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打算应聘,能否告知 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 的详细情况。
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轨道车辆专业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2000年,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2002年,确定了技术研发与技术产业化发展并举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轨道车辆电气、制动、减振、钩缓四项产业和研究试验及技术服务业务。几年来,各项业务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2004年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中,DC600V列车供电系统、网络监控系统和密接式钩缓装置三项新技术装用于新型25T客车,2005年成功组织了“青藏客车空调、供氧、电气系统高原适应性试验”。在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电气、制动、减振、钩缓四项技术分别介入技术引进,使四方车辆研究所在轨道车辆关键系统和部件方面具备了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发展的基础。 在四项核心业务发展的同时,注重研发平台与生产平台建设。拥有较为完善的标准信息管理体系和试验检测体系,及时把握行业技术发展动向,引导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具备较强的机械、橡胶和电子产品生产加工的能力,保证了四方车辆研究所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铁道装备行业五大研究院所之一
铁道部 铁道科学院
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江苏常州)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
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青岛)
四方主要是研究车辆设计制造工艺的专业研究所
株洲研究电力机车 变流 电传动
大连所主要负责 内燃机车研制
戚墅堰负责机车车辆材料及制造工艺,轨道交通装备关键件、基础件
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怎么样?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是2002-06-24在北京市海淀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二区299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8H52625057W,企业法人孙剑方,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的经营范围是:利用自有媒介发布广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推广;计算机系统服务;销售自行开发后的产品、机械设备;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58720759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4467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更多信息和资讯。
3、铁路局校园招聘只招聘铁路相关专业的吗?
参考2020中国铁路上海局招聘377人公告,招聘专业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路物流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交通运营管理、交通枢纽运营管理、智能交通技术运用、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工程物流管理,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动车组检修技术、铁道车辆、铁道机车、铁道机车车辆、铁路工程机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铁道机械化维修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机械装备制造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精密机械技术、数控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电机与电器、电机与电器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工程机械控制技术、工程机械运用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新能源装备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内燃机制造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网络技术、工业自动化仪表、无损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电网监控技术、电源变换技术与应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供电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高速铁路信号控制、铁道通信信号、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路物流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交通运营管理、交通枢纽运营管理、智能交通技术运用、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工程物流管理等
4、我是一名大专生,今天被成都铁路局招聘上了,方向是做“铁道机车车辆”。
两方面:驾驶或检修
5、铁科院机车车辆所,工程力学专业,如果不在编薪水能拿多少?在外出差都干些啥?多谢
转载的铁道论坛的:
“铁科院的待遇分在编和不在编,差别非常大。如果是在编,那要恭喜你,待遇非常好。还有分房。我在这里要强调是非在编的,待遇要差很多,而且会受到歧视性待遇。机辆所的管人力的卜**和王**在招聘编外人员时,言语中就明显地透露出对编外人员的蔑视, 说招编外人员要求低所以待遇差些,在编的人都是很优秀的,拿高工资应该的。其实说白了,在编的哪个不是靠关系进去的。他们说工资是一样的,只是待遇不一样。其实不是的,他们在给在编人员定工资时要高很多。我就遇到这个情况,一个工作了四年的研究生定了基本工资是2100,绩效是2个点,而同时去的一个在编的刚出学校的研究生定的基本工资是2100,绩效却是3个点,一个点代表1300。除了每个季度的2000元的劳保是相同的,其它所有的待遇都是在编的一半,如过年过节费用,高温补贴和取暖费。而且编外人员永远从事的是外围非核心工作。即便做同样的事,年终奖也不及在编的一半。非在编的永远也没有转正的机会。我个人建议稍有能力和事业心的人都不要去铁科院去当什么编外员工,因为你永远都是外人。他们的副所长在做新员工介绍时就亲口说在编的是自己人就不用介绍了,介绍一下外人就行,新员工入职时他们的孙所长居然只见十几个在编的,编外的都不见。虽然五险一金都正规上,但是他们基数很低,因为大部分的工资他们当福利以发购物卡的形式发放。正式员工还有补充医疗和住房补贴,编外没有。假如你中途离职,他们会以基本工资给你算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最恶心的是编外人员还得自己出存档费用,这个随便哪个小公司都不屑这么做。总之,编外人员在那里从内到外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歧视,在编和非在编员工永远有条鸿沟。他们说待遇没什么差别只是为了掩饰他们不正当的收益。还有,铁科院都没有周末, 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也不给你算加班费!!
回复 引用 TOP
xyxsailing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xyxsailing 当前离线
UID14150 帖子2 精华0 积分2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1970-1-1 最后登录2010-12-26
新手上路
9楼 发表于 2010-12-26 13:59 | 只看该作者 还有,那里的发的购物卡多数都是大商场的,卖出去要给别人很大的折扣,比正规上税还厉害。最高的也能卖9折,低的甚至要8折。而且他们那里的什么狗屁领导经常把自己看成根葱,动不动就训非在编的人员。而且人力的王**说话很难听,他们不跟你谈薪酬待遇,他们自己订,你去问,她说不关你的事。我在那里待了三个月,基本上稍有能力的人在试用期结束后知道正式正式工资就走了。所以铁科院最忙的部门是人力资源部门。那里常年出差的都是编外人员,一出去几个月,甚至大半年的。
刚才发了两遍,一直不显示,自己看了下才发现,写错了一个词~~ 再贴如下:
====================
呵呵~~ 偶然搜到这个帖子,我来替lz解答吧。
我只了解机辆所的情况。
如果来铁科,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有没有编制。
有编制的话,你是铁路系统正式职工,发给铁路工作证,坐车可以添乘,而且赶上n年(n >= 5)后,还能分到房子(09年刚刚分了一批)。在工作中,也会干比较核心的研发工作,职业发展也好,基本上正式职工跳槽率为0,除非去院里或者部里。
没有编制的话,其实和去任何一个普通的企业一样,待遇比一般企业好一些,头几年不会超过10w一年(全算上,包括各种购物卡,当然这儿的卡发的还是挺多的,但是没编制的会比有编制的少。此外不同项目组待遇差距也不小)而且干的是比较外围的工作,很多事体力活,不利于自己的积累,而且职业发展上前景不太好,基本没有升职机会。当然也有很多人没编制的干了很多年,但一直都是基层员工。
别的所不清楚,如果是机辆所,没有关系的应届硕士不可能有编制。最近几年,没关系而有编制的都是博士。如果你有关系,本科生也可以有编制。
总而言之,铁科院理论上的确专制成为企业了,但事业单位的色彩非常浓(国内有几个企业还有资格颁发硕士和博士学位),有编制的员工和没有编制的员工之间有一条隐形的鸿沟。此外,铁路的性质和铁科院服务行业的本质决定了,出差是家常便饭。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高铁带来的热潮保证了铁科院的效益至少在几年内都会是非常好的,不论有没有编制,如果能进来,在这里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再长远的职业发展,对于没有编制的员工而言,只能靠自己了。
”
6、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招工,这个单位靠谱不?
算是个国企,于2008年6月26日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主营铁路机车车辆、城市轨道车辆、工程机械机电子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服务业务。
7、铁科院有无编制的区别
铁科院是国企,招聘要求严格不好进,人员是有编制的。
铁路专业技术带头人(23人):王成国、叶柏洪、张黎、高冠学、李群仁、康熊、徐鹤寿、宋慧京、黄强、王悦明、周清跃、陆阳、黄成荣、张志毅、江成、叶阳升、段武、张琦、刘春煌、田长海、张玉铃、熊永钧、范明。
国家级专家(14人):石人俊、顾培雄、董锡明、郭祥熹、姜敏民、林吉忠、周镇国、贾国荃、林通源、张一军、钱立新、罗梅云、史永吉、宋子濂。
院首席专家(2人):黄强、周清跃、王悦明。
组织体系根据2016年12月铁科院官网显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下设17个单位,院属全资公司32个、控股公司7个;建设有5个国家级实验室,装备有各类专业实验室4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