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

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2-01-14 22:26:57

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什么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有小营、健翔桥、清河、金台路、酒仙桥5个校区,占地500亩,校舍建筑面积33.17万平方米。学校总用地规模1183.6亩的新校区已于2015年正式开工建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设立。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原隶属机械部,其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设立的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和1946年设立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原隶属电子部,其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第二分校。7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校友遍布于世界各地、成就于各行各业。学校正式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国家、首都及行业发展需求,特别是抢抓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京津冀一体化等重大机遇,积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内部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努力寻找与信息时代、网络社会、高端制造等发展趋势的契合点,各项办学指标大幅提升,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社会贡献力有效提升。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机电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政治理论教育学院、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计算中心和机电实习中心等17个学院(部、中心)。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面向西部5个省(自治区)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面向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内地西藏高中班招收本科生,已在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入一本招生。现有在校生1547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54人,普通本科生10556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3768人。

学校拥有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34人,其中41%具有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124人、副高级职称294人,各类硕士生导师333人、博士生导师22人。其中,双聘院士3人,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3人,获得市属高校学科首席专家岗位1个,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北京学者”2名、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4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名。现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9人、全国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北京市教学名师8人、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创新团队24个、创新人才15人,青年拔尖人才26人,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骨干教师107人。

学校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现有36个本科专业,覆盖工、管、理、经、文等5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自动化、通信工程、网络工程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 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校外人才培养基地3个。2014年,学校作为独立完成单位首次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以本科生为主的足球机器人water队在中型机器人足球世界杯赛中四次荣获冠军,为国家争得荣誉;学生“捷能车队”在全国大学Honda汽车节能比赛中连续四年蝉联冠军。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达到100%。

学校学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现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3个;现有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2个专业学位授权种类,7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其中,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9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学校具有开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资格,并获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成为拥有北京高校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市属高校之一。

学校科技工作发展态势良好。现有省、部级研究机构16个,形成了以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科研机构为骨干、课题组为基础,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的科研工作体系。2007-2009年,学校连续3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2011-2014年,学校获得行业、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31项,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7项,获各类专利授权140项,发表学术论文4041篇,进入三大检索1122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600篇,被CSSCI收录88篇;学校科研总经费持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课题等高水平国家级项目数量稳步增长。学校获批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股权激励试点单位,获批建设北京市大学科技园,获批中关村科学城第二批建设项目“北京高端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学校参与的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被认定为2014年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建设的“北京世界城市循环经济体系(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被列为市教委“2011计划”培育项目;学校联合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成立的“先进光电子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5年正式揭牌;学校是国防军工定点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单位,具有完备的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资质。学校先后成立国防科技研究院和智慧城市研究院,致力于强化国防科技及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特色。学校参股的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创业板上市,学校也因此成为首家校办企业上市的市属高校。学校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在高端软件、传感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一大批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并开始大规模盈利。例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搜索引擎已成为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气流式惯性传感器及压电传感器系列产品”已列装多项国防、军工重点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血流变测试仪器系列产品”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0%以上,等等。

学校持续推进国际化办学。现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4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了科研合作、互访讲学、管理人员培训、英语教师和双语教师学习进修,本科生双学位项目以及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合作项目。学校聘请6位国外大学校长担任学校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聘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教授等16位世界知名学者担任荣誉教授。学校设有国际交流学院,积极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现有在校留学生180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其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诠释着自己光荣的传统和独特的骄傲。在信息时代和网络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学校将秉持“勤以为学、信以立身”的校训,肩负崭新的历史使命,抢抓空前的发展机遇,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大步迈进!
望采纳 谢谢

2、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开设专业

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是辽宁省汽车制造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单位。
本科专业:车辆工程、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物流工程
硕士专业:车辆工程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工程硕士专业:1.车辆工程;2.交通运输工程;
国家特色专业—车辆工程专业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专业—车辆工程专业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车辆工程专业
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汽车性能实验室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汽车材料与工程
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工业大学汽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动汽车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汽车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汽车振动与噪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汽车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工程实验中心
辽宁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等学校汽车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车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辽宁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辽宁省汽车振动与噪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工业大学—锦州万得汽车悬架系统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辽宁工业大学—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汽车安全系统实验室
辽宁工业大学—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机械工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中国FSAE)参赛单位—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万得车队

3、电动公交车的发展前景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动是从公共服务领域开始的,但我们一直跟着美国、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的路线,把焦点都汇聚在乘用车是混合、燃料电池还是纯电动上,忽视了我国主要城市交通工具——公交车的电动化,其实也就是忽视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本意。
据国家科技部统计,截至2011年3月,示范城市中应用电动大巴629辆,仅占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的7%。虽然,我们看到城市公交电动化还面临诸多难题,需要政府、汽车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但是,我们不能象国外一样只顾乘用车,应该重视甚至高度重视公交车的电动化。 1、世界能源和环境日益恶化,我国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城市大气污染尤为严重。
因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已成为困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严重问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吴国平研究员等对我国广州、武汉、兰州、重庆4个城市的大气PM2.5 污染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这些城市的PM2. 5水平普遍超过了美国新标准的2到8倍。
大量研究表明,电动车相比常规燃油汽车在能效和减排方面有明显优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纯电动车和传统汽油车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比较,其中纯电动车按照“煤-电-电动机”的能源应用路径,而传统汽油车按照“石油-汽油-内燃发动机”的路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即使在电能来源仅考虑煤电的最差情况,纯电动车单位行驶里程所消耗的一次能源(折成热值)只有传统汽油汽车的0.7倍。考虑我国电源结构优化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趋势,按照2015年我国煤电比例76%,电动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传统汽油汽车的74%。
2、发展电动公交,中国具有比较优势
相比于乘用车,电动公交车的节油和减排效果更加明显,据有关统计,我国每辆公交车日行驶里程约220-280公里,消耗燃油约90-120升,相当于30辆私家车的油耗和排放。此外,电动车采用电动机代替发动机,几乎无噪声,而且无级变速,驾驶操作更加简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大批农民进城,城镇化加速,汽车进入家庭,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现在,我国几乎所有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通堵塞。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交通的发展,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发展城市公交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重要举措。
放眼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如此重视电动公交车的发展,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对公交车有如此巨大的需求。正因如此,国内燃油公交车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技术反而不落后于国外,有着较强的比较优势。进而,开发纯电动公交车,有着特有的优势和条件。
相比于乘用车,公交车的空间宽敞、布局规范,电动化相对容易、方便。在运营方面,也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定线定点-线路和站点固定;单程行驶历程固定而且不长;专人驾驶;出车收车时间固定且密集。
发展电动公交车,既可以巩固已有的领先优势,同时更好地培育电池、电控、电机、充换电技术,为电动乘用车提供经验,带动和促进产业链,有效带动我国电动车产业发展。应该看到,随着国外电动车应用发展,电动公交大巴必将引起重视,并付诸实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法国等国家都已开始启动。在电动乘用车“弯道超车”遭遇挑战时,我们不能白白把自己的优势地位拱手让出,必须加快发展电动公交车。
如果盲目照搬乘用车的发展路径,采用混合动力,即传统技术加电动技术,显然是扬短避长,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1、电动车电能供给方式分析
电动车以电能替代了燃油,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汽车的动力驱动方式,虽然使用功能一样,但是从技术上已经根本不同。换个角度,从电力服务看,它是一种用电设备,是一种新型的用电需求。
为电动车提供电能供给,主要有交流充电、直流充电和电池更换等三种方式。
交流充电:由交流充电桩提供220V交流电能,车载充电机完成交直流变换,充电功率一般不大于5千瓦,充电时间通常为5~8个小时,主要用于电动乘用车。
直流充电:由非车载充电机完成交直流变换,充电功率较大,从几十千瓦到上百千瓦。主要用于电动公交车的整车充电,充电时间较长,至少要3小时左右。
电池快速更换:用事先充满电的电池组更换车辆上的电池组,国内设备基本可在5-10分钟完成电池更换,实现了电动车电能快速补给。 2、电动公交车充换电比较
目前,公认电池是制约电动车发展的瓶颈。选择充电还是换电,人们一般都是基于对纯电动乘用车的认识,从电池自身角度、从车的角度、汽车行业角度解读。
从电池性能分析。目前,国内外电动车基本采用锂离子电池,锂电池具有安全可靠、工作电压高、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其能量密度仍较低,造成电动车单次充电续驶里程较短,更重要的是电池成组循环寿命低。目前国内电池成组后的比能量基本在70Wh/kg,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另外,单体电池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差异,会加大单体电池间的性能差异,导致性能较差的电池加剧恶化,使电池组的循环寿命相对单体电池大大缩短。如果在公交车行驶间隙采用快速充电,为公交车提供电能补给,将造成电池负极极化,容量严重衰减,从而引起寿命急剧衰减。因此造成电动车电池部分的使用成本上升,降低电动车经济性。
2、从充电方式分析
第一,目前电池组比能量约70 Wh/kg,以青岛公交车为例,每日平均行驶里程约220公里,如果采用充电方式,为了每天充一次电满足行驶里程要求,就要至少装载220千瓦时、约3100公斤的电池。为了少装电池,减轻车体重量,就会出现一些示范项目中两辆车当一辆车用的现象,也就是两辆车一天轮班跑。
第二,即使不考虑电池寿命,采用快速充电,按照目前一般公交车装载140千瓦时电池测算,按照3C充电,充电功率将达到420千瓦。交流侧(380V)电流达到600A,导线线径需达到240平方毫米。直流侧(537V)电流将达到800A,充电连接器正副极分别需要2根直径18毫米的触头,为保证连接器触头可靠的电气连接和满足温升的要求,结构设计要有非常大的保持力,连接器插拔力将会达到500N以上,这时就要架装助力装置,结果会大大增加连接器的体积和重量,使充电操作非常困难。
第三,如果选择换电方式,可以采用分箱充电0.3C充电,充电电流仅为80A,有效降低交流侧的导线线径和直流触头;有效提高电池组内电池均衡。换电方式还便于电池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及早发现电池差异,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处理,甚至更换性能差异较大的电池,有效延长电池组的寿命。同时,当动力电池无法在电动车上应用时,电池性能仅下降了30%-40%左右,还有巨大的利用空间,可在变电站直流电源、储能电站等方面对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另外,还可以根据行车路线,做到电机、电池重量与车辆运行最佳匹配,比如按照两个来回70公里,电池仅六七百公斤。这样,节省电池,降低车的重量,提高运行维护效率和效益。因此,通过换电方式,延长动力电池利益链,有效减少电动车使用动力电池的成本,提高电动车经济性。
从电网安全分析。公交车采用充电方式,将造成高电压、大电流的直流充电机大规模集中接入电网,给配电网带来较大负荷冲击,造成配电网的严重过载。同时充电机负荷为非线性负载,会对电网产生严重谐波污染,北京奥运充电站实测数据表明,充电机造成电流谐波畸变率高达30~40%,如果不加治理,将严重影响电网和用户的稳定运行及电能质量。因此,电动车充换电方式的选择和充电设施建设要与我国电网发展现状相结合,只有保证电网可靠运行,才能保证电动车的电能供给。
综上,充电与换电方式的选择不能单纯从车辆方面考虑,需要从公交应用需求、设备技术可行性、电网安全、电动车整体经济性等各方面系统的看问题,选择合理的电能供给方式。 在我国作为最初探索换电方式实现于2005年,可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快换设施在兰州建立,服务于2台公交车,安全行驶5万公里。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投入50辆纯电动公交车,配套建设一个电池更换站,国内第一次采用电池更换方式为电动商用车服务,取得了一定的运行经验。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投入120辆纯电动公交车,配套建设一个电池更换站,国内第一次大规模采用电池更换方式为电动商用车服务,并实现高负荷运行,取得了丰富的运行经验。曾经为世博会立下汗马功劳的节能环保公交车下月将出现在市区。中国馆1、2、3线班车和1213路线路撤下来的120辆新能源纯电动车配备至上海市区公交线路,其中80辆将投入到23路和939路,这2条线路率先成为沪上实现全部纯电动车运营的公交线路。剩下的车辆将在今年5月份前,全部投放到36路公交线上,以替代部分运营车辆。
2010年广州亚运会,20辆快换方式电动公交车,直接进入商业化运营。
2006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就做出推动电动车发展的战略部署。几年来,公司创造性、系统性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标准体系创新、设备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和智能服务网络建设与规划创新等方面,引领电动车充换电服务的发展方向。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示范工程青岛薛家岛充换储放一体化站,是集公交车充换电、乘用车电池集中充电、储能应用于一体的电动车充换电站,于今年7月11日正式投运。公交车充换电站为青岛市公交线路上运行的电动公交车提供换电服务,可满足280辆电动公交车的换电需求;集中充电站可为1440箱乘用车电池实现集中充电,为黄岛区电动乘用车提供集中充电和电池配送服务;示范电站可实现5.6万kWh电能储存,已实现1.1万kWh电能储放功能;是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全、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的电动车充换电站。
研究和实践表明,无论是从整车、电池、电机电控,还是从公交车运营管理、充换电服务,闯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公交车电动化之路是可行的、必然的,也是一定会成功的。

4、同济大学余卓平:汽车变革时代有众多关键零部件技术急需突破

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展开研讨。

在9月4日 “高端对话:构筑安全稳定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中,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发表了题为“汽车变革时代急需产业化突破的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的演讲。

在演讲中余卓平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要获得长足发展,仍需在动力系统,尤其是分布式驱动、增程式、燃料电池和车路协同。

在余卓平看来,分布式驱动是电动化和智能化最佳的结合;增程式是解决里程焦虑的最佳方式;大功率、长距离的汽车工具将来一定走燃料电池道路。至于车路协同,单车智能并不可靠,有智能的车也必须有智能的路,也必须有智能的指挥枢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在泰达论坛有机会谈一谈大变革时代,我个人围绕急需产业化突破的几个关键技术,大变革时代就不展开了,前面会长报告专门把大变革讲了一下,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未来。

大变革带来产业链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一直讲弯道超车,应该说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确实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机会,大家可以看到电动汽车领域一半的产量在中国,一半的市场在中国,而且这个链条带出来的电池产业、电驱动产业都在国际上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刚才董会长讲往高端走,在新能源里面都有充分的体现。

    但是我们讲电动化,下一步还要突破的技术在哪里?

第一我会把思维重新从电池里面跳跃到驱动,我一直认为实际上动力系统一直是汽车的核心,我们以前电动汽车是电池受到制约,现在电池应该跨过这一步了,下一步电池仍然会继续发展,但是我认为下一步我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到动力系统上来。我个人认为分布式驱动是电动产业值得大家关注的,第二个我个人一直认为,电动汽车多备电池不是未来的方向,所以插电增程混动是值得大家关注的,怎么搞一个增程器要关注。

分布式驱动是电动化和智能化最佳的结合,实际上我们讲智能化里面操作控制是核心,而分布式驱动的操作控制可能是最完美的。分布式电驱动系统将来是新能源汽车的前沿关键技术,从现在电动轮的发展来看,大家可以看到在不断的突破,目前我们的密度已经能够达到每公斤两个多千瓦,并且在不断进步。当然这还不够,还需要大家进一步关注。从它的好处上来讲,首先第一个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智能汽车都在说我要管制环境、雷达、摄像头等等,但是实质上我们开车除了眼睛感知环境,我们的所谓手感、路感也是开车很关键的东西。

目前互联网企业开始介入并推动智能汽车发展,我认为他们对智能汽车是理解不深,汽车行业应该看到未来的感知是什么呢,我们要感知路面,汽车跑在什么路上,会不会打滑,会不会出现极限工况是最关键的。电动轮知道电机的力矩,输出是什么,就是转送。什么是未知的呢?我在什么路上是未知的,用这样理论估计在什么样的路上。我们讲分布式驱动一大好处就是能够精确感知路面。第二汽车运动状态能够很准确感知,包括我们讲动力学的关键的东西,实际上通过这些力已知、运动已知做一个很准确的估计。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大家可以看到汽车行驶动力学通过分布式驱动,将得到全面的改善。第一跟传统的防滑技术相比,未来分布式驱动有可能做到根本就不会滑,就是知道什么样的路面,我力矩又可以控制,不会把力矩超出路面。甚至将来的防滑和防爆都会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稳定性控制也是一样,现在我们的实验表明,分布式驱动全面压倒用液压制动控制行驶动力学,在防滑还有操作稳定性方面的控制。还有一个操作性的控制,现在的动力学控制里面,频繁的打方向盘,这是一个在特定工况下面经常发生的事情,如果四个轮子都能够控制力矩,实际上相当于转向控制能够明显改善方向盘的调整,确实一系列的优势使得分布式驱动需要大家高度关注,突破电动轮技术是电动化明显的改善和突破。

第二个要谈谈增程器,从400到600,现在要超过1000。作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这个口号隐含的东西是汽车工程师长期想克服的缺点,轻量化。轻量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现在为了所谓的续航里程,大家都没有轻量化的概念了。当年轻量化要轻十公斤非常困难,现在一重就是几百公斤,这个是不是方向。现在90%出行一天在五六十公里以下,如果说一百公里那可以说95%的出行在一百公里以下。为了一百公里以下,所谓的续航里程,你为什么要背两个那么大的包袱呢,那就是有里程担忧,我认为增程的办法是最好的办法。背一个小娃娃在身上,解决长续航里程。我的建议配20度电,保证每天基本就是纯电动,一旦有长续航增程,增程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以配充电宝,我跟东风提出过,他们也试探过,十几度的充电宝跑上一段里程到下一段里程可以继续跑下去。第二就是小的增程器,你现在如果能够优化出一个专用的发动机出来做增程器,那是我们发动机行业急需干的事。三十千瓦左右的增程器,现在还没有这么好的增程器,现在非常迫切的需要,甚至燃料电池发展好,燃料电池也是一个增程器,这不就通用了。

现在大家不要把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对立起来,在这个点上大家可以看到,非常和谐的在一起。所以从成本来讲,大家可以看到,背一百度电和增程器价钱存在很大一块空间差异,至少在四万左右的成本空间。从新标杆来讲,实际上我说混合动力返璞归真。日产推出的E-power,这个就是非常简单的混合动力技术,比丰田结构简单的多,效果差不多,价格也就便宜的多。所以日产这个E-power在日本卖的非常好,我们东风要把这个技术作为新能源主流技术推,我们不是纯混合动力,我们建议把电池放大一点,让大家90%的工况就是纯电动,就是解决国家新能源的问题了,所以这个是新的标杆,技术指标不打开讲。我们在技术上探讨,如何把增程插电技术往新的方向推进,我们开发出来的一系列指标也非常好。所以第二个就是增程器希望咱们这个行业要高度的关注,未来没有国家补贴以后,不受影响,我们注意到市场能够接受好的技术,我认为这个增程器将来一定是市场能够接受的好的技术。

第三个我要谈谈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大家不断的探讨,我们跳出企业来看一看,可能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看的更清楚。今天第一个报告,现在来看碳中和这个目标形成共识,但是要实现这个碳中和,大家都知道人员一定要转型,人员转型是往哪个方向转,低碳能源、无碳能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推动离不开氢气,现在可再生能源最难点实际上上不了电网,现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最大的问题是给不了路条,国家电网说,因为电不可存储,来源不稳定不能这样拼命发出来。所以未来发展就开始将目光集中到氢能源,如果把氢作为中间介质,上的了网的电上网,上不了的可以制氢储存,现在氢成为下一轮能源革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焦点。在这个前提下,回过头来如果氢发展,就像石油发展以后有了汽油,有了柴油,内燃机就发展起来了。如果氢能一旦发展起来,燃料电池一定会发展起来。从这一点上燃料电池可以看到这几年随着氢能共识越来越聚焦,大家可以看到加氢站的建设也稳步的在发展。

在碳中和的目标下,我们国家最近刚刚做了一个估计,到2060年大概氢的产量达到1.3亿吨,其中1亿吨来自可再生能源。大概4000万吨可能在交通业里面,所以氢能工业交通不是大头,真正还是在工业界,工业界合成氨、甲醇都是用高碳氢气制造出来,未来一定会转换成绿色氢气做化工业产品,化工业将来占三分之二,四千万吨在我们交通领域,然后从脱碳可以看到,四千万吨在交通,大概八千万吨在我们的工业领域。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有没有这么多的资源,让我们算了一下,可再生能源如果拿出5%-10%以来,一亿吨的制备,资源足够,一点问题没有。成本大家担心,实际上未来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电,最近关注过国际上的发展,国际上发展大概一度电在光伏的产业招标里面,大概是一毛钱一度电,我们现在只要是两毛钱一度电以下,未来氢气价格基本上可以做到现在煤制氢价格圈子,所以从成本上来讲,未来发展也是可以接受的。国家在一系列政策里面,现在正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从使用场景来讲,一定是大功率、长距离的汽车工具将来一定走燃料电池道路。我们这一轮的示范城市重点放在商用车推广上,我们现在向丰田最好的技术看齐,大概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整个燃料电池自主率来看,除去个别的材料领域的关键点以外,我们基本讲自主率非常高。如果乘用车领域是网约车,现在城市公园是绿肺,如果两千辆车相当于一个大绿肺,燃料电池未来还是值得高度关注的,现在科技部司长介绍“十四五”重点推动燃料电池发展。当然一系列卡脖子的东西,大家可以看到可靠性、耐久性系统,还有车载储氢系统,等等这些东西还需要进一步突破,还需要把价格成本降下来,这是我们在燃料电池领域的观点。

最后谈谈对于智能化需要突破的技术观点,我现在个人认为,这个技术光从车上也是解决不了的,就像燃料电池从车上看不清楚,必须看到氢能产业的发展,现在智能化如果跳开整个大交通系统来看,只看车的智能化,我觉得会走入误区。汽车发展是一个机械产品,进入电子化以后是机电产品,现在是新能源产品,再下一代实际上就是智能网联产品。智能网联产品的目的要万物相联,就不能光在车上面,现在汽车的定义环境感知、还有控制操作系统,为什么现在新势力这么多,因为只有最后的车辆控制系统,这是我们汽车本行一直干的,这个环境感知人工智能原来都不是汽车界干的,所以新势力在这两块很强,自然而然也可以去做汽车了。

现在应该来讲,现在的定义是这样的,从车的角度我们定义5级的智能度,这个未来都应该要改变,因为这是从车来定义的,不是从系统来定义的。现在提出了很多的时间的实现表,现在私下很多人也在讲,如果光从车角度去看,真正无人驾驶还是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现在有些车厂都推出他们所谓的量产的产品,但是实际上大家也看到,由于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到那种程度,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有些新势力,都面临一些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讲面临的挑战就是因为主流的方案是盯着单车智能,单车智能现在问题在哪?第一我们讲短期覆盖不了那么多的场景和功能,现在要覆盖那么多的场景和功能不大可能,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的事故。第二环境感知,感知不到那么多你看不见的东西,感知也是有局限性,车路一体的感知可能更丰富。再一个就是深度学习,现在实际上理论由于要跑车,要多积累数据,多积累数据能够积累到深度学习形成,这是一个误区,如果按照这样去算,说你积累这些数据,将来要四百年,四百年才能够解决场景的问题,所以这个深度学习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再一个我个人的观点,这里面讲现在交通系统里面每一辆车都有指挥大脑,那指挥者太多效率是很难提高的,所以是需要指挥官。有警察的时候大家觉得交通体系顺畅,但是没有那么多警察。现在单车决策很难提高整体交通效力,未来要解决方案,实际上需要车路云一体解决这个问题。

这里面我们讲整个系统上来讲,有智能的车也必须有智能的路,也必须有智能的指挥枢纽。交通部在去年发布一个国家的交通战略,起了一个名字不叫智能网联,是叫做数字交通。未来交通系统,是数字车、数字路、数字云这样构成智能交通系统,怎么能够车路云一体,是在数字上是一体的。所以我们讲这个架构是构筑未来,这里关键技术、通讯技术,现在大家很多人试探5G现在用不用无所谓,但是真的未来智能交通系统起来,5G通讯数据是必须的。

路现在很多汽车公司在做高精地图,我个人持不同观点,因为我认为未来的路只有一条,不可能这个汽车厂高精地图是一张,那个汽车厂做的又是另外一张,这个不大可能。将来所有车必须走在一张图,一条路,所以将来资源要集中。

另外云端要有远程操控车的能力,整个交通体系的交通流顺畅,还有数字孪生仿真技术,不能说优化这条路,那条路就交叉堵死这个不行,所以整个交通流仿真是很重要的,整个交通系统管控都在云端实现。我们现在也在试这样的案例,车路云一体,我们正在搞一套公交系统,但是我会使得这条路上跑的智能汽车,可能跑的比地铁还快,地铁的概念就是停站不停红绿灯,所以未来希望智能化的技术大家要关注的是车路云一体的关键技术。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5、发改委:加大5G建设投资,加快5G商用发展步伐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20〕1409号,其中提到:加快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建设。
以下为全文:
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
发改高技〔2020〕1409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委、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厅)、财政厅(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的决策部署,更好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引擎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聚焦重点产业领域。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形成规模效应。
——打造集聚发展高地。充分发挥产业集群要素资源集聚、产业协同高效、产业生态完备等优势,利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平台,促进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
——增强要素保障能力。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引导人才、用地、用能等要素合理配置、有效集聚。
——优化投资服务环境。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创新投资模式,畅通供需对接渠道,释放市场活力和投资潜力。
二、聚焦重点产业投资领域
(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质增效。加大5G建设投资,加快5G商用发展步伐,将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优先向基站建设开放,研究推动将5G基站纳入商业楼宇、居民住宅建设规范。加快基础材料、关键芯片、高端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关键软件等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动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合理有效投资。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加快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智慧广电、媒体融合、5G广播、智慧水利、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市政、智慧社区、智慧家政、智慧旅游、在线消费、在线教育、医疗健康等成长潜力大的新兴方向,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育形成一批支柱性产业。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加快补全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短板,加强数字乡村产业体系建设,鼓励开发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应用,发展农村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快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广电总局、国铁集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推动创新疫苗、体外诊断与检测试剂、抗体药物等产业重大工程和项目落实落地,鼓励疫苗品种及工艺升级换代。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加大生物安全与应急领域投资,加强国家生物制品检验检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遗传细胞与遗传育种技术研发中心、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实施生物技术惠民工程,为自主创新药品、医疗装备等产品创造市场。(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医药局、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补短板。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建筑、医疗等特种机器人、高端仪器仪表、轨道交通装备、高档五轴数控机床、节能异步牵引电动机、高端医疗装备和制药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生产,实施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试点示范。研发推广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维、农业生产专用传感器、智能装备、自动化系统和管理平台,建设一批创新中心和示范基地、试点县。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互联网+”协同制造示范工厂,建立高标准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铁集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快新材料产业强弱项。围绕保障大飞机、微电子制造、深海采矿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在光刻胶、高纯靶材、高温合金、高性能纤维材料、高强高导耐热材料、耐腐蚀材料、大尺寸硅片、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实施新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升稀土、钒钛、钨钼、锂、铷铯、石墨等特色资源在开采、冶炼、深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水平,加快拓展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在光电子、航空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快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卡脖子”问题,加快主轴承、IGBT、控制系统、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等核心技术部件研发。加快突破风光水储互补、先进燃料电池、高效储能与海洋能发电等新能源电力技术瓶颈,建设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新型储能、制氢加氢设施、燃料电池系统等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先进燃煤发电、核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等基础设施网络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推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秸秆能源化利用。(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快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示范,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建设,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公共停车位的快速充/换电站覆盖率。实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加大车联网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智能汽车特定场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支持建设一批自动驾驶运营大数据中心。以支撑智能汽车应用和改善出行为切入点,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融合城市动态和静态数据于一体的“车城网”平台,推动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快节能环保产业试点示范。实施城市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小区内建筑节能节水改造及相关设施改造提升,推广节水效益分享等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模式,鼓励创新发展合同节水管理商业模式,推动节水服务产业发展。开展共用物流集装化体系示范,实现仓储物流标准化周转箱高效循环利用。组织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环境自动监测、生产过程智能管理。试点在超大城市建立基于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的生态环境新型治理体系。探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等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环境治理服务水平,推动环保产业持续发展。加大节能、节水环保装备产业和海水淡化产业培育力度,加快先进技术装备示范和推广应用。实施绿色消费示范,鼓励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绿色电商等绿色流通主体加快发展。积极推行绿色建造,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铁集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快数字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数字创意产业与生产制造、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健康医疗与养老、智慧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建设一批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加强数字内容供给和技术装备研发平台,打造高水平直播和短视频基地、一流电竞中心、高沉浸式产品体验展示中心,提供VR旅游、AR营销、数字文博馆、创意设计、智慧广电、智能体育等多元化消费体验。发展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和5G高新视频,发挥网络视听平台和产业园区融合集聚作用,贯通内容生产传播价值链和电子信息设备产业链,联动线上线下文化娱乐和综合信息消费,构建新时代大视听全产业链市场发展格局。(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体育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打造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
(九)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培育和打造10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100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导和储备1000个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形成分工明确、相互衔接的发展格局。适时启动新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等政策,协同支持产业集群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关键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项目。(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知识产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增强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力。启动实施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发挥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依托集群内优势产学研单位联合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质检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标准创新基地、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创新平台和重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建设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中心和产业研究院。(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中科院、知识产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启动实施产业集群产城融合示范工程。以产业集群建设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促进加快形成创新引领、要素富集、空间集约、宜居宜业的产业生态综合体。加快产业集群交通、物流、生态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产业集群资源环境设施共建共享、能源资源智能利用、污染物集中处理等设施建设。探索“核心承载区管理机构+投资建设公司+专业运营公司”建设新模式,推进核心承载区加快向企业综合服务、产业链资源整合、价值再造平台转型。推动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证监会、国铁集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聚焦产业集群应用场景营造。启动实施产业集群应用场景建设工程。围绕5G、人工智能、车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率先在具备条件的集群内试点建设一批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定期面向特定市场主体发布应用场景项目清单,择优评选若干新兴产业应用场景进行示范推广,并给予应用方一定支持。鼓励集群内企业发展面向定制化应用场景的“产品+服务”模式,创新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推广应用方式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壮大国内产业循环。(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能源局、知识产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提高产业集群公共服务能力。实施产业集群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依托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科研单位等建设一批专业化产业集群促进机构。推进国家标准参考数据体系建设。建设产业集群创新和公共服务综合体,强化研发设计、计量测试、标准认证、中试验证、检验检测、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创新转化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打造集技术转移、产业加速、孵化转化等为一体的高品质产业空间。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培育一批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有条件的集群聚焦新兴应用开展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中科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增强资金保障能力
(十四)加强政府资金引导。统筹用好各级各类政府资金、创业投资和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创新政府资金支持方式,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牵引作用。鼓励地方政府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计划,按市场化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围绕保障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鼓励建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服务,完善内部考核和风险控制机制。鼓励银行探索建立新兴产业金融服务中心或事业部。推动政银企合作。构建保险等中长期资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机制。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分类指引,优化发行上市制度,加大科创板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公司)债券发行力度。支持创业投资、私募基金等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责任部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推进市场主体投资。依托国有企业主业优势,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力度。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独立或联合承担国家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创新能力和产业化等建设项目。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放宽或取消外商投资限制,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条目。(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资委等职责分工负责)
五、优化投资服务环境
(十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动重大项目“物流通、资金通、人员通、政策通”。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审批,简化、整合项目报建手续,深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加快推进全程网办。全面梳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准入和行政许可流程,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推行“一网通办”。(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牵头,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做好用地、用水、用能、环保等要素配置,将土地林地、建筑用砂、能耗等指标优先保障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大工程和项目需求。加强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鼓励地方盘活利用存量土地。(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商务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建立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点、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细化量化行政处罚标准。(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牵头,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做好政策咨询和宣传引导工作,以“线上线下”产业招商会、优质项目遴选赛、政银企对接会、高端论坛等形式加强交流合作,增强企业投资意愿,激发社会投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努力营造全社会敢投资、愿投资、善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牵头,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河南大学研究生都有什么专业?

河南大学研究生包括如下专业: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

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等专业。

(6)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扩展资料:

河南大学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

建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训培养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等5个国家级教育、科研基地。

河南大学学术资源:

1984年5月恢复河南大学图书馆名称。图书馆先后被评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十佳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先进图书馆、河南省高校自动化技术应用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阅读文化典籍,建设书香校园”先进单位、开封市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开封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7、新机遇 新生态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长城汽车成功举办

易车讯 2021年6月28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长城汽车联合主办的“新机遇 新生态——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保定哈弗技术中心举办。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长城汽车轮值总裁孟祥军,长城汽车运营管理、技术研发团队与行业专家、合作伙伴、投资人代表以及媒体伙伴共500余位嘉宾齐聚会场,就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智能化、碳中和的未来格局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 董扬

汽车产业未来已来,随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塑,中国汽车产业更应及时转型,实现向更高定位的跨越。对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在论坛开场致辞中说到:“当下,中国汽车产业危机已来、变革已来、赶超已来,2021年是中国汽车品牌由跟跑到并跑到超越的一年,长城汽车的成长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典范。”

长城汽车董事长 魏建军

当下的汽车市场,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时刻,碳中和与智能化为汽车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中国汽车产业需要紧抓机遇、紧跟浪潮、优化布局,实现在全球汽车产业新生态的领跑。

紧跟未来行业趋势 领跑全新发展之路

论坛现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以《汽车产业发展几点思考》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表示:“平台和生态将是新型汽车产业竞争的核心,跨产业协同,共建技术平台和产业生态,抢占未来汽车产业竞争制高点,是取得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进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从经济领域角度,阐述未来中国经济变局与机遇,进行《中国经济展望》主题分享,他表示:“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中国发展新能源的战略具有前瞻性,更具备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汽车强国梦想近在咫尺,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国内自主品牌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任泽平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分享了关于中国汽车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态势及高质量发展建议》的主题演讲中,李克强教授表示:“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顶层规划、产业规模、商业化等层面日趋完善,但考虑到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特征及社会属性,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要更多本地属性,也就是符合‘中国方案’的新产品。”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李克强

面对新格局、新机遇、新挑战、新生态,长城汽车轮值总裁孟祥军以《应时代而变,与荣耀同行》为主题进行演讲,分享了长城汽车企业自身变革与未来企业生态布局,他表示:“长城汽车将应时代而变,围绕绿色碳中和、认知智能化、全球潮牌潮品、共玩众智众创4个维度,聚焦绿色发展与认知智能化转型,实现全新产品布局,打造未来价值生态,迎接全新挑战,领跑新赛道。”

长城汽车轮值总裁 孟祥军

以认知智能化为前提 决胜未来汽车战场

随着5G、AI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之高度融合的汽车产业也在智能化方面得到了迅速升级,在相关软硬件的支持下,未来智能汽车将成为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

在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的主持下,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Momenta CEO 曹旭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MKT与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林春,高通技术公司产品市场副总裁孙刚,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钟学丹,高德汽车业务中心总经理江睿,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共同探讨中国汽车未来智能生态。

《探讨中国汽车未来智能生态》主题论坛

圆桌论坛就智能汽车的软硬件技术、未来发展等一系列话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各位领导与专家一致认为:“在智能化的浪潮下,上下游生态伙伴更应该通过深度的合作共赢,致胜未来发展。”与此同时,大家表示长城汽车是中国汽车最具活力的汽车企业,希望在未来与长城汽车开展更为深度的合作。

完善能源生态布局 助推完成碳中和目标

在我国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交通与能源产业格局也即将得到重塑。如何抢占发展高位,事关产业未来。

由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主持,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主任余卓平,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电力大数据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李建彬,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未势能源总裁陈雪松共同参与,以碳中和目标下的交通与能源变革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碳中和目标下的交通与能源变革》主题论坛

未势能源总裁 陈雪松

未势能源总裁陈雪松认为:“相比欧美,留给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并不多,中国要实现碳达峰,氢可以作为一个选项,但要达到碳中和,氢则是必选项。”

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主任 余卓平

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主任余卓平则表示:“长城汽车在新能源发展的布局在95分以上,是经过深度思考的,我希望长城汽车能在新能源领域成为排头兵。”

碳中和作为世界性问题,所有企业与人都不能置身事外,相关领域的各个生态伙伴更应该深度合作,抓住其中的巨大机遇,收获绿色未来。

当下,碳中和与智能化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此次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长城汽车联合主办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为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互动提供了绝佳平台。与会领导专家们各抒己见,指明了汽车产业参与智能化、助力碳中和的路径,更描绘了中国汽车产业引领全球创新的宏伟图景。

8、智能低碳 共创共享 未来汽车生态大会成功举办

12月29日,2021未来汽车生态大会云端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智能低碳 共创共享”,大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新能源汽车报、智能网联汽车杂志、赛迪传媒联合主办。

汽车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汽车强国,亟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支持政策体系,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未来汽车新生态。

本届大会汇聚业界专家、企业家,通过政策解读、热点剖析、战略研讨,为汽车产业生态建设建言献策,全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小燕为大会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发表主旨报告。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美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夏华夏,零跑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总裁吴保军,网络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杜岩平,欧洲汽车工业协会高级总监张硕,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基础软件首席技术官秦民,毫末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顾维灏,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建平,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杨烨,福田奥铃新能源及专用车营销总经理康界炜发表主题演讲。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总工程师陈渌萍做成果发布。

郭守刚在致辞中强调,创新支持方式,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提升公交、出租、物流等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地方出台充电、停车、过路过桥等使用环节的优惠政策,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张小燕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汽车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促进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汽车产业生态正向网状化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加快与汽车产业融合,汽车产业成为践行“双碳目标”的先锋。近年来,我院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加大研究力度,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发表题为《双碳战略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智能电驱动动力单元、轮毂电驱动、可变结构智能线控底盘、全气候可更换式智能车舱等子系统,并由多域智能控制器,通过车载高速网络实施对整车的智能驾驶与安全控制。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分享《绿色低碳-走在困难但正确的道路上》主题演讲,他认为,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关键都在于“电”——改变火力发电的传统生产方式。因此,在能源制造领域,寻找绿色发电方式。在能源使用领域,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与透支。在能源回收领域,探索全新的储能方案。在能源消费领域,完善可再生能源电能的定价机制,同时划定能源消费红线,教育大众能源消费观念。

美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夏华夏以《美团自动配送车的商业化探索》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自动配送对于物流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自动配送有足够复杂的场景,可以不断打磨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配送的安全,涉及到系统、车辆、运营流程等,在这些方面,美团已经有相当的探索和积累。自动配送的政策和标准,需要行业一起来努力创新和突破。

零跑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总裁吴保军在主题演讲《智能低碳共创共享》中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零跑科技通过5年的自研,在智能方面实现了全栈自研,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了全面自研自制。know how的技术团队,能将能源的管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更完美地进行智能匹配,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我们将更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快速结合进入自身的产品研发周期当中,加快低碳化技术的应用。

网络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发表了《网络自动驾驶产业化实践》主题演讲,他表示,自动驾驶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目前网络已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全栈自主研发,累计开放了九个版本的自动驾驶能力,适应场景泛化持续迭代技术能力,并打造了开源开放的自动驾驶技术平台,与行业共建全球自动驾驶产业高地。

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杜岩平分享《新型电力系统下的车网互动解决方案》主题演讲,他认为,电动汽车既是能源消费终端,又是储能装置。充电桩可以成为连接用户、电动汽车与电网的纽带,通过充电桩双向充放电技术(V2G)、有序充电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用充电功率可调可控、反向支撑电网,让户深度参与电网调节,满足清洁能源消纳、削峰填谷、参与电力交易等电网调节需求。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总工程师陈渌萍发布《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白皮书(2021年)》,她认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迅速增长,自动驾驶成为热点,车载人工智能芯片是实现自动驾驶的硬件核心之一。为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首先应布局车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链,系统化促进技术创新。其次要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协作,推动合作与发展。最后要完善产业链配套保障,提升国产车载人工智能芯片竞争力。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高级总监张硕在主题演讲《欧美日汽车行业碳减排政策浅析》中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汽车行业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贡献巨大,需要上下游产业统筹和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支持。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准备期,可预见性的政策体系正在加速该行业的快速发展。欧盟、美国、日本已经发布了面向2035年前后的国家层面战略,中国需要根据特色与国际经验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基础软件首席技术官秦民分享《中汽创智汽车操作系统方案》主题演讲,他表示,车用基础软件市场目前由基础型操作系统,及衍生的定制型操作系统和ROM型操作系统为主,中汽创智车用操作系统将基于AUTOSAR组织标准开发以实现汽车系统软硬件解耦。打造从OS到云端的全栈式SOA软件架构,构建车辆物理/硬件平台、操作系统、智能应用/算法、云平台的跨域集成系统框架。

毫末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顾维灏发表《自动驾驶——产品为王、规模制胜》主题演讲,他认为,毫末在数据智能的领域落地的较多,数据、产品首先要形成闭环,毫末形成了数据智能的思想钢印,包括数据闭环的思想,以及数据智能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成本和速度,在这些方面都需要严格要求。在所有的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好数据闭环,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AI训练、系统测试等方面所付出的成本和迭代的速度。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建平在主题演讲《智能低碳共创共享》中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高精度地图将为自动驾驶技术赋能,其能够有效解决自动驾驶的功能痛点,配合超视距传感器,将实现自动驾驶的全方位风险控制。目前,支持自动驾驶全场景的高精度地图产品组合将实现辅助定位、安全驾驶、车道偏离预警、速度限制、自适应前灯调节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出行保障。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杨烨以《换电,让用户提升补能体验,让电池共享最大价值》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解决好用户的公共补能需求,才能进一步助力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而换电模式不仅实现了可充、可换、可升级,有效的解决了C端补能需求。同时,让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内共享最大价值,在换电模式下电池将会更安全,更健康。

福田奥铃新能源及专用车营销总经理康界炜发表《践行碳中和,领跑新能源》主题演讲,他表示,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背景下,商用车绿色低碳势在必行。智蓝轻卡新能源作为城市物流引领者,聚焦城市配送、冷链运输、环卫三大场景。在智能制造方面,智蓝掌握新能源核心自主研发能力;拥有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链合全球顶级的三电行业供应链。未来,智蓝轻卡新能源将引领服务升级,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渠道和最佳服务解决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汽车强国战略,牢牢把握汽车产业变革趋势,实现“3060”目标,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发展要求,见证汽车产业网联化、智能化与电动化协同发展,本届大会同时发布“汽车领跑者”榜单,榜单聚焦汽车新生态,成为行业风向标。

9、关于考研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080204
研究方向
01 车辆整车设计及集成技术(汽车/轨道)
02 车辆电子技术(汽车)
03 汽车产品管理与营销(汽车)
04 车辆试验技术(汽车/轨道)
05 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汽车/轨道)
06 磁浮车辆技术(轨道)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203日
语 242德语 241法
语(任选)
③301 数学一
④831 理论与材料力学(方向01、03、04、05、06)
808 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方向01、03、04、05、06)
812机械设计 (方向01、03、04、05、06)
816工程热力学 (方向01、03、04、05、06)
825 自动控制原理(方向01、02、03、04、06)
801 专业设计快题(方向05中的汽车造型子方向必选)
(根据方向任选其一)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复试科目:
1 汽车理论与设计
(汽车理论占85%与汽车设计15%)(方向01、03、04汽车必选,方向02、05汽车任选)
2 微机原理(方向02汽车任选)
3 流体力学(方向05汽车任选)
4 车辆工程(机车车辆结构、设计、动力学及结构强度)(方向01、04、05、06轨道必选)
5 汽车造型(方向05中汽车造型子方向必选)
(根据方向任选其一)


与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相关的内容