的道路交通是个复杂的系统,要想真正实现车路协同,无法绕开中国复杂的路况。由于国内道路开放性高、道路上车型复杂多样,且存在行人横穿马路、车辆行驶中常常出现变道超车等不文明行为。

去年9月,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自动驾驶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发布了《智能网联道路系统分级定义与解读报告》(征求意见稿)。该报告从交通基础设施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角度出发,结合应用场景、混合交通、主动安全系统等情况,把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分为6个级别。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道路交通的复杂性。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 曾乐

“目前车路协同还处于协同感知阶段,还需要几年的发展进入协同决策和控制阶段,最终实现车路一体化。”今年初,在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全体大会上,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主任冉斌说道。

而软、硬件技术高度整合,也是横亘在车路协同前的又一门槛。数据交互、高精度定位、车载终端、智能路测系统……这些关键技术的出现,需要不同的玩家共同推动,其中便涉及到技术交叉融合。仅关于车载传感器用于出现感知盲区的场景,便足够令人头疼。

技术之外,中国目前还没有敲定关于车路协同的详尽通用标准。“车路协同涉及的行业较多,跨交通、汽车、通信的行业。车路协同相关标准已经在逐步完善并形成国家标准也趋于基本统一,但是车路协同涉及行业较多,跨部门协同的工作特较多来,标准的统一还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比如说,一些应用具体应该怎么进行测试等。”石勇表示,关于跨部门协调的最新消息是,11个国家部委联合出台《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车路协同及智能网联将迎来更大发展。

近年来,星云互联也正参与推动国内V2X标准体系建设与应用。2018年年底,星云互联牵头立项《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第二阶段》,针对V2X技术演进,包括5G引入、自动驾驶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技术等标准进行了编制。石勇透露,第二阶段标准预计最快今年发布。

此外,车路协同需要5G强大的传输速率,以及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不过,美好愿景下,5G目前仍未真正落地,车路协同更缺乏通用标准。另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是——装车率。“没有一定装车率,在智慧道路的支持下,虽然针对单车的安全类应用能起到效果,但是很多偏向交通效率类应用的效果起不来。”石勇说道。

相对于路端改造,华人运通方面却表示,“大家往往认为路面改造是最大的难题。其实,路的改造不需要动路面,电源也可直接从电线杆获得,而驱动感知系统的耗电量极低。所以,感知模块和计算系统的投入的硬件成本,比较合理,难度较小。”

同时,该负责人表示,“随着大规模落地,这些成本还会下降。其中最关键的是软件和架构开发,一旦开发完成,复制相对容易。”

车辆与道路协同发展,实现深度耦合、提高效率,是车路协同的奥妙所在。多重考验之下,车路协同真的遥不可及吗?

03 蓝海之下,未来多远

步入2020年后,车路协同也被业界寄予了新一轮期望。不少业内人士预测,车路协同将在今年迎来爆发。今年年初,冉斌曾经预言,“现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已经迎来了朝霞满天,太阳很快升起,今年会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爆发成长的一年。”

这一观点同样得到了部分业内人士的认可。但是,距离真正实现车路协同,中国还需要多久?

亿欧汽车认为,到2025年,中国车路协同将迎来重大突破。中间不仅需要相关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还需要5G通信标准落地支持,包括软件、硬件设备也需不断突破。

这一预判有据可依。在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该《战略》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而在中国智能汽车相关政策中,“2025年”也是被提到的高频时间点。这意味着,车路协同更为完善的产业蓝图即将浮出水面。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 何奇

“从今年开始,车路协同正在从‘虚’转向‘实’。过去大部分都是在封闭测试场做测试及验证,逐步从封闭测试场走向开放道路以及特定运营区域,现在是时候面向大众,带来实用价值。”在石勇看来,车路协同今年很有可能迎来爆发。

石勇从车路协同的落地应用角度,将其发展分为4个阶段——2016年,是车路协同发展的第一阶段,入局企业主要在封闭场景进行相关测试及验证;从2017年起,车路协同开始从封闭测试区转向开放道路发展阶段。“从封闭区到开放道路,是点到线的发展过程。”石勇表示,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进入第三阶段,车路协同已发展至先导区,交通部也在高速方面做试点规划,这是从线到面的发展过程。再往后的第四阶段,便是车路协同的全面爆发时期。 

车路协同,更像是一场技术与规则在时间中的先后较量。技术先行之余,更需要政策的保障与引导,从而规范车路协同市场的良性发展。无论从技术还是政策方面来看,中国车路协同在2025年都将迎来一个新的转机。

在华人运通看来,“车路协同可以分为探索期、实践期和推广期。此前,由于车路协同涉及的各项技术具备极高难度,市面上绝大多数车路协同案例处于理论研究和探索这个阶段。随着智能车载系统、智能路侧系统、通信平台等诸多技术层面的不断完善,特别是5G开始普及,让车路协同进入了实践的阶段。”

“在科技和智能化产业高度发展大环境下,我们认为,在不远的将来,智慧城市、智捷交通、智能汽车产业即将爆发。”上述华人运通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综合多位采访对象观点,随着国家政策方面的推进,车路协同将在近两年进入发展爆发期。但整个产业要想迎来实质阶段,真正实现人、车、路协同,还需要软件技术与硬件设备的融合,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

去年10月,国内首次进行了“跨芯片模组、跨终端、跨整车、跨安全平台”的C-V2X应用测试。一汽、上汽、东风、宝马、奥迪等20余家中外整车企业,以及高新兴、华为、中兴、大唐、国汽智联、星云互联等30余家芯片模组厂商、终端设备提供商、安全厂商和位置服务提供商参与其中。由此可见,产业协同发展已在行业达成了初步共识。

于玩家而言,车路协同既是一场关乎产业深度的“洗牌之战”,更是一场考验相互协作的“持久协同战”。

要想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无疑是个难以绕开的命题。而要想真正实现车路协同,就必须先解决路况、技术、标准、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所存在的痛点。车路协同体系唯有统一标准、连接全局,方可谋求产业价值的最优解。

编辑:杨雅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保险公司车与非车如何协同发展?

下面就给大家来简单介绍一下车险和非车险协同发展。
一、如何发展非车险
非车险这个词语,应该是只有财产险公司的人才喜欢说吧。
非车险一般是财产险公司指团体意健险、企业财产险、货运险等车险以外的产险公司产品。
如果是以一个业务员的角度来问的话,那么答案真的很简单:有关系就把关系利用到最大程度,怎么用就不说那么详细了。如果你没关系就每天坚持100个以上的陌生拜访电话,黄页、行业协会电话薄这些都是你可以用到的,去书店买。如果你能坚持,一定会成功。我身边有人每天坚持200个电话,绝对不吹牛,结果他第一年就赚了20几万。那些什么去工厂陌生拜访啊什么的,还是算了,成功率太低,保安那关都不容易过,还是打电话比较好,至于怎样绕过前台找到人事部和财务部甚至老板,这就看你的技术和方法了,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找到好的办法,我就不仔细和你说了。
如果你是以一个部门负责人的身份来问的,那么我建议你把目光放在渠道发展上吧。现在发展渠道业务,是几乎所有保险公司的重中之重,发展渠道,一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支持,二离不开你自己部门的努力,至于产品,那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因为现在整个市场的产品同质化很严重了。简单来说,就是找渠道,找到渠道后把关键人物搞定,然后争取上级的支持。
二、如何用车险带动非车险发展
车险
机动车辆保险是指对机动车辆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负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其保险客户, 主要是拥有各种机动交通工具的法人团体和个人;其保险标的,主要是各种类型的汽车,但也包括电车、电瓶车等专用车辆及摩托车等。
一个人是先有人才有的车,车险由于强制性,车主有意识购买车险,而意外险,家财险等是很多人都需要但是又不强制的。要开拓其他险,就要挖掘客户的保险需求。你如果是做车险的,可以看见车主们并不差钱,在选购车险的时候也并不吝啬,他们更希望能得到高保障而不是太纠结价格。所以在挖掘出客户的保险需求后,他就有了购买的意愿,价格是后来的小问题了。你要深刻了解你手中的非车产品优缺点,适用人群。在车险销售中了解客户是否有这方面需求,适合哪一款产品。你知道了客户的需求,你告诉他他在保障方面的欠缺,剩下就是怎么保,保多少的问题了。

3、什么是车路协同?实现车路协同要攻克哪些难题?

车路协同需要三管齐下,车端、路测、通信链路都需要布局,而且车端更重要,这也是国内百度一直以来布局车路协同的思路。早在2013年,百度就开始布局自动驾驶,所谓车路协同,就是通过聪明的车、路感知设备以及I2X和V2X的信息交互对交通环境进行实时高精度感知(网络互联化);它涵盖了不同程度的车辆自动化驾驶阶段。

车路协同对于车载OS适配和兼容性的需求也不容忽视。车路协同方案中的车-车互联不应是单一品牌间各车型的连接行为,而是广义上交通环境中所有车辆的互联。和生活接触最紧密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将有序开展,为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例如路侧导引下的弱势交通参与者安全有序“过马路”,高速自动驾驶出租车/公交车/干线物流车等。在道路上出现突发事件,比如高架桥倒塌,这种靠单车智能是难以发觉和预警的,但如果是智能车道,在路两旁的天线或灯柱上安装有感应器,则可以感知到路况的变化。

阿里云将建设智慧高速云控平台,以高速卡口数据、交通调度数据、信令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和互联网数据,构建高速公路数据底座,结合智能算法,进行统一的路网资源平衡分析,车路协同的标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的标准体系已经能够支撑诸多场景的搭建,但在开放交通中应用,还需要更加完善的保障,例如安全与隐私问题、测试认证问题等。中美在无人驾驶的差距并非不可弥补,而“车路协同”正是当下各方面而言最优解。聪明的车遇到智慧的路,两者需相互协同,两者需同步发展。

4、汽车五大系统是如何相互协作使得汽车能够正常运行?

你好,五大系统分别是冷却系润滑系燃油供给系起动系和点火系。五大系统是相互独立,而且相互联系的冷却系主要是对发动机的水温进行控制,而且也会对车辆提供暖风。如果篮球鞋出现故障的话,也会引起空调或者车辆不易启动,等情况燃油供给系主要是把油箱里边的油运输到喷油嘴进行喷射和进气形成混合气吸入气缸压缩点火进行做工。润滑系。是对机油进行增压达到相应的润滑部位对发动机内部部件进行润滑是称为发动机的血液。启动器主要是在车辆在启动的时候。收钥匙开关或者一键启动进行控制起动机旋转带动发动机飞轮进行运动式发动机进行启动点火系则是根据曲轴和凸轮轴位置信号对点的时间进行控制给每个气缸进行单独试试的点火将混合气点燃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5、车辆管理流程化,你的协同oa系统有吗

会议室和车辆管理
集中的会议室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快速查找会议室,快速预定或者放弃预定 ;
车辆维修、保养、年检、保险等全方位管理;
通过预约查询,实现车辆的合理安排和使用。
二进制软件OA系统

6、住建部: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10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日前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意见》的有关情况,出席发布会的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张小宏先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先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田国民先生。
有记者提问称,这几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包括城乡人居环境也在持续改善,但可能还存在系统性不足的问题。想问《意见》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如何去落实?
田国民在答记者问时谈到,城乡基础设施包括给水设施、排水设施、燃气设施、供热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园林绿化工程、垃圾处理设施等等,这些设施本身是一个整体,而且相互关联。因此,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水平,可有效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运行效率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对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保障城乡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称,近年来,部里开展了一些工作,一是通过完善标准体系,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分别建立并完善了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园林、道路和轨道交通,以及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利用等专业标准体系,发布相关标准超过500项,不断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和运行稳定性。二是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建立建档制度,并开展了普查,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以建设高质量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四是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推进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五是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2019年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以来,城市累计新建改造污水管网约9.2万公里。
中办、国办印发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要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档制度,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专项行动以及体系化建设,建设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城市街区,加强交通噪音管控,加强城市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持续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统筹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及集中供热替代等重点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落实《意见》部署,统筹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和绿色转型发展。一是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技术水平,特别是拟发布各类基础设施的全文强制性规范,严格底线控制要求。二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普查建档,力争到2023年底前,基本摸清设施底数,到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三是印发实施“‘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统筹,加快设施体系化建设。四是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提高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五是持续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建立污水处理系统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

7、车路协同技术


一般来说,车路协同主要涉及三个端口:车端、路侧端和云端,其中路侧端和云端因为车路协同环境下计算节点下沉至边缘层(即路侧)的需求而经常被同时提及。再考虑到三个端口间信息传输渠道的重要性,对于车路协同系统平台更完善的拆解方式,“车路协同”应当是以下三个核心组成部分:智能车载系统(车端)、智能路侧系统(路侧端+云端)和通信平台。


宽泛科技专注为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影视后期、动漫设计、商务应用等领域,提供基于人脸识别、深度学习、视觉计算、VR/AR/MR、桌面虚拟化、数据存储及数据可视化、会议视讯等信息化解决方案及服务。

其中,智能车载系统负责车载端的海量数据实时处理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保证车辆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稳定、安全行驶;智能路侧系统负责路况信息搜集与边缘侧计算,完成对路况的数字化感知和就近云端算力部署;通信平台负责提供车-车、车-路间实时传输的信息管道,通过低延时、高可靠、快速接入的网络环境,保障车端与路侧端的信息实时交互。——三者恰好构成智慧交通场景下协同感知与协同决策的闭环。

8、车辆的任务分解协同有什么逻辑?

为了实现设计流程的并行制定

9、车路协同控制的定义是指?

是指基于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技术进行车路信息获取,通过V2V、V2I信息交互和共享,实现车辆和基础设施之间智能协同与配合,达到优化利用系统资源、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


与车辆协同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